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50歲後的父母越來愈像孩子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父母50歲後越來越像孩子,這不是很正常嗎,俗話都說老小孩老小孩,返老還童,是一種變老的表現,隨著人慢慢變老,每個人的心情也會變的越來越幼稚越來越放鬆,所以他們感覺自己年輕,他們也會越來越小。
❷ 曾經父愛如山,為什麼越老越像個孩子
兩天。孩子哭鬧,父親就一直抱著她,孩子什麼不適應什麼都不吃,歪靠在爺爺的肩膀上,樣子很可憐。父親就再也受不了了,趕緊打電話給我們,說不給孩子斷奶了。接通電話的瞬間,我父親哭了,哭得話都說不上來。後來,母親接過電話,給我說,孩子哭我父親也哭,孩子不吃東西,我父親也不吃。我聽後只笑,我說至於嗎,小孩子斷奶,總要這樣的。母親責怪我心狠說我還笑,可她不知道,掛斷電話後,我想起父親,笑著笑著也流下了眼淚。
我不是傷心,而是感動於父親的善良和內心的柔軟,越老越像個孩子。 我突然覺得壓力和慚愧,是時候,該好好關懷下我們父母了……
❸ 我的父母像個孩子,如何應對情感不成熟的父母
在與父母的關系中,你有沒有覺得自己更像是個成熟的人?如果是這樣,你就會像其他無數的因情感不成熟的父母而受到傷害的人一樣。這些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在外界可能表現得像一個正常的成年人,但他們的不成熟卻在家裡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因為他們專注於自己的興趣。結果,讓他們的孩子感到沮喪和孤獨。下面幾個方法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應對情感不成熟的父母。
如果你把他們的生理年齡誤認為心理成熟度,那麼情緒不成熟的父母可能會讓你抓狂,你需要承認你可能在心理層面上的發展已經超越了他們,這樣你就不會再因為他們的情感不成熟而太失望。
❹ 自己的父母像個孩子,如何才能應對感情不成熟的父母
弗·艾倫說:「把蛋煮熟易,使人成熟難。」
如果父母的人格、觀念、思維方式和人際交往模式不夠成熟,反映到教育方式上,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匱乏、不自信、處理不好人際關系。甚至當孩子長大後,會將自己所經受的養育方式,重復到下一代的親子關系中,帶來新一輪的傷害。
先來說說不成熟的父母都有哪些類型,我們可以將自己生活中父母的行為進行對號入座,這樣能夠更好的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四種類型。
1、拒絕與孩子親近的父母
這一類父母不喜歡和自己的孩子親近,總是有一種抵抗的情緒,對孩子也是不冷不熱,記得《何以笙簫默》裡面,趙默笙的媽媽就是典型抗拒型父母。這種類型會讓孩子變得鬱郁寡歡,不喜歡和人接觸。
適當調節自己情緒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所以,我們無需把幸福,全部押在他們身上,也無需被悲觀的情緒壓垮。
當我們能夠將負面情緒,轉化積極的情緒力量,也就學會了成熟地看淡生活中的諸多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