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 從小就失去父母沒有父母關愛的孩子心理會怎樣
要麼喜歡用開心來掩飾 要麼比較自卑
② 一個從小沒有媽媽的人,性格會有哪些缺陷
戀愛的選擇上,因為心裡對父親的不認同(覺得男性這種角色不好)或者沒有和一個「真實的」父親相處過,讓這些女孩子對男性缺乏最基本的了解,開始去幻想一個在她心目中的完美男性。
在現實生活中,她遇到一個男性,就會把這個現實的男性和她心目中的男性做比較,當然比較的結果就是失望,她可能會因為這小小的一點失望便去否定一個好男人,因為本身她對男朋友的要求就是不太切合實際的,她會在男朋友的選擇上有很多奇怪的要求,只要有一點點不符合,她就覺得她對這個男生沒那麼喜歡了。
③ 幼年喪父或喪母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原生家庭的缺失,一輩子的陰影
人生四大悲:少年喪父母,中年喪配偶,老年喪獨子,少年無良師。幼年時父親或母親的去世,讓年幼的孩子體會到了人生的四大悲之一。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可憐、很不幸、很無奈的事情,並且至親的去世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伴隨一生,是一輩子的淚點和陰影!每當想起去世的親人,就會控制不住的流淚。這淚水中包含著太多的情緒,久久不能平靜。
幼年至親去世對於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楚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羅列全面的。說句實在話,每個人的經歷不同,造成的影響也不同。在這里,僅僅發表一下個人的看法,總結出幾點與大家交流。
1.對心理的影響。對心理的影響。
父親和母親是給予孩子生命的人,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也是最依賴的人。如果有人去世,孩子心中的安全天枰失衡了。這會讓孩子不知如何調整,心裡缺乏安全感。並且這種缺乏安全感,會伴隨一生。具體表現為:害怕黑夜,不敢獨自走夜路;總覺得身邊的人對自己有威脅;對所做的事情缺乏自信心:人會變得很敏感,對所有的人和事對充滿了懷疑。總之,會產生很多的心理問題,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的問題越多。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調整,可能會出現心理扭曲,甚至是給他人造成傷害。
2.對性格的影響。
至親的去世的那一秒起,就改變了年幼的孩子的成長軌跡,也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大部分這種情況的孩子,性格中都有明顯的缺陷。普遍表現為孤僻和內向,就算得到關愛,也不能真正的溫暖孩子的內心。即使外表開朗,內心卻依舊憂郁。很多成功學中講到,性格決定命運之類的話,言下之意更健全的性格將會有更多的決定命運的權力。
3.對孩子經濟上的影響。
曾經幸福快樂的一家人,少了支撐半邊天的人。不僅僅心理上受到傷害 ,身體上也會受到」虧待」。少了一半或是主要的收入來源,就不能再像以前想吃什麼吃什麼了,要開始從小過早的體會生活的艱辛。稍稍長大,就需要開始分擔家庭支出的壓力。從小對金錢看得比較重要,不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4.對孩子事業的影響。
由於至親的缺失,孩子從小就享受不到缺失的父愛或是母愛。沒有至親照顧、陪伴長大,就總感覺生活並不是那麼的美好,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的虛無縹緲,就沒有學習的動力和努力工作的必要。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孩子的事業也往往不是很順利和成功。
4.對孩子婚姻的影響。
原生家庭的缺失,對於孩子來說是一輩子難以言說的痛。在孩子心中就不希望自己的悲劇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發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會選擇不結婚或者不要孩子。雖然現在戀愛自由,但是從古至今都講究門當戶對,沒有一個父母健在的原生家庭也是被對方淘汰的一點。哪怕是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幸福指數也不高,婚姻關系也不是和好。因為當事人心中有一個缺失至親的心結,從而導致無法很好的經營婚姻。失去至親和父母離異的孩子相比,除了都缺少愛與被愛的能力,前者更多的是遺憾。
總之,幼年喪父或喪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多很多。在這里唯有祝福這類孩子們得到更多他人的關愛,稍稍彌補心中缺失的父愛或是母愛。同時,希望孩子自己在懂事以後,自己要學著調整自己,努力讓自己過得更好。不為別的,哪怕是為了在天堂的父親或母親安心,因為他們希望你勇敢地活著,也會保佑你在世間過得快樂。如果有來生,再為你的父母。好好活著!加油!最後,希望人間少一點悲苦,多一點喜樂。
我是小李子,也是一位幼年喪父的孩子。以上都是我的真實感受,不怕大家知道,我基本上是流著淚寫的這些話。這是我一輩子的傷痛,也是我心裡不願提起的事情。人到中年,每當想起我的父親,我都會控住不住的流淚。總會想如果我的父親健在,我會是多麼的幸運,我的人生肯定會過得比現在要好很多。可是我清楚的知道,我所想像的一切都只是我的奢望。又到了上墳的日子,因為疫情我無法去掃墓,希望我的父親不要生氣。當然,我的父親肯定也不會怪罪我,因為我是他的孩子。最後,我想說:「老爹,我想您啦!清明節,我去看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