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大班主題繪畫(尊敬老人)油畫棒圖片
這樣的題材圖片很多的,網路找找,幼兒畫作的特點就是顏色鮮明,畫面充滿愛,至於畫的好不好,呵呵,都得鼓勵小朋友,讓他們對畫畫充滿信心
『貳』 幼兒禮儀教育的目的及意義
一、將禮儀教育滲透到幼兒階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方面,禮儀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在幼兒園中加強文明禮儀教育,不僅是為了推進和創新幼兒園德育工作,更是提高幼兒文明禮儀素養、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塑造幼兒健全人格的需要。另一方面,禮儀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前進的社會呼喚文明,文明程度的高低決定社會的進步程度。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物質要求日益滿足的同時對精神要求也越來越高,人人都在尋求一種充滿友愛、真誠、理解、互助的溫馨和諧生存環境,尋求充滿文明與友善、真誠與安寧的交往空間。在交往與合作過程中,人們的禮儀是否周全,不僅顯示其修養、素質的形象,而且直接影響到事業的成功。文明禮儀不僅影響個人未來的發展,同時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因此,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是時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亦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二、將禮儀教育滲透到幼兒階段的優勢
幼兒期是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世界著名教育學家蒙台梭利指出,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養成期在2歲半~6歲,將禮儀教育滲透到這個階段可以收到最佳效果。
三、將禮儀教育滲透到幼兒階段的途徑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主,注意潛移默化的影響,並貫穿於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中。3~6歲的幼兒好玩、好奇、好問、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因此教師應採用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方式將禮儀意識滲透到幼兒的生活和各項活動之中,讓幼兒在具體的交往中體驗感觸文明的世界,理解禮儀的重要性,學會禮儀行為。教師可採取以下方法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
1. 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禮儀意識。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因此, 在游戲中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成為重要途徑之一。幼兒為了讓游戲能順利進行,在與同伴、材料互動時樂意抑制自己的不良行為。特別是在角色游戲中,通過某一個具體角色的扮演可將抽象的禮儀知識化為具體的可模仿的行動規范,有利於幼兒的理解與學習。如,在游戲中將抽象的「接人待物有禮貌」具體化為「雙手接物」、「面帶微笑」,會使用「請」 等具體要求,更利於幼兒理解和學習。
2. 通過禮儀主題宣傳周和教育實踐活動,使幼兒成為文明禮儀行動的「小天使」。將禮儀知識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是幼兒禮儀教育的最終目的。幼兒園可通過主題宣傳和教育實踐活動,將禮儀教育滲透於幼兒園生活的各個環節,如,開展「尊師周」、「親情周」、「關愛周」、「感恩周」 等活動,形成「人人有禮貌、個個懂禮節、處處講禮儀」 的良好園風,可讓幼兒園成為文明禮儀的宣傳示範窗口。如,通過讓幼兒去養老院關愛老人,母親節給自己的媽媽製作小禮物等,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培養「講文明、懂道理、守信譽、善交往」的良好品質。
3. 利用牆飾、區角等環境創設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1)充分利用地面、空間(空中) 和牆壁立體懸掛、張貼文明禮儀格言和圖片,開辟「禮儀提示牆」,將階段性禮儀教育主題呈現出來。例如,將微笑、排隊等待等禮儀行為用畫個笑臉等形式表現,激發幼兒對禮儀環境的鍾愛和親切感。(2)將區域中的活動規則與禮儀相結合。在制定區域活動規則時,教師可指導幼兒根據禮儀要求來制定,因為幼兒參與制定的規則,通常認可度很高,繼而在活動中能更好地遵守和堅持。 (3)創立家園聯系禮儀專欄 。一方面要求家長要按照禮儀行為做好榜樣,另一方面幼兒在園學到的禮儀知識通過「家園聯系禮儀專欄」及時告知家長,以便家長能配合幼兒園對幼兒日常的禮儀行為進行監督和督促。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幼兒良好的禮儀意識和禮儀行為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僅僅依靠幼兒園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家庭和社區與幼兒園形成教育合力,增強幼兒園禮儀教育的效果,讓幼兒成為有氣質、有氣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
『叄』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家長應該把培養子女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大量事實充分證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眾所周知,成績優秀的學生,一定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良好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便用不著借記憶,就很容易發揮作用,因此,無論家庭教育、還是學習教育...,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是關鍵。 與其培養習慣不如培養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有興趣了,想學不好都難。要想有興趣,就得有個好心情,孩子在學習當中無非也就是追求一種成就感,與求知慾的滿足,適當的表揚正如恰如其氛的批評一樣,都是不可缺少的,在不足中找到優點,優點則轉化成永恆的品質,給孩子一片天空,讓孩子在快樂中找到尋找智慧的鑰匙,愉快的意思就是說,心情好了動作自然會快。希望你們好心情! 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最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雲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孩子小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一個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氣力=後期教育花一噸的氣力。說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幾年前,當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時,記者問其中一位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平靜的說:「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做錯事要道歉,仔細的觀察事物。」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說明了兒時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當然,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如此。 一、什麼是學習習慣呢? 學習習慣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學習情景下自動的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也就是說到了一定時候,孩子會自動地學習。 如:有一個老師的孩子去上海參加一個全國性的競賽,帶隊的老師回來後很有感慨的說了一件事:那天在輪船上,晚餐後,同學們都在甲板上觀看風景玩去了,過了一會兒,沒經任何人提示,也沒任何人要求,該做功課的時候了,那個老師的孩子就獨自到船艙里拿出書本,旁若無人的開始學習起來——帶隊的老師感慨道:那就是習慣。 二、怎樣科學的引導孩子習慣的養成呢? 孫雲曉教授的公式是培養好習慣用加法;克服壞習慣用減法。 那怎麼說培養好習慣用加法呢?如培養孩子愛畫畫的習慣,今天叫他畫一隻小兔子,明天畫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畫青草或草地,後天在草地上畫幾朵花,再後天在天上畫白雲太陽。這樣一天一天的增加,畫畫的好習慣就自然的養成了。 克服壞習慣怎麼用減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現象。一位細心的媽媽觀察寫作業的兒子,一會喝水,一會撒尿,不到一小時出來四五次。這位媽媽看在眼裡卻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寫作業前給孩子提了個建議:坐下前把該辦的事辦好,我看你寫作業時出來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果真少出去一次;過幾天媽媽又提議再減少一次,孩子又輕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遞減,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業寫完,既幫孩子克服了不良習慣,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孩子的自信心。好習慣的養成不在一朝一夕,貴在長久堅持。 有的家長反映我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讀書(看書)不感興趣、觀察事物粗心、記憶力差等情況,以上這些都是影響孩子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因素。 針對家長提出的孩子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產生的困惑,下面從學習興趣的培養,注意力的訓練,讀書習慣的培養,主動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記憶力的訓練五個方面向家長介紹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孩子興趣的產生往往是在小時候。不同的年齡段,由於各自不同的素質,孩子的興趣往往有自已的獨特性。孩子興趣的發展和表現,往往是他天賦和素質的先兆。家長要經常問一問孩子的興趣是什麼,要引導孩子不斷發展興趣。有位學者曾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向上的積極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裡的一粒小小的火種。當父母將這粒火種在孩子心中點燃的時候,就像面對需要點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種落在上面,風大了就會吹滅,風小了燃不起來,柴草太緊了不透風,太鬆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濕了還不行,這時候,你要小心呵護這小小的火苗,要「哄」著它一點點燃起來,旺起來,最後成為熊熊烈火。 那麼,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1、增強學習快感,培養直接興趣。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過:他不贊成有人說他是「刻苦」學習的,因為他在學習中從沒感到「苦」,相反,體會到的是無窮的「樂」。學習若能給孩子帶來快樂,那麼孩子一定會喜歡學習,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可能是他樂意用五彩的蠟筆在紙上塗抹,看著五彩的線條在紙上延伸、擴展,他的思維、想像也跟著任意遨遊、旋轉;也可能是老師經常表揚他,雖然他畫得並不怎麼樣。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習變為快樂的事呢? 首先,多表揚,少批評。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有些家長開口閉口就是「這么簡單都不會,光知道玩」,本是恨鐵不成鋼,卻不知好鋼已在批評中鈍化了,日久天長孩子總覺得自已很差,總有錯,在學習中有壓抑感,於是厭惡學習。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錯了,當然也要給予批評,讓孩子明白大人為什麼要批評他,讓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開始就有成功的體驗。成人要盡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識,一開始就讓孩子學懂,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2、明確學習目的,培養間接興趣。 優秀家長的經驗也證明:學習目的的教育應該聯系孩子的思想和實際,堅持耐心細致的正面教育,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聯系起來,這樣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學跳舞,她不喜歡舞蹈基本功練習,吃不了這個苦,但是她對學習舞蹈可以參加各種演出表演活動的結果感興趣,這種興趣可以促使孩子去從事基本功練習的活動。所以家長們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興趣,激發其勤奮學習,更要通過學習目的教育來提高孩子的間接興趣。興趣在活動中的動力作用,已為不少心理學家所承認。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把興趣說成是「能量的調節者」。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潘菽認為:「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可以激起他對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的持點,成人應充分利用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孩子把鬧鍾拆開,有的孩子不停問為什麼、家長若不了解孩子的特點把這看成淘氣、搗亂,對孩子採取批評、冷淡、不理睬的態度,就會損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長,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另外對孩子的提問要積極回答,如果不會則可告訴他弄明白後再告訴他,但是說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 。如果家長是騙騙他,以後孩子不懂的問題他也就不問了,這樣就會戳傷孩子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4、創立有利於學習興趣培養的外部環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長出好莊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才可能培養出智力優秀、聰明活潑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熱愛學習。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重於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學習,而自已卻常常通宵達旦地打麻將,那麼孩子感興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