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台灣重陽節

台灣重陽節

發布時間:2020-11-28 07:04:36

重陽節知道香港有放假,台灣澳門有沒有放假呢

香港和澳門是差不多,台灣沒有!

㈡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歌曲與歌詞

《賣湯圓》(台灣民謠)-- 卓依婷:「賣湯圓 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一碗湯圓滿又滿,三毛錢呀買一碗。」這首歌是來自台灣的民謠,有很多版本,徐小鳳老師也唱過這首,但是超市商場里邊放的都是這個版本,都說「南方吃湯圓 北方滾元宵」,可是黑市只想表示現在三毛錢現在連一口湯都喝不到。

《採茶紀》-- 雙笙:這首歌描述的是寒食節剛過後美麗的採茶鄉,這首歌的熱度應該僅此於那首每家超市每逢元宵節都放的《賣湯圓》了吧,之前被用作央視節目的背景音樂,雖然最後涉及版權的問題,但是相比於這首歌作曲的某某圓抄襲了幾十首應該無傷大雅吧。這首古風真的能把人代入進去,不是一味的追求詞藻,反而敘事一般娓娓道來,輕快的節奏像歌中的小村落,大人農忙,孩子滿處鬧的雞飛狗跳…中間官府賦稅高一語帶過,留我遐想,或許這只是短暫的歡寧,或許戰火,或許官府,強盜會光顧…但是這霎那間的歡樂祥寧,卻讓人無法自拔,不停循環生怕失去。
「人就像茶,得受得了高溫熬,葉片從浮到沉由卷至舒,艱辛多少。」——願,人如茶,雖一葉,亦盡染清水間,溢香唇齒。

《清明雨上》-- 許嵩:為何是清明雨上而非雨下? 雨上是有你的天堂,雨下獨留我彷徨。歌詞中的東瓶西鏡放,是安徽古建築習俗。客廳東部放瓶子,西邊放鏡子,意為終生平(瓶)靜(鏡)。都說周傑倫的中國風是宮廷的,有傳統的氣息;可許嵩的中國風卻是江南的,有梅雨的味道,和每逢清明就下雨的感覺真是太配了。畢竟作為當年的QQ音樂三巨頭,許嵩可是唯一火到了現在啊。
半城煙沙半城血,清明雨上客怎眠。千網路里尋伊人,不見當年廬州月。
纏綿細雨渡江人,宿敵恩怨誰來分。江南才子汝若問,清明雨上一曲魂

《春節序曲》--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這首歌不得了,《難忘今宵》的CP,自帶畫面感,誰聽了腦子里沒有浮現出剛剛吃過的年夜飯 剛剛看過的春晚呢。確實黑市也是聽了這么多年才知道春晚的開場BGM原來就叫春節序曲,每次聽到2分鍾左右平緩的那段,總是能想到新聞頻道播全國各地新年的實時畫面。以後如果別人說你老聽民謠太頹廢,讓你放一首喜慶的,那這首絕對可以讓你壓得住場子。

㈢ 漳州的節日習俗

漳州沒有什麼習俗的,只有幾個典型的。

流行於漳州市區、龍海及九版龍江沿岸村莊權的一種習俗。它於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當地俗稱「五月節」這一天舉行,規模盛大,參賽船隻多達一百多隻,每條船長二十米左右,水手三、四十人,船身分別漆成紅、黃、青、黑、白等各種顏色,象徵紅龍、黃龍、青龍、白龍等。比賽時船頭一人擊鼓,船尾一人敲鑼,作為指揮統一劃船的信號,船當中一人手持五彩繽紛的「蜈蚣旗」在空中揮舞,兩岸成千上萬的觀眾歡呼喝彩,場面十分壯觀。

㈣ 元旦(非指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元旦不是中國傳統節日。而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即公歷的1月1日。

一、元旦的由來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改為「春節」。

二、元旦的習俗

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於春節,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

三、中國元旦的飲食文化

1、椒柏酒

在東漢《四民月令》中已經出現。椒是花椒,古人說椒是玉衡星之精,氣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輕耐老;柏是柏樹葉,古人視為仙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別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飲用。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南朝庾信《正旦蒙賚酒》:「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描繪了元旦朝賀受到賞賜椒柏酒的喜悅心情。

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一詩,以「願持柏葉壽,長奉萬年歡」之句,表達以健康長壽之身服務萬年天子的願望。飲椒柏酒在民間一直流傳下來,明代山東歷城、浙江嘉興均有此俗。

2、桃湯

即取桃之葉、枝、莖三者煮沸而飲,古人以桃為五行之精,能厭伏邪氣。制百鬼,故飲之。

3、膠牙餳

隋杜公瞻注釋《荊楚歲時記》膠牙的含義是「使其牢固不動」。膠牙餳實際上此俗寄託了長壽的美好願望,因為牙齒堅固,能吃能喝,自然身體健康。隋注還說「今北人亦如之」,可見此俗的廣泛性。自居易《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兼呈張侍御殷判官》有「春盤先勸膠牙餳」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過膠牙餳在南宋以後作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從元旦食品中消失。

4、五辛盤

作為元日食品最早見於吳晉間周處的《風土記》,說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發五藏氣」(《玉燭寶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種有辛味的菜,《荊楚歲時記》隋注說是大蒜、小蒜、韭菜、雲台、胡荽。如《風土記》所說可活動五臟,是祈求健康的東西。《荊楚歲時記》注引《莊子》說:「春日飲酒茹蔥,以通五藏。」

可見元日食辛菜的傳統由來已久。隋唐時代的孫思邈在《食忌》中說:「正月之節食五辛,以辟厲氣。」而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又說:「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杜甫詩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矣。」這種食辛盤迎新當是晚起的意思。

5、雞蛋

各人吃一個雞蛋的習俗,在吳晉間的《風土記》中已出現。《風土記》說「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練形是道家用語,指修煉形體,認為可以成仙。生吃雞蛋是為了長生。《太平御覽》卷二九引《荊楚歲時記》說:「梁有天下不食葷,荊自此不復食雞子,以從常則。」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屬於小葷的雞蛋。

6、湯餅

是指古代凡小麥面製品用水煮的食品,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湯餅卷九「餅法」中,講了「水引餺飥法」,其中「水引」製法:「挼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餺飥「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常」。

可知水引和餺飥屬於同一類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面條,餺飥似今長揪皮。其實宋人說的「年餺飥」是一句概括語,也包括了水引。北宋《歲時雜記》說:「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餺飥,或此之類。」索餅就是前代的長引。長引是說拉長的東西,索餅指像繩索一樣細長的餅,兩個名稱講的都是形狀細長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條之類的食品。

7、年糕

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製成,年糕北方則為黏黍。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糍」等名稱。6世紀食譜《食次》就有年糕「白繭糖」的製法,北朝《齊民要術》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

㈤ 少數民族都有什麼特殊的節日啊

我國少數民族在文化、語言、習俗、地域上差異都很大,如西北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回、撒拉、保安、哈薩克、塔吉克等十個民族和中亞地域文化上的聯系,體現出一種中亞伊斯蘭文化風情,習俗主要是信仰上的,普遍過古爾邦節等伊斯蘭教節日。語言除回族和塔吉克族外,分屬於阿爾泰語系的突厥和蒙古語族(回族用漢語,塔吉克族使用用屬於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的語言);
北方蒙新草原上主要是蒙古、達斡爾等草原民族,多信仰喇嘛教,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節日,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
青藏高原上的主要是藏族,此外還有門巴、珞巴、蒙古、土等少數民族,宗教上主要是藏傳佛教,藏族的節日很多比如:雪頓節。獨特的高原地域使得這一區域的民族無論是在文化、服飾還是飲食上都與內地有很大不同,藏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而在雲貴高原上則分布著同屬於藏緬語族的諸多民族:彝、白、僳僳、納西、拉祜、哈尼、景頗等,其中彝、白、納西等民族普遍過火把節,還有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怒族仙女節等。
在廣西、貴州、雲南、海南等省區還分布著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諸民族,如:壯、傣、侗、布依、黎等,節日有壯族的三月三歌節,傣族的潑水節,這一地區的民族大多受漢族影響較深,文化習俗上也與漢族類似,只有傣族地處邊陲信仰小乘佛教,呈現出一種東南亞文化色彩。
此外還有東北地區屬於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的滿、赫哲、鄂倫春、鄂溫克等民族,信仰薩滿教;台灣的原住民語言屬於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雲南屬於南亞語系的佤、德昂、布朗、克木人等其中佤族甩發舞、木鼓舞較出名。
朝鮮族長鼓舞,朝鮮語和廣西京族的京語系屬未定(京語也可看作是越南語)
大體上就這些吧,希望對你的了解有所幫助

㈥ 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

一、歲時節日的起源。

歲時節日,主要指與天時、物候的周期性轉換相適應的、人們約定俗成的、具有某種民俗文化意義的特定時日。

不同的節日,又有不同的民俗活動。比如說端午節我們龍舟比賽、吃粽子;中秋節,我們賞月吃月餅;重陽節,我們則登高望遠。這些節日又以年度為周期,年年循環往復。

我國的傳統節日,都是我們祖先認識和把握自然運動規律的智慧的結晶。它是古代農業文明的產物,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無形的文化遺產,更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文化符號。

那麼,歲時節日是怎麼來的呢?

1、遠古歷法的因素。

這是首要的原因。最早的原始農業出現於六七年前的仰韶文化。也有人傳言在更早的伏羲氏時代就開始了野生植物的選擇種植,以及野生動物的養殖馴化。在最早的農業活動中,就需要我們把握適合種植的時間,才能夠得到收獲。這時候,人們通過觀察天時,制定了歷法。

相傳在黃帝時期設五官,其中有考定星歷的官員。顓頊時設有火正官,堯帝時又設立羲和之官「明時正度」,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概念。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天乾地紀年方法。漢武帝在太初元年頒布了《太初歷》,這種歷法規定一年12個月,19年7閏,閏年13個月。

遠古時為了農業豐收,春種之前需要祈天祀地,秋收之後需要感謝神靈,所以就出現了春社、秋社,屆時要進行祭土儀式,具體時間分別在立春、立秋後第五個戊日。這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祭祀節日。

2、月亮圓缺的因素。

在節日日期的確立過程中,月亮的圓缺也起了特別大的作用。遠古的時候,沒有文字和日歷,所有隻能觀察天空中的太陽、月亮和星星。太陽每天東升西落,可以說是一成不變,而星星則遍布滿天,規律不易查找。只有月亮,不僅有升有落,而且有圓有缺。最適合人們反復觀賞。

因此,歲時周期中就出現了月的概念。比如古代說的朔日、元日就是現在的的初一,圓日則是指十五。有的節日就在朔日或圓日舉行。比如說正月十五的上元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等等。

3、重疊數字的應用。

我國的民眾在很早就形成了數字信仰,特別是數字重疊的日子,不是吉日就是惡日。比如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等等就被認為是吉祥的日子。而五月五則被古人認為是惡月惡日。《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

一般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可是,在歷史上,端午節的形成源於古代的避「惡日」。端午日與夏至日臨近,這一 時期,陽氣最盛,各種蚊蟲出現,而且時逢「重五」,五是陽數,重五也有「極陽」之意。中國傳統文化講究陰陽和諧,對於這種陽氣極盛的日子一般認為不吉利,惡癘病疫多泛濫,於是形成「躲午(五)」習俗,後來以訛傳訛,遂成端午。

4、信仰祭祀的因素。

在古代,由於人們對熙然缺乏認知,也因為萬物皆有靈的觀念。所以形成了對自然的崇拜。發展到後來,更是出現了人神崇拜。人神主要指的是民族人文始祖、民族英雄和各種公德人物。

比如人文始祖就有女媧、黃帝、炎帝等,民族英雄有岳飛、戚繼光等,或者其他的公德人物,比如說工匠祖師爺魯班、醫葯祖師華佗等等。因為這些人在民眾心裡的崇高地位,所以就把他們的生日、忌日或者是某個特別的日子變成某種節日,有的還形成了地方性廟會。

㈦ 台灣桃園重陽發放多少敬老金

老人福利:重陽敬老金(年滿65至99歲,每人發給1,000元;100歲以上,每人發給6,000元)。

一、政策名稱:

重陽敬老禮金

二、政策說明:

本市為宏揚敬老美德,彰顯老人對社會貢獻,對老人表達崇高敬意,特加發重陽敬老禮金。

三、申請資格:

(一)凡當年度重陽節(含當日)前年滿六十五歲之長者,並設籍本市六個月以上且有居住事實者,由本府發給重陽禮金。但原住民年滿五十五歲者,即得發給。
(二)經馬偕計畫審核通過並居留本市之外籍人士,得發給重陽禮金。

閱讀全文

與台灣重陽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生館工資一般多少 瀏覽:986
淄博2015養老金調整 瀏覽:578
社保退休職工死亡補貼標准 瀏覽:327
陝西省養老金查詢個人賬戶查詢 瀏覽:846
楊振寧什麼時候回中國養老 瀏覽:62
爸爸辛苦怎樣孝順 瀏覽:458
養老保險補填 瀏覽:832
沈丘換駕駛證體檢什麼 瀏覽:388
小學體檢報告要多少錢 瀏覽:937
養老院和廠子哪個輕松 瀏覽:66
孝敬父母的課本劇 瀏覽:933
老年痴呆貓咪 瀏覽:35
南陽養老保險查詢在哪 瀏覽:258
蛟橋敬老院 瀏覽:728
哪些時間吃素更養生 瀏覽:471
長壽安康保險 瀏覽:594
老年人膽囊炎服用什麼保健品 瀏覽:555
感恩卡老人怎麼做簡單又漂亮 瀏覽:703
漢族的重陽節介紹 瀏覽:592
臨海養生毯多少錢 瀏覽: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