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統籌外養老金,那就是由企業自主決定的、社保養老金以外由企業承擔的補充養老保險。國家不管這個,由企業自定政策和標准。
『貳』 離退休人員的統籌外費用計入什麼科目
您好!離退休人員的統籌外費用計入「營業外支出」科目。如果是用現金支付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 營業外支出
貸 現金
如果是通過銀行轉賬支付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 營業外支出
貸 銀行存款
『叄』 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屬於福利費嗎
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包括離休人員的醫療費以及離退休人員其他統籌外費用,屬於福利費項目范疇
『肆』 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的統籌外工資取消合理嗎
規范改組改制國有企業職工經濟補償金標準的規定
一、國有企業改制,要轉換職工勞動關系。改制為國有控股企業的,改制後企業繼續履行改制前企業與留用職工簽訂的勞動合同;留用職工在改制前企業的工作年限應合並計算為改制後企業的工作年限,原企業不得向繼續留用的職工支付經濟補償金。改制為非國有企業(包括國有參股用人單位)的,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處理好改制企業與職工的勞動關系;對企業改制時解除勞動合同且不再繼續留用的職工,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二、國有企業改制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時,須按規定支付職工經濟補償金。由企業按職工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給1個月的經濟補償金,工作年限不足整年的,按整年計算。
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准,為用人單位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本人月平均工資。
四、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低於本單位月平均工資的,按本單位月平均工資計算;勞動者和企業經營者月平均工資高於本單位月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不超過本單位月平均工資3倍標准計算。
五、企業月平均工資超過改制企業所在市(州)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倍的,原則上按不高於2倍的標准確定。
六、企業因生產經營不正常或停產半停產,職工月平均工資無法確定的,其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准最低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七、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計發經濟補償金的企業月平均工資應嚴格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工資統計口徑計算。
八、經濟補償金在企業成本中列支,不得佔用企業按規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費用。
權益維護
(一)企業改制方案必須提交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充分聽取職工意見。其中職工安置方案需經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通過後方可實施。改制企業理順職工勞動關系、社會保障及離退休人員的費用支付等,按有關政策執行。
(二)國有企業改制經提取的理順職工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和補貼,應以現金形式一次性支付或以資產形式建立職工保障基金。
(三)企業法定代表人應對原留在改制後企業按規定提取的經濟補償金的安全性負責,建立保障機制,並接受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工會等部門的監督,以確保職工合法權益不受損害。
『伍』 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能否在稅前扣除
離退休人來員統籌外補助是不能源在稅前扣除的。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員工的所有現金形式或者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因離退休人員非在職或受僱人員,所以對其發放的補助也不能作為工資稅前扣除。
財企[2009]242號第一條第四款明確規定:「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包括離休人員的醫療費及離退休人員其他統籌外費用」屬於福利費,「企業重組涉及的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按照《財政部關於企業重組有關職工安置費用財務管理問題的通知》(財企[2009]117號)執行。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實際上,該文件是對國稅函[2009]3號文的補充。雖然財企[2009]242號是針對財務、會計核算的規范性文件,但它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法》第二十條「本章規定的收入、扣除的具體范圍、標准和資產的稅務處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這一條款,且並不與稅收法律、法規相沖突。 因此,根據稅法規定向離退休人員發放的補助不能作為工資進行稅前扣除,但應能並計計入福利費按14%的限額進行稅前扣除。
『陸』 退休員工統籌外支出怎樣正確進行稅務處理
參考一下:
「案例一」某企業集團員工退休後,每月可以從社保機構領取二千元到四千元不等的退休工資,除此之外,該企業還根據員工退休前的職級,每月向退休員工發放合計數千元的生活補貼、住房補貼、過節費、旅遊費、書報費等補貼,這些統籌外費用的支出與在職職工一樣,列應付職工薪酬-工資科目進行核算,並分配進管理費用,未做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未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案例二」某企業規定,退休員工與在職職工一樣發放各種實物福利,如洗滌用品、節日實物福利等,每次發放數千元,與社保無關,屬統籌外費用。所發放的實物福利列職工福利費核算,未做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未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那麼,上述企業發放給退休員工的社會統籌外的現金補貼及實物福利該如何進行稅務處理?
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法》第十條第八項規定,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對於退休員工來說,由於已經不在職、不在崗,企業當期取得的收入並不包含他們的勞動貢獻,因此,退休員工統籌外的現金補貼及實物福利支出與當期取得的收入是無關的,應不允許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但這一問題,不同地區執行的標准並不一致,有的地區依據財政部《關於企業加強職工福利費財務管理的通知》(財企[2009]242號,以下簡稱財企[2009]242號)規定做了從寬處理,即允許退休員工的相關支出作為統籌外費用列入職工福利費核算,並在企業所得稅前限額扣除。
財企[2009]242號第一條對職工福利費是這樣規定的:企業職工福利費是指企業為職工提供的除職工工資、獎金、津貼、納入工資總額管理的補貼、職工教育經費、社會保險費和補充養老保險費(年金)、補充醫療保險費及住房公積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發放給職工或為職工支付的以下各項現金補貼和非貨幣性集體福利。該條第四項明確: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包括離休人員的醫療費及離退休人員其他統籌外費用屬於企業職工福利費。
可惜的是,這一文件並非稅務文件——作為規范職工福利費會計核算的一個文件,它只是明確了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在會計上可以作為職工福利費核算,並且這一文件還特別明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職工福利費財務管理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應當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計算納稅。」所以,退休員工的統籌外支出是否能列入職工福利費進行扣除,應當看稅收文件是如何規定的。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3號,以下簡稱國稅函[2009]3號)第三條「關於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明確,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發放的各項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包括企業向職工發放的因公外地就醫費用、未實行醫療統籌企業職工醫療費用、職工供養直系親屬醫療補貼、供暖費補貼、職工防暑降溫費、職工困難補貼、救濟費、職工食堂經費補貼、職工交通補貼等,按照其他規定發生的其他職工福利費,包括喪葬補助費、撫恤費、安家費、探親假路費等均屬職工福利費內容。從上述規定來看,職工福利費的支出對象應為在職職工或在職職工供養的直系親屬及遺屬,並未明確為退休員工統籌外發放的現金補貼、實物福利也屬於職工福利費范圍,因此,對於類似於本文開頭所舉案例中,退休員工的實物福利及現金補貼支出,企業在會計處理時,參照財企[2009]242號規定列入職工福利費核算沒有任何問題,但在企業所得稅處理時,應當結合《企業所得稅法》及國稅函[2009]3號規定,予以調整。
個人所得稅
退休員工退休前從就職企業所獲現金補貼及實物福利所涉及的個人所得稅問題比較明確。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離退休人員取得單位發放離退休工資以外獎金補貼徵收個人所得稅的批復》(國稅函[2008]723號)規定,退休人員除按規定領取離退休工資或養老金外,另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各類補貼、獎金、實物,不屬於《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可以免稅的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離退休人員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各類補貼、獎金、實物,應在減除費用扣除標准後,按「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本文的兩個案例中,企業發放給退休員工的統籌外現金、實物補貼或福利均應按此文件規定計算並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風險提示: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現行社保只提供基本養老生活保障的情況下,一些企業為保證員工退休生活待遇不降低,給他們發放統籌外實物或現金補助,從情感上可以理解,但作為企業來說,在發放時應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既要做到適度,又要正確進行稅務處理,把好事辦好。
『柒』 退休人員發放統籌外費用可否在稅前列支
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1、包括離休人員的醫療費及離退休人員其他統籌外費用。2、其他統籌外費用為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各類補貼、獎金、實物。3、退休後留用職工工資、福利待遇。
『捌』 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補助能否稅前扣除
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補助是不能在稅前扣除的。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專十四條屬規定:「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員工的所有現金形式或者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因離退休人員非在職或受僱人員,所以對其發放的補助也不能作為工資稅前扣除。
財企[2009]242號第一條第四款明確規定:「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包括離休人員的醫療費及離退休人員其他統籌外費用」屬於福利費,「企業重組涉及的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按照《財政部關於企業重組有關職工安置費用財務管理問題的通知》(財企[2009]117號)執行。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實際上,該文件是對國稅函[2009]3號文的補充。雖然財企[2009]242號是針對財務、會計核算的規范性文件,但它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法》第二十條「本章規定的收入、扣除的具體范圍、標准和資產的稅務處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這一條款,且並不與稅收法律、法規相沖突。 因此,根據稅法規定向離退休人員發放的補助不能作為工資進行稅前扣除,但應能並計計入福利費按14%的限額進行稅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