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學佛人對父母有愧疚怎麼彌補

學佛人對父母有愧疚怎麼彌補

發布時間:2023-06-01 06:26:39

Ⅰ 感覺以前太傻,做過很多對不起父母的事,該如何彌補

從現在開始好好生活,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一切都還來得及。

人總是會一步一步成長,可一個人的成熟或許只是在一瞬間。當你意識到對父母心有愧,就是從現在開始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抽時間多回家陪陪父母,我想他們會很高興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總是希望我們能夠更好,只要你能過得好,他們也就能放下自己的心了。

努力去生活吧,父母一直都在等你成熟。

Ⅱ 我以前很忤逆父母,心裡一直很煩惱。現在學佛了,該如何和父母相處

阿彌陀佛,這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可能和父母的業緣不太好。有的往往就是這樣,緣分不好,互相之間關系很難處。按說父母和子女是最親的,應該很好相處,但是緣分不行,兒子想孝順,父母也想慈愛,可就是關系搞不好,這就是業緣。第二,也不能都推到過去的業緣,可能是今生的教育方式不恰當,這方面父母占的因素多一些,因為孩子從小是父母帶大的。
感覺你現在是浪子回頭,真的有這份心。我的建議:一是多念佛。念佛能消業障,讓心裡平靜,這樣和父母的關系也會調整。這有很多事例是可以說明的。二是存愛心。既然知道自己以前對父母不好,現在就要好一點,多體貼,多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
父母是我們修福的重要對象,是非常重要的福田。佛經中說,其福田跟供養等覺菩薩相等,所以是非常殊勝的。如果忤逆了父母,這個福報消耗太大,我們都是薄福之人,消不起。要想到這是修福的很好機會,那當然就要對父母多孝順。孩子和父母的關系,就像樹葉長在樹枝上一樣。樹葉要靠樹枝來提供養分,才可以長得活,如果樹葉和樹枝相交的地方爛掉了,樹葉還如何活下去?和父母的關系也是這樣,所以一定要把它修復好。
這里說一說做父母的怎樣教育子女。「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最好的教育就是愛和榜樣。愛就是愛心。不要講那一大堆話,在家是不講道理的,孩子也不聽你講道理,嫌你啰嗦。越是關系很近的人,越不聽講道理,心裡都抗拒。所以就要用愛心,愛心是沒有條件的,不管怎麼樣都愛你;然後做出榜樣,以行動來感染他。
另外,要保持距離,互相尊重。尤其是做父母的,不能把子女看成自己的私有產物。有的人自己想當大老闆沒當上,就希望兒子當大老闆,「幫你爹出一口氣」;有的人想考北大沒考上,「兒子,看你的了!」想讓兒子實現自己的理想。其實,各人過各人的日子,孩子有他的因緣,有他的命運,有他的使命,有他的業力,有他的煩惱。彼此多尊重一點,只要他過好就可以了。他和你是兩回事,他是一個獨立的生命,你要尊重他。
就像兩棵樹,一棵桃樹,一棵梨樹,桃樹長成這樣了,然後對梨樹說:「梨樹,你使勁長吧,長成我這樣。」梨樹說:「我只能長成我這樣,要我長成你那樣不行啊。」做父母的一定要子女長成自己的樣子是不行的。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他怎麼能長成你的樣子呢?你讓他按照你的設計,那怎麼可以呢?你要放手,讓他自己長。
孩子需要你的時候,「兒子,你只要需要我,我立即站在你身邊。」這樣就可以了。「啊?對不起,現在我不需要你。」不需要就站到旁邊,你要知趣一點。他需要,你立即幫助;他不需要,你就在旁邊看著。看到有危險,提醒他一下:「哎,前面有個溝。」他不聽,「我說了三遍了,你自己的責任。」他怪不著你。
特別是孩子談戀愛的時候,有可能是爹娘不認的,只認他(她)那個白雪公主或白馬王子。你可以跟孩子講:「根據我的人生經驗,這個女孩不適合你。為什麼?一、二、三……」父母畢竟是過來人,冷靜、平靜、有愛心地分析給他聽。「這幾條你看……」,講三次就不要再講了,他聽不聽都怪不著你,但是你不能說一定要如何。人家是命運相牽的,人家的命運你插一杠子,天下大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說了就完了。這樣,最起碼保證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基本還是可以的。將來子女活得好不好,你們的關系還可以,你就還有機會來挽救他。如果你現在把關系搞破了,事情就不好處理了。所以,這方面要有分寸,要有距離感,要給對方自由成長的空間。
愛心是沒有條件的,你需要,我就站出來;你不需要,我在旁邊提醒你,盡到我的責任,這樣就可以了。
師父對徒弟也是一樣的,師父看得很清楚,徒弟離開這里就要栽跟頭,但是叫他不聽啊。不聽就看著,走吧,有什麼辦法呢。其實,人和人之間並不是誰比誰智慧高明多少,但如果從年齡來講,像我快五十歲了,出家已經二十多年,經過了人生不少事情,是過來人,再笨,多少在前面也摸索了一點道理。師父對徒弟說的一些話,肯定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不要那麼犟,那麼自以為是。

Ⅲ 總是對父母感到很愧疚怎麼辦

全天下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兒女。所以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不是希望要讓他們回報什麼。而是希望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過得更好。這樣子,他們就不會很牽掛,很惦記他們。

其實我們不要把父母,給予我們的這種期望當成壓力。我們把它變成動力就好。因為父母都是愛兒女的。不管我們最終會有什麼結果。父母永遠都會支持我們,不會抱怨。他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助我們。只要我們用盡全力。堅持不懈。肯吃苦。可能最後不一定能達到我們真正要實現的期望值。但是我們真的努力了。父母也就安心了。只要讓他看到我們足夠用心就好了。所以不要難為自己。不要把父母的愛當成一種負擔。這是一份親情,是一份關愛。是用任何金錢都買不到的溫暖。和我的想法相同,就採納吧!

Ⅳ 父母在是時為兒大不孝,如今父母已故,學佛後該怎樣做彌補孝道的虧欠

建議讀亮岩誦《地藏經》迴向父母則晌。
《地藏經》被譽為佛門孝經,為父母讀誦《地藏經》,孫鍵鋒父母無論在哪裡都會受益無窮。

Ⅳ 感到對父母有愧,心裡很不安,怎麼辦

用心經營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生活的更幸福,多花一些時間陪陪父母,讓父母感受到你的孝心,我想這就是最好的方式。

現實生活當中的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無私的,或許在某些方式上很難被孩子接受,和他們的出發點絕對是想讓孩子更好。當經歷某些事情後感覺到對父母的愧疚時,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多陪陪父母,這也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能生活的足夠好,父母的內心也就有足夠多的安慰;常回家看看,多陪伴在父母的身邊,我們的內心也能夠更加安定。

把你的不安壓在心底,努力讓自己生活的更好,有時間就去看望父母,要相信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

Ⅵ 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我該怎麼彌補

心裡覺得對不起自己的父母,對他們最好的彌補那就是自己努力賺錢讓他們過上最好的生活,自己每天努力賺錢,給他們買一所大房子,給他們更好的生活,許多父母在我們這么大的時候生活條件都沒這么好,所以要帶他們多出去旅旅遊。

Ⅶ 父母在是時為兒大不孝,如今父母已故,學佛後該怎樣做彌補孝道的虧欠

佛教講究普渡眾生,你可以把這種補償轉移給為其他老人,幫助他們更好地安享晚年。另外,你也可以為社會多做一些貢獻,讓更多的人獲益。相信,你的善舉,會得到認可的。

與學佛人對父母有愧疚怎麼彌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九九重陽節采訪稿 瀏覽:446
喜歡看父母在老年活動廣場 瀏覽:322
什麼青菜吃著養生 瀏覽:638
60歲的女人有性需求么 瀏覽:624
80歲柑橘老人 瀏覽:292
老年人春節送什麼衣服 瀏覽:832
農民轉城鎮養老保險 瀏覽:907
她50歲英語 瀏覽:759
孝敬父母7人情景劇劇本 瀏覽:420
老年養生中葯材有哪些 瀏覽:191
星級養老機構評定怎麼寫 瀏覽:995
老年保健協會健康普查活動 瀏覽:890
老年人志願者服務隊活動文章 瀏覽:281
建築公司瓦工退休年齡 瀏覽:31
周末養生模式怎麼開啟 瀏覽:499
鄭達到了退休年齡嗎 瀏覽:340
養老金保險哪個劃算 瀏覽:316
夢見女方父母勸妻子離婚什麼預兆 瀏覽:367
父母為什麼要孩子學習 瀏覽:152
七言絕句寓意重陽節的 瀏覽: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