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一生的掃墓不如生前的孝順

一生的掃墓不如生前的孝順

發布時間:2022-08-12 16:57:33

① 趁著父母還在盡孝的句子是什麼

1、生兒方知父母愛,養兒方知父母恩。當初的父母就是現在的你和我。趁父母還健在的光陰,讓我們盡一份力所能及的孝心,別等父母不在的時候,才恍然大悟。

2、時間都去哪兒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光流逝!歲月境遷!如果你不是一個孝子,趁父母還健在,多陪陪他們,他們現在也許很需要你們!哪怕是一通簡單的電話問候。

3、趁父母還健在,請及早行孝,慈母萬滴血,生我一條命,還送千行淚,陪我一路行,愛恨百般濃,都是一樣情,即便十分孝,難報一世恩。



4、家有菩薩不好好奉行,拜遍全世界廟,也是假修行。生前的孝敬,勝過身後萬次掃墓,清明節燒萬堆紙錢,不如在世端一碗飯。趁父母,還健在,珍惜眼前人。

5、時光荏苒,歲月匆匆,又見中秋團圓時,常回家看看,趁父母還健在,孩子還年幼,趁著別離的時刻未來,團圓的機會還在,別辜負,好好愛。

6、一生是很短暫的,時間滴滴答答的流逝,趁我們還年輕,趁年華還未老,趁父母還健在,趁幸福還在手中。做一次自己的決定,一次對的事情,我們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把每一天當做最後一天來生活。

7、因為擔心所以嘮叨;因為關愛所以責罵;所有的一切皆因為在他們眼中我們始終還是小孩,所以想把一切都為我們打理好,然而年輕的我們卻不懂他們的良苦用心,世上唯有孝順不可等待,趁父母還健在,空閑的時間多陪陪父母。

② 生前不孝,清明掃墓有意義嗎

雖然不孝,也要祭掃,多反思,彌補一下。

③ 生前孝和死後孝的區別是什麼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國家,注重孝道,生前孝順是為了讓自己不留下什麼遺憾,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一種非常痛苦的滋味,所以趁著父母活著的時候多對他們盡點孝,能把更多的關愛送給他們,這也是讓我們的良心能好受一些。身後孝順是做給別人看的,中國人都注重面子,父母死了以後,父母的葬禮排場非常的大,有人吹拉彈唱請了很大的班子,有的人給父母的墓地買的很豪華,這就是給活人看的,與其如此,倒不如在父母生前盡孝。

父母養我們小辛苦的過了一輩子,操持這個家,如今當他們老了,需要有人依靠,需要有人照顧的時候,我們卻不能夠對他們盡孝,給他們更多的關愛,不能像我們小時候,他們對我們那樣去孝順他們,這是做兒女的最大的不孝。趁著父母在世,多對他們好一些,也能在他們死後對得起我們的良心。良心正了,我們能睡得著覺,良心歪了,我們一世難得安寧。

④ 一次生前的孝敬, 勝過離世後萬次掃墓! 清明節淚燒萬堆紙錢, 不如在世多端一碗飯!

有孝心的人是生前無微不至的關照,離世後的祭奠,燒紙上供都是做給其他人看的,沒有一點意義。所以在老人有生之年盡量的照顧他。

⑤ 父母在世時很孝順,他們過世後不去上墳合適嗎

不適合,於情,他們再生時是你父母,死後依然是你父母,於理,為逝去的至親掃墓,是後輩兒孫該做的事。在父母生前,你能夠孝順他們,這是非常值得稱贊的一件事,說明你是一個懂得尊老的人,但是父母過世了,你也應該“孝順”他們,雖然說他們已經過世,但是他們依然是生養你的人,所以在他們離世後,你仍然要去看他們。

其實,我個人而言,無論有多遠,無論有多忙,都應該抽時間回去給父母上墳,上墳不僅僅是一種習俗文化,也不僅僅是對逝者的孝順,它其實更是一種傳承。父母在世時,我們孝順他們,是為人兒女應該的,父母去世後,我們用上墳的方式祭奠他們,這又何嘗不是對他們的一種懷念,所以,作為兒女,只要還活著了,無論父母是否在世,都應該把他們放在心上,別讓他們在世時,長期獨守空巢,別讓他們過世後,墳上長滿雜草,這才是真正的孝順。

⑥ 生前不孝父母恩,何必清前祭掃墳,的含意

意思是,在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對他們不孝順,不感恩,等他們走了,再去墳前掃墓就沒有什麼意義,說的是要珍惜眼前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好好盡孝。和「樹欲靜而風不止,人慾養而親不待」有相似的含義。

⑦ 孝敬父母分為哪四個層次

一次生前的孝敬,勝過身後百次掃墓;

清明燒萬堆紙錢,不如在世端一碗飯。
———— 切記:百善孝為先
清明時節探亡魂,細雨紛飛似淚痕。
柳色梅花仍依舊,陰陽相隔夢晨昏。
又是一年清明雨紛紛,每至此時,點點灑灑的雨水都會澆在我們心上,一顆叫做思念的種子再次生長。
四月煙雨朦朧,美景美色,卻總帶著點淡淡的悲傷。我們緬懷先人,緬懷那些已遠去的至親家人。
思念之餘,我們更多的是學會珍惜,看看仍陪在自己身旁的至親,那一刻,最感慨的是,家人在,父母更健在。
古代有個孝子叫韓伯俞。他的母親在他犯錯時,總是嚴厲地教導他,有時還會打他。
待他長大成人後,當他犯錯時,母親的教訓依然如故。有一次母親打他,他突然放聲大哭。
母親很驚訝,幾十年來打他從未哭過,於是就問他:「為什麼要哭?」
伯俞回答說:「從小到大,母親打我,我都覺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親是為了教育我才這么做。但是今天母親打我,我已經感覺不到痛了。這說明母親的身體愈來愈虛弱,我奉養母親的時間愈來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從中來。」
這個小故事,讓人感動不已。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
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卻永無法彌補……
這世上有一種幸福,叫「父母在」。
家有老人,就意味著這個世界上永恆的親情還在。工作和事業失敗了,可以重來。孝敬父母的時光卻永遠不能重來。
當父母健在的時候,要好好盡孝。
父母尚在,也昭示著生命的黃昏離我們還很遠。在生命的正午,我們還有許多的時間把夢想變為現實,腳下生活的路,還是那麼的陽光燦爛。
上有老的時候,我們應該感到幸福。因為我們已經褪去了青春的青澀,洗盡了生活的鉛華,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報,懂得了珍惜和付出。
有父母,有家,有愛,無論多麼的辛苦和勞累,都是幸福的。
這世間,有一種壓力,叫做上有老。有一種責任,叫做上有老。更有一種幸福,叫做上有老。
老人終有一天會和我們分手。到那個時候,上有老的日子,便會成為最珍視的記憶和一生的懷念。
每想到這一點,我們就沒有理由不去珍惜生命里上有老的日子,那是上蒼賜予自己最美好的一世情緣。
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其實是人生最充實最幸福的日子。
祝天下的爸爸媽媽們平安幸福,健康長壽
讓我們一起珍惜「上有老 父母在「 的日子。

⑧ 一次生前的孝敬,勝過身後百次掃墓; 清明燒萬堆紙錢,不如在世端一碗飯。 切

生前的抄孝敬是應該的,父母生養襲你,身後的積蓄還會落在你那,你端一碗飯(這飯還可能是父母的錢)可是個保姆的本份。所以清明掃墓燒紙是兒孫應盡的義務。作為一個人,必須孝敬父母身前,父母百年後逢節掃墓燒紙百次千次更是必須的。

⑨ 找個故事

(一)《清明溢春韻 蒼穹綴繁星》
春風重拂地;
佳節倍思親。

燕子來時春社;
梨花落後清明。

三月光陰槐火換;
二分消息杏花知。

相逢馬上紛桃雨;
喜見樹前鬧杏花。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槐火光陽春替換;
杏花消自雨傳知。

睹物思親常入夢;
訓言在耳猶記心。

杏酪榆羹當來次第;
石泉槐火夢到賞時。

百六日佳晨杏酪榆羹何處夢;
甘四番花信石泉槐火為誰新。
煙景催槐葉;
風期數楝花。
山清水秀風光好;
月明星稀祭掃多。

年年祭掃先人墓;
處處猶存長者風。

禁火今年逢節早;
飛花鎮日為誰忙。

寒食雨傳百五日;
花信風來廿四春。

春風已解千層雪;
後輩難忘先烈恩。

流水夕陽千古恨;
春風落日萬人思。

春回大地九千萬里寒食雨;
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風。

(二)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昨天(或今天,明天,再不行就說清明節就要到了!!)是清明節,我想很多同學都回家祭祖掃墓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說的就是每當這個特殊的時候,人們都會倍加思念已經死去的親人,心情難免傷感。今天在這庄嚴的升旗儀式上,我們凝視著烈士鮮血所染的國旗,不覺思緒又回到那艱苦崢嶸的歲月:舊中國飽受戰爭的創傷和帝國主義的欺凌,人民受盡磨難和屈辱。舊上海的公園門口曾立著一塊醒目的牌子,上面寫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外國輪船在黃浦江上肆意闖盪,撞翻中國民船,淹死中國人也不管。那時洋人在中國土地上為所欲為,國人已喪失了最起碼的做人尊嚴。祖國危難之時,無數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為了祖國的獨立統一和人民的解放,甘灑一腔熱血。從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的女俠秋瑾,到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的鄒容;從江姐到劉胡蘭;從黃繼光到董存瑞……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難道他們不知道生命的可貴嗎?不!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們深深懂得:在祖國危亡之時,作為一個中國人,保衛祖國,拯救祖國是自己的責任,為了祖國的解放,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戰火中出生入死,監牢里堅貞不屈,刑場上大義凜然。他們用生命、熱血換來了華夏民族的新生。
英烈們雖打下了江山,但他們的事業還沒有完成。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依然貧窮落後。為了圓民族的強盛夢,讓先烈的理想變成現實,每個炎黃子孫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建設富強祖國的歷史重任。是的,目前中國還窮,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我們來開拓建造一個美麗的家園。美國曾經也很窮,美國牛仔當年開發西部時也絕沒有可口可樂,但他們的後代沒有抱怨、觀望,更沒有逃避和背叛。靠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他們富強起來了。清貧的中國正需要這樣的硬氣,繼承先烈遺志,實現先烈遺願,我們唯有卧薪嘗膽,自強不息。誰不想自己的祖國日益強大呢?誰不想在走出國門時可以驕傲地稱自己是中國人呢?祖國是民族的根,愛國是民族的魂。世界上任何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把愛國作為自己精神的支信和力量的源泉。
時代的列車已進入21世紀,新世紀給愛國主義注入了新的內涵。愛國不再變的虛無,愛國也不再化表現為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今天我們在這里講愛國,我想首先應該落腳在我們的工作、學習、愛校、敬業上,試想一個不愛自己工作的人,一個不愛自己學校的人,一個不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人,還能談得上愛國嗎?
當今的世界是高科技的角逐場,入世後的競爭將會一浪高過一浪。作為中國人民,尤其是當代中學生,更應積極地、努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學技術。這不僅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我們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但是知識做夢夢不來,伸手要不來,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學習,日積月累。同學們,今天的愛國就是努力學習,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老師們,今天的愛校敬業就是愛國的最好衡量。為祖國培養能夠撐起中華民族脊樑的曠世之才難道不是愛國的最好體現嗎?
「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老師們,同學們,只爭朝夕,發奮努力吧,讓我們以優異的成績告慰青松下長眠的烈士。
http://..com/question/22956084.html————

(三)老師、同學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既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關於它的由來,有許多動人的傳說。下面就挑一個來講講「春秋時代 ,晉國國君的兒子重耳為躲避追殺,在介子推等人的幫助下逃到了國外。他們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東西吃,此時的重耳還心繫百姓,這感動了介子推,他從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烤熟了遞給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後,終於回國做了國君。他給跟隨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賞,惟獨忘了介子推。經人提醒,他非常過意不去,決定親自去請介子推。誰知道介子推早就帶著老母親躲到綿山裡去了,重耳帶人搜山,也沒能找到他們。有人提議放火燒山,重耳採納了這個建議,結果適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重耳非常後悔,把他們葬在柳樹下,為忌煙火,他命令全國百姓每個的這一天都 不得點火做飯,定為「寒食節」。第二年,重耳領群臣去綿山祭奠,發現柳樹復活了,就把這棵柳樹命名為「清明柳」,把「寒食節」禁火,在「清明節」插柳,代代相傳,成了全國性的大節日。
我們知道先烈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國旗,用寶貴的生命為共和國大廈奠基,先烈們的豐功佳績是不朽的,他們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兒童更不忘記他們!
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們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不管我們將來從事什麼職業,我們祖國的兒女,肩負著先烈們沒有完成的事業,肩負著建設經濟發達、文明富強、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偉大祖國的歷史重任,讓我們以實際行動呼喚文明春風,告慰烈士忠魂!

(四)清明節將至,在這更引起了我們對往昔的追憶,對革命先烈們的緬懷,對未來的憧憬。
從戊戌六君子的甘酒熱血到狼牙山五壯士的驚世之舉,從「四·一二」的白色恐怖到秋收起義的隆隆炮聲;從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到抗日戰爭的滾滾硝煙,再到三大戰役的輝煌勝利……
這是一段多麼艱苦而又漫長的路啊!這條路,有多少人為之奉獻青春!我們的先輩們披荊斬棘,與頑敵抗爭。槍林彈雨中,他們憑著執著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去拼搏,去奮斗。無數先烈倒下了,又有更多的紅旗舉起來,繼續奮力前行。紅旗不倒,它是人們心中永恆的信念,烈士長存,在大地上屹立起一座座的永恆的豐碑。
我們這一代人,生活在一個多麼幸福的時代啊!從未經歷過衣不蔽體、食不裹腹的艱苦歲月;從未經受過親人離散的戰亂之苦;也不曾小小年紀就為生計四處奔波。今天,在我們的身邊灑滿了和煦的陽光,擁有舒適的生活條件與優越的學習環境。園林般的校園,寬敞而明亮的教室,還有那循循善誘,無私奉獻的老師……
「清明時節雨紛紛」,春雨送去我們的無限哀思。讓我們煥發昂揚的鬥志,為祖國的明天更加繁榮美好而刻苦努力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春回大地、春雨霏霏的清明時節,人們很自然地會思念、懷想故去的親人們。對他們的思念,勾起我們很多回憶,也給我們很多人生的啟示。就比如我的爺爺,節儉了一輩子,我記得非常深刻,那次我對他說想買一把小刀,他一下子拿出了七個,都是我們平時不經意就丟了的,無聲勝有聲,使我對節儉意識銘刻在心。還有我的奶奶,一生干凈整潔,從來沒有怕過任何事情,對我們傾注了無限的愛。他們都熱愛勞動,心地善良。這兩位老人,一位離開我已經26年了,一位離開我整整10年了。但是,他們的音容笑貌,我們的共同生活歷程,我都歷歷在目。在清明時節回想起來,感慨無限,思念之情無限。
在城市,清明有掃墓的習俗,為親人,還包括為烈士陵園的英烈們等;在農村,清明有上墳的習俗,這些都是寄託哀思。這對我們這樣一個崇尚禮儀、明禮誠信的民族、禮儀之邦來說,絕對應該發揚,傳承。中國在轉型期,在城市化進程中、在現代文明的熏陶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最可怕的是主流民族文化精髓缺失。也就是本民族的多種美德泯滅。所以,兼融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都需要很好地宣傳、弘揚。包括親情的培養、向善感恩敬老愛幼風尚的傳承,都非常必要。
但是清明節掃墓、上墳,有個文明問題。為已故的親人掃墓、上墳,大操大辦,以安慰良心或者做給外人看,不文明。這就不如生前多盡孝道。我非常欣慰的是,我的爺爺奶奶都是在幸福中去世的,他們看到了我們的蒸蒸日上,我們在情感上親近他們,學業上、事業上一點也不用他們操心、擔心,而且取得了突出的使他們自豪的業績。他們的一些願望都得到了滿足。他們生活得非常愉快,也沒有受到病痛折磨,所以這就是更大的孝道、更加文明進步的孝順方式。所以他們去世後,一直以來我非常思念,但問心無愧,每年的清明祭奠我從沒參加過,但依然坦然。所以我說,清明節祭奠故去的親人大操大辦,不文明,沒必要。如果對故去的親人問心有愧,自己走好以後該走的路、做好現在該做的事,杜絕現在不該做的事,就是最好的紀念。

(五)同學們,每當五星紅旗迎著朝陽冉冉升起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五星紅旗為什麼這樣鮮紅,旗幟上的五顆星星為什麼這樣閃亮?同學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說:國旗鮮紅,因為染上了先烈的熱血;五星閃亮,因為凝結著英雄的精神。
再過一天就是我國傳統的民間節日--清明節了。每到這一天,人們常常要去掃墓、踏青,掉念已故的先輩。
大家還記得抗洪英雄李向群吧!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生前是廣州軍區塔山守備英雄團九連戰士。他家雖有百萬家產,但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選擇從軍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長為合格戰士、優秀士兵和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1998年夏那場令人難忘的抗洪搶險中,英雄戰士李向群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置生死於不顧,以其20年的短暫生命和22個月的短暫軍齡,譜寫了壯麗的人生贊歌,被譽為"新時期的英雄戰士"。象這樣的英雄還有許許多多,我們都將把他們的名字、事跡牢記於心。
不管我們將來走到哪裡,不管我們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我們都是祖國的兒女,肩負著先烈們沒有完成的事業。只要祖國需要,我們也會像他們一樣毫不猶豫地奉獻一切,即使沒有顯赫的名聲,沒有豐厚的報酬,我們也五怨無悔。我們以先烈為榜樣,繼往開來,用自己的熱情、自己的血汗、自己的才智,讓國旗更鮮紅、五星更閃亮,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先進、富強!

(六)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4月5日是清明節。我想許多同學都隨爸爸媽媽去郊外掃墓。是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與斷魂.」說的就是每當這個特殊的時候,人們都會倍加思念已經死去的親人,心情難免傷感,可是,你們知道嗎?在瀏陽的一個小山村裡,每年清明,一戶人家卻四代祭掃一個與他們非親非故的陌生人,整整59年。是什麼人,什麼力量促使這戶人家如此尊敬和懷念呢?原來,墓主是一位年方30的抗日戰士,當年因作戰中彈不治身亡。多少年來,多少英雄烈士,為了老百姓翻身作主,為了中華民族繁榮富強,獻出了寶貴的青春和生命。
每當這個時候,我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身影,耳邊就會響起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誓言;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想起長征路上倒下的年輕戰士,渣滓洞里昂首挺立的共產黨員,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想起那些建設祖國鞠躬盡瘁的模範人物……
今天,我們站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這是用烈士鮮血染紅的五星紅旗,我們胸前佩戴著紅領巾,它是紅旗的一角,難道,我們不應該撫今追昔,寄託哀思嗎?望著胸前飄揚的紅領巾,我們心潮澎湃,雖然過雪山、草地的生活已經過去,雖然槍林彈雨的戰爭硝煙已經彌散,但是我們深深懂得,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少年兒童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重任落在我們肩上。我們一定要樹立遠大理想,接過革命先輩的紅旗,繼承他們的光榮傳統,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做新世紀的小主人。
(七)老師們,同學們:
再過兩天,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所以今天我要講話的題目是:又到清明!
這基本是一句廢話,誰不知道。但這是一個事實,這個事實我們又關注多少思考多少呢?
大家都知道清明主要的風俗活動就是祭奠祖先和先烈們。我們常常要舉行莊重的祭掃儀式,虔誠而肅穆地追念那隨風而逝的生命。
生命已逝,也無來世之說,我們的祭奠他們也收不到,那我們為何還延續著這種看似荒誕的行為?
祭奠,只是一種形式,與事實無關,正如我們開運動會,要舉行隆重的開幕式,開幕式本身與運動無關,但它可以喚醒我們心中的激情。祭奠可以表達我們心中的情感。
祭奠祖先,表達的是子孫對親長的追思,這種情感顯示的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孝道,它不僅是思念的情感和行動,更是一種庄嚴的承諾:對先人永懷感恩之心,感謝先人賦予我們生命並給予蔭庇,並借祭奠將這種思想傳繼給後代,讓他們珍惜眼前的親人,篤行孝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無客不思家」,清明,喚起的是怎樣一份對家對親人的深切的牽掛!
緬懷先烈,讓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我們頭頂的紅旗是怎樣的燦爛?在燦爛的恢弘里,疊印著那槍林彈雨中挺起的堅毅身軀,那彌漫硝煙中發出的震天吼聲,那甲午海戰、「九·一八」事變、大渡河畔、淮海戰場上隆隆的槍炮聲,那關天培、鄧世昌、楊靖宇、董存瑞無畏的氣概, 「中華英雄」,刀刻般寫鑄不朽歷史詩篇。清明,我們緬懷先烈,回眸英雄事跡,聆聽生命長眠、精神永垂的樂音,解讀拋頭顱、灑熱血的豪情……在心底巍然矗立一座民族氣概的豐碑!
清明到來,有沒有在內心緬懷賦予你生命的先祖和賦予你國家的先烈呢,有沒有一種綿長的追思在你的心中喚起一種稱作「孝」和「義」的生命責任感?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於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可見當時是搖著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准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後,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系,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於健康,以後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後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游、斗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庄季裕《雞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遊。」
《荊楚歲時記》:「(寒食)斗雞,鏤雞子(雞蛋),斗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斗雞與斗雞蛋之戲了。斗雞今多見,斗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游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斗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1ou,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於《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干,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於寒食日打鞦韆。但這恐怕只是傳說而已。劉向《別錄》記打鞦韆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鉤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於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後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遊、盪鞦韆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清明節中。

找了好久哦~~:)最後一部分算是補充吧,如果樓主對之前7篇都不滿意的話可以參照最後一部分再進行整合哦~~希望能幫上一點忙

閱讀全文

與一生的掃墓不如生前的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鍵盤打臉 畫面 瀏覽:493
移動雲盤 周星馳 瀏覽:193
重慶60歲的社保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540
女60歲血壓高吃什麼葯最好 瀏覽:306
我的家庭教師演員名單 瀏覽:919
男同中國電影大尺度 瀏覽:914
食物鏈女演員那個 瀏覽:647
維語電影完整版免費 瀏覽:203
韓國 吸血鬼 跳樓 電影名 瀏覽:519
台灣高端養老機構 瀏覽:448
韓國 和一個老頭 瀏覽:743
營山縣福源鄉敬老院 瀏覽:362
2021最新免費V片 瀏覽:553
乖巧孝順媳婦 瀏覽:495
邵氏金瓶梅百度雲 瀏覽:544
小說葉天明柳韻 瀏覽:805
被鬼強奸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26
bl大尺度 瀏覽:106
高分愛情動作電影推薦 瀏覽:198
女大男小的大尺度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