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巾幗英雄有哪些
1,婦好
婦好,好姓(古音(zǐ),同子姓),婦為尊稱,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
2,花木蘭
花木蘭(412年-502年),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3,呂母
呂母(?—公元18年),女,琅琊郡海曲縣(今山東省日照市)人,是一個財產俱豐的富戶。她是新莽時期最早反抗王莽統治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的女領袖。
4,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名諱及生卒不詳,漢景帝劉啟與皇後王娡的長女,漢武帝劉徹同胞長姐。本封陽信公主,因嫁於開國功臣曹參曾孫平陽侯曹壽(曹時),故又稱平陽公主。
5,冼夫人
冼夫人(522-602)又稱冼太夫人、譙國夫人,名英,高涼郡(今廣東茂名)人,是梁、陳、隋三朝時期兩廣地區的俚族女首領、將軍,冼夫人助隋平定嶺南勢力,率領俚族民眾歸附隋朝,封為譙國夫人。歷朝對她進行了多次追封,尊稱她為「嶺南聖母」。
⑵ ABCC式的詞語
詞語有:得意洋洋、議論紛紛、可憐巴巴、氣喘吁吁、人才濟濟。
一、得意洋洋
1、拼音:dé yì yáng yáng
2、釋義:形容十分得意的樣子或稱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樣子.
3、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白話文:很得意的樣子,十分自喜。)
二、議論紛紛
1、拼音:yì lùn fēn fēn
2、釋義:表明各種意見的言論多而雜亂。
3、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袁紹傳》:是以遠近狐疑,議論紛錯者也。(白話文:因此遠近都在猜測懷疑,各種意見的言論多而雜亂的原因。)
三、可憐巴巴
1、拼音:kě lián bā bā
2、釋義:極為可憐的樣子。
3、出處:現代·巴波《你是在為人類服務嗎》:像卓別林的喜劇那樣,我們還是小人物,可憐巴巴的小人物。
四、氣喘吁吁
1、拼音:qì chuǎn xū xū
2、釋義:指人勞累到極點時的狀態。
3、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五回:當下桂姐踢了兩跑下來,使的塵生眉畔,汗濕腮邊,氣喘吁吁,腰肢睏乏。
五、人才濟濟
1、拼音:rén cái jǐ jǐ
2、釋義: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3、出處:先秦諸子《書·大禹謨》:濟濟有眾,咸聽朕命。(白話文:眾多有才能的人,都要聽我是命令。)
⑶ 孝順父母善待家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全中國大部分人多完成了這個神聖的使命,可是我確沒做到。實乃遺
沒有來生,今生可以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來彌補遺憾。比如,教導子女要孝順父母。把這種傳統美德傳揚開來。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了!
⑷ 孩子學習不好怎麼辦
你好朋友 你的這種情況建議你可以查一下鉛的含量是否超標,對小孩進行一下適當的指導
⑸ 紅樓夢人物關系圖
清朝嘉慶年間姜祺統計《紅樓夢》寫了共四百四十八人。民國初年蘭上星白編了一部《紅樓夢人物譜》,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人各有傳,字數長短不一。
此書中又收《紅樓夢》所述及的古代帝王二十三人,古人一百一十五人,後妃十八人,列女二十二人,仙女二十四人,神佛四十七人,故事人物十三人,共二百六十二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傳說。連上二者合計,共收九百八十三人。
(5)孝敬乃知擴展閱讀:
根據1997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朱一軒的《紅樓夢》中的人物,江奇在清朝嘉慶年間的《紅樓夢》中總共有448個字。
民國初年,蘭尚行白編著《紅樓夢》,共接待721人。每個人都有自己長度不同的傳記。《紅樓夢》中也提到了古代的23位皇帝和115位古人。
十八個妾,二十二名婦女,二十四名仙女,四十七個神和佛,十三名故事人物,共計二百六十二名,每個人都有一個簡短的生平和傳說。把這兩項加起來,總數是983。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最偉大的文學成就之一。它是中國古典文學創作的巔峰,是全人類的文化瑰寶。
《紅樓夢》最初作為手稿出版於清朝乾隆時期。我們發現的最早的手稿來自乾隆教徐時期(1754年),但只有16個不連續的手稿。後來,我們發現了大量的手稿,例如1761年的那一份,包含了近80份手稿。
這些手稿都給這部小說起了一個名字——《石頭》,並有許多注釋署名為「肥墨石」。據考證,這部小說的作者是曹雪芹。他生於康熙末年或雍正初年,死於1763年或1764年。對他的生活史沒有統一的看法,但由於貧窮、疾病和兒子的死亡,他未能完成這部小說。
可以肯定的是,現在流傳下來的前80次基本上都是他自己的。在他死後30年,120頁的《紅樓夢》在1791年和1792年用活木印刷了兩次,非常受歡迎。但據專家介紹,這本暢銷書的最後40章是由一位名叫高E的官員寫的。
雖然他的續集給了故事一個完整的尺度,人物一般都有了結局,但由於曹雪芹自身的思想境界和藝術修養遠不及曹雪芹,所以續集的內容並不符合曹雪芹的初衷。按照曹雪芹的想法,佳佳終於「像一隻鳥兒走進了森林,一片潔白的土地才真正干凈」。
但高娥曾寫過寶玉《在鄉奎》、賈《牧皇恩》、《延世澤》。所以高的最後40次都是失敗的。但兩百多年來,這種做法一直是一種慣例,高鶚《保帶》的悲劇結局也被讀者廣泛接受。
因此,現在人們在談論《紅樓夢》時,一般都是指曹雪芹的前八十章和高鶚的後四十章。總共120章,約107.5萬字。
⑹ 劉姥姥簡介
劉姥姥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里的人物,王板兒之姥姥。
一位具有非凡公關才能的老版太太權。見證了賈府興衰榮辱的全過程。一進榮國府,劉姥姥小心謹慎,打通關節,與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戶建立關系,二進榮國府,劉姥姥左右逢源,裝瘋賣傻,演繹著一位公關人士的成功之道。三進榮國府,劉姥姥挺身而出,俠肝義膽,成為《紅樓夢》里重要的收場人物
⑺ 有關於橋的故事有那些
有關於橋的故事有:
一、八路與橋
那還是在打鬼子那陣,一支八路軍隊伍經過清水河這里,馱槍馱炮的,他們望著湍急的河面發愁。鎮上的白寡婦看到這情景,不聲不響地回去叫兒子連夜放倒了自家後院的小竹林,動員鄉親們一起給部隊搭橋。隊伍過河的時候,白寡婦兒子也跟著走了,只留下了這座橋。
從此,白寡婦便在橋頭擺了個茶攤,天天守著這座橋,過往的人渴了,就找她討水喝,日復一日,歲月如梭。直到白寡婦老了,這里再也沒有經過隊伍,兒子也沒回來。後來,白寡婦死了,民政部門來立碑,鄉親們才知道,她的名字叫「河姑」。
最近,因為搞紀念活動,縣劇團根據河姑的故事編了出戲,劇名就叫《橋》,說好了這天要來鎮上演出。鄉親們高興壞了,紛紛砍了自家的竹子,拓寬了橋,又在河姑的墓碑旁搭起一個土檯子,扯了七八丈紅布,豎起了橫幅。鄉親們聚在橋頭,就盼望著演員們快來。
一直到太陽快落山時,只見鎮長一個人氣呼呼地回來了。鄉親們圍上去問:「劇團的人呢?」鎮長說:「地區派的『扶貧工作組』來縣上了。」鄉親們不解:「這和劇團演戲有啥關系?」鎮長說:「領導要陪他們吃飯。吃完飯,女演員要陪領導跳舞……」鄉親們一聽,不吱聲了。
鎮長揮手攆大夥回家去,鄉親們卻望著那座剛拓寬了的平展展的橋,站著不動。鎮長火了:「難怪縣里領導經常批評咱鎮的人覺悟低呢,連這點小事都放不下?領導說不演就不演了唄,啥事還能比扶貧這件事大?」鄉親們被唬住了,一個個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最後只好掃興地走了。
可是過了三天,縣上又來通知,說是縣劇團決定來演出,而且還要實況錄像,鎮長便在廣播喇叭里喊了好幾遍,讓鄉親們准備迎接。可是鄉親們都各干各的事兒,一臉的麻木。
縣劇團的人在縣里等了大半晌,也沒見鎮上有人來接,他們以為把時間記錯了,便自己帶著服裝道具、鑼鼓家什來到清水河邊。走近了,他們才發現,原先那座橋,不知啥時被人拆了。演員們只好打道回府,臨離開時,有位眼睛亮的演員發現,在對岸白寡婦的墳頭上,不知誰放了一堆野花兒,直晃得人睜不開眼。
那演員一叫嚷,霎時,大家的心裡都沉甸甸的。於是,他們回到縣里第一件事,就是集體給縣領導寫了封「雞毛信」,信上只有一句話:「請縣領導火速在清水河上搭橋!」
二、五墩橋
據說,有一次,從贛州市裡來了一支車隊,途徑田村開往興國執行任務,行駛至橋旁邊時,見是木橋無法通行,只好停了下來。車隊進入田村後,吸引了很多村民圍觀,見車隊束手無策,為了幫助車隊過橋,田村人紛紛趕來幫忙。
有的慷慨地將家裡的門板卸下來,有的扛來長木頭,將其鋪在橋面上。終於,在大家的幫助下,車隊順利通過。因此,田村人的善舉被傳為一段佳話,修建新橋的事情,也讓田村人覺得迫在眉睫。
三、謝村橋
古時候,謝村有一戶人家,家裡四口人,一對夫婦,一個孩子,還有一個老爹。由於老漢的老伴病逝,老漢的身體也不怎麼好,腿腳不方便,兒子兒媳婦嫌老人是累贅,也愛理不理的,只有小孫子對他爺爺還算好,有的時候偷偷給爺爺拿點吃的。
突然有一天,兒子對老漢說:「爹,村子裡有廟會,可熱鬧了,明天我帶你去看看,再給你買點好吃好喝的……」老人一聽很高興,說:「好。」第二天,吃過早飯,兒子准備好雞公車(古代木頭做的,獨輪。),爺爺坐在車上,孫子在前面拉,兒子兒媳婦在後面推。
老人坐在車上,想到兒子兒媳突然對他這么好,也很感動!走著走著有點累了,因為雞公車,就一個輪子,後面的人要掌握好方向,保持平衡才行,泥巴路,拉起來也費勁,兒子說:「到木橋那裡我們歇一會。」到木橋邊休息時,有一群蝴蝶飛來飛去,孫子去追蝴蝶玩!
一會兒兒子回來,只看到他爸媽在橋頭等著他。他沒有看到爺爺,便問:「我爺爺呢?」忽然聽到橋下有呻吟聲,他走近橋邊看,爺爺和雞公車都掉在橋下面,當時就哭了!他說:「我要車子。」他爸媽說:「那車子沒有用,不要了。」
他說:「等你們老了,我也用這個車子拉你們玩……」他爸媽一聽兒子這樣說,感到慚愧,趕緊下去把老人扶起來,背著老人去趕廟會,還給老人買好吃的。回家後改變了對老人的看法,對待老人特別孝敬,和以前相比,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由於孫子的一句話,沒有釀下大錯,爺爺也特別感謝孫子。後來木橋改修了青石橋,孫子救爺爺的事情家喻戶曉,所以叫「謝孫橋」,隨著年代的久遠,被人們叫做「謝村」,後來一直沿用至今。
三、石平橋
傳說在清乾隆年間榮縣來了一個七品芝麻官,叫黃大本。他上任後,看見劉家人無法無天,胡作非為,他深惡痛絕,但不露聲色,他懂風水,心裡暗暗打算,非整劉家不可。有一天,黃大本出外暗訪,路過鎖江橋附近的擦耳崖,他忽然聽見有人唱歌謠,像是一群小孩兒在唱道:「水打擦耳崖,劉家狀元滾滾來。」
黃大本一聽,一下子把他提醒了,他一拍大腿,兩眼盯著前面的旭水河經擦耳崖流去,聯想到劉家官兒的兇狠可惡,又想到劉家當官的很多,原來如此。於是,他用盡心機,尋找借口,聲稱要造一座橋,一個羅星閣,讓河水繞道緩緩而流,以免水災。
幾年後,橋和羅星閣終於修成了,這下毀了劉家的風水,不到幾年,劉家官貶的貶,死的死,劉家貴族一敗不振。由此,在榮縣流傳著是黃大本治了風水。解放後,羅星閣已經被拆除了,石平橋也變成了鋼筋水泥大橋。
四、讓解橋
明朝年間,大理史城(喜洲)大界巷有一名白族書,生名叫楊士雲,字從龍,別號弘山;洱海邊中和邑也有一個名叫楊崇堯的書生。兩人苦讀寒窗,在十三四歲的時候,都先後考上了秀才,而且還是案首(第一名)。為了繼續深造,就學於一位名師,學館設於蒼山五台山腳弘圭山中。
兩人半樵半讀,每日上山讀書,要走十多里山路,還順便打柴回家。他們的勤學苦讀是驚人的:買不起紙筆,用沙盤竹筆來練;買不起燈油,他們就白天聽課讀書,入夜在家裡寫沙盤做「腹稿」,默寫默作,不知寫禿了多少竹筆,真是下了「磨穿鐵硯,坐破寒氈」的功夫。
他二人的作文,大都是在砍柴、背柴路上作成的。先生稱贊二人是出類拔萃的學生,還很風趣地說,他倆人的「窗課」(作文)可叫作「路課。」不到三年,他二人把應舉的課程准備的齊齊全全、綽綽有餘了。趕考的這一天,楊宗堯從東路上來,楊士雲從史城出來。
到了坡頭村凸橋碰上了。相見之下,楊宗堯說:「我兩個都去省城應考,千里迢迢,一路有伴,好確實好,可是解元只有一名豈,豈不埋沒了一人?」楊士雲說:「真的,先生也說,『你二人去應舉,只可惜解元只有一個。』我們倒不是自傲,是互相深知學底的,所以我也有同樣的想法。
即是這樣,年兄你的年紀比我大三歲,這一科就先讓你去中解元,我下一科再去,也不為晚。」說完話,楊士雲就毅然告別宗堯回家去了。果然,楊宗堯一去中了明弘治戊午課解元。
下一科楊士雲去也中了明正德辛酉科解元。他二人百尺竿頭再接再勵,楊士雲苦讀在他的「七尺書樓」,入了翰林;楊宗堯仍然半耕半讀,成了進士。
五、看鶴橋
陶淵明編寫的《搜神後記》的第一篇,記錄了一位歷史上最著名的道教人物叫丁令威。這個丁令威呢就是武寧遼山東面的人。曾經當過遼陽刺史,後被誤認為遼東人。他因為未經朝廷許可,開倉賑濟災民,被問死罪。
臨刑時仙鶴飛來把他救走了;千年以後他化鶴歸鄉探訪。他在縣城西郊展翅起飛的地方,現在仍然叫白鶴坪。白鶴飛經縣城時,眾人都在橋上觀看,這橋就因此得名為看鶴橋。
⑻ 勸孝順的話
1、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賀拉斯
2、成為母親之後,女性美像一朵盛開的鮮花煥發出全部的力量和美。——蘇霍姆林斯基
3、真不公平,原諒青年人尋歡作樂,卻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蒙田
4、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愛默生
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6、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薩克雷
7、詩書立業,孝悌做人。——王永彬
8、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所羅門
9、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0、父親,應該是一個氣度寬大的朋友。——狄更斯
11、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孔丘
12、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13、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1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15、母愛乃世界上最偉大的勢力。——阿瑟·米
16、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和弗萊徹
17、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18、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19、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迅
20、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21、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22、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馬克·吐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