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子女越孝順就越憋屈是一種怎樣的心裡感受
父母養育子女,子女孝順父母這是每一個家庭都必須肩負的責任和義務。父母含辛茹苦的將子女撫養成人,直到他能夠真的獨立和獨當一面,然後自己卻是慢慢的老去,因此作為子女而言對於父母的孝順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孝順我認為也是要一定的度的,不可過度,否則有可能造成自己的憋屈。
3、“吃虧是福”。
有句話說得好,叫做吃虧是福,但是所有的虧都是福氣嗎?有時候,父母並不能完全的就做得到一碗水端平,特別是孩子越多的家庭裡面,真的很難做到。而往往最吃虧的就是最孝順的那一個,為了不讓父母為難,總是去犧牲自己的東西,甚至是理所應當得到的。我並不是說一定要去爭什麼,但是有時候真的能夠做到心如止水嗎?憋孫罩襲屈,只有自己懂!
孝順固然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但是也需要有一個度。這個度包括對父母、對自己、對他人的則兄一種負責。父母的要求我們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去滿足,而不是為了滿足而讓自己落得狼狽,這樣對誰都是沒有好處的。多溝通、多陪伴才是真的!
②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不孝順父母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梁殲嘩候都喜歡說:「你看人家xxx,比你乖多了」。那麼問題來了,憑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好!
同事紅艷家裡的生活氛圍,是我長這么大見過的最「不正常」的一種情況。
半小時新聞
寧寧從小的學習成績很好,基本不用紅艷操心,問道有什麼妙招,紅艷說:「我們家晚上7點至7點半是新聞時間,老公會和孩子一起看新聞聯播,了解一些時事,也可以趁著空兒,給寧寧灌輸教育理念。」
聽到這兒,我的臉立馬紅到了脖子根,想起平時自己看偶像劇的時候,孩子還在書房寫作業呢~
從紅艷家裡出來,我百感交集,平時甜甜都是恭恭敬敬地喊我們「爸媽」,自己也一直都以「長輩」自居,很少和孩子平等相處,更別提與她對等地溝通與交流了。有時候自己對孩子沒耐心,反過來還要怪孩子不聽話,想想也是慚愧。
其實每個父母都可能犯這樣的錯誤,如果想讓孩子心平氣和地跟父母談知心話,那就先建立一個輕松愉悅、平等自由的家庭氛圍吧!總想著別人家的孩子好,不如先把自家孩子管管好!
③ 看過人活一張臉里潘鳳霞說過一句話,孝順的兒子更應該得到父母的疼愛,可是事實上
其實這個也不一定哦,具體情況還是與父母的做法有關的,有些家庭比較愛幺兒,不管大兒子多孝順,他們總是會偏向幺兒,而且理由多多哦,所以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對哦。
④ 兒子孝順父母是屬於責任還是義務不孝和孝給人的觀感有什麼不同
哥 責任和義務這兩個詞還矛盾嘛 ?! 孝順父母當然是天經地義的 孝與不孝 無論給別人的觀感是么 都不關別人的事兒 無非是增加一個議論的話題而已
⑤ 都說不孝順父母的人不好,可是父母對孩子
子女是父母生養,從出生開始,喂養撫育,洗漿補訂,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回,若是難治之病,情願捨命換兒答安;稍長,教給基本生活能力,供給讀書,關心其成長,永不停歇。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對父母不孝,有違道德,悖於天理!用我個人的觀點,誅之而後快!但他還不至於死罪,國家的基層政權要建立一個監督機制,對不行孝道的人及時向法院起訴,強制要求她們履行自己的孝道義務。
⑥ 為什麼家裡最孝順的子女往往是父母不喜歡的那一個
對於那些從小就不受自己父母喜愛的孩子來說,可能他們從小就會特別的珍惜這份愛。他們懂得這份愛的來之不易,所以當他們體會到那麼一絲絲的愛的時候,他們就會認定。所以當他們長大的時候,一定會記得非常清楚記得自己的父母喜歡什麼,或者說自己的父母在自己小的時候。哪件事情上非常的用心或者愛自己。所以到了父母老了的時候,他們也是最孝順的那一個。
畢竟人們對於那些容易得到的事情都是不會珍惜的。他們從小就能夠輕易的得到父母的愛,所以他們也沒有感覺到這份愛有多麼的重要,所以當他們老了的時候也不會記起自己的父母在自己小的時候有多麼愛自己,他們也就不會有那種感恩的心斯。這就是父母偏心所造成的兩種情況了,而那個從小就得到很少的愛愛的孩子來說,他們更懂得珍惜,而他們長大以後也更懂得感恩。
⑦ 倘若父母對孩子不好,那孩子還要孝順嗎
我可以舉自己的例子。
在高考的時候,我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沒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時間和我的同學拼了一年,我在北大畢業的時候,我們全班50個同學,我是全班倒數第五名,但成績並沒有阻礙我做成自己的事業。
人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絕對不是你在小學、大學所得的分數決定的。分數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但是不能因為孩子分數低就認為孩子沒出息。
請家長一定要改一改判斷成功的標准。
孩子分數高是成功的標准之一,但是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是必然的標准,更不能當做是惟一的標准。
否則你的孩子就會受到無數的傷害,因為任何一次考試只有一個第一名。
如果一個班裡有40名學生,難道除了第一名,其餘的39個孩子都是笨蛋嗎?都是失敗者嗎?絕對不是!
所以我有一種自我解嘲說法:其實當第一名也確實不容易,因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個追趕的人都沒有,往後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沒有什麼好當的。
當最後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後一看,一個追自己的人都沒有,你想這種生活多瀟灑呀!
當然這種觀點不能和孩子說,你一定要學會怎麼鼓勵孩子。這次考倒數第一,下次我會鼓勵他考倒數第二,這次他考20分,下次我會鼓勵他考30分。千萬不要說你的孩子,這次考了60分,你告訴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別進家門。
你這么說,有的孩子當然會拚命學,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麼辦呢?難道真的不讓他進家門么?你肯定讓他進家門,你讓他進家門就意味著你說話不算數,孩子以後就知道了,我爸爸媽媽是說話不算數的,那我以後就無所謂了,他反正不會不讓我進家門,父母就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記清楚,絕對不能讓孩子吃住你,絕對不能要什麼給什麼。
比如說這個孩子愛吃麥當勞,你就可以把它當成一種誘惑,答應孩子考到10分,就帶他去吃麥當勞,然後再把孩子的分數一點一點加上去。比如說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萬不要說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罵一頓。
你要對孩子說,60分已經不錯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裡的同學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進步,你明天要比今天進步,這個孩子的分數在潛移默化中就上去了。
他每上去一點,你都要鼓勵他。
當分數考得更低的時候,你要告訴孩子,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誤,爸爸媽媽支持你,千萬不要傷害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⑧ 為什麼父母不愛的孩子反而變得很孝順
這都是個例,不能絕對說明。有的反而成為犯罪的典型。主要是在於孩子周圍氛圍環境造就孩子方向。有的家長對孩子看似不愛,但是孝敬父母孩子看在眼裡自然成為必然。
⑨ 孩子長大以後為什麼對父母不孝順
孝順是一種道德品質,養一個孝順的孩子,跟父母的言傳身教有很大關系。孩子長大後對父母不孝,也有可能父母對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隨心所欲的對待孩子。平時什麼都不用孩子自己做,以為這樣是為了他好,卻不知道這樣會變得越來越隨心所欲,不懂得體諒父母。
其實孩子孝不孝順,從小就可以看出。下面這幾種孩子,長大之後一定不孝順,家長們注意啦!
01、溺愛里成長的孩子
所謂慈母多敗兒,不孝順的孩子,最常見的表現就是不尊重父母,隨意頂撞長輩。他們從小就受到家人的寵溺,覺得父母對自己好是天經地義的,自然不知道如何關心家人。
到了青春期後,更是對父母呼來喝去。一會兒要求倒杯水,一會兒又要剝個橘子......一旦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毫無顧忌地頂撞父母。
因為溺愛會挫敗所有的孝順教育和對父母的尊重。在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很難交到朋友,也不懂得父母的辛苦;結婚以後,一點都不懂得孝順公婆,不懂幫父母分擔煩惱。
02、包辦代替長大的孩子
這類孩子性格跋扈,自小動手能力就很差,依賴心極強,凡事都需要父母代勞。但是父母包辦代替,實質上剝奪了孩子勞動、孝順的機會,其心理會變得越來越冷漠。
小時候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干,自理和生存能力必定差,內心脆弱和敏感。隨著不斷長大,有些孩子還會覺得父母懂得少、沒有用,不能給自己幫助,還有的會嫌老人臟。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事業難所有成就,自己賺不到錢,伸手向父母要錢是常有的事。當家裡的錢被他敗光了,甚至拋棄贍養父母的義務,成為名副其實的「白眼狼」。
03、愛慕虛榮的孩子
自從孩子上了小學,每天回家都和媽媽說:「同學的媽媽又給她買了好看的發夾,新出的芭比娃娃,自己也想要。」可是,一般家長的回答幾乎相似:「沒錢」。
面對其他家庭的優越條件,很多孩子常常抱怨自己父母沒本事,不能給他想要的物質生活。看到別人有好東西,自己卻得不到,久而久之會形成怨恨,認為父母虧欠他。
孩子虛榮心越強,就越會埋怨父母沒本事掙錢。即便收到禮物,他們也未必會感激父母,內心不知足,便不能從物質上得到富足感,心理始終不會平衡。
04、霸道自私的孩子
小時候,假如父母處處都只為孩子考慮,有什麼好吃好玩的第一個想到他。容易使孩子養成自私且蠻不講理的性格,出現自己喜歡的,就一定要獨占。
遇到問題時,他始終都會認為是別人的錯,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沒有責任心,沒有擔當,成人後甚至會為自己對父母的不孝找各種理由。
一個孩子很自私的時候,他處處會無禮傲慢,不懂替人著想,更不懂得與他人分享。等他走上社會一定處處碰壁吃虧,因為別人的資源也不會同他分享。
05、經常挨打的孩子
曾經筍干老師班上有個學生,在家經常被父親打罵,某天突然性情大變,課堂上對老師、同學無故發泄不滿,甚至揚言要報復父母。
所以,棍棒底下並不能出孝子,只會離間親情反目成仇。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暴力家庭里,習慣以拳頭解決問題,進而性情暴躁,使孩子形成攻擊性人格。。
因此,家庭暴力必須停止,經常挨打的孩子,內心所受的創傷永遠抹不去。即便成家立業後,他們與父母的關系仍有間隙,也不會輕易原諒。
06、從來不說謝謝的孩子
央視《對話》欄目中,一位女生到美國家庭交流期間,美國家長開車幾小時帶她去景點遊玩,幫她收拾生活垃圾一周,可她卻沒有表達過一點感激的態度。
我們雖然不像美國人那樣一天到晚把「謝謝」掛在嘴上,但是,適時地對別人的付出和善意表達感謝,也是最起碼的禮貌修養。
一個連基本禮貌都不懂的孩子,他大概也很難懂得感恩回報,試問,這樣的孩子又怎樣能盡心盡力照顧父母?
「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要想有一個孝順孩子,就好好教導,培養他吃苦耐勞的精神。
你的孩子在哪種環境中長大,決定了他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我們要以身作則,好好孝順自己的父母,給他們帶來一個好的榜樣。
⑩ 孝順父母的是最好的,但是她絕對不是好人。好人不一定會孝順父母,但是她總是做好事還老是吃虧還在幫助人
其實好人壞人只是參照物不同,同樣的一件事,同樣的一個人,她內幫助了你,沒有幫助容別人,對於你來說,她是一個好人,但是對於別人來說,她就是一個壞人。所以很多時候不要從別人的口中了解一個人,需要你自己去看去相處。世界上人這么多,我們不可能對每個人的態度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