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們錯誤的教育方式究竟讓孩子吃了多少苦
教育是社會高速發展的重心,然後一個人的教育基礎卻是從家庭開始的,很多事實證明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一個人進入學校,走向社會的品行跟父母的教育有直接的關系。同樣的一件事,不同的教育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比如家長帶孩子逛超市時,來到一家水果攤前,孩子很喜歡攤位上的葡萄,於是就用手摸了摸,被看攤的愛意看見了,阿姨生氣的說:“沒看到貨架上寫著謝絕品嘗嗎?這是誰家的小孩,這么沒有教養”
如果是你帶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怎麼處理呢?下面看看這兩位家長的處理方法。
第一位家長:
爸爸聽到售貨員的責罵頓時氣呼呼的對兒子說:“熊孩子,你怎麼出來就給我惹事,真是丟人。”兒子感到委屈極了,哇哇大哭。
估計有很多家長是這個樣子吧,不論出現什麼問題,第一時間先對孩子一頓吼,其實這么做非常不可取。
第二位家長:
媽媽聽到售貨員的責罵,知道孩子會害怕,連忙對售貨員道歉:“對不起,孩子還小不認識這些字,在來之前我忘記告訴孩子不能亂碰東西,是我的疏忽,我把這串葡萄買下了可以嗎”
售貨員:“那好吧”。
媽媽安慰孩子說:“寶貝,你沒有經過別人的允許就拿了別人的葡萄是不對的,快去給別人道歉”
孩子對售貨員說:“阿姨,對不起”。
媽媽又說道:“寶貝,你喜歡吃葡萄是嗎?媽媽給你買,但是你要記住,別人的東西,在沒有經過別人允許時我們不能動的”
孩子點頭說:“媽媽,我知道了,以後不亂碰別人的東西了”。
鮮花雖美,但是它需要精心培育,人的成長也一樣需要父母的精心培養,一個人的出生都是一樣的白紙一張,只有在成長過程中接受不同的教育,才會產生不同的價值。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像泡沫一樣源源不斷的從各方西區只是。做父母的只有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打好根基,就像建樓一樣,根基穩了,樓層才有高度,所以,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根基打造者。
以上僅為一個學習帶娃家長的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歡迎評論區留言,讓我們一起成長。
㈡ 22歲的兒子去世了父母難過是因為白花錢培養這么多年,還沒得到回報而痛苦嗎
一個22歲的男孩兒去世了,他的父母感到難過,是因為花費了心血金錢,培養了這么多年的孩子,卻沒有得到回報而痛苦嗎?我不能完全的否定這種原因的存在。畢竟這也是一種痛苦的原因之一。但他絕對不是主要的原因,也不是全部的理由。真正讓父母感到痛苦的,是他們的骨血,最親近的人。才22歲就已經離去的事實。也許這世上有一些父母,不配為人父母。總是特別自私。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對孩子也並不是很關心。但是我想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的。看著自己從小培養長大的孩子,就那麼永遠的和自己分離再也不能相見,那種痛苦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在這樣的痛苦面前。花費的金錢算得了什麼呢?父母愛子女,從來不是圖回報的。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好好的活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是在最好的年華里死去。所以這種原因雖然我不能否定,但我卻不贊同。
㈢ 孩子學習的苦,到底有多少是父母帶來的
如果問起父母們在自己孩子的學習中扮演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那麼大部分的父母應該給自己的定位都是陪伴者以及引導者,但實際上在不知不覺中,他們所做的卻並不是陪伴以及引導者,而是完完全全地充當了一個破壞者的角色。就拿最常見的場面來說,想必大部分的父母在教導自己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都會由於怎麼教都教不會,所以朝孩子發過脾氣大吼大叫過吧。而這種行為就是孩子學習中的破壞者,這種陪讀的父母會讓孩子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大部分的父母都忘記了,學習並不是一件速成的事情,並不是三天兩天就能夠完成的很好的事情,而是一個需要持續長達十幾年的過程。
而父母應該換個角度想一下,父母在這個時候可以生氣,可以對孩子吼叫,那麼孩子呢,他們處於這種弱勢的地位,需要不斷的察言觀色,需要時時刻刻提心吊膽,擔心自己被罵被打。那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對於他們來說最討厭的事情應該就是學習和寫作業了吧,對於他們來說學習和寫作業無論再辛苦也比不上父母所帶來的這種心理上的苦。所以身為父母即使不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更加輕松一些,也起碼不要讓孩子感到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