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人員 > 企業退休職工檔案生平簡介

企業退休職工檔案生平簡介

發布時間:2020-12-17 04:39:24

㈠ 關於魯迅名人小檔案:要求:名人姓名,字型大小,生卒年,祖籍,生平簡介,名人小故事,名言。

魯迅

書籍:

作者簡介:魯迅,《吶喊·彷徨》一書作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樹人,浙江紹興人。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是他在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開始使用的筆名。魯迅於1898年到南京求學,1902年留學日本學醫,後痛感醫治麻木的國民精神重於醫治肉體病痛,因此棄醫從文。1909年回國,1918年便參加了《新青年》的編輯工作,並在《新青年》上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 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其後又發表了《孔乙己》、《葯》、《阿Q正傳》等著名小說,並撰寫大量雜文、散文。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吶喊》,並成為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之作。
魯迅生前出版的小說集有三種(《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散文集兩種(《朝花夕拾》和《野草》)、雜文集十五種、通信集一種、文學史著作兩種。他在整理中國古籍和翻譯外國文學方面也成績卓著

內容簡介:《彷徨》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彷徨》的藝術技巧「圓熟」――深廣的歷史圖景;對人物命運的敘述滲透感情;「畫眼睛」「勾靈魂」的白描手段;豐滿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義。? 裘沙和王偉君兩位藝術家以畢生精力用畫筆「揭示魯迅思想體系」,執著探索,苦心構思,大膽創造,以「理解的准確,表現的深刻,藝術的精湛」再現了魯迅的世界。
人都有彷徨的時候。 孤獨無依,進退失據,謂之彷徨。 魯迅曾經是彷徨的,至少在寫《彷徨》的時候。他是寫人生的一種軌跡,這軌跡似乎有鐵的定規在。從起點,拋一個圓形的弧線,然後又重新跌回起點。甚至,跌回到起點以內。這裡面,有孤獨,有悲哀,也有無奈。
寫《彷徨》時,他才四十四五歲,還不是大智者。因此他彷徨。那時,他滿懷希望,或者說曾經滿懷希望,然而這希望,最終是破滅了。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總是在未來,而不是現在。於是,他就彷徨。於是,他就寫了關於「彷徨」的小說。
與其說是彷徨,不如說是無奈。生的無奈。那時候,時興寫小說。寫小說成了那時的潮流。何況之前,先生已經寫了《狂人日記》、《祝福》、《阿Q正傳》、《孔乙己》等名篇。它們開創了中國現代小說寫作的先河。
收入《彷徨》的,有近11篇小說。
《祝福》寫祥林嫂毫無希望、就是有點希望也要被撲滅的一生;
《在酒樓上》寫曾經激進的青年呂緯甫,最終回到子曰詩雲的教授之中;
《幸福的家庭》其實在經濟的壓迫之下並不幸福;
《肥皂》則諷刺了一個或者幾個貌似正人君子的中年夫子,他們看見一個行乞的十七八歲的女子,就想著如果用肥皂把她洗洗那又如何?而四銘就因著這個潛在的意識,竟也買了葵綠色的肥皂;
《長明燈》中的瘋子瘋瘋傻傻,他就是要把廟里的長明燈打滅,被阻了,他就說:「我放火。」最後,他就被他的叔伯長輩鎖在廟里的廂房之中;
《示眾》依然寫的是看客。中國人永遠只是看客,只會當看客。看了,就散了。不問被看者為什麼示眾,也不問自己為什麼要看。只是要看,便看了;
《高老夫子》某天終於「洋」了起來,俄國有高爾基,那麼他自然就可以改名叫「高爾礎」,不是基礎么?有基必有礎。他能叫高爾基,我為什麼不能叫高爾礎?成了高爾礎後,他就自覺「高大「起來,覺得不能與往日的麻友相提並論。然而最終他發現自己沒有「高爾什麼」的天份,他連書也教不了,又經不住麻雀牌的誘惑,也經不住籠一把吃冤大頭的誘惑,終於還是上了牌桌;
《孤獨者》中的魏連殳是魯迅特別用心地描寫的一個。那是一個曾經大覺悟的人,似乎已經參透了人生的一切。他對大人們不屑一顧,小孩子們卻又不理他。他曾經潦倒不堪,似在堅持著什麼,又突然搖身一闊。在咯血中大把大把地花著做參議而闊起來的錢。他死了,好像死了才幹凈,才解脫。魯迅其實是用著一種大悲哀的筆調來寫這個人的,這裡面也寄託著他的大失望。人世就是這樣蒼涼,人生就是這樣無望,想找一條路,然而終於找不到,他只有死;
《傷逝》不僅僅是在談論經濟對於愛情的重要性,它實質上是在探討愛情是否可以長久。而經濟的窘迫困頓只是一個極現實極真實的誘因。因著這個誘因,愛情就無疑成為幻滅。傷逝了,這傷逝凄慘得令人傷感;
《兄弟》似乎是在諷刺那種貌似親睦的兄弟情份,
《離婚》就純屬一個鄉下女人的不幸了。魯迅有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那個愛姑在「七大爺」的威嚴之下,竟不敢說她早已想好的話了。有什麼辦法呢?他們是官,且有勢。而她,只是一個鄉下人。
《彷徨》收入魯迅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小說,首篇《祝福》寫於1924年2月16日,末篇《離婚》寫於1925年11月6日,實際的時間跨度是一年半多,1926年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此後印行的版本都與初版同。
書的扉頁,有作者的題記:
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將其暮。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理解《彷徨》的鑰匙,就在於這題記《離騷》中的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文有「文眼」,詩有「詩眼」,這里,把它稱為「題眼」。
路是遠的,而前面又看不見路;依稀有路時,卻看不見光。想掙扎著走出一條路來,卻是遍體鱗傷,毫無結果。
只能是「荷戟獨彷徨」了。
所以,以《彷徨》命其名,也是至名。

推薦理由:一千次傷心有一千個理由;一千次流淚有一千種心緒;一千次憂郁有一千種心境。誰能一語道破生活的酸甜苦辣?誰又能一語詠盡人生的喜怒哀樂?

讀書心得:魯迅的小說集子有三本——《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故事新編》我還沒有仔細品讀過,今天先來談談自己閱讀《吶喊》和《彷徨》之後的一點感想。
從這兩本集子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魯迅思想的變化發展。先說《吶喊》。誰來「吶喊」?我。為什麼要「吶喊」?我們不妨看看魯迅那個著名的「鐵屋子」譬喻——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

這個雖然悲觀沉鬱的描述卻暗含了一個信息,也可以說是一種自信:我是清醒的個體,我是站在啟蒙的立場上的,所以我要吶喊,即便聲音微弱、個人前途暗淡也在所不惜。以《阿Q正傳》為例,這篇小說固然帶著作者強烈的自省色彩,但毫無疑問的,作者的精神是高於阿Q的,是在無情自剖基礎上的俯瞰。所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語境後面便包含著一種歷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這一自信魯迅在《<吶喊>自序》中表現得很鮮明:「所以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盡管經歷了種種寂寞困苦,盡管有上述那段近乎絕望的「鐵屋子」譬喻,內心深處的這一自信並沒有改變。
但魯迅的這一信念的紮根之處與普通作家是不一樣的,正體現了他的豐厚與深刻。魯迅一直把自己定位成「中間物」,只是進化鏈中的一個過渡。他「肩住黑暗的閘門」,放一點光明出去,自己則甘願滅亡。這一孤獨者的本質,這一自我犧牲的精神力量,非但不會導致頹廢消極,反而能激起一股悲壯的、自覺的贖罪感——替所有人去贖罪,而這一贖罪感蘊含著主體的自信與優越。
就拿《葯》來說,通過解讀我們發現,除了夏瑜,小說中的人物都具有「吃人者」和「被吃者」的雙重身份,而革命者夏瑜則是單一身份——人血饅頭——「被吃者」。這一身份本身就帶有一種強烈的殉道意味,精神境界和直面人生的勇氣遠遠高於其他人。或者還可以這樣說,像狂人那樣,夏瑜以前也是「吃人者」。如果說狂人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後,終於「痊癒」,自省的道路走了一半,那麼後面的一半就由夏瑜用他的鮮血來完成了。
然而到了《彷徨》那裡,這種自信忽然遭受了強烈質疑。誰在彷徨?我。作者逐漸進入到對主體內在的燭照和自省,於是主體的立場發生了松動;啟蒙者已不能確定麻木的群眾究竟有沒有可能被喚醒,甚至開始懷疑其實啟蒙對象不是不能清醒,而是他們不願意清醒,管自生活賺錢麻木,倒是啟蒙者多事,妄想改變些什麼。
我覺得到《彷徨》這里,魯迅的思想經歷了一次轉變。這個轉變是深刻而持久的,絕非如教科書上說的是偶爾的精神苦悶。《祝福》中「我」面對祥林嫂詢問地獄有無表現地手足無措,這令人看到了魯迅逝世前不久所作的《我要騙人》的某種源頭。在那篇文章里魯迅寫道:「倘使我那八十歲的老母親,問我天國是否真有,我大約是會毫不躊躇,答道真有的罷。」這中間的痛苦、矛盾,我想局外人是很難真切體會的。
從《吶喊》到《彷徨》的變化當然不是一蹴而就、忽然發生斷裂的。
《一件小事》曾被王朔嘲笑為只有小學生的水平,這不過證明了他的無知而已。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篇小說當然沒有特別之處,其中的高大的背影的確也被小學生用濫了。但是,在那個時代寫出這一作品是不容易的。胡適、沈尹默、舍我乃至後來的郁達夫都寫過人力車夫,但是他們的角度都是同情憐惜,也就是說高於人力車夫。唯獨魯迅,是用一顆真心,真誠體會出了自身的渺小。這一知識分子的自省,是難能可貴的。
再拿《葯》來說,小說結局讓兩位母親相遇。兩位母親都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她們的相遇突出了雙重悲劇。夏瑜為了千千萬萬的華小栓而死,華小栓的母親卻希冀用他的血來換回兒子的生命。夏瑜的母親則念念不忘兒子是被「冤枉的」,可見在她的意識中革命者的確是該殺的,但瑜兒並非革命者。母愛在這里體現的不是終極的關懷與壯美,而是深深地、寒徹骨髓的悲哀——連母親都無法理解革命者,這是多麼深廣的哀痛啊!革命者又是多麼的孤獨啊!
革命者的孤獨走到後來,就逐漸演變成《孤獨者》中的冷峻與絕望。主人公簡直就是魯迅的自況,而小說中不斷出現的「我」,彷彿時時要阻礙著主人公,則可以理解為魯迅對自己的矛盾心態。小說以葬禮始、又以葬禮終是大有深意的。舊時代的帷幕落下了,舊時代的陰影卻依舊籠罩,新時代的帷幕便在這籠罩中一道殉了葬。
王暉說過,魯迅的小說在深刻地批判了國民性的同時,「又把否定的鋒芒指向知識者自身。」我想,這便是魯迅令人魂牽夢縈的地方吧!

㈡ 誰能夠給我介紹下,張雨生,陳百強,黃家駒,鄧立君的檔案及生平事跡

建議你看一下不死傳奇這個節目,對陳百強黃家駒鄧麗君張國榮梅艷芳這些逝去的歌者一人一集回顧,很不錯的節目。

㈢ 蔣經國生平檔案

蔣經國生平檔版案權
http://www.dxawq.cn

閱讀全文

與企業退休職工檔案生平簡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脂肪酸預防老年痴呆 瀏覽:717
晚上十一點宜聽什麼歌養生 瀏覽:29
南京公立養老院 瀏覽:275
漢代重陽節的小故事小劇本 瀏覽:869
老年人健身用品 瀏覽:351
古文老年人 瀏覽:192
有人60歲 瀏覽:532
老人有陰道炎吃什麼葯 瀏覽:730
獨生子女父母費一年領多少錢 瀏覽:303
滋補養生葯材朋友圈怎麼賣 瀏覽:942
衢州個人健康體檢多少錢一次 瀏覽:600
漯河市80歲以上養老補貼多少錢 瀏覽:992
養老金的替代率還有多少啊 瀏覽:996
中老年人什麼好 瀏覽:492
社區夕陽紅老年藝術節活動總結 瀏覽:21
歌曲孝敬父母原唱大平 瀏覽:696
萬利達養生壺怎麼燒水 瀏覽:196
婚後顧及不到父母怎麼辦 瀏覽:218
到退休年齡沒有提前通知辭退 瀏覽:819
辦了下崗證還能交養老保險嗎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