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賦

重陽節賦

發布時間:2020-11-29 03:18:58

A.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
桓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桓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桓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辟邪用法,讓他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到1989年重陽節被立為老人節……

B. 有哪些詩詞句寫重陽

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應該是所有寫重陽節的詩詞中最為人熟知的一首了,寫這首詩的時候王維才17歲,當時的他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王維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

二、《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這首詩的解析可參考下面的第三首《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兩首正好可以參讀。


三、《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公元699年,時任沛王府修撰的王勃,因寫的《斗雞檄》觸怒高宗,被趕出沛王府,於是年六月遠游到了西蜀。同一年,盧照鄰來到益州新都任職,是年秋,盧照鄰從益州來到梓州,九月九日重陽節當天,在蜀地任官的邵大震與王勃、盧照鄰三人同游玄武山,互相酬唱。王、盧的這兩首《九日》詩,雖然構思相似,但王勃表達的是他對南方生活的厭倦,而盧照鄰表達的是人不可北歸的鄉思。

四、《浣溪沙·重九舊韻》(北宋·蘇軾)

白雪清詞出坐間,愛君才器兩俱全。異鄉風景卻依然。
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茱萸子細更重看。

這是蘇軾在九月九日與楊繪(字元素,蘇軾好友)分別時寫下的送別詞,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寫離愁別緒。可恨彼此相聚能有幾多時光,這一次分別之後,不知到哪一年才能重逢。字里行間充分表露了對相逢短暫、後會難期的悵恨。


五、《九日齊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公元845年,張祜來池州拜訪杜牧,他們倆都懷才不遇,同命相憐,所以在九九重陽這天同登齊山,感慨萬千之下作了這首詩。

六、《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由詩題可知,這是李白在重陽節後一天龍山(在今安徽當塗縣)登高時所作的。而其實在前一天,也就是九日重陽節當天,他已經登過一次龍山了,因重陽節有採菊宴賞的習俗,所以他才感嘆菊花連續兩天遭到採摘。這其實是李白聯想到自己兩入長安都遭到政治上重創,有感而發的。


七、《採桑子·九日》(清·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公元1682年八月,28歲的納蘭性德與郎談出使梭龍(今黑龍江),使至塞外,正值九九重陽,自然佳節思親,倍感形單影只、孤獨寂寞,於是寫了這首詞以寄鄉情。

八、《重陽席上賦白菊》(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這是白居易晚年在一個重陽日與客飲酒賞菊有感而作的,全詩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但仍有少年的情趣。白居易能隨時留心觀察生活,他看到滿園金黃的菊花中有一叢白色的,然後由花聯想到酒席上相似的情形,將自己喻為白菊,比喻自然貼切,頗有情趣。


九、《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寫於南渡之前,是李清照前期的一首懷人之作,公元1101年,18歲的詞人嫁給了趙明誠,婚後不久,丈夫便「負笈遠游」,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的重陽,所謂逢節倍思親,她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十、《採桑子·重陽》(近代·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

1929年,毛澤東離開紅四軍的領導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農村,一邊養病,一邊領導地方土地革命斗爭。這一年的重陽,他來到上杭,這時的閩西山區,黃色的野菊花競相開放,面對怒放的野菊花,他寫下了這首詞。

C. 有關重陽節的詩詞歌賦

1、《九日言懷》 唐·令狐楚
二九即重陽,天清野菊黃。近來逢此日,多是在他鄉。
晚色霞千片,秋聲雁一行。不能高處望,恐斷老人腸。
2、《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陽即此晨。登高聞古事,載酒訪幽人。
落帽恣歡飲,授衣同試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親。
3、《重陽東觀席上贈侍郎張固》 唐·盧順之
渡江旌旆動魚龍,令節開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濕露香濃。
白雲郊外無塵事,黃菊筵中盡醉容。好是謝公高興處,夕陽歸騎出疏鬆。
4、《重陽》 唐·司空圖
菊開猶阻雨,蝶意切於人。亦應知暮節,不比惜殘春。
5、《重陽日訪元秀上人》 唐·司空圖
紅葉黃花秋景寬,醉吟朝夕在樊川。卻嫌今日登山俗,且共高僧對榻眠。
別畫長懷吳寺壁,宜茶偏賞霅溪泉。歸來童稚爭相笑,何事無人與酒船。

D. 重陽節的來歷是怎樣的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的源頭,早在《呂氏春秋》中就有記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由此可見,在當時,就已經有了以慶祝豐收為名的祭祀天地神靈、祖宗的活動,用來感謝天地、祖先的饋贈。
到了漢朝,《西京雜記》中就有記載,在重陽節這天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長壽的習俗。與此同時,還有各種大型的宴會,這都是先秦時期慶祝豐收的祭祀活動演變發展而來的,這便是早期的重陽節的雛形。

E. 有關重陽節的詩詞歌賦

1、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____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2、他鄉共酌專金花酒,萬里同屬悲鴻雁天。____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3、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____納蘭性德《採桑子·九日》
4、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____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5、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黃。____張可久《滿庭芳·客中九日》
6、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____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F.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賦韻賞析

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賞析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賞析】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為題材的好詩不少,並且各有特點。岑參的這首五絕,表現的不是一般的節日思鄉,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關切。表面看來寫得平直樸素,實際構思精巧,情韻無限,是一首言簡意深、耐人尋味的抒情佳作。

這首詩的原注說:「時未收長安。」唐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起兵叛亂,次年長安被攻陷。至德二載(757)二月肅宗由彭原行軍至鳳翔,岑參隨行。九月唐軍收復長安,詩可能是該年重陽節在鳳翔寫的。岑參是南陽人,但久居長安,故稱長安為「故園」。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緊扣題目中的「九日」。劈頭一個「強」字,則表現了詩人在戰亂中的凄清景況。第二句化用陶淵明的典故。據《南史。隱逸傳》記載:陶淵明有一次過重陽節,沒有酒喝,就在宅邊的菊花叢中獨自悶坐了很久。後來正好王弘送酒來了,才醉飲而歸。這里反用其意,是說自己雖然也想勉強地按照習俗去登高飲酒,可是在戰亂中,沒有象王弘那樣的人來送酒助興。此句承前句而來,銜接自然,寫得明白如話,使人不覺是用典,達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也。」(邢邵語)正因為此處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們種種的聯想和猜測:造成「無人送酒來」的原因是什麼呢?這里暗寓著題中「行軍」的特定環境。

第三句開頭一個「遙」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園長安相隔之遠,而更見思鄉之切。作者寫思鄉,沒有泛泛地籠統地寫,而是特別強調思念、憐惜長安故園的菊花。這樣寫,不僅以個別代表一般,以「故園菊」代表整個故園長安,顯得形象鮮明,具體可感;而且這是由登高飲酒的敘寫自然發展而來的,是由上述陶淵明因無酒而悶坐菊花叢中的典故引出的聯想,具有重陽節的節日特色,仍貼題目中的「九日」,又點出「長安故園」,可以說是切時切地,緊扣詩題。詩寫到這里為止,還顯得比較平淡,然而這樣寫,卻是為了逼出關鍵的最後一句。這句承接前句,是一種想像之辭。本來,對故園菊花,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想像,詩人別的不寫,只是設想它「應傍戰場開」,這樣的想像扣住詩題中的「行軍」二字,結合安史之亂和長安被陷的時代特點,寫得新巧自然,真實形象,使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幅鮮明的戰亂圖:長安城中戰火紛飛,血染天街,斷牆殘壁間,一叢叢菊花依然寂寞地開放著。此處的想像之辭顯然已經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而寄託著詩人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這一結句用的是敘述語言,朴實無華,但是寓巧於朴,余意深長,耐人咀嚼,頓使全詩的思想和藝術境界出現了一個飛躍。

G.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7)重陽節賦擴展閱讀: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H. 重陽擬作登高賦是什麼意思

十日作
關樹蕭條返照明,井陘西北算歸程。青黃大似溝中斷,文字空版傳海內名。
平地煙霄遽如許,權秋風茅屋可憐生。重陽擬作《登高賦》,一片傷心畫不成。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 ),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幼兒園情景劇 瀏覽:729
老年人突然瘦下來 瀏覽:619
中醫養生學專業工資多少 瀏覽:460
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瀏覽:544
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舞蹈 瀏覽:112
小學退休教師重陽節獻詞 瀏覽:331
60歲心率40 瀏覽:120
南寧養老金每月基本領多少錢 瀏覽:291
健身的中老年人有哪些飲食禁忌 瀏覽:976
兒媳與父母不和如何教育 瀏覽:68
退休金是個坑 瀏覽:963
川南地區秋季如何養生 瀏覽:275
退休養老金怎麼計算今天 瀏覽:547
宿州愛心敬老院 瀏覽:934
男1972年出生延遲退休年齡 瀏覽:513
怎樣測試是否老年痴呆 瀏覽:41
不孝順父母的有幾條 瀏覽:417
上弔死的老人下葬有什麼忌諱 瀏覽:515
重陽節手抄報寫什麼內容好 瀏覽:637
父母不辦婚禮說什麼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