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父母經常誇獎孩子會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大多數人相信誇獎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讓他們有安全感。但是,實際上,誇獎可能導致緊張和行為失當。為什麼會這樣?許多孩子經常會有針對家庭成員的破壞性願望,當父母跟孩子說「你真是個好孩子」時,他可能無法接受,因為他對自己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在他自己看來,他希望媽媽消失,或者希望哥哥下個星期在醫院里度過,這樣的他可沒法說是「好孩子」。事實上,誇獎越多,他的不端行為可能就越多,因為他想顯示出他的「真我」。父母們經常說就在剛剛誇了孩子乖之後,他們就開始變野了,好像就是為了反對贊揚似的。行為不端可能是孩子對於自己的公眾形象表達自己的保留態度的一種方式。
父母過度誇獎會導致孩子表現出自戀傾向,認為自己高人一等。雖然父母過度誇獎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孩子的自尊,但也會讓孩子的自戀行為增加。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全家人都視他(她)如珠似寶,只要孩子做了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或是有一點點的小進步,都會輪番誇贊,甚至有些父母連孩子做錯了事情,都會不分是非,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自戀到迷失自我,覺得『我就是天下第一』。可是,孩子並非生活在真空中,除了家人之外,他(她)還會接觸學校的老師、同學、以及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當他(她)發現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跟家人不同時,應該是孩子對自己有正確自我認識的絕佳機會,爸爸媽媽應該抓住這樣的機會。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一味表揚和有技巧的鼓勵是有很大差別的。鼓勵,是誇獎孩子在解決問題時付出的努力,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結果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或失敗與自己的努力程度相關。簡單的表揚則是誇獎孩子聰明,成功是理所應當,於是孩子就容易自戀,但當他(她)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這種受到的心理打擊還特別難恢復。所以爸爸媽媽對孩子應該多鼓勵,少表揚。比如,針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些通爸爸媽媽常會關注結果,會說孩子的成績提高了,應該獎勵,應該表揚;但有的爸爸媽媽則聰明地針對孩子的學習過程和態度,告知孩子你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只要堅持,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