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當今社會是不是大部分年輕人都和父母分居
當今社會確實大部分年輕人都會和父母分居,因為在大三大四的時候就要出去實習,所以必須要自己在大城市找房子住,所以這個時候就已經有了獨立自主生活的習慣,而之後加上如果工作穩定的話,那麼就肯定更不願意回去和父母住在一起,如果再談個女朋友的話,那麼就可以和女朋友住在一起,何必還要回去和父母住呢?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就想著早點獨立自主。
畢竟自己已經大了,不論是在思想還是在行為上都和以前不一樣,並且擁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思想是成人的標志之一,而且都希望擁有自己的生活,不希望受到其他人的約束,如果有女朋友的話,那麼就可能更願意跟自己女朋友獨自生活,就更不願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了。
『貳』 父母生活在一起卻分開房間睡 這種情況是不是很少
理論上這種情況很少,但是現實生活當中也是常事。
父母本來應該同住一件房間休息,這才是人為觀念當中正常觀念。但是於現實生活當中,父母分開睡的情況也並不少見。其理由出自各種原因,如一方睡覺打呼嚕,或者感情方面出現隔閡,又或者一方有睡覺方面的潔癖等等,因此於現實生活當中,父母分開睡的情況並不罕見。
分居的危害
第一,夫妻長期分居,可能會造成婚姻破滅。
長期分居的夫妻,兩個人遠隔千山萬水,不能團聚,那麼夫妻之間的感情就會出現裂痕,兩個人的感情得不到溝通,得不到緩解,就會很容易滋生背叛婚外感情,就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第二,夫妻長期分居會導致感情變淡。
夫妻之間最重要的就是溝通和交流,長期分居的夫妻兩個人做不到,經常見面,做不到心平氣和的溝通,做不到,多溝通多交流,久而久之難免會影響感情,會讓感情變淡,會拉遠。
『叄』 大陸現在單親家庭的有多少人
單親家庭的出現並非是近幾年的事情,許多西歐國家和美國早在七十年代就出現了單親家庭所佔比例增長的現象(Cockbum andHeclo, 1974年),盡管在增長時間、比率、總體水平、離婚與配偶死亡和未婚單身父(母)的比例等方面各國情況各有差異。由於美國有比較高的離婚率,因而其單親家庭佔全部家庭的比例就大於英國。1981年,英國有6%的16歲以下的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之中(1981年人口普查數據);而70年代後期,美國則有19%的18歲以下的孩子生活於單親家庭之中。和英國的情形一樣,美國多數單親家庭的家長是婦女。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的美國,每10個生活於單親家庭中的孩子約有9個是生活在單身母親家庭中的。大致說來,有2/3的孩子生活在單身母親家庭中的原因是由於父母的分居或離異,有15%是由於母親未婚,而10%是由於父親的死亡(所有這些數據都來源於萊維頓與貝勒斯的論述, 1981年)。而到了90年代,美國的單親家庭又有了新的發展。1991年美國人口調查辦公室的統計數據表明: 1991年美國有239萬已婚者,其中有116萬離婚,因此離婚率為50%。這也就是說,在美國每兩對夫婦中就有一對離婚,美國家庭制度方面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非婚出生率提高,單親家庭增多。1960年,只有5%的嬰孩屬非婚出生。1976年,美國總統卡特指出每8個美國孩子中就有一個是非婚所生。而據統計目前在美國每年出生的嬰孩中有1/4的孩子是非婚母親所生。這一比例是30年前的5倍。到1991年,這一比例又提高到29. 5% (Benson)。在非婚出生率提高的同時,單親家庭也越來越多。據統計, 1993年美國有109萬單身父母家庭,佔美國家庭總數的1/3。在這109萬單身父母家庭中,將近90%是單身母親家庭。中國單親家庭的發展趨勢也愈演愈烈。縱觀近30年來我國婚姻與家庭的變化,我們看到,我國的離婚率也呈逐步緩慢上升的趨勢。據我國民政部婚姻登記處1993年的統計,在當年已婚的912萬夫婦中只有91萬對夫婦離婚,離婚率僅為9. 9%。兩年後, 1995年的統計又表明:在中國每千人中有154人離婚。這也就是說, 1995年我國的離婚率已從1993年的9. 9%上升到15. 4%。兩年中上升了將近6個百分點。而在30年前我國的離婚率只有1%左右。隨著離婚率的逐步上升,非婚出生和單親家庭也開始引起社會的關注。有一個數據,以沈陽市129中學一個班為例,在籍學生46人,其中離異家庭子女15人(不含尚未公開父母離異關系的學生人數),占班級學生總數的35%。這一數據令我們瞠目結舌。可見單親家庭問題在我國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肆』 中國有多少家庭
據中國民政部2007年5月23日發布的《2006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報告》,2006年辦理離婚手續的有191.3萬對,比上年增加12.8萬對。其中,離婚率最高的城市是北京離婚率為39%,其次是上海38%,深圳36.25%,廣州35%,廈門34.9%…… 專訪
曾經的單親爸爸:希望更多人不再單身
2005年6月,一個名叫「中國單親家庭網」的網站在網路上出現,兩年間,點擊率已達12萬多。然而,網站和論壇的創始人周學軍卻說:「我寧願網站論壇都垮掉,沒人看,沒人討論。」作為一個曾經的單親爸爸,周學軍深深地體會到:積極地面對單親生活,不再自我封閉,給孩子健康的成長環境,才能走出陰影,過上快樂的生活。
域外:單親家庭不再悶悶不樂
單親家庭是一個復雜的群體,有社會學家列出家庭關系不和諧給人們帶來的三大痛苦:喪偶、離異、父母分居。單親家庭幾乎包含了這三大痛苦,他們曾被視為是這些痛苦的必然承受者。然而,其實隨著家庭觀念和社會關系的變革,在西方國家,單親家庭的父母和孩子都漸漸形成這樣的觀念:我們不是異類,我們不再悶悶不樂。
在英國,2005年有1900萬單親家長撫養310萬名兒童,大約四個育有兒女的家庭就有一個是單親家庭。2006年的一次調查,英國境內的單親家長,父親佔了9%。英國有1/3的婚姻破裂。單身女性(包括離婚和未婚)的人數首次超過了在婚女性的人數。單親家庭和非婚同居、非婚家庭一樣,在英國是很普遍的。在學校,老師要想了解學生同居家庭的情況,已不問你父母是做什麼的,而是問「和你一起生活的大人是做什麼的」。2007年,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離婚率更是高達66%,德國離婚率也居高不下,已達到51.9%。
美國單親家庭孩子占孩子總數的20.6%,由於這些國家單親家庭數目龐大,整個社會有很大的寬容度和完善的社會保障系統,所以單親家庭與雙親家庭沒什麼兩樣。
一個移居美國的中國家庭曾遇到這樣的尷尬,她的左鄰右里幾乎都是單親家庭,一天,中國小朋友回到家裡問了一個問題:「隔壁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都離婚了,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離婚啊?」聽來像是笑話,但是卻能反映:單親家庭在美國人看來,不過是一般家庭關系中的一種,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他們更重視個人情感,認為「強迫兩個價值觀念不同、不相愛的人勉強維持婚姻十分殘酷。」因此,很多人寧願成為單親父母,也不願強求不幸福的完整家。關注孩子健康成長是每個家庭的夢想。
『伍』 中國單親家庭佔比多少
2021年單親家庭比例佔4%左右。 因為中國人數量較多,所以不一定準確,僅供參考,是2020年的數字,大概算一下,1000萬個單親孩子的話,按都是獨生子女的話,即1000萬個單親家庭,總家庭數按3.3億個家庭算,大概3%唄,鑒於現在離婚率較高,可能中國單親家庭人數還可能更高,大約百分之四左右。 離婚率——關於女性的價值 女性整體價值觀,基本決定家庭幸福度,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使女性將不再完全依附於男性,對生活就會有更多的選擇權,我國離婚率居高不下也有這一部分原因。 女人選擇男人標准,要麼圖愛,要麼圖錢,兩者都具備的少之又少,很多家庭男性的壓力遠高於女性。有數據統計,男性的壽命平均要低於女性壽命5年以上。 我國有很多男性,到了婚姻的年齡,但沒有能力去承擔婚後的一切開支,房車、教育三座大山,現在的物價漲幅已遠超工資的漲幅,在這種現實條件下,很多家庭貧困的男人寧願選擇單身,勉強成家的,也有很多因為柴米油鹽把家庭弄的支離破碎,離婚只在眼前了。 中國單親家庭佔比多少2 單親家庭超2000萬戶。 我國1至2人的微型家庭大幅增加,3至4人小型家庭戶明顯減少。單人家庭迅速增長,2010年30歲以上未婚者中獨居家庭比例達43.2%。單親家庭比例逐年上升,2010年為2396萬戶,成因以離異為主,70%為單親母親家庭。 我們都知道現代社會離不開大數據,大數據也帶來了很多的便捷和高效,可是有一個數據卻是最近讓我非常痛心的,那就是根據大數據的顯示——2019年,我們國家的離婚率高居世界榜首,而且這已經是連續15年在上漲,單單就2019年的第三季度,全國登記離婚的人數就已經達到了310多萬對。 值得注意的是,結婚和離婚的間隔周期呈現出逐年縮短的態勢。離婚不只是對夫妻雙方的傷害,更是對他們曾經愛的結晶,幼小的孩子的重大傷害。 孩子是無辜的,卻要在本該無憂成長的年紀被迫承受這樣的重壓和分離,實在是讓人痛心。 上海某幼兒園的一位老師就曾說過,自己的班上有將近一半的孩子都是單身家庭,而且這位老師還發現,單親家庭的孩子明顯和雙親家庭的孩子不太一樣,他們常常是不愛說話的很少放鬆地大笑,他們看起來「情商」更高,很會看人眼色。一言以蔽之,就是他們基本都無法只像一個孩子那樣天真無邪,都被迫過早地長大了。 離婚不是罪過,但如果因為離婚而傷害到了無辜的孩子,父母們就真的需要反思和彌補了,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下單親家庭下該如何與孩子健康相處。 龐大的離婚數據下,單親家庭暗藏著對孩子不可逆的傷害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依戀模式」,指的就是孩子會與自己最穩定的主撫養人(一般多指父母、產生正性的情緒聯結。 而這樣的聯結對他們日後的社交工作和生活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缺少這種聯結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小的負面影響: 1、愛情觀扭曲 仔細想來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因為從小生長在離異家庭,因此對婚姻和愛情都有所忌憚,不敢輕易作出承諾更不敢輕易走入婚姻關系,又或者即便結了婚,也更傾向於「丁克」。 這正是因為從小親身感受到了不幸婚姻的隱患和傷害,不想再重蹈父母的覆轍,也不想再讓自己的孩子感受這種傷害,由此形成了不夠健康沒有信任的'愛情觀和婚姻觀。 2、社交恐懼頻發 夫妻不和的表現形式通常就是無休止的爭吵冷戰,或者分居甚至背叛,這幾種形式的共同點都是無法正常健康的溝通。 孩子如果經常目睹和經歷這樣的溝通模式,也勢必會產生相應的心理障礙,受父母的影響,他們不知道如何和家人正常溝通,也不知道如何和朋友愉快相處。久而久之,他們在社交方面將極度缺乏自信,以致產生社交恐懼。 3、自信心嚴重缺乏 感受不到健康的家庭溫暖和明確的親情的孩子,會本能地覺得自己是不配被愛的,甚至會覺得父母的不和與自己有關。這就會讓孩子的自信心越來越缺乏,總是擔心自己不夠好,因為自己的原因讓別人困擾。 這樣的孩子以後進入社會做事情也會畏手畏腳,不敢完全釋放自己,總是習慣於看別人的眼色。表面上看起來「情商」很高,其實是在習慣性地討好別人。 中國家庭的離婚率為何居高不下,這三種是主要原因 既然離婚會對孩子造成如此大的傷害,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父母被迫結束了婚姻呢,這其中是有原因的: 1、結婚就是草率行事 首先,現在閃結閃離的年輕人不在少數,結婚本就是沖動下的產物,又或者是因為未婚先孕不得已進入婚姻。這樣的婚姻本身就缺乏穩固和健康的感情基礎,婚後一旦發現不合適,必然就會更容易引起爭執。 2、缺乏家庭責任心 現在的人更加崇尚自我的感受,任何時候都習慣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但結婚尤其是生育子女後,每個人就擁有了多重的身份,如果只看重自我的那個身份,而忽視丈夫(妻子、和父母這兩個身份,勢必會思想狹隘,作出不負責任的決定。 3、盲目跟風心理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離婚也變成了一種風潮,很多人覺得離婚並沒有什麼大不了,那些光鮮亮麗的明星不是經常離來離去的嗎,看起來很瀟灑很自在啊。普通人難道不能效仿嗎? 其實你只看到表面的帥氣瀟灑,自己的苦處只有自己知道,那些你看不到的瀟灑的背後,也許充滿了眼淚和悔恨。所以不要盲目跟風,更不要輕易鼓勵離婚,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應該是慎之又慎的事情。 中國單親家庭佔比多少3 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現哪些問題呢? 首先,單親家庭的孩子,生活的家庭不完整,生活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都沒有完整家庭的全面,和其他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心理會不平衡,容易產生嫉妒心理。 其次,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自然意味著缺失父母一方的愛,孩子會容易叛逆,經常做出一些格格不入的事情來引起別人的關注。 再次,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父母關系不和諧,長期吵架,甚至離婚以後也是老死不相往來,容易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容易形成抑鬱心理。 最後,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沒有人可以和他溝通,一般性格比較內向,也就容易被其他孩子嘲笑和欺負,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感。 父母離婚後,孩子的心理教育不能放鬆 離婚是成年人做的決定,對於被動承受這一切的孩子來說,父母們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正確的引導,才能避免孩子受到離異的負面影響。 1、告訴孩子父母對他的愛是不改變的 離婚必然面臨分離,不論是哪一方要離開孩子,都要對孩子作出承諾,告訴孩子即使無法每天一起生活,但對孩子的愛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因為親子關系是不會因為離婚而隨之破裂的。 要讓孩子知道,離婚只是身體的離開,心靈是永遠連接的。並且要在離開後依然給予孩子充足的關心和適當的陪伴,尤其是在孩子重要的人生階段,不可缺席! 2、不要說另一方的壞話 很少存在和平分手,因此離婚後也請盡量保持風度,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另一半的壞話。離婚是兩個人一起造成的,不是一人的過錯,因此不要把責任全部推給對方,尤其是不要讓孩子因此對對方產生敵意。 畢竟對孩子來說,父母雙方都是他的至親之人,孩子還需要依靠父母兩個人。 3、約定雙方都接受的教育方式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本著不傷害孩子的原則,雙方可以約定一個大家都能夠接受的教育和相處方式,比如離開的一方多久可以見孩子,是否可以一起給孩子過生日等。 雖然夫妻的身份不在,但父母的責任還是要盡,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任何一點小感受和小情緒,讓孩子不要覺得自己是特別的是和其他小夥伴不一樣的。給孩子傳遞正確的親情觀,讓孩子建立穩定的安全感。
『陸』 為什麼結婚後要選擇與父母分開居住
1、減輕老人做家務負擔,給老人更多自由時間在不少年輕人看來,結婚後自己與父母分開住,主要是不想繼續麻煩父母。因為如果父母和自己住在一起,每天有各種家務需要忙活,比如洗衣、做飯、照顧寶寶、買菜等等,一旦自己晚上加班,父母還要跟著不停操心。但是如果與父母分開住,父母只需要照顧好自己就夠了,不需每天操持那麼多的家務,也不用提前買菜做飯。如果自己有空,還可以去跳一跳廣場舞,和另一半出去逛逛街,這也是十分自由的。2、避免婆媳矛盾,讓家庭更和諧一直以來,婆媳矛盾就是無法避免的一個話題,甚至從古時候起就有一種說法,10對婆媳裡面至少有9對就有各種矛盾,看上去婆媳似乎就是與生俱來的冤家。即便婚後兩人再怎麼熟悉,內心仍然會有各種隔閡。特別是有了寶寶之後,婆媳之間可能因為照顧寶寶的事發生很多矛盾,更嚴重的直接威脅到夫妻感情,鬧到離婚的地步。但是大家都知道距離可以產生美,與婆婆保持一定的距離能讓兩人關系更加親近,而且雙方也不用刻意去改變個人習慣而迎合對方。這樣一來可能爆發的很多矛盾無形中都可以避免了,兒媳與婆婆在一起的時候也會更加融洽,不至於天天大小吵。婚後不少年輕人都不願與父母住在一起,主要原因在於上面這2點,其中最根本原因還在於避免婆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