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人員 > 事業單位改制退休人員

事業單位改制退休人員

發布時間:2020-11-30 19:04:15

1. 改制到位的事業單位已退休人員按照什麼規定納入企業養老保險

具體工資是單位按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之和作為繳內費基數,按20%的比例容繳費;個人按國家和省統一規定的工資和津貼補貼項目之和作為繳費基數,按8%的比例繳費,全部計入個人賬戶,按規定計息,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2. 事業單位轉為企業單位轉制過渡期退休人員工資怎麼辦

根據《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規定》,對轉制時距國家法定退休年齡5年以內的人員,在與本人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可以提前離崗,離崗期間的工資福利等基本待遇不變,單位和個人繼續按規定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時,按企業辦法辦理退休手續,按轉制過渡期退休人員辦法享受退休待遇。

轉制時,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自工商注冊登記之日起與在職職工全部簽訂勞動合同。

職工在事業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轉制後企業的工作年限。轉制後根據經營方向確需分流人員的,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規定處理勞動關系,對符合支付經濟補償條件的,應依法支付經濟補償。

(2)事業單位改制退休人員擴展閱讀


轉制單位中任屆未滿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和政協常委以上職務的人員,少數確因工作需要、身體能夠堅持正常工作的副教授、副研究員和相當這一職稱以上的高級專家,轉制時需留任的院所廳(局)級以上黨政一把手,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幹部管理許可權,經有關部門批准,可以適當延長退休年齡。

其中,轉制前到達退休年齡,轉制後辦理退休的,執行事業單位退休待遇計發辦法和調整政策;轉制過渡期內到達退休年齡,延緩辦理退休的,按企業的辦法和到達退休年齡當年的過渡期政策計發基本養老金,並按企業的辦法調整基本養老金。

參考資料:網路-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規定

3. 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也得改嗎

已經退休了的人員,就與單位沒有任何法律關系了,無論單位改成什麼,都與退休人員無關,退休養老金該怎樣領還怎樣領。

4. 事業單位改革即將退休人群有多大影響

日前,人社部副部長王曉初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們對退休年齡的問題還在進行研究。這個問題需要綜合考慮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就業的情況來進行研究。我們注意到國外有一些國家在研究、討論或者已經決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齡,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在國外也存在一定的爭議。」

此前,有研究機構曾提出,鑒於我國人口壽命延長的實際情況和養老保險基金壓力,應當延遲退休年齡。

有人因此誤以為我國即將更改退休年齡,社會各界對此高度關注,並引起討論。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9月15日對本報表示,我國暫時不會調整退休年齡。有關部門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遲退休」的建議,不代表現行退休年齡規定即將更改。

據介紹,我國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齡是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種並在這類崗位工作達到規定年限的職工,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年滿45周歲退休。

設計退休年齡必須統籌考慮社會保險與就業
據了解,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在退休年齡方面存在著一些矛盾和問題:

一是退休年齡偏低與人口壽命延長的矛盾;二是女職工按不同身份執行兩種退休年齡。這在企業早已打破幹部、工人身份界限的情況下難以操作,在實際工作中引發諸多糾紛;三是提前退休問題比較突出。一項調查顯示,我國企業職工退休時的平均年齡只有53歲。

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設計退休年齡必須統籌考慮社會保險與就業。

我國是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總量高達10.6億。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仍在進行中,就業壓力很大。

從總量上看,今年高校畢業生有630萬人,初高中畢業後不再繼續升學的學生大約有600萬人,再加上大量的城鎮下崗失業人員、軍隊退伍人員,全年需要就業的人員總數有2400萬人左右,而目前每年大約只能安排1200萬人就業。此外,我國還有1億多農村剩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突出。

根據退休年齡的具體執行情況來看,近幾年無論男女都有一部分人沒有達到規定年齡,或提前退休,或採取內退方式。因此,現在首先要做的是執行好現有規定。

至於養老保險基金的問題,我國在新老體制轉換的過程中,新體制需要發放舊體制下退休人員的待遇,的確給新制度確保當期的收支平衡、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帶來了一定壓力。

但是,國家已經從制度上對資金的籌集採取了十分有力的措施,包括社保基金的設立、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等,均能夠保證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綜合來看,延長退休年齡並不是當前立即需要實行的政策。

對延長退休年齡,不同群體意見不一,幹部支持較多,工人多數反對

改革退休年齡涉及每位職工的切身利益。記者了解到,不同群體的意見很不一致。

記者采訪發現,臨近退休年齡的幹部,不論男女,有相當一部分認為可以適當考慮延長退休年齡。

據分析,這主要是因為此類人群工作強度不是很大。隨著近年來我國居民健康狀況明顯提升,很多人雖然已到退休年齡,仍可勝任工作。一些特定行業,如醫生、教師,往往是「越老越吃香」。退休早在某種程度的確是一種人才資源的浪費。

一線工人則多數認同目前的退休年齡規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點退休。這是因為,一線工人大多體力消耗大,在職時收入水平偏低且不是很穩定,退休後則可以獲得穩定的養老金收入。近幾年國家一直在提高企業職工養老金水平,對一些已經內退或下崗的職工而言,都希望早點正式退休,收入還能高一些。

與此同時,許多年輕人表示,現在工作已經很難找了,如果再延遲退休年齡會使就業變得更難。部分企業經營者認為,《勞動合同法》實施後,企業中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員工比例明顯增加,倘若進一步延遲退休年齡,會使企業人員的流動性減弱,影響企業活力。

5. 事業單位改革後退休人員咋辦

退休人員來的待遇:1、已自經繳納社會保險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單位的相關福利政策;2、尚未繳納養老保險的人員,應當要求單位補繳之前的養老保險。其他的相關福利政策。如果您認為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予以採納。謝謝。

6. 事業單位改企後,原單位負責人(改制後退休),能返聘為改制企業負責人嗎

如果原事業單位改制中國有產權全部退出,改制為純民營性質的企專業。對民營企業的屬法人治理結構包括法定代表人的年齡,國家沒有限制性規定。只要年齡超過18周歲(上沒有封頂),本人身體允許,股東信任,通過合法程序就可以擔任民營企業的法定代表人。
對題主說的具體情況,只要該負責人原幹部主管部門沒有限制性規定,任改制後的事業單位負責人是可以的。

7. 事業單位改制後退休什麼時間能調退休工資

事業單位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建立後,所有在編的事業單位人員將回都有望享受漲工資的好答處,其外,人社部、中編辦等方面,也會妥善處理事業單位編外人員。未來事業單位改革中,將逐步縮小編外人員與編內人員的待遇差別,解決編外人員面臨的多種問題。
公務員工資改革方案最新消息:企業職工養老金替代率向機關事業單位看齊
當前全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人均退休金約每月4000元,由國家財政承擔;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每月僅2000元,幾乎全部由企業在職員工歷年繳納的養老金支付,國家財政不承擔或承擔很少部分。

8. 2020年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和改制人員退休待遇有差別嗎

當然是有區別的。改制就屬於企業人員。退休工資只能享受到60%吧;而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的工資可達90%或者是100%。

9. 你好,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企業改制後變成了企業人員,並且享受企業社保待遇,國家在企改是如何規定的

你爺爺的問題比較復雜,在這你怕是問不出結果,到當地政府信訪部門走信訪渠道吧。在哪你會得到最權威的回答。

10. 事業單位退休現在單位改制變企業了工資怎麼開啊

轉企事業單位改革政策支持的主要情況 1.政府積極推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逐步改制為企業 1985年3月,國家首先對科技體制進行改革,改變過多研究機構與企業相分離,研究、設計與教育、生產相脫節,以及軍民分割、部門分割、地區分割的狀況,促進研究機構、設計機構、高等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協作和聯合。在這一改革中,從事技術開發的研究機構有的並入企業,有的轉制為科研生產型經濟實體或與企業聯合的技術開發機構。國家圍繞發揮事業單位為經濟建設服務這一目標,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事業單位轉企、實行靈活的人事制度、工資制度和管理體制的政策措施。 黨的十四大從黨政機構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的高度提出了政事分開的事業單位改革思路。1993年,黨中央印發《關於黨政機構改革的方案》和《關於黨政機構改革方案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事業單位改革的方向是實行政事分開,推進事業單位的社會化」。事業單位按照經費的不同來源分為三類:一是經費自收自支的,享受企業的各項自主權,實行企業化管理;二是由國家實行差額補助的,政府在管理上適當放活;三是國家全額撥款的,其數量和規模從嚴控制。國家相應制定了對自收自支和差額補助的事業單位搞活的支持性政策,促進部分事業單位轉為企業化管理。1996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事業單位機構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在文件中提出了事業單位改革的兩個方向,其中之一即為「能改為企業的要改為企業」,科技領域率先開始探索轉企改制的探索。2000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於深化科研機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對不同類型、分屬不同部門的科研機構實行分類改革」。2000年10月,中央20個行業部局或大型公司,376個科研院所轉為企業的階段任務基本完成。隨後,文化領域成為轉企事業單位改革的重點領域。2005年12月,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在總結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開始將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由試點階段轉為向面上逐步推開的階段。 2.政府對轉企單位提供具體政策支持 第一,人員分流安置政策。《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規定》中指出:對於轉制時距國家法定退休年齡5年以內的人員,可以提前離崗,離崗期間的工資福利等基本待遇不變,單位和個人繼續按規定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時,按照企業辦法辦理退休手續;對於在職職工,則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自工商注冊登記之日起與在職職工全部簽訂勞動合同,職工在事業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為轉制後企業的工作年限。在人員分流安置中,重點和難點是對於提前離崗人員的補償問題,對於這一問題上述文件中明確規定:對提前離崗人員所需的基本待遇及各項社會保險費、分流人員所需的經濟補償金,可從評估後的凈資產中預留或從國有產權轉讓收入中優先支付。凈資產不足的,財政部門也可給予一次性補助。在《關於深化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出版社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特別對轉企改制過程中經批准撤銷出版社工作人員分流安置作了更為明確的規定:出版社撤銷後,其工作人員由主管主辦單位優先考慮在本部門本系統內部妥善安置;經協商一致自謀職業的,由主管主辦單位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負責支付經濟補償、接續社會保險關系。山東省屬事業單位改革中對轉企改制的職工賦予了更大的靈活度:對於工作年限滿10年以上的或距國家法定正常退休年齡不足10年的人員,本人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單位應與其簽訂;改企單位要安置好富餘人員,不得將職工推向社會。 第二,社會保障政策。現行關於轉企事業單位改革中職工社會保障政策中,以2008年的《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規定》最為詳細:轉制後自工商注冊登記的次月起按企業辦法參加社會保險,轉制時在職人員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不再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對於轉制前已經離退休的人員,維持原國家規定(即「老人老辦法」);對於轉制後參加工作的人員,按照企業辦法參加社會保險(即「新人新辦法」);重點也是難點的是關於「轉制前參加工作、轉制後退休的人員」(即「中人」的問題)。解決好企業與事業單位退休待遇差的問題是事業單位轉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出版社轉制改革中,對於「轉制前參加工作、轉制後退休的人員」參加北京市養老保險採取了這樣的補償辦法:在5年過渡期內,其差額部分採用加發補貼的辦法解決,加發比例逐年遞減(5年分別為90%、70%、50%、30%、10%),最終過渡到企業養老保險,所需費用從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中支付。上海對於因改革可能使事業單位員工損失的那部分養老金,計劃通過增加「職業年金」繳付比例等方式加以彌補。在《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規定》中也有類似規定:轉制後具備條件的企業可按照有關規定為職工建立企業年金和補充醫療保險,並通過企業年金等方式妥善解決轉制後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問題,並規定企業年金和補充醫療保險的企業繳費分別在工資總額4%以內的部分,從企業成本中列支。 第三,資產管理政策。由於事業單位所具有的資產是國有資產,在轉企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既要做到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又使公共資源得到優化配置,並能夠為促進轉企事業單位改革提供支持等關於國有資產管理的問題也很重要。相關文件都對轉企事業單位改革的清產核資、資產評估和資產管理等有關問題作了規定。如轉制為企業的出版、發行單位,可通過資產清查,對其庫存積壓待報廢的出版物做一次性處理,損失允許在凈資產中扣除。對於出版、發行單位庫存呆滯出版物超過一定期限的可以作為財產損失處理,在稅前據實扣除,不採取稅前提取提成差價等准備金辦法。而對於國有文化企業使用的原劃撥土地,在改制後,土地符合有關規定並經批準的,可仍以劃撥方式使用,不符合規定的則依法辦理土地有償使用手續,經資產評估後以作價出資等方式處置,轉增國家資本。在地方改革實踐中則有更多變通性的優惠政策,如《深圳市市屬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實施方案》中規定:辦公用房屬於原主管部門並免費提供轉企單位使用的,在三年過渡期內繼續讓其免費使用;屬於租賃關系的,過渡期內維持現有租賃價格不變。 第四,財政稅收政策。在財政方面的支持政策有:原事業單位編制內職工的住房公積金、住房補貼中由財政負擔部分,轉制後繼續由財政部門在預算中撥付;轉制後原有的正常事業費繼續撥付,主要用於解決轉制前已經離退休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並規定為確保轉制工作的順利進行,同級財政可一次性撥付一定數額的資金,主要用於資產評估、審計、政策法律咨詢等。在稅收方面的支持政策有:在規定執行期限內(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企業後,自轉制注冊之日起免徵企業所得稅;由財政部門撥付事業經費的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對其自用房產免徵房產稅;黨報、黨刊將其發行、印刷業務及相應的經營性資產剝離組建的文化企業,所取得的黨報、黨刊發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徵增值稅等。在文化產業支撐技術等領域內,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中資產評估增值涉及的企業所得稅,以及資產劃轉或轉讓涉及的增值稅、營業稅、城建稅等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在分類改革試點省市的轉企事業單位改革中,在支持性政策出台方面都參照中央有關部門的要求,並根據當地財政稅收的具體情況進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嘗試。 上述關於人員分流安置、社會保障、資產管理、財政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是轉企事業單位改革支持性政策的主要構成部分,在進行行業改革和試點省市分類改革的具體實踐中,相關的支持性政策還涉及到收入分配、融資投資、資源業務等諸多方面。總體而言,這些關於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的支持性政策包括兩大類:其一,著眼於減少轉企改制中的阻力因素。主要是為了理順改制單位職工的利益關系,對因為轉企改革而造成的損失給予必要的利益補償,以調動他們參與改制的積極性,涉及到人員分流安置、收入分配調整、社會保障補償等各個方面;其二,著眼於提升轉企改制後的發展能力。推進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革並不是為了甩包袱減負擔,而是為了激發事業單位活力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對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的需要。因此,必須對轉企事業單位的發展能力給予一定的培養,通過資產管理、財政稅收、投資融資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能夠使其盡快適應市場經濟環境,更好地為建設服務型政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

閱讀全文

與事業單位改制退休人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70歲指的是 瀏覽:331
如何讓中老年人記住歌詞 瀏覽: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暢 瀏覽:76
中人退休工資怎樣計算的 瀏覽:747
老年痴呆者攻擊行為 瀏覽:939
82老人肺結核如何治療 瀏覽:600
歌曲孝敬農村爹和媽 瀏覽:134
網上怎麼交養老保險保費 瀏覽: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瀏覽:533
老年痴呆漫畫圖 瀏覽:395
脂肪酸預防老年痴呆 瀏覽:717
晚上十一點宜聽什麼歌養生 瀏覽:29
南京公立養老院 瀏覽:275
漢代重陽節的小故事小劇本 瀏覽:869
老年人健身用品 瀏覽:351
古文老年人 瀏覽:192
有人60歲 瀏覽:532
老人有陰道炎吃什麼葯 瀏覽:730
獨生子女父母費一年領多少錢 瀏覽:303
滋補養生葯材朋友圈怎麼賣 瀏覽: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