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怎麼用古文勸父母相愛

怎麼用古文勸父母相愛

發布時間:2023-06-14 04:33:57

⑴ 詩句形容父母溺愛孩子,用什麼詩句來勸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慣子如殺子」
「慣子不孝,肥田收癟稻。」

⑵ 父母的愛文言文

1. 關於「母愛」的文言文50字

1、《孟母三遷》兩漢·劉向 鄒孟軻母,號孟母。

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

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

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

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

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2、《項脊軒志》明·歸有光 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

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

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於此。

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

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

語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3、《列傳·第二十一章》房玄齡等 皇甫謐,字士安,幼名靜,安定朝那人,漢太尉嵩之曾孫也。出後叔父,徙居 新安。

年二十,不好學,游盪無度,或以為痴。嘗得瓜果,輒進所後叔母任氏。

任 氏曰:「《孝經》雲:『三牲之養,猶為不孝。』汝今年餘二十,目不存教,心不 入道,無以慰我。」

因嘆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豈我居不卜 鄰,教有所闕,何爾魯鈍之甚也!修身篤學,自汝得之,於我何有!」因對之流涕。 謐乃感激,就鄉人席坦受書,勤力不怠。

居貧,躬自稼穡,帶經而農,遂博綜典籍 百家之言。沈靜寡慾,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為務,自號玄晏先生。

著《禮樂》、《聖真》之論。後得風痹疾,猶手不輟卷。

4、《母儀傳·魏芒慈母》劉向 魏芒慈母者,魏孟陽氏之女,芒卯之後妻也。有三子。

前妻之子有五人,皆不愛慈母。遇之甚異,猶不愛。

慈母乃命其三子,不得與前妻子齊衣服飲食,起居進退甚相遠,前妻之子猶不愛。於是前妻中子犯魏王令當死,慈母憂戚悲哀,帶圍減尺,朝夕勤勞以救其罪人。

有謂慈母曰:「人不愛母至甚也,何為勤勞憂懼如此?」慈母曰:「如妾親子,雖不愛妾,猶救其禍而除其害,獨於假子而不為,何以異於凡母!其父為其孤也,而使妾為其繼母。繼母如母,為人母而不能愛其子,可謂慈乎!親其親而偏其假,可謂義乎!不慈且無義,何以立於世!彼雖不愛,妾安可以忘義乎!」 5、《八說》韓非 慈母之於弱子也,愛不可為前。

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隨師;有惡病,使之事醫。不隨師則陷於刑,不事醫則疑於死。

慈母雖愛,無益於振刑救死,則存子者非愛也。子母之性,愛也;臣主之權,策也。

母不能以愛存家,君安能以愛持國?明主者通於富強,則可以得欲矣。故謹於聽治,富強之法也。

明其法禁,察其謀計。法明則內無變亂之患,計得於外無死虜之禍。

故存國者,非仁義也。仁者,慈惠而輕財者也;暴者,心毅而易誅者也。

慈惠,則不忍;輕財,則好與。心毅,則憎心見於下;易誅,則妄殺加於人。

不忍,則罰多宥赦;好與,則賞多無功。憎心見,則下怨其上;妄誅, *** 將背叛。

故仁人在位,下肆而輕犯禁法,偷幸而望於上;暴人在位,則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亂心生。故曰:仁暴者,皆亡國者也。

6、《列女傳·母儀傳·鄒孟軻母》 鄒孟軻之母也。號孟母。

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

其嬉戲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

復徙舍學宮之傍。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

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詩雲:「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謂也。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

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廝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

何以異於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於修德,不為竊盜,則為虜役矣。」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so.gushiwen/searchx?value=%E6%AF%8D。

2.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是哪篇古文中的

《觸龍說趙太後》(《戰國策》第3段)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太後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後曰:「丈夫亦愛憐其少於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後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後曰:「然.」。

3. 描寫母愛的文言文

孟母三遷 mèng mǔ sān qiān

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曾母投杼 zēng mǔ tóu zhù

指曾參的母親聽到「曾參殺人」的傳聞接連三次,便信以為真,投杼而走,謂流言可畏。

父母恩勤 fù mǔ ēn qín

指父母養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勞。

寒泉之思 hán quán zhī sī

指子女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兒行千里母擔憂。這類母愛的詞語,最能夠表現偉大的母愛。

4. 感謝父母的文言文

原發布者: *** 亞

感謝父母文言文【篇一:感謝父母文言文】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長幼有序。——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

5. 關於父愛的文言文(必須是文言文,且有記錄)

一;宋凌雲《憶父》

吳樹燕雲斷尺書,迢迢兩地恨何如?

夢魂不憚長安遠,幾度乘風問起居。

二;

父言語重,愛穩如山。

一日,吾食飯之,父見吾喜食肉骨,暗喜:孩喜便需多給之。於是乎,曰:「子食任意塊?」吾思:父喜食大多,便曰:「小便之。」父觀後望,夾為之最少肉骨。吾見狀,呼:「父,此才乃大塊也。」父曰:「何也?」吾思而又索,大呼曰:「乃父是否思讓之吾也?」父呆愣曰:「吾自不知。」說罷,垂頭食飯,不語。

吾呆似木,思:父乃何意?若久,悟得——父思吾食好,方才挑小塊也!

父往日雖言語重,但卻毫無害心也。思此,方才明了,呼曰:「父言語重,愛穩如山。」

三;

《佛說父母恩情重難報篇》

四;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 為人子,方少時。尊長輩,習禮儀。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親養兒,多辛苦。報春暉,寸草心。孝父母,不能忘。愛父母,生孝情。存孝意,獻孝心。父母心,知體諒。心裡話,不隱瞞。求上進,父母安。孝父母,不能忘。

五:

子女對父母的感情:「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出自《詩經》。

六:

父母對子女的感情:「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出自《勸孝歌》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6. 在古文中那一句有關於母愛的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漢〗劉安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

《勸孝歌》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勸孝歌》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勸孝歌》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錦》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

字嚴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對聯》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聯璧》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詩經》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⑶ 感恩父母的古文句子18句

1、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2、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4、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6、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8、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9、釋義:父母喜愛珍惜的,尊敬的人或物,我們也要以同樣的心情對待之。

10、釋義:在父母親等長輩面前侍候,言談表情應當嚴肅恭敬,不能因為些小的瑣事,而大聲喊叫和呵斥。

11、釋義: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能做為兒子。

12、釋義:意思是說父母的生日不能不知道,一方面應該高興,一方面應該害怕。害怕是因為父母又長了一歲。

13、釋義:父母是我們的精神支柱。父是天、母是地,天地風調雨順,萬物滋生。我們孝順父母,父母喜至心生,我們何憂?!

14、釋義:父子之間要相親相愛,君臣之間要有適當規則,夫婦之間要有內外之別,長幼之間要有尊卑秩序,朋友之間要有誠信。

15、釋義:意思是說:一個人要有立場,不可以沒有是非黑白善惡美醜的辨別,就像命理和相貌是生就的一樣,人也應該具有識別的能力。

16、釋義:君子有三樂,這三樂與治理天下沒有關系。父母俱在,兄弟安好,一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得到天下的好學生,然後教育他們,三樂。

17、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18、釋義:尊敬自己的父母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長輩;愛護自己的孩子,從而推廣到愛護所有人的孩子,做到這一點,統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裡轉動東西那樣容易。

閱讀全文

與怎麼用古文勸父母相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40高血壓如何養生 瀏覽:372
老年人查白帶棉簽上有血是什麼病 瀏覽:428
北京老年痴呆亂發錢 瀏覽:924
台灣長壽村電解制水機 瀏覽:882
投資敬老院國家有補貼 瀏覽:204
敬老院老人和員工掃雪怎麼寫 瀏覽:133
榮縣養老保險查詢電話是多少 瀏覽:394
為什麼現在的老人很少說話 瀏覽:920
孝敬父母太好 瀏覽:908
怎麼見女朋友的父母 瀏覽:591
養老保險去世了 瀏覽:955
下井多少歲退休年齡 瀏覽:241
教師退休工資一直領到什麼時候 瀏覽:917
長壽湖的名字的來源是什麼 瀏覽:761
對父母寒了心怎麼辦 瀏覽:687
中年女性體檢什麼時間最好 瀏覽:594
什麼情況叫不善待父母 瀏覽:55
九江2016退休金調整 瀏覽:222
敬老院分享會 瀏覽:405
說說你有哪些事瞞著父母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