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為什麼會對父母有怨氣

為什麼會對父母有怨氣

發布時間:2023-06-15 21:55:50

㈠ 為什麼會對家人這么多怨恨,我該怎麼辦呢

童年時造成的心理陰影,就像是刻在骨子裡一樣,真的很難治癒,也讓人痛不欲生。誰也不想自己有這樣的症狀,但是我們的身體也會生病一樣,情緒也會生病,是需要排泄一下不好的情緒,而這個情緒垃圾,就是早年留在身體里沒能及時得到安撫的不安和焦慮,長大成人之後,時不時地會跳出來折磨自己。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希望對您有幫助,如您有其他意見或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看到後會一一回復,謝謝大家,大家要持續關注哦。

㈡ 為什麼我們會對父母有怨氣

為什麼會有怪或者不怪的想法?

坦率的講,社會中每一個家庭的建立,每一個家庭單元的組成。

都是每一個個體,從一個家中獨立出來。然後兩個獨立的個體之間再組成一個家庭。簡單的講,一個新的家庭成立,家中的成員,都是從另外原來的家庭當中出來所組成的這個家庭。

所以,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本質的講,你不用去感謝父母生了你,養了你。同樣的,你也不應該怪父母沒有給你別人擁有,而你沒有的。

很多父母用我生了你,我養了你,你就應該對耐拍緩我怎麼怎麼樣,來綁架自己的孩子。同樣的,很多孩子也用父母沒有給我什麼什麼,來綁架自己的父母。

其實本質的是他們對相互之間的關系。沒有理解通透。這個世界並不存在,誰應該怎麼怎麼做,也不存在絕對的對與錯。

世界沒有好壞,只有對比。所以,拿養育之恩。來道德綁架自己孩子的父母,都是自私的。

同樣的,拿昌模自己沒有的東西,向父母索求,來要求父母應該是給自己的這種行為,也是自私的。不要用愛來,相互綁架對方。

很多時候,美好的體驗,都是相互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父母在生你養你的過程中,並不能表示他們的偉大,這只是他們應該盡的職責。

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同樣享受到養育孩子的樂趣,和各種各樣的歡樂,所以這是相互的。

很多用養育自己的子女這個說辭,來彰顯自己偉大了不起的父母。其實最本質的,是他們內心的自私。同樣作為子女,我們不能對比那些,有錢有勢的父母給予子女的物質基礎,來要求自己的父母,一定要給予自己什麼。

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樣沒有兩個完全一樣賀粗的家庭。面對父母對子女。道德綁架式的索取。我們應該果斷說 no!

我們應該跟父母去抗爭,面對子女對父母。道德綁架式的索取,父母也應該果斷說 no! 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誰對誰,又應該做的事。

㈢ 為什麼孩子對父母滿口怨言

孩子對父母滿口怨言的話,這充分的說明了這個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同時也反森唯隱映出了孩子自此廳身的發展是存在著很大的障礙,這個家庭缺少團結前進的這么一個動力山世因素

㈣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總是對父母莫名其妙有股怨氣

青春期的孩子對父母有怨氣

首先我們早知道怨氣的來源,當人的慾望要求未被滿足時,被他人傷害遷怒於人時,事情進展不順利時會有怨氣。

想要解決孩子對父母的怨氣,就需要明白孩子已經走了獨立思維,能夠認識世界了,首先父母作為帶孩子來到好或沖這個世界旅遊的向導,要承擔起對遊客起到向導的責任,介紹這個世界發生的你所知道的一切。而不是你不聽我我就削你,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精神壓迫也是一樣的,而他是你的孩子,父母只是想把經驗傳承下去,怎麼就這么難?多和孩子溝通需要前提,不讓他煩你,如果對你有了成見,那麼就不好搞了。當孩子能和你心平氣和在一起聊天時,你就可以就著他感興趣的話題聊下去,不要因為你覺得不行就立刻下定論告訴他不要去做,明知道他會被騙,睿智的父母在知道之前和孩子打個賭,在他輸了之後那個刺頭的心氣下去了,去安慰他,講講來龍去脈,因為什麼所以導致什麼結果,原理講明白,不然孩子這點社會經歷根本聽不懂你再說什麼,如果中途你沒耐心了,讓孩子發現團銷你為了教他東西不是發自內心的,那你還不如直接要求孩子給你捏捏腿揉揉肩拖拖地,履行一下打賭輸了之後要承擔的應有的責任。

㈤ 為什麼一些孩子長大以後會恨父母

看到這個問題,沒有猶豫直接來回答了,並不是自己現在有多恨父母,也並不是簡單的做一個問題的答案。而是這個問題背後所涉獵的一些人和事,是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記憶或是忘掉?

人到中年,對所有事情已經看淡,不像年輕時,總是那麼計較,談起我的父母雙親,卻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從小跟媽媽親近,可能從小就懂得在這個家裡媽媽是最操勞的,一年四季媽媽總是在為這個家操勞,而很少看到爸爸在家的身影,偶爾回家呆上幾天,必也是會跟媽媽吵一架。

爸媽吵架就像家常便飯,來的容易,去的也快,通常是以爸爸離開家為結束,當初也搞不懂為何而爭吵。

逐漸的長大,後來我和姐姐都到縣城裡讀書,距家有60公里左右,吃住都在學校,當時竊喜的一件事情就是終於離開家,不用天天面對她們的爭吵了。

其實後來,慢慢懂得一些人情世故,也越來越恨爸爸,跟爸爸的交流最後都以爭吵而結束,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因爸爸不顧家,只會跟媽媽吵架,二十幾歲時候,我一度發誓這一輩子都不管父親。

後來,我工作了,工作的地方離家有25公里,受到當時條件的制約,很少回家,現在想來還是跟心理一直記恨父親有關系。

再後來母親病到了,我一直覺得母親的病一大部分原來來自父親。父親如果多幹些家裡家外的活計,多承擔下家裡的擔子;多操心下柴米油鹽醬醋茶,錢財的借取來往;抽出更多時間來陪陪母親,母親也不會過早的勞累成疾,最後過早的離開我們……這個時候,我三十多歲了,按理說更懂得父母恩情,但我卻更恨我的父親了。把母親過早過世都歸結到了父親身上。

……

……

父親今年69歲了,身體很好,而我對他的恨,也逐漸的在日子裡磨沒了。現在對他很孝順。(也在反思,作為兒女其實不該對父母親有恨,避免不了的怨氣應該有,但別上升到恨,我們沒有資格恨父母親,也沒資格說,我原諒了父母親)

怨父母的根本原因:

1.作為父親,母親因不能處理好夫妻感情生活而使孩子成長在一個不和諧的家庭里,長期的不和諧的聲音對孩子的影響至深。

2.家長過於疼愛,或者隔輩分的溺愛,沒能給孩子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情感 觀,長大後會把自己的不順歸結於父母親身上。

3. 作為兒女成年之後,經歷學習,工作 社會 的人生百態,該從中汲取教育,慢慢去了解曾經的父親母親生活的背景和當年的無奈,會從心底對他們的遭遇感到同情,甚至悲憫,就不會有「恨」之心,更多的應該從親情上關愛理解父親母親的不幸。

怨可能有千萬種,但血緣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生命的誕生和延續,就該感謝感恩給予你生命的這兩個人,無論你的成長之路有多坎坷,畢竟你有幸來到人世生活一回。

長大恨父母,可能有幾種原因:

第一種可能,父母溺愛導致子女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一切理所應當的,父母如果稍有照顧不到的地方,子女由愛生恨。

第二種可能,受家庭經濟條件所限,子女有虛榮心,盲目攀比,虛榮心得不到滿足,怨恨父母無能。

第三種可能,比較普遍,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孩子出現問題,一味的認為孩子不懂事,喜歡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大多數的孩子是有分辨是非能力的,而父母的一位的空洞說教,讓孩子接受不了,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厭恨父母,很多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為人父母了,教育孩子,卻又重蹈覆轍。 歷史 在不斷的重演。所以為人父母的要經常自我檢討,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成長經歷,父母要做好言傳身教,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能力。

無論是何種情況,都是教育出了問題,很多人只是一時的想法,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總有一天你也會為人父母,理解父母,包容父母,原諒父母。為人父母的,要多發現孩子的優點長處好的一面,多表揚你的孩子。要從心底認同孩子,而不是口頭上面說幾句敷衍表揚的話,因為就算說的再好,有時候行為舉止也會暴露真實想法。所以一定要真心的認同孩子,欣賞孩子,培養孩子自信自立自強的品德。不要出了問題,犯了錯誤就一味的指責埋怨,導致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逆反心理越來越強,誤會越來越深,恨意越來越濃,雖然最終可能會煙消雲散,但是這個由愛生恨的過程,會讓親人之間倍加難受。

當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會恨自己的父母,肯定和孩子在這個家庭中的成長經歷有很大關系。一個家庭結構如何不是重點,家庭功能是否缺失才是影響一個孩子成長的主要因素。家庭功能也就是這個家是否包含了愛,理解,引導,溫暖等。以下幾個情況都可能會引起孩子長大後的不滿:

1.家庭氛圍糟糕。比如父母相處惡劣,給孩子營造的是一個經常充滿了爭吵,家暴或是冷漠的家庭氛圍。孩子也學不會如何愛。再如,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惡劣,甚至家暴,使得孩子滋生懷恨的種子。

2.教育方式欠妥。親子關系會影響一個孩子的幸福感,安全感和人格發展等。有些家長動不動就打罵,責備孩子,經常都是否定自己的孩子多於肯定,孩子的心理創傷積累得越來越多,使得童年有太多的不愉快。而有的父母過於保護和擔憂,限制孩子做這做那,使得孩子長期需要壓抑自己的需求。有的父母過於溺愛孩子,一味順從孩子,缺乏規則的建立。

3.有條件的「愛」。真愛孩子應該是一種無條件養育。而如果父母打著愛孩子的名義,實則要求孩子滿足自己的各種期望,這其實是一種有條件的付出,是父母在不斷地滿足自己,而不是出於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

人的個體差異大,每個孩子其實都不一樣,父母需要真正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充分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開展教育。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是需要在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中培養起來的。作為父母,愛孩子的心也許是滿滿的,但愛的方式也許不對。做父母的,需要不斷地去學習,提高,包括自身的改善,親子關系的改善,教育方式的改善等。

孩子長大恨父母主要原因就是父母教育孩子不得當。

父母教育孩子方法不得當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長期對孩子進行溺愛,慢慢使孩子認為,父母對孩子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使孩子缺乏感恩心理。 缺乏感恩意識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失誤,無論父母有多辛苦多勞累,對孩子照顧的多無微不至,但孩子都不會領你的情,認為那是你應該做的,即使父母省吃儉用,用省出的錢來給孩子花,孩子也不會說你好,也不會感激你,因為他就沒有感恩的意識。

2, 家長經常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來和自己家孩子的缺點相比 ,出發點是想激起孩子奮起直追的決心,結果使孩子喪失自信,以致功課趕不上別人,學習成績逐漸倒退,沒有考上大學,孩子對父母產生怨恨,認為這都是父母造成的。這種情況是好心辦壞事,出力不討好,既耽誤了自己孩子的前程,又使孩子對你產生怨恨的心理,這樣的父母確實劃不來。

3, 家長經常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給年邁的爺爺奶奶照看, 只在一定時間給家裡寄點錢就算了事,總認為孩子是自己的,長大一定會給自己親的,與孩子沒有建立一點感情。但還認為,是自己寄錢給父母,讓父母給照看的,孩子吃的花的用的都是自己供應的。殊不知,孩子跟你沒有一點感情基礎,就是養孩子的錢都是你拿的,孩子也照樣不領情,這樣的孩子一般都跟他的爺爺奶奶關系好,因為他是爺爺奶奶照顧大的,誰給他有感情基礎他就給誰親。

4, 經受家庭暴力的孩子,長大也會狠自己的父母。 現在 社會 ,孩子較少,家庭有暴力傾向的一般都是父母離異的家庭,父母離異本來就對孩子造成了很大傷害,再加上後來組成的家庭不和諧,孩子受到的傷害更大,所以孩子狠父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怎樣才能避免這種孩子長大狠父母的現象呢?

最關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對孩子太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是帶孩子的妙方,要學會讓孩子自己動起來,自己的事讓他自己干,不要什麼都包圓,讓自己有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時常讓他經受一點挫折,讓他在困難中歷練歷練,孩子有了錯誤給以適當的懲罰,不要讓孩子生活太奢侈,節儉一點而讓他懂得東西的來之不易,培養他的感恩精神。

其他的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既不能用暴力對待孩子,也不能對孩子撒手不管。還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下最棒的孩子,給孩子以自信。

思想永遠不成熟或沒有自己主見的人會恨自己的父母。

思想永遠不成熟,想不明白父母在自己成長中的作用,怨天憂人,凡事愛甩鍋的人。

沒有自己主見的人,什麼都聽另一半的。另一半總是去羅列他或她父母的缺點,他或她也就看不到自己父母的優點!

有些父母確實有些缺點,特別是富二代做了父母之後,十全十美的很少。但如果孩子真的長大了,會調整好父母的情緒,讓父母變得更好!

見過兩個女人,結婚後不斷的貶低對方的父母,挑起另一半與父母的矛盾關系,結果最後都離婚,自己的老年過的很慘!有時真是惡有惡報!老天來報!

教育問題,父母的溺愛導致子女認為這愛是理所應當的,父母如果關照的少一些,子女就認為父母不愛自己,開始恨。

還有一種可能,父母的言傳身教存在問題,子女有很大虛榮心,虛榮心得不到滿足就恨父母無能。

恨的本質是教育出現了問題。教育一定要講科學的方法。可以多從論語等經典找到中國教育的真諦和方法。

在我們身邊,會經常的見到很多家長,總是盲目的怪孩子「白眼狼」,從來不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把孩子一點點逼到了家長的「對立」面。還有許多的父母不顧及孩子的自尊,總是重男輕女,總是嫌棄孩子,總是拿孩子當出氣筒,平時總是性情暴躁等行為都會使得孩子心生怨恨。如果孩子遇到了這樣的父母,那麼長大後他們一定會恨父母的。

要想不讓孩子長大後恨父母,那麼父母就必須做一名優秀的家長,就必須學會尊重孩子、愛好孩子和真正懂得孩子,就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一個很好的榜樣,就必須從心理上、 情感 上、生活上和學習上給予有益的幫助和細心的呵護,就必須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將情緒遷怒於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孩子是無辜的,孩子的成長需要 健康 的環境。不要讓自己不幸福,影響了孩子以後的人生幸福。

套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話:「幸福的孩子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孩子卻各有各的不幸。」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對孩子的傷害也是終生的,甚至是毀滅性的。這也註定有不少父親會被成年後的子女所記恨。

綜合分析身邊的案例,容易招成年後的子女記恨的父母有以下幾種類型:

3.不負責任型。這種類型的父母, 根本就沒有想承擔教育子女的責任。生了孩子,就扔給父母,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聽之任之。還有的父母,只負責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其他則全不放在心上。孩子因缺少父愛母愛而存在這樣那樣的性格缺陷,根本談不上人生的幸福。還有一種父母,不注意言傳身教,言行舉止不得體、不恰當,孩子自小就得不到正確的引導,無從知道是非的區別。

4.情商低下型。這類父母不懂該怎樣教育孩子,該怎樣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承擔什麼樣的責任。有的不通事理,有的過分吝嗇,有的不懂尊重子女,對孩子非打即罵,使孩子終生生活在自卑的陰影里。對子女,他們只有「養」的觀念,缺乏「教」的概念。

以上這四種類型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大多缺乏健全的人格,無法正成對 社會 、對人生、對自身的正確認知,也就難言真正的幸福。種下什麼因,就結什麼果。為人父母者,對子女缺了什麼都不能缺了責任;缺了什麼,都不能缺了感情。

很多行業都需要從業資格證書,比如會計、教師、醫生、律師等等,卻沒人想過要給父母做培訓,不合格的不得為父為母。據我看,學會怎樣做父母才是世間第一重要的學問,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生來就會做父母,有些人父母做的實在糟糕。這實在是世間最大的遺憾。

能恨父母的孩子,或許是承受了太多父母的掌控,沒有自由;也或許是父母讓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也可能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感受到父母的關愛,等等。原因很多,沒辦法逐一剖析。但是我認為最主要的是父母沒有給予愛與自由。

父母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沒有思想,其實不是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在他能挑選喜歡的東西的時候,他已經具備思考的能力,具備分別事物的能力。很多小孩都想快點長大,包括我自己小時候也是,孩子為什麼會這么想呢?我記得我是想快點長大,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類似的家長太多,粗暴地認為孩子沒有想法,於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這就是「掌控」,如果是重度的掌控,孩子大了真的會恨父母,盡管也會理解父母,但是恨會更多。就像一棵樹,它想朝東長,但是外力總是向西吹,結果樹在成長過程中很痛苦,也長得歪歪扭扭。

我認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不要事事管控,讓他自己製作計劃,完成任務。父母的責任就是,在孩子求助時給予建議,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這樣,父母會少很多焦慮,孩子也在這個過程中知道了選擇,後果和責任,更利於孩子成長和成熟。

你好,這個問題比較沉重。在我看來,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遠大於孩子自己所產生的恨意。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傷痕,大約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家庭,尤其是親子關系愛恨交加。

很多人都會怨恨原生家庭,其實恨背後也是深深的愛。那麼這種愛恨交織在抑鬱時體現在很多方面。

先說與父母關系的沖突:沖突一方面來自恨父母把我培養成這樣的性格,導致了我們的現狀;

責備父母無意識地給了很多枷鎖,需要我出人頭地,給了我沉重的壓力;恨父母從來不是真的愛我......

所以,特別責備父母,覺得父母從來都不是愛我們的,而是帶有條件的愛,希望我能出人頭地才去愛我的。當這種責備不斷強化的時候,就變成恨;

當我們實現不了父母的期望,我們開始自責、內疚。因為父母還有很多親戚、很多朋友都在和父母比較,我也感受到父母也不認輸,他們只想第一,我應該為父母爭光的,讓他們臉上有光的。

所以,潛意識其實還是我們想獲得父母的愛。

再或者在我們年幼的時候,碰到問題和困難,我們個人沒有任何力量,於是向外求助。向外求助的第一步肯定是自己最親的人:父母。

當求助於父母時,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內心的恐懼和心靈的幼小,站在大人的角度,要麼責備我們,覺得我們無事找事,覺得我們想多了;

再或者,父母很心疼我們,於是開始也被帶入這種情緒,他們開始著急,焦慮。

責備和激將法導致了我們的憤怒,憤怒不斷強化便轉變成恨。他們的焦慮則導致了我們內疚、自責,內疚自責強化的結果就是恨自己,最後開始攻擊自己。

所以,我們看到,恨中夾雜愛,愛中夾雜恨。

要做到明白為什麼父母會對我們這樣那樣,為什麼父母潛意識灌輸了那麼多價值觀念給我們?其實回答這個問題,要追溯到父母的原生家庭,父母當時所在的 社會 背景,他們所面臨的挫折和 社會 的壓力。

比如我的家庭,我父母對我一方面是溺愛,一方面父親容易焦慮,所以我小時候感覺到的環境是壓抑和不安全的。但慢慢學會去理解父親之後會發現,其實父親小時候也缺愛,因為爺爺在他十幾歲時就去世了,所以父親才會這樣。

所以,總結來看這種恨主要是以兩點:

第一,覺得父母不是真的愛我,我的存在只是為了滿足他們的虛榮心;

第二,這種恨其實還是來自於自己:因為父母對我們的期望,而我們為了獲得他們的愛,也給自己制定了不切實際的期望,或者要求太高,卻達不到。然後導致無法接納自我,把這種對自我的恨投射給了父母。

解決問題是沒有方案的,意識到問題,去做心理上的疏導,溝通,只有在生活中修煉放過自己,放下別人。

或許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會設身處地的思考這些問題。

㈥ 對父母很不信任,怨恨,為什麼

可能是你小時候有心理陰影吧!你的父母小時候可能做的某些事讓你無法理解,無法接受。慢慢的,隨著你長大,生活閱歷變多了,也會自己考慮事情了,你知道父母為什麼會這么做,你對他們的行為很難理解。可能大家都有苦衷吧!父母養我們,他們的壓力也很大,大家都不容易,所以,你得理解他們。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會對父母有怨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一般是多少 瀏覽:380
長壽富貴形容什麼動物 瀏覽:809
韓國法定退休年齡 瀏覽:51
體檢要檢查些什麼 瀏覽:209
深圳社保個人賬戶9萬退休金 瀏覽:123
虎頭鸚鵡的最長壽命是多少 瀏覽:752
退休金1千多能去派游嗎 瀏覽:340
送給農村老人家的禮物 瀏覽:603
重陽節與父母同行為愛行動 瀏覽:927
交失業養老保險要什麼材料 瀏覽:830
做hpv的體檢要注意什麼 瀏覽:791
遇到一對啥也不明說的父母怎麼辦 瀏覽:484
老人經常眼腫是什麼原因 瀏覽:430
北京市海淀區都有哪些養老院 瀏覽:75
養生燒水達不到100度怎麼辦 瀏覽:562
60歲乳暈有硬塊 瀏覽:245
江蘇17年企退養老金上調細則 瀏覽:894
老年人的保險需求 瀏覽:913
如何和父母好好告別 瀏覽:187
08年重陽節 瀏覽: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