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多少孩子毀在了家長手裡
昨天,接到一個親戚打來的電話,讓幫忙去她家看看她兒子。我問:「你兒子不是和你們一起在外面打工嗎?」她說:「他一個人回來了,已經在家呆了一個星期了。」我又問:「他回來干什麼呀,不過年不過節的。」她說:「他在外面不好好工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老闆炒他魷魚了,就整天游手好閑的,他爸爸罵了他,他就賭氣回老家了,說要把自己餓死。」
她家兒子,我熟悉,上初中的時候幫她照看過一段時間。不愛學習,愛上網吧打游戲,不愛做事,家長給的生活費一半買了零食,平時不愛說話,不搭理人,留著一頭洗剪吹發型,脾氣有點暴躁。
開始接觸這孩子,就覺得跟其他孩子不一樣,特別冷血。在學校犯了錯,老師找來家長,看著她媽媽流淚,完全無動於衷,就像看著陌生人一樣。而且,花家裡的錢毫不吝惜,也從不體諒父母工作辛苦。這次就是,工作丟了,父母讓他再去找工作,堅決不幹,父母不給錢,就威脅說要將自己餓死。
我們都知道,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天使,這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跟他生長的家庭有很大關系。
孩子基本上算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為什麼這么說呢?孩子小時候雖然父母在家,一方面忙著生意,另一方面也偷懶,圖省事,幾乎沒花多少精力管孩子,就扔給爺爺奶奶看著。孩子爺爺酗酒,常年半醉半醒,喜歡胡亂說話;孩子奶奶脾氣不好,喜怒無常。兩個老人雖然脾氣都不好,但是對孫輩很溺愛,對孩子的一些壞習慣,聽之任之。小孩從學校回來,幾乎不待在家裡,要麼進游戲廳,要麼在外面閑逛。對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家長心情不好的時候說孩子幾句,心情好的時候聽之任之。
一來二去,孩子大了,作父母的發現這孩子該管管了,結果管不了了。
其實,這個孩子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孩子曾經在我家呆過一個周末,兩天時間,我跟他商量著制定了一個作息時間表,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看電視,什麼時候睡覺,按照作息時間表執行,在我的監督下,孩子在兩天時間里記住了上百個英語單詞。試想這個孩子如果從小好好管教,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真是可塑之才,現在成這樣太可惜了這孩子!
今天我去見了這孩子,呆在他們家新買的房子里昏睡,他肯定不是想把自己餓死,他就是逼他父母給錢。家裡空盪盪的,既沒有電視也沒有網路,因為買房家裡還欠著債,這個家裡的情況他好像視而不見,他只想索取!
面對這樣一個孩子我感到束手無策,感覺說教幾乎不會起作用,但我還是站在他的床邊耐心地跟他講道理,講了一個多小時,他幾乎沒說一句話。走的時候我給了他二百元錢,他答應我在這二百元前花完之前找一個工作養活自己。
到現在我的心仍隱隱作痛。
我幾十年教育工作的經歷,見到過太多類似的情況,家長認為養孩子就是給他吃的穿的,就這么簡單。他們也許會關注孩子成長的其他方面,但關注度遠遠不夠。如學習方面,有家長說孩子回家我讓他看書學習了,有的甚至規定了學習時間,但孩子拿著書眼睛卻盯著電視,或一邊做昨業一邊聽著電視的聲音。如孩子出去玩,到什麼地方去玩,玩什麼不知道,只有當孩子網游成網不能自拔了才發現孩子去了網吧。在管教孩子時不注意細節,發現問題以後在糾錯過程中沒有恆心沒有力度,甚至有些家長的表率作用就很差,對孩子產生了不良影響。
我們經常聽一些人說誰誰誰家的小孩不學好、不懂事,好像就是孩子本質有問題,其實不是這樣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就看我們怎樣去雕琢,作家長的,既使做不了雕塑大師,也應爭取做一個能工巧匠,不要讓孩子毀在自己的手裡。
② 有多少好孩子,毀在了父母的脾氣里
有的父母恨鐵不成剛,教育上太急躁了點。
父母。教育好孩子,父母要去脾氣。下面的內容轉給天下父母看吧"1. 一分脾氣七分害。
教育界的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給她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必有一個問題父母,這是鐵的規律。
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去看見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
再有靈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後,都會走向消極、悲觀的世界,這是不可避免的。
2. 壞脾氣會遺傳。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內心脆弱又好鬥。孩子長大後,脾氣也很暴躁、為人苛刻,嚴重的很可能發生性變態、神經病傾向。
當這樣的孩子長大,為人父母時,也會繼承父母的壞脾氣,出現「發泄傷害、復制暴力」的情況。這時,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壞脾氣的犧牲品。
正如蒙台梭利言: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3. 壞脾氣是親子關系最強的殺傷武器。
脾氣不好,讓孩子不敢親近、不敢跟你敞開心扉、時刻處在擔心受怕中,沒安全感,成長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父母脾氣越大,孩子越頑劣;父母越氣急敗壞,孩子越難管;父母脾氣升級,孩子的壞行為也跟著漸長。
鄰家有個小男孩非常淘氣難管,後來父親居然用繩子把他綁起來打,可這孩子並沒有被打服變乖,僅到三年級,他就徹底不上學了。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種奇怪的慣性——他認為吼孩子沒用,就得罵;罵的「力度」不夠,開始打;後來又奉行「棍棒出孝子」。
實際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況越糟。
大人應多給孩子耐心、寬容和信任空間,雖然看著孩子犯錯而不馬上糾正,很考驗父母的承受力,但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
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孩子享受這個過程的權利。
改變壞脾氣的方法:1. 把發脾氣換做溝通。
隨便發脾氣就像到處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為。孩子不應該成為我們負面情緒的垃圾桶,與其發火動怒,不如好好溝通。
比如看到孩子作業沒寫完,不要一上來就咋呼、火冒三丈:你怎麼還沒寫?天天就知道玩!等等。孩子會因此而好好寫作業嗎?當然不會,孩子會更抵觸寫作業。
如果你想達到想要的效果,你可以這樣說:你不按時完成作業,…(追答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