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那些農村智力殘疾的人,父母去世後,他們怎麼辦呢
隨著社會的老齡化,養老漸漸成為一個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然而,社會上有部分特殊的家庭,他們要擔心的不僅僅是自己的養老問題,還有他們身有殘疾、生活無法自理的孩子們。這樣的家庭,雖然在社會上所佔的比重不大,但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群體。
對這個問題,曾做過一個小型調查,大部分有殘疾子女的家庭表示十分願意參加這樣的信託基金,很多家庭表示會拿出相當部分的積蓄,為孩子儲備一個無憂的未來。另外,還有一部分家庭願意拿出房產做為投入。據了解,北京等大城市已經有了類似的做法,即以商業保險的方式來解決智力殘疾人的安養問題。家人、親友可為殘疾人投保。同時,北京市殘疾人社會公益事業促進會對投保和養老金發放進行全程監督。如果殘疾人老了或父母去世後,可以把他們送到福利院,促進會將定期監督保險公司是否按時發放撫養金或養老金。此外,北京還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房產反向抵押貸款保險,即「以房養老(殘)」。當然,能獲得最大保障的,還是公益基金的方式。他們估算了一下,只要10%的智障人士家庭拿出房產,其價值就非常可觀,從長遠看,建立一個公益撫養基金是完全可行的。
現在,政府對於殘疾人當下的生活有很多保障,如低保、醫保、民政幫困等等。不過,這些補助和福利種類多,來自不同部門,有的也有重疊。如果家庭拿出房產或投入基金,今後這些殘疾人的撫養費就不用政府全包,可以減輕政府的負擔。但是,這樣的工作,目前還沒有任何單位牽頭來做。
智障人士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行為控制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差,與其他殘疾人相比,盡管都存在監護問題,對於他們更顯得迫切。隨著這個群體的人數不斷增多以及其父母逐漸老去,建立有法律保障、具有廣泛適應性、可操作運行的長效機制,迫在眉睫。
② 農村重度殘疾人沒有任何親人,該如何進行生活
農村重度殘疾人沒有任何親人,該如何進行生活?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這種情形,國家民政部門是有明確規定給予照顧的!身患重度殘疾且無兒無女父母不在的人員,可以通過以下三類渠道解決生活困難問題:一是可以申請低保,享受最低生活待遇。二是雖有殘疾可以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安置到地方福利工廠、公司通過個人勞動自食其力。
三是失去勞動能力的,一切財產交由民政福利養老院管理,住進養老院頤養天年!當然了各地的民政待遇各異,我只是說了我所知道的這些安置政策和措施!具體當地怎麼規定以其所在地民政部門解釋為准!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國家對於勞動力喪失且生活特別困難,不救助無法生存的群體有哪些解決方法!
三.五保戶的申請,年老、殘疾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義務人,可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
重度殘疾一般是指經有關部門鑒定,持有一級或二級殘疾證的殘疾人,提問者若無兒無女且無父母的情況在農村算是特困群體了,通過以上幾個方法,一定會受到政府重視,進而得到相關部門的救助或供養待遇!
以上是屬於我個人的一些建議和想法 ,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如果你們有其他的想法,可以評論在文章的下方 。
③ 智障人士父母死後怎麼辦
智障人士父母死後如果其有配偶或者子女,以及孫子女、外孫子女的,則由其配偶或者子女,以及孫子女、外孫子女來照顧、扶養或者贍養他。
如果既沒有配偶也沒有子女的,則由其其他近親屬,如有負擔能的兄、姐擔任其監護人,照顧以及扶養他;
如果也沒有其他近親屬的,則由經其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的,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擔任其監護人。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二十八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④ 農村重度殘疾人,無兒無女無父母生活不能自理,該怎麼辦
可以去當地到居委會進行咨詢,申請相應的五保待遇,申請入住養老院,領取殘疾人相應的生活補助,了解國家相關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