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打罵父母的孩子是有了心理疾病還是精神疾病
孩子有這種比較極端和激烈的對立、暴力、敵意等不良行為表現,有可能是心理問題,有可能是精神障礙,也有可能是其他問題。建議首先請精神科專科醫生除外精神疾患,再接受心理咨詢專業指導。
❷ 為什麼孩子會故意激怒父母,出於什麼心理機制
每一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做一個乖寶寶,但很多時候都是事與願違,父母情緒越是激動,孩子越不聽話,明知道激怒父母,父母一定會懲罰自己,孩子還是會故意激怒父母,那麼孩子是處於一種什麼心理機制呢?
孩子的每一種表現都跟父母的行為息息相關,想要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父母一定要多一點耐心,遇到事情的時候,好好跟自己的孩子溝通,多體貼和關心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明白你對他的愛,同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一味的批評和指責,而是要深入孩子的內心,理解孩子的想法,多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肯定和表揚,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那樣才能讓孩子更加積極的面對學習和生活,變得越來越優秀。
❸ 打罵父母的孩子是有了心理疾病還是精神
孩子最害怕什麼?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後以後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凶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爸爸媽媽又發脾氣了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麼,就干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乾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乾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❹ 孩子叛逆不聽父母的話是正常現象,孩子青春期叛逆打罵父母怎麼辦
孩子反抗父母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有責罵,父母也應該嚴格管教。當然不能暴力,那是最無能也是最失敗的教育方式,應該經常和孩子交流,跟他講道理,孩子要有耐心去講道理,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孝道,讓孩子知道自己應該好好學習,知道更多的道理。同時,建議家長多閱讀有關孩子發展心理方面的書籍,也可以咨詢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如何也與孩子溝通相處。
7、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叛逆一般是孩子學習、生活等方面不如人意,或者游戲困難不順利,感到迷茫,這會導致孩子內省急躁,越來越叛逆,這是青春期的表現,所以我們要給孩子樹立自信,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8、不要嘮叨:一般孩子的叛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嘮叨引起的,我們作為父母都知道,一般孩子有什麼問題,因為過分關心,會嘮叨不休,最後孩子不聽我們的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