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獨女如何辦父母喪事

獨女如何辦父母喪事

發布時間:2023-05-30 17:54:35

Ⅰ 在農村,單門獨戶的怎麼辦白事兒的

問:在農村,單門獨戶的怎麼辦白事?

在農村,族裡戶大人多的辦白事,氣勢恢宏熱鬧,出一個大殯不算外人,族裡幾百人就能撐起門面,如果故去的老人輩份很高,那整條街白茫茫一片全是穿白帶孝的。這戶大人多的白事辦的就特別體面,其實,戶大人多的白事主要就孝子多,孝子多就得心應手,靈棚里和各個場面都有孝子維持,主孝子就可以騰出身來應酬主要方面的弔客和儀式。

但是在村子裡是獨門小戶,就沒有這么多人了,幫忙的人是不少,就是靈棚里或各個場面因孝子少而顯得非常冷清,里里外外都是主孝子一兩個人,來了弔客陪哭,磕孝頭,獻孝衣,飯棚里謝桌,送路辭靈磕孝頭等全是忙主孝子一人,大總管有事還有找主孝子。白事一完,主孝子就累倒了。

在農村,單門獨戶的辦白事若想辦的熱鬧,自己還別累著,就要盡量破大孝,破大孝就是把所有遠近親戚,沾點邊的親戚,都給一身白褲白祆白帽白鞋,這樣孝子就顯多,晚輩親戚可充孝子去趴棚,陪哭,磕孝頭,這樣,主孝子就能騰出身來應酬別的。

為了使白事辦的很熱鬧,要多請幾個戲班或音樂會或老道經做道場,跑方渡橋,舞獅子踩高蹺,西洋的銅鼓洋號也請上,這白事就辦的很體面了。首先你要有錢還肯花錢就行。

如果在年輕時多拜些盟兄弟,拜他三十六友,或一百零八友,這時的白事盟兄弟都是盟兒盟兒媳,都是孝子,一點不亞於戶大人多的。

在農村,單門獨戶的辦白事,如果想辦的紅火體面隆重熱鬧,就按上面說的去辦,一定是行。只要有錢還捨得花錢。

說到在農村辦白事兒,那可真是街坊鄰居齊出動前來幫忙,因為農村人一直遵從「喜事叫,白事到」的原則。也就是說,街坊鄰居誰家有了白事兒,根本不用出去求張奔李,人們都會自覺地前來幫著忙活。有人會說了,農村都屬於群居方式,自然是本家當戶的一大堆,那如果是單門獨戶人家有了白事兒,怎麼辦呢?
在農村,平日里遇到啥事兒,總有個親疏遠近。因為農村不同於城市,基本上以同宗同族居多,所以要是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啥的,也不愁沒有人前來幫著料理。而像那些獨門獨戶的情況,在農村屬於少見的。不過,人家獨門獨戶的人家遇到白事兒,自然也會有人幫忙的,前提是你之前的時候需要你「付出」。

就拿我們村有戶人家來說,就屬於「外來戶」。我們村以王姓與孟姓居多,基本上這兩姓勢均力敵。而其他的小姓也有,像張、趙、庄、劉、李等,多的不到10戶,少的一兩戶。這里所說的「外來戶」,是指庄姓的一上門女婿,他姓張,與我們村的「坐地戶」張扯不上一點關系。

可能是人家小張也早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從結婚之後,就與全村的街坊鄰居搞好關系。農村不是講究「喜事叫,白事到」嘛,只要是村裡誰家老人去世,小張總是主動去幫著跑前跑後。農村人講究人情往來,這不,如今小張也已經是成了老張,女兒早已出嫁,兒子也讀大四了。試想,等老張家攤上白事兒,人家家裡去幫忙的人能少了么?

俗話說「不行春風,難得秋雨」,其實說的就是這個理兒。即使是在農村你這個姓氏的家族足夠大,但如果是平日里人家家中有白事兒的時候,你離得遠遠的,生怕自己出力的跑前跑後,學了農村人的話,過日子「屋笆開門」,四鄰不招的,恐怕自家有事兒的時候,也沒有人靠前的。

不過,有些人滿不在乎。說只要是花到了錢,沒有辦不成的事兒。像是現如今,禮儀公司那麼多,不管是紅事兒白事兒,那可真是面面俱到。而且現在一些禮儀公司都已經推出了「哭靈」服務,代替主家哭喪。可謂是大千世界,無所不有。這金錢已經能夠代替親情了,也算是生意無處不在吧。
不過,我們住在農村,最好平日里和街坊鄰居們搞好關系,遇到別人家有白事兒啥的,主動搭把手,這樣靠著平日積攢的人脈,到自家有事兒的時候,必然是不用愁啦。像單門獨戶的人家更應該如此,畢竟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一點賬不套,你說是不是這嘛事兒?

我來為你回答這個回題。

縱觀 歷史 ,村落的形成,主要有單一家族分居匯聚的單姓村落、親族戶聯系起來的幾大姓村落和移民雜居的多姓村落等。你所說的單門獨戶,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移民雜居的獨門獨戶,一種是離村居住的獨門獨戶(我們這里稱作是「坐山莊的」)。不管屬於那類,一門獨戶是肯定的。他們辦白事兒表象上看起來似乎比較難,其實也不難。可以這么說:一、他們雖是獨戶,但很注重和村裡人拉好關系,有的還注重於尋求大姓人家的保護。二、即使偏居山裡,也跟周邊村落的交往頻繁,平日誰家有事,便主動去幫忙,從不惜力,人緣較好。三、白事兒用的人多,人們聞訊,便會主動前往幫助料理殯葬。就拿我們這一帶來說,「紅事要請,白事不請自到」,實際上就是隨當地風俗。尤其遇到白事情,哪一家不派代表參加,涶沫星子也能淹死人。四、人們大都同情弱者,關鍵時刻搭把手,就能讓人邁過一道坎。共實,幫人也是幫自己。

所以,單門獨戶辦白事兒並不難。不知我的回答滿意不滿意?

在農村對於辦白事確實得非常的重視,有時比喜事還更重視白事,幾乎在村裡有空閑的時候都會過去幫忙。如果是血緣親近的門戶,即便是自己有重要的事情也不比過去幫忙辦白事重要,這可以看出一個家族的血脈關系和在村裡的為人狀況,也就是指人緣的情況,如果說沒有人幫忙辦白事,的確顯得非常的可憐。

特別對於村裡的白事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有來往,而且都會過去去弔孝,有時不在那裡吃飯,至少要過去送上一刀草紙,再磕上幾個頭或者鞠三躬。這也是對於去世的人的一種尊敬,畢竟在農村有死者為大的說法。我的父親前些天就去世了,村裡人也有好多條事,結果全村的人基本上都在晚上去坐一坐,然後咨詢有什麼事情可以做,比如說燒水或者是劈柴火或者是刷碗等,都是任勞任怨的去干。場面大,但是花銷不是太多,至少比國家提倡節約辦喪以前省了近3/5。

對於農村裡單門獨戶的白事做法,這需要看個人的人緣的問題。從這一點事情上可以看出一個家庭在村裡的所混的地位,或者是在心目當中的關系。但對於家族人口比較少的,一般村裡都會互相去幫忙,至少不會讓這件事情特別的難為情,幫忙把逝去的人平安地送到墓地里入土為安。當然對於單門獨戶的人必須到村裡挨家挨戶的找一些能夠幫上忙的人,並且要到人家裡給人磕頭特意隆重聘請人家才去幫忙。

總之,現在對於農村有紅白理事會,紅白理事會的成員會對去世的人進行組織安排一些喪事,只要是喪主家出錢就可以了,對於用的那部分人都有紅白理事會去安排。現在我國推行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的原則,這對於現在的喪事的花銷也不是太多,而且安排也相當體面,統一按照現在的喪事辦理的程序進行,既達到了對逝者入土為安的目的,又達到了 社會 上提倡喪事節儉的號召,同時能夠深切地體現出喪主家的悲痛之情。
在農村中,辦酒席都會請上本家人幫忙,如果是白事的話,那不需要喊叫本家人就會過去,一般來說農村中的門戶都是很大的,每次紅白喜事人根本就用不完,但在農村中門戶大的不會被人欺負,大家也能夠抱團取暖,因此門戶越大也就越好。

在農村中單門獨戶的比較少,就算是外來戶,也很快就會抱團取暖。農村中的門戶並不全是五代內的血親,就拿我們本家來說,是由幾個家族共同組成的,這幾個家族的血緣關系已經淡化了很多,還有一個家族就是題主所說的單門獨戶,他的哥哥入贅了,沒有其他的兄弟叔伯,但之後朝著我們靠攏。

像我們村也有很多的外來戶,他們是因婚娶問題進入我們村的,和入贅相似但又不是入贅,這些家族在村子裡勢單力薄,不過他們也會報團取暖,依附到比較大的家族中,這樣一來也就組成了「本家人」。當然外來戶通常是不和親戚組合為本家,不然喜事喪事不知道忙哪一出。 在我們村還真的沒看過單門獨戶的,如果真的這樣的話,說明人緣不是太好,為人比較冷漠,畢竟農村的門戶並不都是以血緣關系結合的,那些人緣好的自然會有大家族帶著,如此一來就不需要擔心沒有人幫忙辦理白事的問題。

當然如果真的是這樣的,那就需要讓孝子挨家挨戶去請人,在見面時要跪下磕頭,這樣的話鄰里就會過去。在農村中走的就是儀式,不是本家人,喪事是不能隨便出現的,都是孝子過去請,一般大家都會答應。 當然如今也有專業的送葬人員,可以花錢請上這些人,相信也會有同樣的效果。目前國家也在倡導節儉安葬,不需要太多人幫忙,大家怎麼看呢?

在農村單門獨戶辦白事,家主都要親自去別人家裡去請,我們村就有的無論白事還是喜事,都要上門找因為他家是獨戶沒有親屬,自己莊裡的他都要去找來幫忙,獨戶就這樣辦白事的。

在農村單門獨戶的人家,辦白事的確有點困難,但只要你平常時,別人家有白事時,你主動去幫忙,輪到你家有白事,人家也會主動來幫你的。

我們村就有這樣的例子,有一家人是從外地搬遷落戶的,他的左鄰右舍,平日里能說上話的人家,不論白事紅事,大事小事,都能看見他忙碌的身影,年數多了,我們也把他當成了本家裡的一分子,不再把他看成是外人。

而同樣有一戶外地搬遷來的人家,剛開始還能幫忙干點活,後來小日子過的紅火了,自恃年輕力壯,不需要求人辦事,別人家有什麼事也不管,叫去也不參與,慢慢的和村裡人疏遠了,後來家裡真攤上了白事,村裡人沒有一個人去幫忙的,上門去叫,人家也推託有事沒有去的,最後只好花大價錢僱人幫忙,惹人恥笑。

沒有付出怎麼會有回報,鄰里之間的關系必須處理好,搭一把手的事,累不壞人,為自己為子孫為別人,留下一些好名聲,比什麼都重要,用熱心換真心,換一片真愛。

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農村一般都戶大人多,家族興旺,人口眾多,絕大多數的村莊都是一個姓,是一個祖輩繁衍生息。但也有些農村家族人丁不旺,或家道中道落,而戶族人口越來越少,當然還有些是外遷戶,農村人俗稱「外來戶」的人家。當 然,家族人口多,辦紅白喜事自然都要去幫忙料理,顯得人多勢眾熱鬧;而人口少的人家,或單門獨戶者,過白事就相對冷清些。 那麼,在農村單門獨戶怎麼辦白事呢? 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結合本地農村事實,介紹農村風俗:

第一,農村人相互幫忙是傳統習慣。

在農村戶族大的人家血脈相近,過白事當然都要去幫忙;而戶族人少的人家遇到白事,都主動邀請戶族人家多的鄰居幫忙,農村人在一個村莊住著,抬頭不見低頭見,誰家沒有個緊三慢五的事情,大家相互幫忙都成了生活習慣。況且遇到白事,也就意味著永遠分別了,只要關系融洽,都會去幫忙料理;即使關系一般,或相互有糾葛的人家,也都因遇到白事而解開了心結而去幫忙。 這個傳統在農村一直流傳,且生生不息。

第二,戶族人口少者都會多幫忙。
我們各地都講究禮尚往來,在農村更是如此。戶族人口少者,或單門獨戶的人家,不管鄰居家遇到什麼事,都會積極去幫忙,即使鄰居家沒來請,都會主動去尋問幫忙,這樣就形成了「以鄰為善」,「以鄰為伴」的農村良好風氣。用農村人的話說,給別人家幫忙,也就等於幫助自己。這樣到時自家遇到白事或其他困難,其他人都會不請自來,這樣戶族人口少者也就不用發愁了。 因此,戶族人口少者更要多幫忙,給自己 多 修條路。

第三,現在農村人的觀念發生變化。
社會 經濟的發展,農村人越來越富裕,大多數農村青壯年都外出務工,或從事其他非農產業,農村人口越來越少,不管是家族戶口多者,還是單門獨戶的人家,都基本剩下年長者呆在家裡。遇到紅白喜事,不管是家族人口多者,還是戶族人少者,不管用什麼、請什麼,都要花錢去請人幫忙,這樣由過去純粹的鄉里鄉親義務幫忙,發展到花錢請人來料理。 因此,現在農村不管是戶族大者,還是單門獨戶者, 過白事 都一樣要花錢去操辦各種事情,不在以人多人少而論了。

總之,現在只要我們走到農村各地過白事,像過去那種純粹式的相互幫忙已經越來越少,而都轉化成了物質的交易,或者花錢僱用的形式,因為農村人經濟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所以,現在的農村,不存在戶族大小,或單門獨戶過白事無人幫忙的煩惱了。 社會 的發展,農村人觀念的轉變,已經讓農村一些原有的傳統,深深烙印在當下農村人的心裡。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 探索 「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什麼意見,歡迎留言分享。

農村辦」白事」都願意熱熱鬧鬧,來的人越多,隨份子的人越多,幫忙的人越多。主家覺得有面子,鄉親們眼裡也會覺得主人家有地位。相反如果某家過白事冷冷清清,自已心裡憋扭,鄉親們也會另眼相看!

如果是村裡的大族望族,自己家本身就有百人以上,一般不會顯出冷清。如果是獨門小戶,稍不注意,就顯得不熱鬧。

有一個辦法就是掛靠某一大戶。如王家前幾年落戶李村。王家就掛靠在好友家族,好友家族的紅白事平時積極參加,主動承擔家族內的各種事務。玉家過白事好友家族也都來參加,熱熱鬧鬧,一點也不冷清。

再一個辦法就是搞好和鄉親們的關系,融入所在村莊的各種圈子。參加人家的紅白事宜,注意添加份子錢。時間稍微長一點,就會有很多人了解你,熟悉你。把你當朋友。你家不論有什麼事,都會有人幫忙。

所謂的單門獨戶,也就是說沒有兄弟姐妹,沒有五服以內的家族人員,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和孩子,就沒有跟自己有血緣關系的人,只是自己一個人頂門立戶,這樣的人家,在農村才可以稱作是單門獨戶。我們都知道在農村辦白事兒,需要一個大家族的人相互幫忙。像這種單門獨戶的人家,怎麼辦白事兒呢?當然需要左鄰右舍的幫忙,前提條件是人家家裡有事情的時候,你也要主動的去幫人家的忙。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樣的情況,朋友的父母一輩子就他這么一個兒子,而且還是領養的。當年找對象的時候,他就跟女朋友說,我父母不是親生的,將來結婚以後你可以對我不好,但是不能對我父母不好,我的父母對我有養育之恩。就因為這句話,女孩子嫁給了他,做了他的媳婦。

我這個朋友本來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可就是因為養父生病癱瘓在床,自己又沒有其他的兄弟姐妹,他就把工作辭掉,在自己家裡開了一個小商店,這樣伺候父親就方便多了。不曾想第二年,養母也癱瘓在床,一個床上兩個病人,吃喝拉撒全靠他這一個養子。

我這個朋友,跟鄰里之間的關系處得特別好,不管誰家有大事小情的,他都跑前跑後的幫人家忙。如果別人家有紅白喜事,他更是早早的就跑到人家家裡去幫忙幹活。他開的小商店,更是給鄰居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比如說鄰居家裡有紅白喜事都要喝酒,從他這里拿一律按批發價,給了鄰居方便和實惠,鄰居們也都很感激他。他說遠親不如近鄰,眼裡不能只有錢。

就這樣,他的養父養母去世的時候,雖然說他是單門獨戶,幾乎沒有一個家族的人,但是來他家幫忙的人很多。鄰居們都說,平常他那麼熱情的幫助別人,輪到他家有事的時候,大家自然應該全力以赴的幫他。

生活在農村的人們都知道,這種事情是相互的,不管是親戚家族還是鄰里之間,你幫助了別人,別人才會去幫助你。無論你是不是單門獨戶,都應該是來而不往非禮也。其實任何事情,都是這個道理。

Ⅱ 沒有兒子只有女兒喪事怎麼辦

由女兒安排。截止到2022年6月17日,我國的社滾昌會中,男女已經是非常平等的了。女兒也同樣可以給家中的老人辦理喪事。在現在中國的社會中兒女都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也都有繼承遺產的權利。父母去世後,兒子與女兒有同樣的權利繼承老人的財產,大枯扒不因某人的主觀意識發生敗岩轉移。

Ⅲ 只有一個女兒怎麼給父母辦喪事

只能有她自己辦理後事,花錢多少自己說了算

Ⅳ 如何為母親辦理喪事

一般來說根據當地的一些風俗習慣,可以准備一些母親生前喜歡吃的東西比如水果、乾果、肉類做貢品,還有就是可以適當准備些衣服被褥之類,還有就是元寶這些燒一些,你現在也可以在中國清明網上免費建立紀念館紀念自己母親,這樣可以隨時隨地的祭奠自己的母親。

只要用心,真心誠意的向母親稟告自己的這些日子以來的生活情況,心態的變化,和期待母親的在天之靈對你的保佑,自己反思,自己思過,自己教育自己,也算是對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了。

一、按中國古代的喪葬祭祀儀式:
1、小祥之祭小祥是指父母死後一周年的祭祀。"小祥,祭名。祥,吉也"。這就是說,到了小祥之祭後,孝子可漸除身上的喪服,換上吉服。例如男子可以除去頭上的喪帶,換上熟絲織成的練冠,所以小祥之祭又稱"練祭"。小祥祭祀的重點是以練服代替喪服。
2、大祥之祭大祥之祭是指父母死後兩周年的祭禮,稱"大祥"。改岩在古代,儒家經典規定,卒哭祭後,孝子只能吃粗飯飲水,小祥祭後才可以吃菜和果子,到大祥祭後飯食中則可用醬醋等調味品。
3、禫祭禫為喪家除去喪服的祭祀。禫,祭名也,與大祥間一月。自喪至此,凡二冊殲激十七月。"禫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禫祭時,在向死者叩頭跪拜、上供祭品、燒紙錢之後,要宴請賓客。此祭舉行後,喪事才算辦完。喪家生活歸於正常。
二、祭祀祭品.
祭祀時,祭品是不可省略的。因為人們想像亡魂在陰間也像人一樣要吃、要喝、要穿、要交易買賣。所以要經常供上食品供鬼魂吃喝,焚化紙錢使他們有錢可花,焚燒紙做的衣服器具使他們有穿有用。一般說來,凡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日用品,都可以作為祭祀品。祭品,可以是實物,也可是紙或其他材料做的象徵性的實物。人們認為鬼魂享用祭品只是一種精神、氣息上的享用,只吸取祭品的精氣而不食其實體,大多數情況下祭品是可以為祭祀民食用的。
送祭品的方法主要州襪有二種:一是用火燒掉祭品使氣息上騰於天空以便亡靈享用。二是將祭品置於死者靈前或墓前以待亡靈自己來享用。另外,在中國古代,身份不同的死者,祭品也有不同的等級規定,不可逾越。

Ⅳ 沒有男孩的家庭老人去世喪事咋辦

沒慎雹兄有男孩兒的家庭老人去世,喪肆基事兒咋辦
沒有男孩兒的家庭,老人去世,女兒可以辦,現在的當今社會,男女都一樣。不一定老人辦喪事必須有兒子去辦喪事兒,女孩兒也同樣可以辦。這樣的事是我們國家現在都是面臨著一樣的問題。現在都是獨寬襲生子女,所以男孩兒女孩兒都可以辦。

Ⅵ 沒有兒子只有女兒喪事怎麼辦

由女凳雹兒安排。在當前社會,男女是平等的。兒女都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也都有繼承遺產的權利。女兒也是可以辦喪事的。法律依據困粗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六條,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汪悉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Ⅶ 獨生女父親去世喪事怎麼辦

獨生女父親去世,喪事怎麼辦?
既然是獨生女,也要負起家庭的責任,如果父母去世了,也是要辦理的,如果自己辦不周全,可以請自己的長輩,親朋好友幫忙。

Ⅷ 我是獨生子 爸爸去世後 我自己不會辦喪事怎麼辦

你是獨生子,害怕爸爸去世以後自己不會辦喪事。那這種情況就需要找專業的人幫忙的,有這樣的服務機構。或者是找叔叔大爺家的兄弟姐妹們幫忙。

閱讀全文

與獨女如何辦父母喪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開太極養生館怎麼樣 瀏覽:186
長壽二橋什麼時候封頂 瀏覽:190
河北萬全養老院 瀏覽:344
轉檔案要養老保險手冊 瀏覽:226
陝西省屬事業單位養老一年交多少 瀏覽:271
近期孝敬之事 瀏覽:416
養老金上調到帳曰期 瀏覽:174
女士46歲想開養老院怎麼申請 瀏覽:543
重慶長壽區疫苗怎麼預約 瀏覽:438
夏季長壽花都蔫了怎麼救活 瀏覽:681
河北省基本養老金大概多少錢 瀏覽:596
農村養老7月開始新政策 瀏覽:803
太平鄉敬老院怎麼樣 瀏覽:735
潛江市公務員體檢具體項目是哪些 瀏覽:373
重陽節養老院活動新聞稿 瀏覽:309
老年人摔倒頭部腫包如何消腫 瀏覽:376
50歲得了宮血怎麼治療 瀏覽:611
50歲學打坐 瀏覽:600
如何禮貌告訴對方的父母說分手了 瀏覽:828
女生很孝順爺爺奶奶 瀏覽: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