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外國講孝順嗎

外國講孝順嗎

發布時間:2020-12-04 23:05:20

『壹』 為什麼國外沒有孝順這個觀念

國外的思想就是自己獨立,不想讓別人說自己老了或者是讓別人幫忙,在美國,你要是叫老人長輩那你就少不了挨揍

『貳』 外國人是不是沒有孝順的概念

他們每年來11月的第四個星源期四是感恩節,感恩節晚餐結束之後家人們還要在一起刷碗,就這一點來講的話歐美人也有長輩的概念,他們也懂得家人之間的感恩,因此也有這樣的長輩概念在歐美人中,歐美人所以也有孝順長輩的概念。

『叄』 外國關於孝的故事

近日,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應《青年斯大林》傳記作者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奧里的請求,首次解密了斯大林母親的回憶錄,在《星期日泰晤士報》上刊出,引起轟動。
回憶錄中談到,斯大林一共給母親寫過18封信,母親都把它們珍藏起來。透過葡萄藤一樣的喬治亞文,我們可以讀到斯大林對母親的孝順與溫情。「我的媽媽!你好!祝你健康無憂。俗話說得好,活著自己高興,身後也讓故土的蛆蟲高興……你的索索。」(1922年4月16日)
「……過得怎樣?感覺如何?很久沒有收到你的信了,大概是生我氣了吧,但又有什麼辦法呢,實在是太忙了。……娜佳(斯大林妻子)問你好。祝你長命百歲!」(1929年4月25日)
斯大林沒有對母親隱瞞妻子去世的事情,他在1934年3月24日的信中寫道:「收到你的信還有果醬、面點和無花果。孩子們非常高興,他們向你表示感謝和問候……媽媽,一定要健康!吻你。娜佳死後,我的個人生活很艱難,但不要緊,勇敢的人應當一直都勇敢。」
十月革命後,斯大林將母親接到第比利斯的一座宮殿居住,但她只要了很小的一間房,窗戶很小、光線很暗,她說,這很像老家的那間破屋。她只在1931年去過一次莫斯科,斯大林到喬治亞視察時也屢屢「三過家門而不入」。斯大林數度被捕和流放,葉卡捷琳娜有十多年沒有兒子的音信。她孤身一人,只能在心中祈禱兒子平安順利。
1935年,斯大林在母親生前最後一次探望她。她只知道兒子已是國家「要人」,但對其真實地位並不了解。她問兒子:「約瑟夫,你現在到底是什麼職位?」「蘇共中央總書記。」她不明白總書記是什麼意思。
斯大林告訴她:「媽媽,你還記得沙皇吧?我現在的地位就像沙皇一樣。」
她卻悄悄地在兒子耳邊說:「真遺憾啊,你沒有當成神父。」
望採納

『肆』 為什麼西方沒有"孝

1.西方人真的沒有〝孝順〞這樣的概念。就像我們對於古代某些宗教,拿活人去獻祭燒死一樣,真的無法理解。
2.他們覺得華人社會的〝孝親費〞是極其扭曲的事情(連日本都覺得)。
他們會感謝並尊重父母養育自己長大成人,家裡有需要也會出錢出力幫忙,但不會什麼事都〝依順〞父母,也不會有〝每月孝親費〞這樣的事。因為知道,往後就是自己的人生,人並不是為父母而活。他們父母是這樣,祖父母是這樣,曾祖父母是這樣,世代都是這樣。所以不會有我們所謂孝順的概念。
其實當他們的父母變成爺奶以後,也希望有自己的空間。如果你一年回來個兩三次,他們會熱心招待你們。但你一年到頭都待在老家,爺奶反而覺得〝麻煩、奇怪〞,老人家或許希望你偶爾關心,但不用整天服侍(華人覺得你不常常服侍長輩就是不孝順)。
你問美國人孝順的英文是什麼,他們可能根本答不出來。這輩子大概連這單字是什麼都不曉得,因為根本沒這概念(陌生~)。
孝順的英文叫〝filial piety〞,其中〝piety〞這字是有〝敬畏〞的意思,通常是對上帝來使用,甚至有〝畏懼、不得不這么做、有點被迫〞的感覺。
孝順的義大利文叫〝pieta filiale〞,意文的〝pieta〞則是有點出於〝同情、憐憫〞的意思,這個單字他們極少用,甚至不太喜歡這單字(意即敬畏、同情、憐憫你的父母,他們覺得這很詭異)。
回到中文的〝孝順〞。孝:尊重、善待父母,大小事都關心。順:凡事依順,不違背父母。在華人社會,別人說你〝不孝順〞是很嚴重的事,甚至比酒駕還嚴重。特別是〝不順〞,這在華人社會好像超嚴重!縱然父母的要求不合邏輯、不合你意,只要違背,就是不孝順。許多人說孝順是儒家文化的〝美德〞,小弟是持保留態度,甚至覺得,某些父母要求的〝孝順〞(特別是〝順服〞),真真實實的阻礙了孩子的成長(包括人生觀、價值觀)。
就算我們對於西方人〝努力解釋〞孝順這個字,他們能了解的程度我想連50%都不到,因為他們不是在華人儒家文化成長的,也不懂中國古時就有的傳統,甚至是許多關於〝中國孝順〞的故事,他們都不知道,實際上能做到〝我們程度〞孝順的大概不到30%吧!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對於這單字這么陌生的原因,很典型的道出外國人對於我們孝順文化的不理解。

『伍』 外國怎樣孝敬父母

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法律和生活模式都是不一樣的,前不久我去了一個國家,在那裡呆了一個多月,我看到那個國家的青年人都很獨立,因為年滿十八周歲就是成年人了,在沒有成家前都是自己出去打拚,很少依靠父母,在有了事業和穩定的收入後才考慮成家.而他們成家也都是自己向政府申請貸款買房,雖不和父母在一起,他們的法律我也不清楚,但我看到每到他們國家的法定節日,青年人也有買些禮物回家看望老人的,和父母在一起過節日.他們國家就是政府不養懶人,一切靠自己父母也幫不了什麼.但是親情之間還是有的.

他們都比較獨立.年輕人成年後一般自己外出工作,不需要依靠父母.
年邁的父母也有政府宗援,不需要依靠兒女.但並不代表他們之間沒有親情.只是希望有自己的空間.
比較自我吧.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國外家庭相處方式,父母與子女之間是相對比較理性的關系。這樣的家庭理念是,子女一生下來就是獨立的個體。雖然未成年的孩子是父母撫養的責任,但每個人,不論是孩子還是父母,成年之後都要為自己的一生負責。一般孩子十七八歲就開始外出打工,至少在家裡要參與家務勞動,問一問這里的大學生,有幾個沒有在麥當勞肯德基賣過漢堡包的呢?派信箱廣告、送報紙都是小大學生們常做的工作。
父母不願意對子女放手,那麼他們很難學會飛翔。
所以,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的根本是互相尊重與獨立,父母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給孩子機會磨練獨立生存的能力,孩子才真正懂得體諒父母人生的辛苦。
退一步說,如果不得不需要年老父母的幫助來料理生活,那麼,做子女的一定要多站在老人的位置,替他們想一想,是不是很多舉手之勞,都應該由自己的雙手來承擔。

『陸』 為什麼西方人不講孝道

西方講博愛,中國講孝道。
中國傳統的儒家孝道:
一方面父母生下孩子,孩子的生命由父母賜予,父母對孩子有恩德。
一方面兒子出生傳承父親的祖先香火,所以兒子對父親也有恩德。
儒家講究的是人道,承認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互恩德,但是儒家也有一個欠缺,就是忽視女性的權力和地位。在父母對孩子的恩德中,承認父母對孩子都有恩德。在孩子對父母的恩德中,只認為兒子對父親有恩德(女兒和母親處於從屬地位)。儒家認為女兒是對自己的夫家有恩德,因為幫助夫家傳遞香火。所以儒家認為女兒天生虧欠父母。
儒家這種孝道雖有欠缺(女性權利上的欠缺),但是總體上還是很好的,但後來被曲解了(明朝以後),只強調父母對子女的恩德,忽略了原本兒子對父親的恩德。
西方則不講孝道,西方講的是博愛,西方不認為父母對子女有恩德,也不認為子女對父母有恩德,西方人生了孩子,會感謝天主(上帝)賜予他們孩子,孩子受到父母的恩惠撫養,會感謝天主(上帝)賜予他們一個好的父母。西方人如果父母虐待孩子,會認為父母背棄了上帝的賜予。如果子女虐待父母,則認為子女背棄了上帝的賜予。
中國傳統最大的神是祖宗,西方傳統的唯一真神是上帝。
佛家則和中國傳統、西方傳統都不一樣。佛家認為人身難得(人道苦樂參半,便於修行佛法),父母生下孩子是大恩德,而子女對於父母,有的是來報恩,有的是來討債,這一切根據不同的因果業力而定。

『柒』 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那國外的人孝順么

外國人有孝順的也有不孝順的,這與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沒有太大關系。
西方社會主要講獨立自主,孩子成年後,父母一般不怎麼管,也不負責養育,父母老了後,主要生活來源是退休金,也即由國家贍養。

『捌』 外國名人孝順父母的故事

在久遠的過去,有兩個國王,一是迦屍國王,一是比提醯國王.比提醯王因為擁有一隻力大無窮的香象,總是輕而易舉地就把迦屍王的軍隊打敗,迦屍國王為了一雪前恥,便對全國下達命令:「若有人能為國王抓來強壯的香象,必定重賞.」
當時,在山裡住了一隻大白香象,被人發現了,國王立刻派軍隊上山圍捕.這只強壯的大象竟然絲毫沒有逃跑的意思,溫馴的被帶回了宮中.國王得到這頭珍貴的白香象非常歡喜,為它蓋了一個漂亮的屋子,裡面鋪了非常柔軟的毯子,又給它上好的飲食,還請人彈琴給他聽,可是香象卻始終不願意進食.
迦屍國王非常著急,親自來看這頭香象,問道:「你為什麼不吃東西呢 」香象回答:「我的父母住在山裡,年紀又老,眼睛也瞎了,無法自己去找水草來吃,一定餓壞了,只要想到這里,我就難過的吃不下東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養父母,等將來父母老死了,我會主動回來為陛下效命.」
迦屍國王聽了深受感動,便放這頭香象回到山中,同時頒令,全國皆要孝養,恭敬父母,若不孝者,將處以重罪.
過了幾年,老象往生了,大香象依約回到王宮,迦屍王高興極了,立刻派它進攻比提醯國.但是,香象卻反倒勸國王化干戈為玉帛,並願意前往比提醯國,作和平的使者,果然,香象真的化解了怨結,使兩國人民都能安居樂業.

『玖』 外國人很少孝敬父母嗎

原來孩子不與父母同住,是父母也想有獨立空間。
外國人「不孝」的另一表現是回父母有病不接答到自己家照顧,而是送到養老院。老人如果住兒女家,兒女正當中年,不可能辭職專職照顧自己,兒女一上班自己多孤獨,即便有個保姆,也就那一個人在眼前晃來晃去。養老院就不同了,一大群同齡人,下棋聊天打撲克,還有護士照顧,自己開心,兒女也放心。而且,自己仍然是獨立的,沒有成為子女的累贅。這可是外國老人很珍視、很自豪的一點,這也正是很多歐美國家的老人選擇養老院的原因。
由此看來,孝順不孝順,並不在於常住在一起。每逢聖誕節或感恩節,兒女們就遠道而來看望父母,通常會住上幾天,三代人十幾口,親親熱熱,熱熱鬧鬧。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淡化,老人們靠退休金可以自立,至少在城市地區已經是這樣了。隨著設施齊備、文化生活豐富的養老院的建立,願意去那裡的老人會越來越多,但不能因此就說中國的不孝子孫也多了。

閱讀全文

與外國講孝順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遼寧省公務員養老保險條例 瀏覽:725
每年體檢有多少錢 瀏覽:893
寧波市贍養老人每個月多少錢 瀏覽:473
老爸70歲生日買什麼送他 瀏覽:69
2016年6月15日關於養老金的增加 瀏覽:414
如何寫信跟父母說自己借錢了 瀏覽:565
養老保險剩九年每月補繳多少 瀏覽:822
都江堰護理養老服務有哪些 瀏覽:766
長壽小康廠什麼時候建 瀏覽:175
老人腦出血術後多久恢復正常 瀏覽:834
泰國和三亞哪個適合養老 瀏覽:132
70歲指的是 瀏覽:331
如何讓中老年人記住歌詞 瀏覽: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暢 瀏覽:76
中人退休工資怎樣計算的 瀏覽:747
老年痴呆者攻擊行為 瀏覽:939
82老人肺結核如何治療 瀏覽:600
歌曲孝敬農村爹和媽 瀏覽:134
網上怎麼交養老保險保費 瀏覽: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