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儒家典籍關於孝順的句子

儒家典籍關於孝順的句子

發布時間:2020-12-07 09:19:41

① 儒家關於孝的思想哪五部典籍

《孝經》、《弟子規》、《孟子》、《論語》、《爾雅》等五部典籍。

1、《孝經》:《孝經》傳說是孔子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於後人附會。《孝經》是闡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歷代儒客研習之核心書經。儒家十三經之一。

2、《弟子規》:《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 它是依據孔子教誨編成的學童生活規范,其內容採用《論語》。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

3、《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作者是戰國中期魯國鄒人孟子。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

4、《論語》:《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5、《爾雅》:《爾雅》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但未載作者姓名。書中收集了比較豐富的古漢語詞彙。《爾雅》是漢族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1)儒家典籍關於孝順的句子擴展閱讀;

孝道文化的作用;

1、修身養性。從個體來講,孝道是修身養性的基礎。通過踐行孝道,每個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則,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碼的德性。因此,儒家歷來以修身為基礎。在今天,倡導孝道,並以此作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融合家庭。從家庭來說,實行孝道,可以長幼有序,規范人倫秩序,促進家庭和睦。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定則社會穩定,家庭不穩定則社會不穩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視家庭的作用,強調用孝道規范家庭。在新時代,強調子女尊敬和贍養老年父母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

3、報國敬業。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導報國敬業。在封建時代,君與國有時候是同一個意思。據此,儒家認為,實行孝道,就必須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達於至高無上的國君。雖然其對國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蘊藏其中的報效國家和愛國敬業的思想則是積極進步的。

4、凝聚社會。儒家思想產生於亂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規范社會的行為,建立禮儀的一些制度,調節人際關系,從而凝聚社會,達到天下一統,由亂達治。客觀地講,孝道思想為封建社會維持其社會穩定提供了意識形態,為中國的一統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於諸子百家,歷代都有損益變化,但孝道的思想和傳統始終統領著幾千年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方向。

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夠同化無數外來文化,其根本原因在於孝道文化。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經久不衰,成為古代世界文明延續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於孝道文化。

② 請寫出論語中關於三句孝道的句子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2、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3、賢不肖不可內以不相分,若命之容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4、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5、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6、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8、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孝敬父母的儒家言論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④ 求所有的孔子關於孝順的名言!

1、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年輕人應該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認真誠信,廣施愛心,親近仁人志士。能輕松做到這些,才可以從事理論研究。

2、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譯文:現在的所謂孝,就是說能夠養活父母便行了,至於狗和馬都能夠得到飼養,若不存心嚴肅的孝順父母,那養活父母和飼養狗馬怎麼去區別呢?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父母的年齡不能不知道,一邊替他們高興,一邊擔憂

4、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當他父親活著(父在,無權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他父親死了,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對於父之道長期地不加以改變,可以說做到孝了。

5、父母,唯其疾之憂。

譯文:做父母的只是為孝子的疾病發愁(意在做孝子的應該體諒父母,保重健康,不要讓父母擔憂)

註: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之一。

⑤ 孝順父母的經典句子百善孝為先

1、以前的時候,我們總以為,孝順父母就是給予他們很多的物質,為他們做很多的事情。卻不知,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顏悅色地對待父母,才是為人子女最大的孝順。

2、要家庭幸福,那就做一個孝順的人吧。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的人,才有對得起父母的疼愛。這個世上,不管你走多遠,都走不出父母的牽掛,父母才是希望你越過越好的人,才是無私幫助你的人。

3、生而為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要好好孝順他們!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4、今天天氣真好,陽光明媚,一家人坐在陽光下聊聊天,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有時間多陪陪父母,孝順父母,及時行孝,從我做起,一起來!

5、母愛是最偉大的,百善孝為先。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所以子女的孝也是應該永遠的。我們學佛人一定要懂得孝順,佛門里常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6、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心裡永遠放不下的就是兒女,無論年齡幾何,無論天涯海角,心裡掛念的永遠是孩子。我們做子女的,除了盡心盡力孝順父母,萬不可辜負父母的似海恩情。

7、大氣是讓人感覺敬重而不是敬畏,對朋友忠誠,對父母孝順。站在一定的高度;而從不讓別人感覺你的高度;更能贏得別人的刮目相看。

8、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是在父母開始依賴你的時候。覺得自己成熟的是開始在懂得孝順父母,愛朋友愛家人的那一瞬間,是心突然軟下來的一瞬間,世界突然變得溫柔,變得明亮起來。

9、實際上真正的孝順就是不要讓父母親煩惱,不要出事情。自己有本事給父母親多多念經,庇蔭他們,讓他們身體好,這才叫孝順。

10、不要對未來充滿焦慮,也不要對過去的事而後悔,做好當下這一刻最重要,努力賺錢,孝順父母,一心愛她。

⑥ 論語里關於孝的句子

論語里關於孝的句子
1、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年輕人,在家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尊敬兄長,行為謹慎,說話守信,博愛眾人,親近仁者。做到這些之後,還有餘力,就可以學習更多的知識)
2、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子夏說:「看重實際的德行,輕視表面的姿態。侍奉父母要盡心盡力,為君主做事要奉獻自身,與朋友交往要誠實守信。這樣的人,雖然沒有學習過,我也一定說他學習過了)
3、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如果多年不改變父親的教誨,就可以說是盡孝了)
4、 夢懿子問孝.子曰:「無違。」(夢懿子問怎樣才是孝。孔子說:「不要頂撞父母,不要違抗父母的意願)
5、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為子女的疾病擔憂,子女少生病也算是孝了)
6、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如今說的孝,只是能夠養活父母。說到狗、馬,也都能飼養;如果對父母沒有尊敬,和養動物有什麼區別呢?
7、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總是保持和顏悅色的態度最難。遇到事情時,子女為父母效勞;有好吃的,讓父母享用,僅僅這樣就算是孝順了嗎?其實還不夠。)

⑦ 儒家經典中一些有關感恩、孝道的名句

1、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出自:春秋孟子《孟子·離婁上》。

譯文: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春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譯文:孟子說:「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

3、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出自:西漢戴聖《禮記·祭義》。

譯文:孝有三等。第一等的孝是能光父耀母,第二等的孝是不鑽辱父母的令名,第三等的孝是能夠贍養父母。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里仁》。

譯文: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5、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現在所說的孝,指的是養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馬,也都有人飼養。對父母如果不恭敬順從,那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

⑧ 關於孝順的精彩語句

孝經上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無疑是對行孝意義的最高詮釋。由人的性情中發出來的一切美德,而行為中最大的就是孝。論語上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就是說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可見,孝是所有愛之本源

⑨ 論語中關於養父母和敬父母的句子都有哪些

⑩ 古籍中有關孝的語句

一、《木蘭歌》

【作者】韋元甫【朝代】唐

木蘭抱杼嗟,借問復為誰。欲聞所戚戚,感激強其顏。

老父隸兵籍,氣力日衰耗。豈足萬里行,有子復尚少。

胡沙沒馬足,朔風裂人膚。老父舊羸病,何以強自扶。

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

馳馬赴軍幕,慷慨攜干將。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襲燕支虜,更攜於闐羌。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

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

木蘭能承父母顏,卻卸巾韝理絲簧。昔為烈士雄,今為嬌子容。

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

門前舊軍都,十年共崎嶇。本結弟兄交,死戰誓不渝。

今者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驚愕不敢前,嘆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白話釋義:

木蘭抱著織機的梭子嘆著氣,究竟是為了誰這么愁苦呢?想要聽她說所憂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強顏述說:老父隸屬於兵籍,必須服兵役,但是他體力已經逐日衰減,怎麼經得起萬里征程呢,雖然有兒子但是年紀尚小(不能夠替父服役)。

北地的風沙足以淹沒戰馬的馬蹄,凜冽的北風足以撕裂人的皮膚。老父本來就有病了,身體虛弱,依賴什麼來照顧自己呢?

木蘭決定替代父親去服役,喂飽了馬後著上戎裝踏上行程。換掉了華麗的閨閣衣裳,洗凈了鉛華的妝飾。縱馬趕赴軍營,豪壯地提攜著寶劍。

早晨停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邊。

夜晚三更突襲了燕地部族的胡虜,抓住了於滇的酋長。將軍(應是木蘭)得勝榮歸,士卒返回故鄉。

父母看到木蘭歸家,高興到了極點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蘭能夠承接安慰父母,脫下戎裝整理絲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卻變成了嬌美的女子的容貌。

親戚們舉著酒杯來祝賀木蘭的父母,(木蘭的父母)到現在才知道生女兒原來同生兒子一樣。

門前都曾是木蘭的舊部士兵,十年來一起出生入死。本來結下了兄弟的情誼,誓死共同戰斗終不改變。今天看到木蘭,聲音雖然相同,但容貌已經改變了。

木蘭的舊部士兵驚慌地不敢上前,他們徒自嘆著氣而已。世上哪有這樣的臣子,能有木蘭這樣的氣節情操,忠孝兩全,千古的英名哪裡能夠泯滅?

二、《元夕二首》

【作者】王守仁【朝代】明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

堂上花燈諸第集,重闈應念一身遙。

白話釋義:

故園的今天正是元宵節,我卻在荒村獨坐寂寞冷清。

好在有剩下的經書可以作伴,也高興沒有車馬經過相邀出遊。

春天到來時草閣的梅花率先開放,月亮照著空曠的庭院積雪尚未消溶。

此時餘姚家裡的廳堂上燈火通明兄弟們都來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獨自一人在遙遠的地方。

三、《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

【作者】文天祥【朝代】宋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罵賊睢陽,愛君許遠,留得聲名萬古香。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煉之鋼。

人生翕炊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留芳。古廟幽沈,儀容儼雅,枯木寒鴉幾夕陽。郵亭下,有奸雄過此,仔細思量。

白話釋義:

做兒子的能死節於孝,做臣子的能死節於忠,那就是死得其所。安史亂起,正氣崩解,不見盡忠報國之士,反多無恥降敵之徒,士風不振,大義不存。張巡罵賊寇直到雙眼出血,許遠溫文爾雅愛君能守死節,他們都留下萬古芳名。後來的人已經沒有他們那樣的操守,那種如百煉精鋼似的精誠。

人生短促,轉眼生離死別。更應該轟轟烈烈做一番為國為民的事業。如果他們當時甘心投降賣國,則必受人唾罵,以至遺臭萬年,又怎麼能夠流芳百世呢?雙廟幽邃深沉,二公塑像庄嚴典雅。夕陽下寒鴉枯木示萬物易衰,而古廟不改。郵亭下,如有奸雄經過,面對先烈,則當仔細思量、反躬自省。


(10)儒家典籍關於孝順的句子擴展閱讀

《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寫作背景:

宋代文學家文天祥的詞作。此詞借詠贊張巡、許遠二人的品格來表達作者的人生觀,通過詠史,表達了作者在南宋亡國前夕力挽狂瀾、視死如歸的豪邁情懷。

上片直抒胸臆,氣勢磅礴;下片轉而論理,字字珠璣,鞭辟入裡。全詞用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手法,以儒家的倫理道德為旨歸,愛憎分明,大義凜然,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十一月,文天祥以少保右丞相、信國公兼樞密使駐兵潮陽(今屬廣東)。

潮陽有張許雙廟,是紀念唐代張巡和許遠兩位愛國將領的。在唐安史之亂時,張巡、許遠在睢陽(今河南商丘)死拒叛兵,使江淮得一屏障,支援平叛戰爭;被俘後寧死不屈,英勇就義。唐韓愈曾撰《張中丞傳後敘》,表彰張許二人功烈。

韓愈貶潮州刺史,富有政績,後來潮陽人為紀念韓愈,建書院、廟祀,皆以韓名,又以韓愈為張許之知己,並為張許建立雙廟。

文天祥很敬仰張許二人,特意去潮陽東郊之東山山麓拜謁張許雙廟,並賦此詞抒發其為國獻身的雄心壯志。

借詠贊張許二人的品格來表達作者的人生觀,詞中凝聚著中國文化的精髓。詞中洋溢著愛國者的豪情與正氣。此詞與他的堅貞不屈的愛國業績一樣,可以與日月爭光,其精神可以光照萬代。同時這首詞也立下了一面人生的「鏡子」。

這面「鏡子」的價值標准就是「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應當「留取聲名萬古香」,「好轟轟烈烈做一場」,這面「鏡子」的具體稽模就是張巡、許遠。

每個人在「鏡子」面前都要作出自己的回答。當然,那些奸雄更需要以史為鑒,以人為鑒,照照自己。

閱讀全文

與儒家典籍關於孝順的句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買了美容養生卡不想要了怎麼退 瀏覽:150
5609長壽在哪個站停靠 瀏覽:647
50歲算大壽嗎 瀏覽:543
吃什麼養生護身體 瀏覽:342
老年人沐浴應在什麼時間進行 瀏覽:689
老年人半邊身體發抖什麼毛病 瀏覽:540
不配做父母怎麼回對方話 瀏覽:927
上海女幹部退休年齡 瀏覽:53
武昌老年大學2018秋季招生 瀏覽:602
體檢前抽煙有什麼影響 瀏覽:691
茶藝養生館實習是什麼 瀏覽:133
老年人古籍有哪些 瀏覽:920
加拿大就是老年人的天堂 瀏覽:1000
七律重陽節網易博客 瀏覽:296
靈璧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562
民企沒退休金嗎 瀏覽:22
貓咪空運前體檢需要多久 瀏覽:109
養生壺多少瓦燒水快 瀏覽:727
我國對老年人醫療保障 瀏覽:755
學校受了委屈父母很傷心怎麼表達 瀏覽: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