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關於孝順調查報告

關於孝順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21-03-16 19:24:59

⑴ 調查報告怎麼寫啊

孝敬父母的調查報告---孝敬父母-孝敬父母的故事
1、 (孝敬父母)集體養老缺位現象嚴重。農村敬老院數量太少,五保戶、特困老人得不到應有的照顧。老人補助或生活津貼標准太低,有的還流於形式,沒有實質性的舉措。通過幾個村莊的調查,農村養老的保障性措施並未真正得到落實,基層老齡工作基礎不夠扎實,機制不健全,養老保障的程度太低,一些養老中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
2、(孝敬父母)農村老年人看病難的問題普遍。受查的幾個村莊的老人,大多數得病不願進醫院,小病能熬就熬,嚴重時多方面打聽偏方,能省就省。子女對此則持中立態度,除非萬不得已,絕不送老人住醫院接受正規治療。
3、(孝敬父母)孫子女輩尊老敬老態度日趨下降。時下的農村 「隔代親」現象引人注目。有的老人和兒、媳關系一般,把愛傾注在孫子女身上,視孫子女為「命根兒」。祖輩對孫輩的「眾星捧月」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在幾個村莊,不時聽到個別孫子女對老人說話態度不好,甚至辱罵老人。可怕的是,老人往往說「童言無忌」而一笑置之。
4、(孝敬父母)多子女老人的贍養有推諉現象。現在農村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大多數子女都能夠協調好贍養父母的問題,但也有少部分子女尊老、養老意識淡薄,特別是多子女家庭,在養老問題上互相推諉,視養老人為負擔,兄弟姐妹之間互相攀比,常為有「誰來養父母」爭得面紅耳赤。這些現象在四個村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5、(孝敬父母)普遍缺乏協調養老問題的工作機制。多年來,上級曾經倡議在農村建立老年協會,號召推廣簽定老年人《家庭贍養協議書》。而在受調查的幾個村莊,農民對此一無所知。幾個村莊的村委會幹部竟也不能回答有關的問題,普遍存在村委會在協調養老問題方面工作不力、成效不高等問題。
6、(孝敬父母)營造孝敬父母、尊老敬老的環境不夠。幾個村莊的村委會,沒有一個專門制定了尊老敬老的「鄉規民約」。盡管在農村對孝道觀念的認可度比較高,但是,在樹立和宣揚尊老敬老的典型方面的力度不夠。專門為尊老敬老活動組織的文化活動或其他形式更是鮮見。
三、(孝敬父母)解決農村養老和弘揚孝文化觀念的幾點建議
1、發展農村經濟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關鍵。
經驗證明,在一些尊老敬老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多是集體經濟發展好的村鎮。這方面河南省就有一些典型。如臨穎南街村集體經濟發展快,那裡老年人的福利保障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使城裡的離休幹部也比較羨慕。因此,要把發展農村經濟作為解決養老問題、提升養老水平的關鍵來抓,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養老的問題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2、要建立科學有效的農村養老工作機制。
一是農村的鄉鎮要建立老齡工作的相關工作機制。要像計劃生育工作一樣,將老齡工作列入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切實搞好有關的組織協調工作;二是鄉鎮要撥付一定的老齡工作經費,要納入財政預決算,保證專款專用;三是要在農村建立老年協會,組織以老年人為主體的相關活動,協調養老的問題,也發揮老年人的智慧作用。
3、要盡快建立農村的養老保障體系。
一是要不斷完善老年低保、農村五保供養等制度,要將貧困老年人全部納入低保范圍;二是要落實「三無老人」、「五保老人」、「特困老人」救助幫扶工作;三是要提高孤寡、貧困老人集中供養水平;四是要建立覆蓋鄉鎮所有老年人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落實村莊集體及家庭子女承擔老人參合費用,健全老年人醫療保健服務網路,不斷提高農村老年人醫療保障水平。
4、要加大尊老敬老的宣傳力度,營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圍
在農村要把評樹孝敬老人的「好媳婦」、「好兒女」作為一項常規制度,經常開展。圍繞敬老養老,突出供養富足、久病護理、生活呵護、精神慰藉、競相養親、舍己事親等方面,選樹孝敬老人的典型。要村村樹典型,建立起「孝星榜」,並注意挖掘和培育鄉鎮的敬老愛老工作先進群體及先進個人。要大張旗鼓地宣傳先進典型,著力營造孝敬父母、關愛老人的社會環境,努力實現全社會敬老愛老意識,以尊老養老為榮、不敬不孝為恥,讓養老助老蔚然成風。要在農村學校普及《中小學德育教材》、《家庭孝德歌謠》、《孝德格言》等教育,推進孝德文化進家庭、進課堂,積極引導青少年從小就孝敬老人,學會感恩,弘揚中華民族的孝道美德。
5、要鼓勵和支持家庭養老模式。
我國的養老保障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盡管我國的經濟發展很快,但是,在短期內還不可能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只有發揚家庭養老的積極性,弘揚中華民族的孝道美德,挖掘家庭養老的潛力,才能妥善地解決農村的養老問題。要制定有關的鼓勵措施,提供有關的法律支持與保障。要倡導簽定老年人《家庭贍養協議書》,鼓勵不斷提高贍養父母供養的標准,還要提倡女兒養老,「女兒也是接班人」,注意宣傳「女兒在生活照料護理和精神慰藉方面比兒子更為細心、在感情上又比兒媳婦更接近」2.等優勢。
6、要重視農村老年人的「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隨著農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農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與勞動年齡也不斷提升。所以要看到農村老年人仍然是一個龐大的人力資源庫,是一個有能量可以有所作為的勞動群體。尤其是在大量的青壯年外出務工的情況下,重視老年人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仍然具有很大的潛力。如今這一代的農村老年人飽經風霜,經驗豐富,也有很多政治優勢,其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獨特的作用和積極性應該引起重視。同時,也要關心他們的文化生活需求,努力提高農村老年人的文體活動環境,盡力豐富農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⑵ 關於孝順的議論文,800字以上

我們的生命、思想;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一切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所以,我們不能不孝敬父母。

從古至今,流傳著很多崇尚孝順的人和事。他們有的是平民,有的是皇帝,但他們孝順雙親的事跡,都成為千古美談!薄太後的兒子漢文帝劉恆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身為帝王的漢文帝,其實完全沒必要事事親力親為,只要一聲令下,什麼都可以做好。可是,他做了。至少他沒有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帝王如此,平民百姓又何嘗不是呢?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但他從不抱怨,總是恭順對待。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直到冰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這份孝心足以感動每個人。

劉恆和王祥不管身份是否卑微,地位是否顯赫,但是,他們都做到了孝敬父母,劉恆雖然身為皇帝,但他侍奉母親的舉動讓我們深受感動,而王祥可以視自己的養母為親生母親對待,以德報怨,更是讓人感動,他們孝順父母的一言一行,難道我們不應以他們為榮嗎?

孝順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平常一句問候,一個愛的眼神,一句感激的話語,都能讓父母高興很久。當父母的生日到來時,即使說一句生日快樂,父母的心裡都會很高興的,當父母生病了,如果拿一點葯,父母也會覺得開心,當父母忙了一天,回到家時,如果為父母倒杯水,父母都會覺得再累也願意,當父母傷心的時候,一句短短的安慰,對於父母來說也是一種幸福,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孝順父母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來到世界上,總會與他人相識,產生親情、友情、戀情,其中濃的化不開,砸碎骨頭連著筋的唯有父母親情。所以,不管貧窮也好,富貴也罷,孝順父母是我們做兒女應盡的責任。

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這輩子都無法償還的,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父母就開始為了我們而奔波忙碌,他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他們寧可自己苦,也不肯讓我們受苦,他們對我的愛,是無盡的,偉大的,他們是我們生命的創造者,是他們讓我們可以享受這個世界上的一切,是他們讓我們過的如此快樂,難道,我們不應該報答他們嗎?

⑶ 家庭親情調查報告

大學生與家庭溝通調查報告

生活不是筆直通暢的走廊,能讓我們在其中輕松自在地行走,我們時常會陷入迷茫。但我們依然能堅定地走下去,因為我們的親人、朋友和師長,甚至還有一些後來連名字都不記得的人一直在支撐著我們。總體上看,生活給予我們的遠遠超出了我們所能回報的。所以,我們應當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珍惜我們身邊的每一位親友,向需要幫助的人給出我們鼓勵的微笑、貼心的話語或用實際行動支持他們。可惜不知何時感恩竟已成為一種失落的情懷,「辛酸父親的來信」終於醍醐灌頂般地震活了大家冷漠而塵封的心。

感恩何止只在感恩節,當我們在大學的校園里快樂的馳騁而忙的不亦樂乎的時候,你是否會想到在家辛苦勞累的父母在干什麼?當我們在每一個地方隨意揮霍錢財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父母為你准備生活費而節約每一分錢的精打細算?當我們一次次沉浸在花前月下的時候,你是否會想到父母的滿臉的希冀和期盼?

面對當代大學生對親情的冷漠,對父母的疏忽,我們進行了這次大學親情問卷調查,這次調查共有水建,資環,動科,農學,經管五個學院參加,共發放問卷350份,收回有效問卷322份。通過這次親情調查,來號召在校大學生學會去了解父母的心,和父母溝通,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呼籲大學生在物慾橫流的社會把握住自己的方向。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不斷地學習進步。親情是我們心靈深處最醇厚的元素,它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一.對父母的了解

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對父母缺少關心。在這次調查中有6.7%的大學生對父母的近況一點也不了解,51.5%的大學生略知父母的生活和身體狀況,只有41.8%的大學生非常清楚的了解。有62%的大學生清楚的記得父母的生日,而有17.8%的大學生只有在有人提醒時才會想起,更有21.2%的大學生不記得。一二十年了,可能你沒有給父母慶祝過生日,沒有給父母買過生日禮物,然而同學們可能會經常為同學過生日,給他們送禮物,為何我們不嘗試在父母生日那天送上一份生日禮物,並說上一聲「生日快樂」呢?調查顯示有34.1%的大學生為父母挑選過生日禮物,有65.9%的大學生沒有為父母挑選過生日禮物,這可能跟中國國情有關系,大家都不習慣給父母買禮物,但是,我們建議大家還是在父母生日那天呈上一份生日禮物,哪怕是一件普通的禮物。
二.個人的消費觀

走進了大學,我們脫離了父母的懷抱,只有自己獨自生活,使我們面臨各種誘惑時不能正確地抉擇,在調查中,來自農村的大學生高達69.4%,其中為貧困家庭就佔到了44.5%。但在農村學生中生活費偏高的就佔到了27%;偏低的只有12.6%,且花費的主要來源是獎學金或其他資助;相差不多的為60.4%,他們的消費來源主要是靠家裡供給和獎學金。這說明,我們學校的學生來源大部分是農村,就我國目前的國情來看,農村的生活水平顯然比較低一些。這就決定了我們大部分學生生活在一個相對比較艱苦的環境中,因此應養成了一個吃苦耐勞的習慣,在生活方面要學會節約,學習也要刻苦認真,在物質方面不要要求不高。但結果顯示,還是有部分同學陷入物慾誘惑中無法自拔。
來自城市的同學僅佔30.6%,其中來自富裕家庭的僅佔3.9%,花費在400元到500元之間有17.3%,有8.4%達500元以上,其餘的都保持在200-400元之間。隨著我國小康社會的發展,城市的生活水平偏高,所以大部分學生的消費應該算是正常的,但是由於沒有經濟上的約束,有可能造成大手大腳的習慣。

總體來看, 54.2%為中等家庭,僅有1.2%為富裕家庭。因此在貧困占絕大多數,富裕占極少數的情況下,生活費應該基本上保持在200-400元之間。希望同學們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費標准。
調查中我們還發現有28.6%談戀愛了,71.4%的大學生沒有談戀愛,且只有3%的大學生經常光顧酒吧,歌舞廳等高消費場所,還有65.7%從來沒有光顧過,剩下的只是偶爾光顧。這說明大部分人已經意識到掙錢來之不易,在生活發面比較節儉。

對於」你是否算過從小到大父母為你付出了多少?」,有42%的同學算過,由5%的同學沒有算過,但將來會計算;而有23%的同學選擇了沒有,也就是他們將來也不會計算父母在自己身上的付出.這於我國的傳統教育有關,導致大多數人認為父母為兒女付出是天經地義的,對父母的含辛茹苦置之不理. 父母經歷了多少困境,只為換來兒女的幸福.在此,希望各位同學能夠計算一下,從小到大我們的父母究竟為你付出的多少的錢和汗水,這樣你才會了解父母是不容易的。有79%的人會想到這些錢是怎樣來的,且98%認為這些錢來之不易。這也足以表明,我們大部分大學生還是知道家裡生活困難,父母掙的錢來之不易,所以在生活上,不鋪張浪費,希望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這也表現了當代大學生還是對父母很關心的。但不能不說,仍然有極少數的大學生還是沒有做到對父母的關注。都說「養兒方知報娘恩」,是說經歷了,體驗了,才能領會出那份說不出卻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的濃厚情愫,因此我希望通過這次調查可以喚起同學們對親情的關注。
三.與父母的溝通

隨著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人們互相交流的通信工具變的更加快捷方便,調查顯示,90.5%的同學選擇用電話與父母聯系,而只有9.5%的同學選擇用家書與父母聯系,很明顯,在當代大學生的心目中,家書的地位和作用是越來越了,而更加不能讓人理解的是,只有64.4%的同學選擇一周之內與父母聯系一次,而其他人則很久才與父母聯系一次。應該說我們需要經常與父母聯系,讓父母對自己在學校的情況有一個很透明的了解,對遠在他鄉的子女安心,同時了解遠方父母的身體狀況,父母工作情況,這是我們子女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情。其實經常與家人聯系也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就算是寫一封家書會耽誤很長時間,但打個電話那三兩分鍾的時間總是能抽出來的吧。也許我們有些同學說這些小事沒有必要,但請大家認真考慮一下,我們子女與父母之間的親情是靠什麼來支撐的,不可否認,一定是互相溝通。

調查中有54.9%的同學把假期的時間用來陪父母度過,還有43%的同學也會抽出一些時間與父母共同分享,然而也有極個別的同學假期沒有抽出一點時間是用來陪伴父母的,或許一些同學想回家卻回不了,但是也有同學不願意回家,只顧自己在外面玩的開心,而且與父母的談論的話題中,有42.4%的同學表示與父母談論最多的話題是自己的學習或生活情況。34.6%的同學與父母經常談論的話題是家人的情況,有22.4%的人是怕家人擔心,向父母報個平安,只有極個別的同學這些話題都與父母談論。當然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也許有很多同學是報喜不報憂,免得父母擔心。有4.2%的同學與父母談論的話題竟然每次都是向家人要錢,相信大家都知道父母的錢是一分一分積攢下來的,他們為了子女不捨得吃,不捨得穿,子女要多少錢,他們也只能是給,不敢多說一句,以免兒女受委屈,為了子女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心甘情願付出。但極個別同學表現出一幅「花花公子」與「花花小姐」的臉孔,對父母的錢沒有意思節省的想法,不會有絲毫的罪惡感,認為父母就是給子女掙錢的工具,除了要錢就在也沒有其他的話題與父母說了,當然我們大多數同學是能夠理解的,但就是這極個別的現象我們也是不容忽視的,父母的錢來之不易,他們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太多,因此我們花錢要適度而行該花時花,不該花的盡量不要花,學會節儉,才能為父母減輕負擔,才能學會做人的道理,又能讓勞苦的父母得到欣慰,我們只要能夠做到,花每一分錢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可以了,希望這些花錢手大的同學能夠收斂一些吧!尤其時來自農村和城市貧困家庭的同學,希望你們能夠對得起自己的父母,更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調查中,我們出乎意料的發現,當有心事時,49.6%的同學選擇朋友作為傾訴內心感受的對象,只有21.1%的同學選擇父母作為傾訴內心感受的對象,有19%的同學不向任何人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這說明我們現在大部分同學很少與父母溝通,更有一部分同學思想上處於完全封閉狀態,讓我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理念感到有些危機,交流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溝通的基本方式,溝通更是人與人增加理解的唯一渠道,而與父母的相互交流,增加與父母的互相了解,才能更好的讓我們與父母和諧相處,與父母相處的難的原因由很多。在與父母相處有問題的同學中,有14%的同學與父母之間沒有共同語言,37.7%的同學認為是與父母交流時感覺有約束不自由,當與父母發生沖突和矛盾時,只有26.7%的同學選擇主動與父母和解,而其他要不就是不了了之,要不就是冷戰,這種種問題都說明現代部分同學與父母那一輩有著不可逾越的代溝,究其原因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很有效的溝通,缺乏心與心的溝通,父母當然想關心自己的子女,但有很多父母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因此,我們這些當代學著先進的科學技術的大學生,就要主動與父母溝通,減少代溝,不讓父母擔心,增加與父母之間的相互理解,與父母更加和諧的相處,學會感激父母為我們子女所做的一切,希望我們同學可以認識到這一點,趕快行動起來吧!

四、對父母的態度

問及「上大學的目的」時,「改善父母生活,孝敬父母」這一選項佔了43%,」找份好工作,過好日子」佔了34%,」實現自己在學術領域的理想」佔22%,「父母的命令」佔31%。這些結果表明,大多數同學還是關心和心疼父母的,下決心要讓父母過上好日子;也有一些同學只是為自己將來的生活著想;還有一些同學抱有崇高的理想,希望在學術等領域有所成就,這是令人欣喜的。但在我們不懈追求我們遠大的人生目標同時,希望不要忘記父母為你的付出。同時也有少數同學上大學是受父母的命令,這是令人心寒的,希望這些同學可以改變自己的這些不成熟的想法,要積極主動的學習,為自己將來著想,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即使是父母硬是讓你上大學,他們也是為你著想。「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千萬不要讓生命中出現這樣的遺憾,因為再多的悔恨也是無法挽回的!

在家時,有18%的同學總是幫父母做家務,49%的同學經常做,29%的同學偶爾做過,而有4%的同學基本不做。這表明大多數同學還是關心、體貼父母,能夠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另外,從調查結果中看,非獨生子女比獨生子女更勤快一些,更樂於幫父母做些家務;希望那些不做家務的同學,不要只顧自己接受別人的關愛、呵護,而忘記給別人一些幫助,尤其是給辛勞的父母。34%的同學經常會給父母盛飯,或者為勞累一天的父母揉揉肩,捶捶背,51%的同學偶爾會,有15%的同學基本上沒做過。希望大家能夠多給勞累的父母一些關心,小小舉動也能體現你的品行;同時也會減小彼此的距離,能夠更好的溝通。

五、對父母的評價
當讓同學們給自己的父母打一個分數時(滿分100分)有82%同學給父母打了「90分以上」,有16%的打了「80-90分」,有2%的同學打了「60-80分」。讓我們欣慰的是,有幾位同學直接寫了「100分」,這表明他們對父母的了解和疼愛。是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但是父母都是疼愛自己的兒女,並毫無怨言地辛苦勞作,只求換來兒女的幸福。他們默默無聞、辛苦耕耘,只是付出,卻從未索取回報;僅僅是看到兒女的笑臉歡快,他們都會感到幸福、欣慰。

但是,在調查中有一位同學給父母打了「60分以下」,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這位同學可能與父母發生了矛盾,與父母彼此意見不一致而又未能互相溝通諒解;或者是不了解父母的狀況,對父母存在著偏見。在此,建議這位同學及大家應該與父母溝通、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避免不必要的或者荒唐可笑的爭執、誤解,理解萬歲!
六、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顯示,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大部分同學還是很重視親情的。他們知道關注自己父母的身體狀況,父母的生日,知道父母的錢來之不易,因此他們平時的個人消費觀保持著良好的尺度。有近一半的同學計算過自己的父母從出生到現在為自己的付出,他們能很好地主動與父母溝通。當與父母發生沖突時,他們會主動和解,化干戈為玉帛。

雖然有這么多對親情表現非常好的同學,但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了有部分同學表現出對親情冷漠的態度。他們認為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是天經地義的。在他們眼中,父母只不過是為自己服務的一種工具。因此他們不關心自己的父母,甚至父母的生日、父母的健康狀況都早已拋在腦後,認為是無所謂的事情。他們從來沒有計算過自己父母究竟為自己付出了多少。

也有部分同學不能很好的與父母溝通,他們的內心世界從來不向父母開放。或者找朋友、戀人等傾訴,或是自我封閉起來,不向任何人傾訴。竟然還有極個別同學認為親情不重要。對自己來說,愛情是最重要的。請大家想想,這是多麼可笑的事情呀!固然,不能與父母很好的溝通有很多原因,但主要是因為自己與父母之間有著一條不可逾越的代溝。對父母來說也許他們的思想與我們年輕一代有著很大差距,但我們這些學著科學知識的大學生應該主動的多與父母溝通增加互相之間的了解。負則代溝會變得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希望我們的同學能夠對自己進行一下反省。

當然請同學們不要誤會,我相信大多數同學都做得很好。但是我相信大家也不允許冷漠親情的現象在我們的大學校園里發生吧!在此,我希望對親情觀念淡漠的同學能夠趕快清醒過來,行動起來,為了親情,請多為自己的父母作一些事情。也許一封家書,經常的三言兩語的電話,一句溫馨的問候,假期里為自己的父母多做一些家務,給父母捶捶背,在父母的生日時給父母送一份小小的禮物,及自己在學校的日常行動。這些平時很微乎其微的行動,我們的父母都會感到特別的幸福。因此,我們對全校大學生發出呼籲:為了己的良心和我們的父母得到安慰,會節儉,學會生活,抓住難能可貴的求學機會,不斷充電,不斷完善自我。總之,一切為了感恩.

親情是人類最真實的自然情感之一。在當今社會,提倡像親人一樣關愛他人,使親情有了更豐富的內涵,「血濃於水的親情」像春天燦爛的陽光。最後希望通過這次調查可以喚起同學們的感恩情懷。同時我們也真誠的祝願天下所有的家庭美滿幸福、所有的兒女孝順懂事、所有的父母健康長壽

⑷ 社會實踐報告怎麼弄啊關於孝道的。調查的目的及意義:前期布置及具體分工:工作思路:預期效果:

你妹的!咱們一個宿舍的!讓我搜到你的問題了!你妹

⑸ 昆明市尋甸縣社會風氣調查報告,學校讓寫的,還要求是有關孝順的,求高人指點啊啊啊!

這種份額的我這能填
現成的

⑹ 關於大學生孝心的社會調查設計方案一份,調查問卷一份,社會調查報告大綱一份

<漫談中國傳統文化的流失>.by 南野藏馬

前幾日在書房,興之所致,隨手拎起了一本四書,翻到到第一面,念了兩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便發現自己意興闌珊,隨手又把它扔到了書櫥里,拿起本日本漫畫,有滋有味地啃到最後。今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感嘆中國當代青少年(主要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對於自己國家傳統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反省自己前日所為,不禁感到慚愧,一向標榜熱愛傳統文化的我自己不也正慢慢放、棄這些中國驕傲么?

時逢國慶,單位邀請我們新行員寫一篇關於愛國主義的文章。我便想,是用華麗的辭藻去堆砌一篇空洞的文章來感嘆祖國多麼秀美多麼壯麗的河山,還是切實關注一下我們正在慢慢遺失的民族驕傲呢?

台灣忠信工商學校的校長高震東在內地演講時說,「什麼是愛國?哪裡是愛國?什麼都是愛國,哪裡都是愛國!」愛國是微小卻又具體的。我們身在中國,有時卻茫然不知自己國家有什麼,是什麼。是因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還是我們過於注意別人的東西?愛國其實很簡單,最基本的是要了解和愛我們的傳統文化。

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歷經千年,在漫長歷史過程中逐步創造發展起來的。她幾經建構-解構-再建構,綿延不絕,生生不息,慢慢沉澱而成。她是千百年來國人對文化的希望,是國人對文化思想的反思。當我們今日面臨著隨資訊發達的電子時代而如洪水般涌來的西方文化時,還有多少人可以堅持那涓涓的細水長流?

我們的81年代後、90年代的孩子們心目中的傳統文化是什麼?我想不會是女子十二樂坊穿著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鬧哄哄的演奏那所謂的傳統民樂吧?還是認為魯迅先生筆下那個滿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國的古代文人?

簡練的講,所謂中國傳統文化就是「詩、書、禮、易、春秋」。我用五經的名字來概括中國傳統文化,是因為它剛好總括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五個方面。「詩」,是指從最早的詩歌《詩經》開始到歷朝歷代的詩詞歌賦、古樂。「書」,是指歷代文人體現他們思想觀點的專著,包含了古代文人的人生觀,體現了古人的人文精神。「禮」,是指我國傳統的倫理道德、禮法制度、思想、以及教育體制。「易」,並不單純的是指《易經》,還包括了農業、醫學、天文、地理、數學。而「春秋」便是特指從《尚書》到《春秋》、《史記》、《資治通鑒》等一系列的史學專著。中華傳統文化涵蓋范圍之廣,思想之博大精深,怎可以用現代那些偽民俗或是一個酸朽的孔乙己可以概括、代表的!

如果80年代和90年代的孩子們是從周傑倫的《東風破》或是SHE的《長相思》里才開始接觸體會到中國古典詩詞之美是不是太遲了?自《詩三百》到《漢樂府》再到《全唐詩》、《全宋詞》,還沒包括屈原、班固的楚辭、漢賦,更沒提到魏晉的「蓬萊文章建安骨」,這浩瀚如海般的詩詞國度,怎是一首《東風破》所能表達的?現在我們是否只停留在小學課本里教的「離離原上草」或是什麼「二月春風似剪刀」的階段,或是為了逗情人開心為她輕吟「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濃情蜜意?

我們現在是否能從那些靡靡之音中感受到古人的瀟灑不群、壯志豪情呢?是否知道古龍金庸小說里的「任俠之氣」是指「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義之所當,千金散盡不後悔;情之所鍾,世俗禮法如糞土;興之所致,與君痛飲三百杯」。而「俠之大者」是指「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身去,深藏功與名」呢?大概只會沉迷在江湖恩怨、打打殺殺中了吧。

沒有了「花間一壺酒」、「共剪西窗燭」的爛漫情懷,沒有了「誓掃匈奴不顧身」、「醉里挑燈看劍」的壯烈胸襟。沒有這些古韻的滋養,我們的80年代和90年代難道只能在歐美的HIP-HOP、日本動漫、韓式的多袋闊腳褲中顯示自己的瀟灑不羈么?沒有了任俠的少年輕狂,沒有了溫文的少年情懷,我們的青春還完整嗎?

還有多少人知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來自孟子的「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天下的興亡,不是匹夫之責,而是我的責任。有多少年輕人還會以國家興亡為己任,大概只會裝作很酷的說「我就是我,我喜歡,我可以。」他們只是整日埋首在《蠟筆小新》和《機器貓》中拒絕長大。

還有多少人知道何為「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忍勇」?看多了吳宗憲的《我猜》和《周日八點檔》,大概只會迷惘的說:哦,台北忠孝路的小吃很出名。多少人會覺得「香九齡,能溫席」是一種孝心的表現,大概會覺得他好傻,幹嘛用自己的身子暖席子呢,買台空調不就得了嗎?還有誰會覺得「融七歲,能讓梨」是一種中國式的謙遜禮讓?孩子們自小接受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達爾文式教育,被沉沉的課內科外功課壓得喘不過氣。哪還會有人說,第一名我不要,給你吧!再不知何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了,更不用期望孩子們可以成為象曹子建、王摩詰那樣的翩翩濁世佳公子了。孩子們現在學習琴棋書畫的目的已大多為考試加分服務,哪還有「為君唱遍《紅豆吟》」的情懷了。

君不見上元燈節賞花燈,君不見端午賽舟掛香符,君不見盂蘭盆會驅鬼儺,君不見重陽登高插茱萸。我們開始相信基督,相信有聖誕老人。我不知道誰是阿福,也好久沒放過爺爺紙糊的風箏了。傳統的節日在我們看來除了意味著能看到無聊的文藝晚會,多幾天去哪裡都是人滿為患的假期以外,剩下的只有蒼白。傳統,從我們指縫滑過,輕輕流失。

西元一九00年,梁啟超寫到「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今日,梁先生所期望的「希望、進取、日新、破格、好行樂、盛氣、造世界」的少年氣質在我們身上依稀可見,卻再嗅不到中華之氣息。純粹的行樂主義、盛氣,在沒有文化底蘊的支持下顯得那麼的蒼白和輕浮。我們應從何處尋覓正在遺失的傳統文化。難道是在鄰國日本的傳統活動上發現:「咦,這個東西是從我們中國唐朝傳過去的嘛!切~小日本~。」可是,為什麼我們不反省,我們為何只有在別人那裡欣賞到曾經的國粹。驀然回顧,國已不國。

常思將來,不忘過去。以千載文化積淀來充實自己而讓我們走的更遠,在座諸君難道不會心思神往?

中國傳統文化將流失

來源:新華社

好萊塢來了,留給我們最大的懸念就是: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題材會被美國人演繹成什麼樣子?他們將會「戲說」還是「正說」我們的歷史和文化記憶?

其實,慾望也好,想像也好,說到底好萊塢是一個文化工廠,他們挖掘新題材的沖動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利潤的追求和攫取,是為了分食世界電影市場的大蛋糕,並不是在從事文化保護計劃,他們是好萊塢,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他們將會用西方的價值觀念和文化標准來打量和改造傳統的民族題材,並按照他們嫻熟的商業邏輯來進行運作,推向世界。首先,他們不會「正說」,其次他們也不會「戲說」——這是中國人的文化想像,不符合他們的文化理解——但他們會「西說」,將一個東方的、中國的、民族的、傳統的文化題材處理成一個西方的、美國的、好萊塢的和後現代的電影文本。這其中,最大的可能是,傳統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邏輯的更改。

以此前運作的《花木蘭》(見圖)為例,動畫片《花木蘭》並不是一個充分尊重中國人印象中那個傳統「替父從軍」的民間傳說的模式和版本,而是進行了大膽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習慣的藝術誇張和改編,片中花木蘭成了一個典型言談舉止大膽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動的西方女子,而全然沒有中國傳統封建社會里女子的矜持和謹慎。這樣的花木蘭是典型的西化的花木蘭,而非傳說中的花木蘭。是用自己的文化想像和演繹裝進了這個名叫「花木蘭」的瓶子里,然後大聲吆喝著,出口到中國來大賺其錢。這將對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孩子們對這一中國歷史上經典的女性形象的認同和接受起到什麼樣的作用?而當好萊塢陸續對《楊家將》、《西遊記》、《孫子兵法》等一系列中國經典完成「西說」時,中國的孩子心目中的文化版圖將會是怎樣的圖景?

與好萊塢咄咄逼人的文化擴張相比,國內影視人還沉迷在「戲說」版的宮廷戲、模式化的「警匪劇」等的製作中,被票房和效益的重負擠壓得喘不過氣來,藝術想像力蒼白無力,進取心和創造力也大大削弱。面對這些已經融入我們民族血脈深處的文化資源,我們守著金山過窮日子,與國外藝術家們對中國傳說題材的熱衷的態度相比,著實令我們的藝術家們汗顏。

此外,與國外同類的藝術作品相比,國內的歷史傳說影視作品,大多流於機械和呆板,在思想深度和創意力度方面明顯有缺失。如《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孫臏與龐涓之間的鬥智並沒有很濃的「兵法」味,倒是在其中穿插了不少香艷的愛情故事,波瀾壯闊、波譎雲詭的智勇謀略淹沒在濃厚現代味的情感糾葛中,令人失望。創作思維的落後和想像力的缺失,以及對待歷史題材的創作態度,這些應該是好萊塢搶拍中國題材影視劇帶給國內同行們的一個重要警示和啟迪。

好萊塢挖掘的雖然是中國的歷史題材,但著意的卻是未來的市場和文化傳播。明白了好萊塢的真相,我們才能把握現在,為自己贏得可能和希望。

全球化的浪潮風起雲涌,這是時代的現實圖景,但是如何讓延續了五千年燦爛輝煌的中華傳統文化推陳出新,煥發生機,如何接續傳統文化傳承的這根千年文脈,增進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大國國民的文化認同,讓中華民族向世界亮出自己獨特的民族旗幟,這將是我們面對的一個永恆的話題。
中國傳統文化在學生中的缺失

在一份關於傳統文化的問卷調查中,對「傳統文化對於當前中國社會的影響」一題,50%的大學生認為「很重要」,有40%的同學認為「有作用」。對「世界華人對中國的認同」中,58.5%的同學選擇了「文化」。由此可以看出,對於傳統文化的重要,很多大學生都能認識得到,可以對於傳統文化,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
對於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京劇或者其他地方劇種」,居然有51.2%的「不感興趣」,39.7%的人認為可以去看看,還有2.1%的人「非常討厭」,只有8%的人表示喜歡。
對於古典的文學書籍,75.4%的大學生「偶爾翻閱」,16.4%的學生「敬而遠之」,5.8%的同學表示「深惡痛絕」,只有0.4%的同學「愛不釋手」。
雖然絕大部分同學對傳統文化持認同態度,自身卻對它知之甚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很低,認識也很膚淺,傳統文化意識淡薄。
與此同時,一份題為「還有多少中國味的」調查問卷到小學生的手中,結果更是讓人擔憂。
在關於節日的調查中,除了兒童節,孩子們最喜歡過的是聖誕節,只有33%的孩子喜歡過春節,14%的孩子喜歡過中秋節,12%的孩子喜歡過國慶節。
在對「最喜歡的一首歌」的選擇上,37%的人選了英文歌曲,占的人數最多,只有20%的人選擇大陸老歌,只有28%的人知道國歌的原名是什麼。38%的人不知道什麼叫「座右銘」,31%的人沒有座右銘。僅25%的人知道文房四寶是什麼,只有39%的人會寫毛筆字。
小學生的文化品位如此西洋化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享譽海外,使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熱愛了解的知識。 教師們要教育小學生關注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愛好,更多的了解傳統文化知識。
大學生們應該有意識的多看傳統文化書籍,吸取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營養。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學生的知識結構中不再缺失。
1、傳統是由歷史沿襲而來的思想、道德、風俗、藝術、制度等,它是相對於現代而言的。但是,不少人錯誤地把傳統在時間上等同於「過去」甚至「陳舊」,在形式上視作「靜態」甚至「僵化」,割裂了歷史、現實與未來的邏輯聯系。他們無法正確把握傳統的歷史承襲性,更難以找到它與時代精神的契合點,強調傳統與現代的沖突,割裂了傳統內涵與當代風採的有機統一性。
傳統是過去的現代,現代是將來的傳統。德國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卡爾·雅斯貝斯指出:「在繼承中,人擁有一點實際能力,那是不可摧毀的東西;在傳統中,則擁有一點絕對的東西,那是不會遺失的」。傳統並不是靜止不動的死寂的歷史沉積物,而是一道生命洋溢的、永遠流動的、離開它的源頭愈遠就膨脹得愈大的洪流。
「君不見傳統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傳統之河源遠流長,亘古綿延,於九曲回環中浩然盪進,不斷豐富其形式,充實其內容,拓展其領域,使每一時代的人們所創獲的成果,都作為傳統的神聖鏈子中的一環保存下來,並作為遺產傳給下一代。
因此,傳統的運演與時代俱進,每一時代的人們都必須促進歷史意識與當代精神的融合,繼承、創造和發展優秀的傳統。

2、傳統,是現代人的雙刃劍。一方面,它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因而是滋養現代人精神的源頭,是培育現代人格的養料,是走向未來的依託。
另一方面,正如恩格斯所說:「傳統是一種巨大的阻力,是歷史的惰性力」,它無處不在地制約和阻礙著現代化的進程,使投身於創造新生活的人們無不感到這負荷的沉重。
因此,在傳統的洪流中,總是不可避免地有泥沙和珠玉齊沉、糟粕和精華共存;它既包含著促進現代化的契機,又滋長著影響現代化建設的毒瘤。因此,既不能把傳統當作神聖的偶像供奉起來,也不能把傳統當作歷史的垃圾,簡單地予以拋棄。
遺憾的是,面對當代生活泥沙俱下的紊亂現象,不少人表現出茫然失措的價值尺度,他們難以分清究竟什麼是精華,什麼是糟粕,更難以分清精華中混雜的糟粕、糟粕中包裹的精華,找不到「白玉之瑕」,也淘不出「沙里之金」,真正做到取之有度,舍之有節,分寸適宜,恰如其份,而顯得良莠不辯,囫圇吞棗,或人雲亦雲,盲目反叛。

3、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是文化發展演變所圍繞的中心。文化的發展是為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服務的。每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有其一定的文化傳統。一個民族通過本民族的語言、文字、藝術、風尚、習俗、宗教信仰以及對國土、同胞的熱愛,對鄉土的眷戀、對褻讀民族感情行為的厭惡、仇視等,表現出自己的傳統以及民族的自毫感、尊嚴感。
我們不應借口更新傳統,借口繼承西方社會的文化成果而否認、喪失傳統的民族性。更新傳統,必須強調民族的主體性。任何個人都不能迴避民族的利益和命運,侈談自我的觀念更新。
只有充分發揮民族傳統的獨立性(肯定自己的獨立存在)、自覺性(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主動性(積極改造環境的能動力量),社會文化才有勃發的活力和堅固的凝聚力。
因此,深入傳統肥沃的底層,淘金般獲得許許多多閃光的金沙,並熔鑄成閃耀著時代光彩的金塔。

4、超越是對傳統的一種否定和不滿足,它追求並實現著向未來挺進的嶄新層次和境界。「回復故道的事是沒有的,一定有遷移;維持現狀的事是沒有的,一定有改變」。正是由於在繼承中超越,在超越中繼承,才形成了無法遏制的人類歷史長河,既不可能斷裂,也不可能乾涸。
但超越又是艱難的。美國社會學家英格爾斯指出:「許多致力於實現現代化的發展中國家,正是在經歷了長久的現代化陣痛的艱辛之後,才逐漸意識到國民的心靈和精神還被牢固地鎖在傳統意識之中,構成了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嚴重障礙」。同樣,當代人的骨髓和血液中也頑固地浸入了歷史因襲的沉重,雖然身著髦得合時的現代服裝卻並沒有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現代人。
超越不是超脫。超越是立足大地而又直插霄漢般昂然挺起,是繼承傳統又從傳統中脫穎而出,是在繼承中追求發展;超脫則是雙腳懸空如浮雲飄移,是拋棄傳統建構虛幻的海市蜃樓,是在虛無中滑向毀滅。超越,這是客觀的規律;超脫,則是幻想的花朵。

5、創造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它是迷人的呼喚,前進的動力、精神不竭的支撐點。完整的人是為傳統所創造並創造傳統的人。人總是站在雙重的歷史意識中,一方面,他是過去文化的產物;另一方面,又是未來文化的創造者,他總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濡染、鏤刻,同時又主動地選擇、吸收、激濁揚清,並注入新的時代精神,賦於新的特徵、意義和功能,使其得到發育、成長、拓展。
用伽達默爾的話來說就是:「傳統並不是我們繼承得來的一宗現成之物,而是我們自己把它生產出來的,因為我們理解著傳統的進展並且參與在傳統的進展之中,從而也就靠我們自己進一步規定了傳統」。
要在揚棄地繼承先輩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在更為復雜的社會實踐中,不斷以新的成果來充實其內容、豐富其內涵、增加其要素,甚至重組傳統的功能結構,使之成為具有嶄新形態的、與我們的時代相適應並反映歷史走向的新傳統,從而把傳世之寶與現代新觀念聚合,並轉化、升華為現實的巨大凝聚力和內驅力,使深厚的歷史底蘊揮發出濃郁的時代氣息。

6、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沒有對傳統的繼承,個體就不會擁有創造的智慧,社會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基礎,人類永遠只能滯留在茹毛飲血的洪荒之中。因此,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家蘭德曼認為:「只有在文化包裹的氣氛中,人才能呼吸」。所以,「個體必須吸取文化傳統,必須登上他所出生時代的文化頂峰」。離開對傳統文化中優秀思想、智慧、品質、作風的繼承,是不可能健全發展的。
科學的求異精神是舊思想的「爆破手」,是新思想的「助燃氣」,是新傳統的「設計師」。但必須是在繼承傳統精髓基礎上的標新立異,而不是一味盲目地貪新騖奇。
因為,新奇之物並非都有生命力,淺薄無聊的東西也常有新奇的面孔。但有些人甚至熱衷於「反其道而行之」,把過去否定的傳統一概肯定,把過去肯定的傳統一概否定,今日倒過來,明日顛過去,結果未獲現代化,已患現代病。

7、必須堅持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既植根於濃厚的民族土壤上,又置身於宏大的世界背景;既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與時代特徵,又具備氣度恢弘、厚德載物的寬容精神。
也就是說,首先必須立足於五千年的中國傳統,以鮮明的時代責任感,以深厚真摯的民族情感和品質,為創造更合理的文化模型而對傳統文化推陳出新,「古為今用」,這樣,也才能獲得洞悉現實和預見未來的透視力,否則,只能在「一無所有」之中「跟著感覺」做無根的、失去精神家園的漂泊者。
同時,應使這種深沉的民族歷史感與開放的世界眼光相結合,在使中國走向世界,也使世界走向中國的交相輝映中,最大限度地吸收外來傳統的營養成分以滋補自身。
要最大限度地汲取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汲取現代社會的一切科學文明,「洋為中用」,即采外來文化之長,固民族文化之根。在繼承中吸收,在開放中篩選,在批判中提高,不斷摒棄保守、封閉、落後,高擎起民族傳統的旗幟,綻放出一簇簇古今貫通、中西合壁的絢麗火花。

8、在歷史的漸進時期,人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按照傳統的習慣方式來思維、生活、活動,並不覺傳統有一種異己的壓迫感。
但在歷史劇烈變動的社會轉變時期,人們就強烈地感到傳統負荷的沉重,也強烈地渴望從無形的糾纏中解脫,因而,使得個人情感的偶發性、不穩定性加劇,極易被不可名狀的下意識所驅使,為感情所沖動,導致破壞性思維的泛濫。這是我們這個過渡時代的突出心態。
因此,剔除情緒化的思想和情緒化的行為,具備科學的理性精神和建設性意識,這對於發展和創新傳統文化,也是至關重要的。

9、每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有其可貴的民族文化,而每一種民族文化都旗幟鮮明地張揚著本民族的精神。這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基本的民族精神,無疑是一個民族生命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民族蓬勃生長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
因為獨特,所以存在;因為獨特,所以不可替代。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長期發展過程中積淀下來的文化智慧和精神奇葩,是一束承載傳統、映照現代並昭示未來的人類文明的鮮花。它既為本民族代代傳承,並為其它民族所欣賞。
欣賞是一種由衷的贊美,不是低下的恭維;欣賞是一種理性的深刻審視,不是一種觀光式膚淺的瀏覽;欣賞更是一種洋溢著科學精神和民族氣節的批判性借鑒,而不是奉若神明般的頂禮膜拜。所以,對外來文化的欣賞或稱之為「賞花」,體現著一個民族海納百川的博大胸襟和厚德載物的寬廣胸懷,是一個自強不息的民族自信的開放與坦然的抉擇,也是一個民族永葆發展活力之必需。
但吸收外來民族文化是一個辯證揚棄和自覺內化的過程,是其它民族文化的絢爛火花與本民族璀璨文化交相輝映、融為一體的過程。因此,博採外來民族文化不能採取「插花」的方式,不能生吞活剝地折下一枝插進花瓶,並擺在文化的花架上供奉禮贊。如果這樣,那枯萎的不僅是外來文化的精華,還有本民族的精神。
外來的文化成果只有和固有的深層基礎結合起來,才能重新開出鮮艷的花朵。還是象「栽花」一樣對待外來文化吧,把外來文化的花枝深深地植入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才能使民族文化的家園鮮花竟放。

10、雖然新事物不全是有生命力的,但當我們不分青紅皂白就熱衷於求新獵奇時,那就叫「過激」;我們對新事物不感興趣,也不研究、不分析的時候,那就叫「落伍」;當我們對新事物看不慣的時候,那就叫「失衡」;而當我們對有生命力的新事物冷嘲熱諷甚至阻礙的時候,那就叫「頑固」。
過激」可以矯正,「落伍」可以趕上,「失衡」也可以求得平衡,「頑固」卻是一種必須排除的阻力。

11、雖然新的不一定有生命力,但追求新事物始終是人類進步的永恆動力。

12、傳統是過去的時尚,時尚是將來的傳統。
傳統是流傳的,時尚是流行的。
傳統在流傳中更新為時尚,時尚在流行中沉澱為傳統。

13、開拓者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沒有抄襲別人,更在於沒有抄襲自己。
第二,傳播已有文化成果與文化創新重構相統一規律。
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說:「個人生活史的主軸是對社會遺留下來的傳統模式和准則的順適。」祖輩改造環境的文化創造,以符號或物化形式遺存下來,後輩則掌握前輩創造的文化成果,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新的文化創造。人類創造的文化成果通過層層積淀而不斷積累,這種垂直式的文化傳遞積累,形成民族或區域的文化傳統,對現存文化保持長期的影響力。除此之外,還有水平式的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系統通過接觸交流,可以互相滲透、吸收和融合,引起文化變遷與重構。要使文化正常、健康地發展,既需要垂直式的文化傳遞積累,又需要水平式的文化交流融合。傳播已有文化成果與文化創新重構相統一的編輯規律,正是文化正常、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

⑺ 調查報告農村孝敬父母的一件事

都背井離鄉外出打工了,從何而談孝敬父母

⑻ 求一篇關於感悟親情感恩親人的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左右,急!!!

有一種愛,即使我們付出所有也報答不了,那就是父母的愛。 從來到這個多彩的世界開始我們就註定是有很多事情是不能選擇的,我們沒有辦法選擇父母,連一開始的名字也沒有權利。後來我們開始長大,被逼去學好多的東西,認識各種人,不管願意不願意。正是因為這許多的被逼,我們才能更快的學會長大,才更能去愛人,不管是我們愛的還是愛我們的,其實這輩子我們欠的最多的就是父母了。 小時候總是在父母懷里撒嬌,然後是看著白發增多卻是無能為力,總是說要讓父母以後更好的過日子。可是到大了,我們卻忘記了小時候的承諾,總是不在父母身邊,卻總也不能讓他們省心。倘若沒有這次報告,又有多少同學真正了解過自己的父母。

時間,總是在不經意之間改變著我們的心靈,帶給我們震撼與感動。而這份沉澱下來的感覺,恰恰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親情和一份感恩報答之心!孟浩然曾雲,「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直到今天,當我們遠離了那曾經無比熟悉的港灣獨自去面對大千世界時,才知道有一種愛並不是任何人都能給予的,她是那樣的無私;有一種理解源於由衷的關懷,她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有一種鼓勵是你的信念,她是你成功的動力。另外,還有一種人給予我們生的機會,他們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最應該感謝的人! 回想這二十一年的成長道路,似乎再次看見上小學時,不辭辛苦接送自己的父親和在天不亮的時就為自己准備早餐的母親。時間帶給我的是成長可帶給他們的卻是漸漸增多的皺紋與白發。一晃六年過去了,卻從不曾聽他們抱怨什麼而每當看到我的學習有進步時,他們就回很欣慰的笑笑。這一切在那時的我的眼中是如此的平常,於是就這么習慣地接受著,久而久之也就沒有感覺了。 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他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毛澤東也同樣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學會感恩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的人生之路總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到底哪一縷陽光最耀眼?有人說是優異的學習成績,有人說是給予別人幫助……而我認為在我們的人生路上最燦爛的陽光應該屬於知恩圖報,感謝幫助我們成長的每一個人。是的,學會感恩,是一種情懷,學會感恩,更是一種情操. 記得高中時,我得了一場大病,父母背著我東奔西跑,到處求醫,從他們焦急的神態中,從他們悉心的呵護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父母對我發自內心的愛。一天,爸爸用自行車馱我去醫院,我坐車後發現爸爸騎得很慢.幾個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我的病讓他身心疲憊。我無意中發現了爸爸頭上的一些白發。啊,爸爸變了,變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歲月的滄桑,看到了生活的艱辛,更看到了爸爸為我操勞的痕跡。啊,爸爸沒變,大山般的父愛沒變。我依然感受著他的溫暖,他的愛。 那是我住院期間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後趕來給我送飯,可是我想吃餃子。他二話不說,放下手裡提來的家裡做好的飯菜,迎著凜冽的大風,冒著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又出去為我買餃子。天黑了,風更猛了,雪更大了.這時,雪人似的爸爸一邊走還一邊說:「餓壞了吧!」看著爸爸慈祥的面容,摸著爸爸凍得通紅的雙手,我感動得流淚了。「爸爸,爸爸……」我在心裡一遍遍地念叨,「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卻彷彿陽光,溫暖我病痛的軀體;又似暖流,融進我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關愛,撐起了我戰勝病魔的信念,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我康復出院. 我永遠不會忘記父母對我的愛,對我的呵護和關懷。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我常常這樣問自己。哪怕是為他們垂垂肩,洗洗碗,給他們唱段曲兒,陪他們逛逛街,散散步,我也會感到心裡的安慰。學會感恩,學會報答,我彷彿一下子長大了:我用心學習,不讓他們為我的操心;我搶著洗碗揀菜,讓他們能多休息一會兒;我經常哼哼小曲,讓家庭充滿歡聲笑語……我盡我所能給父母留下最難忘的美好時光,讓他們開心,讓他們驕傲, 我愛我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們都愛自己的父母.讓我們一起對父母說一聲:「我們愛您!」讓我們一起行動,知恩圖報,學會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長,幸福快樂就時刻陪伴在你我身邊.

首先是尊重父母的教導。父母所積累的人生經驗是極其寶貴的,往往是我們在課堂上、書本里學不到的,他們對我們這些經驗的傳授是不計回報、真心實意的,所以我們應該認真聽取,虛心接受. 其次懂得關愛父母.每天要問候下班回家的父母親;當父母勞累時,請父母休息一下,幫父母捶捶背,揉揉肩,應主動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當父母外出時,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當有好吃的食物要懂得和父母一起分享等等. 第三,要努力進取,不辜負父母的期望。父母對子女最大的期望,先是成人,再是成材,最終有所成就。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作為有孝心的子女應學會學習,學會處事,學會做人,不負父母的願望,實現父母的期望,這是最重要的孝行。以培養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為樂、刻苦為樂發展自己的特長,讓自己的父母得到欣慰,讓父母以你為驕傲,這就是我們孝敬父母的最大實際行動。

其實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今天好嗎?」隨意買的宵夜,煮一頓再普通不過的晚餐,睡前幫他們蓋蓋被子,天冷幫他們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讓他們高興溫馨很久。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我相信,人是環環相扣的;現在,你如何對待你的父母;以後,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朋友,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願我們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常去看望父母,給父母帶些禮物,禮物不須是很昂貴的,老人就喜歡經濟實用型的,多賠賠他們聊聊天,能讓他們開心高興就好,多幫他們解決一些他們想解決的事情,多做些家務活之類的事,總之要關心體貼他們。子女愛父母,父母愛子女是不一定用言語表達出來的,是用實際行動做出來的!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學們,讓我們感恩父母,孝敬父母,讓我們一起在以感恩為主題的調查報告活動中實踐著、收獲著

⑼ 急求一篇有關孝敬父母的社會實踐報告

有一種愛,即使我們付出所有也報答不了,那就是父母的愛。
從來到這個多彩的世界開始我們就註定是有很多事情是不能選擇的,我們沒有辦法選擇父母,連一開始的名字也沒有權利。後來我們開始長大,被逼去學好多的東西,認識各種人,不管願意不願意。正是因為這許多的被逼,我們才能更快的學會長大,才更能去愛人,不管是我們愛的還是愛我們的,其實這輩子我們欠的最多的就是父母了。
小時候總是在父母懷里撒嬌,然後是看著白發增多卻是無能為力,總是說要讓父母以後更好的過日子。可是到大了,我們卻忘記了小時候的承諾,總是不在父母身邊,卻總也不能讓他們省心。倘若沒有這次調查報告,又有多少同學真正了解過自己的父母。
在家庭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父母卻在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這種現象,使子女不自覺地養成嬌慣、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凡此種種,值得憂慮。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則廣告:一位剛下班的年輕媽媽,忙完了家務,又端水給老人洗腳,老人對她說:「孩子,歇會兒吧!別累壞了身子。」她笑笑說:「媽,不累。」年輕媽媽的言行舉止被只有3、4歲的兒子看到了,兒子一聲不響地端來一盆水。年幼的兒子吃力地端著那盆水,搖搖晃晃地向媽媽走來。盆里的水濺了出來,濺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臉的燦爛。把水放在母親的腳下,為母親洗起了腳。試問一下為媽媽洗腳這樣一件連小孩子都會的行為我門這些同學誰又做到了呢?可能我們之間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的也是大有人在吧?
每一次跟媽媽鬧別扭,過後鼻子總是酸酸的,其實知道是自己錯了,卻總是倔強,不屈服,總不願意按父母的意願做事情。每一次的犯錯,總是會想起父母不求回報的給予,想起他們沒日沒夜的做事。 還記得處三那段艱苦的日子,已經記不起那個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了,現在想起,回憶里最多的就是母親,那愛著我的母親,那我用一生也無法報答親情的母親 隨著自己愈長大,看著父母親臉龐從年輕變憔悴,頭發從烏絲變白發,動作從迅捷變緩慢,多心疼!父母親總是將最好、最寶貴的留給我們,像蠟燭不停的燃燒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呢?有沒有騰出一個空間給我的父母,或者只是在當我需要停泊岸時,才會想起他們……
其實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今天好嗎?」隨意買的宵夜,煮一頓再普通不過的晚餐,睡前幫他們蓋蓋被子,天冷幫他們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讓他們高興溫馨很久。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我相信,人是環環相扣的;現在,你如何對待你的父母;以後,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
朋友,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願我們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

閱讀全文

與關於孝順調查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外動物妓院電影 瀏覽:553
羅曼史1999迅雷下載鏈接 瀏覽:34
綿陽2017年養老保險繳費 瀏覽:781
割人電影 瀏覽:861
我們養生該吃什麼 瀏覽:380
主角是黃埔軍校的小說 瀏覽:191
公務員26年辭職後養老金 瀏覽:905
萊州農村養老保險地址 瀏覽:943
50歲心臟病女性脈搏只有四十應該怎麼治療 瀏覽:319
社保養老保險退申請書怎麼寫 瀏覽:917
職工健康體檢是哪些項目 瀏覽:64
法國啄木鳥總統夫人磁力 瀏覽:683
海南體檢表在哪裡 瀏覽:317
英國男男電影尺度大 瀏覽:281
寒假工給父母多少錢 瀏覽:468
0855影視手機在線觀看 瀏覽:689
武漢駕照期滿需要體檢在哪裡辦 瀏覽:24
周口地區哪個地方適合養老 瀏覽:265
葉子楣,徐錦江的電影名字 瀏覽:827
新媽媽女主角什麼名字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