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兄弟沒什麼感情

父母兄弟沒什麼感情

發布時間:2023-05-27 04:44:48

① 為什麼感覺現在有些親兄弟姐妹都沒親情,反而冷漠無情

我覺得是這樣的,有些親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連朋友都不如,你過好了就嫉妒你,過得不好就看不起你,彼此之間都互相攀比,只是面上的維護,沒有真心。

還有就是另一半的唆使,比如姐姐跟弟媳婦看不對眼啊,姐夫跟小舅子不對付之類的,也會導致關系惡化。也不是現在變成這樣的,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只不過現在的信息獲取方便了,見得多了。

② 為什麼父母走了兄弟姐妹間的感情就淡了

首先,父母不在了,兄弟姊妹就各自開枝散葉,組成新的家庭之樹去了,關系自然就淡了。親情是一個分離的關系,比如一個媽生的兩兄弟夠親吧,到了第二代就變成堂兄弟了,第三代關系就更加疏遠了,所以親情是一個分家的過程或者叫開枝散葉。

其次,天下的父母都一樣,多子女的父母一定會有偏好。但是,一般,我說的是一般,一般來說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對長子或櫻伍長女會比較嚴苛,要求他們為父母幫幫忙、帶帶弟妹、做家務等,吃苦比較多的也是長子或長女,父母老了的時候,大多也是從小吃過苦的長子長女懂得孝順和疼愛老人。而鄭頌搏有些從小被父母嬌慣的子女,會比較自私,只管自己過得好不好,不管父母和兄弟姐妹,甚至忤逆父母。如果父母不能做到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孩子,那麼他們的偏心也會影響孩子之間的感情。

最後,父母離世後,兄弟姐妹大多都已成年,各自都組成各自的小家庭,心思和精力都放在經營自己的家庭上,兄弟姐妹聚少離多,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聚聚,有能力的偶爾喊祥幫襯一下自己的兄弟姐妹。社會壓力大,大家都已不再年輕,膝下也已是兒孫滿堂,都有自己的責任要擔,就像當年父母輩一樣經營著各自的幸福家庭,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顧及其他事情。

③ 和父母兄弟姐妹沒什麼感情

兄弟姐妹之間差型有著一份很關鍵的情感,畢竟你們之間有著一定的距離,千萬不要越過。這件事就發生在我身上了,我有著幾兄弟,是大學認識的!由於我們總是腔慶局相處的太近,真的好的不得了,可時伍讓間長了,也包含著大學社會中的一些爭斗(但不是我們之間的)...

④ 家庭中兄弟姐妹感情淡薄的原因都有哪些

很多家中父母去世,以後兄弟姐妹來往比較少,慢慢的感情就淡了,越來越疏遠,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導致

1、父母是凝聚兒女的根,父母在兄弟姐妹都要回來看爸媽的,所以總會相聚,能見面就有交流。而如果有一天爸媽不在了,這種聯系可能就會因此疏遠了。父母在,家在,父母不在,家也就散了,這是很真實的寫照。

2、父母不在的那天,兒女也都成家了,有的也都抱上了孫子,因為要亂乎照顧自己兒女的小家庭了,很多都隨著兒女住,所以自己那一輩人想聚一聚,不太容易了。

3、由於地理的原因,哥姐弟妹都分布在不同的地區,雖然現在交通很方便 ,但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了,很多腿腳也不是很方便,出一趟遠門並不容易。通常都是家族裡有紅白喜事才能相見!

4、不排昌陪孫除有些家庭,曾經隱藏著一些矛盾,父母在世時能幫忙調解,但是有一天這根紐帶斷了,沖突就會爆發,比如涉及到財產的分配,就容易出現分歧。

還有一些父母小時候偏心的,雖然不會擺在明面上,但不受寵的孩子可能心裡一直有個疙瘩,在父母去世後和親人的關系也愈加冷淡了,有的甚至老死不相往來。

最後,我想起來自己很喜歡的一句話,有點悲涼,就是父母耐鏈在,人生尚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一世恩,兄妹一生情。

⑤ 為什麼父母走後,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就淡了呢

家庭親情中,父母是家的主體,子女是家的個體,他們之間關系的親密度,是隨後代的繁衍,以彼此個體與主體身份的轉換,分階段,發散存在的。

兄弟姐妹作為個體時,存在於父母為主體的家的框架內,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沒粗情是家庭親情的一部分,此時家庭成員較少,感情的傳遞方式只有單向兩級,相對單一,聯系的當然更緊密。

而當兄弟姐妹分別開始長大成人,戀愛結婚,組建自己的家庭,為人父母時,大家已經從原有家庭的個體變成了新的家庭主體,家的范圍擴大了,擁有了兩個獨立以上的小家,只是小家還包含在以父母、岳父母為符號的大家庭里,此時家庭成員增多,感情傳遞的方式也變成了多向三級。

有句話叫上有老下有小,此時兄弟姐妹的彼此身份不僅是自己小家庭的核心,也是大家庭的核心,上有父母要贍養,下有子女要撫養,這種自然責任,讓上下級的關系傳遞賣族更為密切,枯配鎮尤其表現在撫養弱小的子女上,兄弟姐妹之間的橫向關系,自然會被新的家庭關系分散削弱。

此時就算父母還在,兄弟姐妹們之間的關系也更疏離。

也許你會說,當兄弟姐妹們的子女長大成人,也開始組建家庭,有了子女,成為爺爺奶奶的時候,大家都有了更多的時間,關系會回暖才對,但此時隨著家庭的擴展,分散,還有遷移,可能相隔的距離已經很遠了,加上進入老年期,體力的下降,讓彼此的相聚也變成一種很困難的事,只有自己名下的子女還年輕,會有更多的時間來看自己,所以依然是豎向關系最親,橫向關系最疏離,此時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只能依靠思念和話語。

父母是兄弟姐妹們家的所在,而兄弟姐妹們又會成人下一代的父母,是家的延續。

父母走了不是家沒了,而是家變成了你自己。

所以父母走後,兄弟姐妹之間散不散,來不來往,不在於父母,而在於作為兄弟姐妹的你們自己。
健在的父母,是兄弟姐妹共同的情感紐帶,彼此因為父母而有交集,一旦父母走了,這個聚焦不復存在,相互之間聯系少了,關系自然也就疏遠了。另外,兄弟姐妹在父母生前由於養老治病等難免出現攀比紛爭,鬧得不愉快,擔心父母生氣不得不忍著,斗而不破,關系勉強維持,表面一團和氣。父母去世,沒了顧慮,有的干一仗,公開決裂,有的不聲不響斷了往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合也為財,掰也為財。

⑥ 父母離世後,兄弟姐妹間的感情為何會變淡

家中亮襪春父母去世後,有些兄弟姐妹逐漸疏遠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1.情感失落:父母一離去,家庭中父母所承載的情感支持也隨之消失了。這時,一些兄弟姐妹自己面對親情的缺失,難以承受自己的情感失落與焦慮,因此可能逃避現實,疏遠其他家庭成員。

2.家庭財產爭奪:在父母去世後,遺產的分配可能會引起家庭內部財產爭奪,特別是在父母沒有遺囑或遺囑不明確的情況下。這時,一些兄弟姐妹亦或是因為經濟利益沖突或分配分不均等問題而開始疏遠其他家庭成員。

3.親情感受不同:父母去世後,兄弟姐妹的親情好升感受可能不同,有些人因為與父母關系較親密,失去父母後更需要家人的陪伴,而有些人可能因為與父母處得不太好或者有其它原因而並不想與其他家庭成員保持親密關系,這時逐漸疏遠就不可避免。

4.生活地域區別:在父母去世後,兄弟姐妹之間的生活地域可能也會帶來一些影響。有些人敬耐,隨著工作、生活的變遷,可能會搬到不同的城市,甚至是不同的國家, 這時也可能導致家庭成員之間逐漸疏遠。

總之,家中父母去世後,兄弟姐妹之間逐漸疏遠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情感失落、家庭財產爭奪、親情感受不同、生活地域區別等等。

⑦ 為什麼很多家庭父母一離世,兄弟姐妹感情就變淡

電影《我的兄弟姐妹》里有這么一句話: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飄下來的雪花,誰也不認識誰,但落地以後,便融為了一體,結成冰,化成水,永遠也就分不開了。

曾做輪經,我們都以為,血濃於水,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是永遠無法斷開的。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年幼時,兄弟姐妹在一個共同的家庭中,打打鬧鬧,相親相愛,一起成長。到了成年以後,兄弟姐妹有了各自的事業和家庭,相應的,關系也不自覺地疏遠了。

這與父母的初衷所背離,他們本來是希望兄弟姐妹能夠一輩子相互扶持、相互照顧。卻不知有一些家庭,隨著父母的過世,家也散了,兄弟姐妹斷了來往。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真相讓人心酸。


其一,父母的不公正,造成兄弟姐妹之間感情淡漠。

雖然,在很多父母的眼裡,認為家裡有多個兄弟姐妹,等到自己離開以後,他們之間能夠相互照應,但這其實只是父母一廂情願的想法。

有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並沒有父母所期待的那樣好。父母在時,大家沖著父母這個核心,逢年過節都會聚在一起。

看上去說說笑笑,熱熱鬧鬧,但父母若離開以後,這個家便沒有了主導力量。如果兄弟姐妹平時感情一般,疏於聯絡,再加上沒人組織聚會團圓,基本上也就散了。

尤其是一些父母,對待子女並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會特別偏愛某一個孩子,也會造成其他兄弟姐妹內心的意見,礙於對父母的尊重,他們在世時會維持著基本的平衡。


一旦父母離開了,被偏愛的孩子失去了仰仗,如果平時沒有和兄弟姐妹搞好關系,這時候再聯絡感情,基本上是比較困難的。

還有的家庭,會因為父母離開時在財產方面劃分不夠公平,引起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畢竟在金錢和利益面前,能夠做到心靜如水的人並不多。

父母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造成他們離開後,兄弟姐妹不願意再來往的最直接原因。

這世上所有的感情都是講究因緣結果的,沒有種下「和純大信睦、友愛」的因,又怎麼可能結出「一輩子的果」?

其二,兄弟姐妹之間經濟仿正狀況不同的因素。

孩子們小時候在同一個家庭、同一種環境下長大,但每個人的天賦並不相同。

有的孩子專注於學業,有的孩子比較貪玩,雖然是相同的起點,但結果卻迥異。

有人因為學習為自己闖出了一條人生道路,有人因為婚姻過上了不一樣的生活,兄弟姐妹的日子不可能完全都過得一模一樣,總有人好,有人稍差。

人與人之間一旦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很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失衡,這是不自覺的行為。

有些兄弟姐妹因為有錢,看不上過得差的兄弟姐妹,害怕對方會因為錢財上的事和自己產生糾葛;有些兄弟姐妹覺得對方有錢,理所當然要幫扶自己一把......

兄弟姐妹之間一旦因為金錢的關系產生矛盾,感情極易變得生分。而已出現的矛盾,或許在父母在世的時候,因為某些緣由維持著來往。

但父母不在了之後,也沒必要刻意遮著藏著,不必擔心長輩會因此而傷心落淚,所以自然而然疏遠了關系。


其三,距離造成的結果。

如今的社會是開放的社會,人口的流動性較大。即便是生活在同一個家庭的兄弟姐妹,也因為各自的志向或者成年後的選擇,分布在全國各個地方。

雖然距離的遙遠不是阻斷親情的關鍵,但父母在世的時候,因為要考慮孝道,照顧父母,所以再累再忙也會抽出時間回去看望他們。

那時候,兄弟姐妹還能聚在同一個家庭中,相互聊聊天,訴諸心事。

等到有一天父母都離開了,那個心中的故鄉也開始變得模糊,沒有了父母的家,如果兄弟姐妹感情一般的話,基本上也就散了。

再加上彼此天南海北,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和事業,也都有自己難念的一本經,沒那麼多時間和空閑抽出來見面。

時間久了,日子長了,即便一開始還在相互惦念,但感情也會漸漸變淡的。

畢竟,感情需要常來常往才能打下堅實基礎的。但長久互不往來,親情就淡漠了。尤其下一代之間,更缺乏感情基礎,所以也不會怎麼來往了。


雖然,兄弟姐妹是這個世上與你血緣關系最親的人,可是終究抵不過現實的殘酷。

即便大家的感情深厚,但成長之後,也都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圈子,再加上不經常來往的話,能夠聊到一起的話題也會越來越少。

父母最初想給兄弟姐妹找個伴兒的想法是好的,但現實生活又哪能事事如意呢?

不過,既然兄弟姐妹一場,這是很多人求也求不來的緣分,如果擁有了,還是要懂得珍惜。

畢竟這一生,陪伴你時間最長的,是兄弟姐妹。如果一輩子能夠相互扶持,彼此促進,何嘗不是一件讓人感覺幸福的事情呢?

⑧ 為什麼很多人父母一走,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就淡了

親情,是一種血濃於水的關系。

它是與生俱來的,由不得我們選擇,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存在。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那一刻起,兄弟姐妹就是除了父母以外最親的親人。

所以,跟兄弟姐妹親是很自然的事情。

因為有父母,所以才會有兄弟姐妹。

小時候的印象裡面,家就是父母和兄弟姐妹,但是人會長大,家也會壯大,會產生多個小家,這是社會發展的秩序,也是人往前走必經的過程,是人生的必修課。

在這個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親疏遠近也發生了變化。

兄弟姐妹之間不再是除了父母以外最親的親人,會有各自的小家庭。

除此以外,兄弟姐妹各自的人生軌跡和利益都有所不同,這時候心就會有所分散。

但是只要父母還在,那麼在原生家庭裡面,兄弟姐妹就還是一家人。

關於原生家庭的事務,還是會一家人聚在一起商量,一起出力。

這時候還是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彼此之間是家人。

這時候,兄弟姐妹之間的紐帶是父母,父母還在,兄弟姐妹共同的家就還鋒敗在。

父母走後,兄弟姐妹關系再好,都無可避免會較之前疏遠。

隨著父母的離去,自己在原生家庭裡面的角色也慢慢淡化,丈夫或者妻子,父親或者母親的角色會越來越深刻。

簡而言之,兄弟姐妹是從屬於父母,而小家庭是第一順位的親近關系。

所以,一般來說,父母走後,兄弟姐妹就會較之前疏遠。

而那些乾脆不來往的兄弟姐妹,無非是三個原因,很現實:

1:退出原生家庭,過好自己的人生

不可否認,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沒有原生家庭就沒有一個人的來處。

但是人總需要學會獨立行走,去建立一個新的家庭,去經營好自己的人生,去建立一個好的原生家庭瞎遲給自己的子女,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父母還在的話,那麼就算自己到了60歲,就永遠都還是父母的孩子,父母走了,就不再是孩子了,這時候,就會從這個角色裡面退出來,回歸到自己的小家裡面,做好為人父母,為人夫妻的角色。

當一個人退出原生家庭後,才能夠真正地體會到作為父母的那種感受,才能更好地經營好自己的小家,過好自己的生活。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將兄弟姐妹放在妻兒前面,其實就是不願意從原生家庭的角色裡面退出來。

這樣的人,往往經營不好自己的人生。

以為自己守住了真正的家,殊不知感動的只是自己,不僅兄弟姐妹顧不上他,連自己的妻兒都對他失望透頂。

這樣的人看似很能幹,能夠獨當一面,但其實心理上還是對原生家庭有很大的依賴心理,不願意,抗拒以獨立的姿態去經營自己的人生。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逃避現實,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

一個連隊自己負責都做不到的人,又怎麼經營好自己的人生,經營不好自己的人生的人,不僅會被兄弟姐妹嫌棄,連妻兒都不想被連累。

2:體會到了人情冷暖,心灰意冷

付出不被珍惜,感恩,反倒是索取無度。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關系都存在利益,任何人都有人性的弱點。

但有些人偏偏忽略這一點,他們依賴血緣銀神顫關系來取決是否信任一個人。

認為兄弟姐妹本是一家人,就應該無條件信任,相互扶持。

殊不知,人都會有私心,兄弟姐妹也不例外。

你跟父母,子女之間尚且存在義務和責任關系,可以對人性自私的一面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但是你跟你的兄弟姐妹之間完全就是情分,並不存在義務和責任關系。

而情分這種東西,說是看感情,其實還是基於利益,是否利己。

正所謂:「窮在鬧市無人知,富在深山有遠親」。

你若富貴了,對兄弟姐妹來說,就是利己資源;你若貧寒,遭難了,兄弟姐妹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會不會連累自己,就算幫,也要先顧及自己的小家。

這是人情冷暖,也是人之常情,情有可原。

父母還在的時候,基於跟父母之間的責任和義務關系,跟兄弟姐妹多多少少都有來往,但是父母走後,兄弟姐妹之間的情分就更多地依靠利益維持。

當一個人體會到了人情冷暖,自然就會對兄弟姐妹心灰意冷,遠離他們,回歸小家是必然的。

就好像林伯,富貴了也不忘提攜兄弟姐妹,對他們能幫則幫,讓他沒想到的是他後來遇到點事,過得不如從前了,兄弟姐妹也開始疏遠他,每次他找他們相聚,對方不是說忙,就說下一次,就算難得聚在一起,言語里也多了些嘲諷和輕視。

林伯說後來他才知道,自己對兄弟姐妹的感情是一廂情願,自此他也沒有再主動找過他們,彼此之間也漸行漸遠了。

3:看透了人性,保持距離是必要的

劉姐說自己以前從來都不覺得兄弟姐妹之間有什麼誤會是解不開的。

很多時候,很多事,忍一忍就過去了,別那麼計較就好。

但是父母走後,她決定不再跟弟弟來往。

從前她認為弟弟小,父母偏愛他也正常,再加上弟弟跟父母住一塊,平時也更多地需要弟弟照看父母,所以對於父母的偏心,弟弟的索取,她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直到父母接連生病,她才看清了父母和弟弟都是自私自利的人。

他們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完全沒有想過她的處境,替她考慮過。

父母身體健朗時,想到的都是弟弟,父母身體不好,就說輪到她照顧了,醫葯費也該由她一人出,弟弟還讓分攤過去這么多年對父母照顧的費用。

那時候,她看在父母身體不好的情況下,選擇了隱忍,父母走後,面對弟弟得寸進尺的索取,她毫不留情地拒絕,並讓對方不要再來找她。

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得不到父母公平的愛,面對自私的家人,終會有醒悟的一天,當那一天來臨,就是親情不再的時候。

親近兄弟姐妹是人之常情,但也應當懂得適可而止。

心理學研究表明,越是親近的關系,就越是會因為期待過高,而產生越大的失望。

要求兄弟姐妹將自己當作至親,本就是一種奢望,畢竟兄弟姐妹會有自己的小家和兒女。

與其強求,不如保持距離,反而能讓兄弟姐妹之間相處得愉快一些。

⑨ 為什麼父母一離世兄弟姐妹感情就淡了呢

一、父母不在兄弟姐妹就「散夥」,背後的原因很扎 心。
1、父母在時,親情發自內心
父母對子女的感情,會影響到子女彼此之間的關系,父母疼愛子女,自然子女之間也會自然而然地覺得親近一些。
而一旦父母不在,這種心底里的親情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漠,慢慢地就表現在人與人之間的疏遠。
2、兄弟姐妹發生矛盾時無人調和
子女多的家庭,除了熱鬧之外,矛盾也會時常有,這時父母往往坦態首會語重心長地勸解,來調和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
但一旦父母不在後,這種「調和劑」就沒有了,一旦發生矛盾,自然會在心裡耿耿於懷,久而久之,不相來往也是順理成章了。
3、距離割斷了親情
人們為了發展,自然會遠走去到大城市裡面,這樣無疑加劇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距離產生的並不是美,而是感情的生疏,地理距離遠了,來往自然就少閉汪,親情自然就慢慢平淡了。
雖然逢年過節也會有電話問候和見面,但還是沒有什麼親密的感情可言。
4、攀比心理
兄弟姐妹每個人的發展不同,自然就會有貧富差距。父母在時,往往會「資源調配」,讓子女彼此之間的距離縮短。所以這個時候兄弟姐妹間往往不會攀比,反而是互相幫襯。
而等到老人不在後,資源再次出現不平衡,也無人去調配,這個時候雙方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少了為對方著想,攀比來了,自然感情就淡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條件差不多的兄弟姐妹關系更和諧,而那些差距很大的則是很少走動,甚至都斷了聯系。
其實有時兄弟姐妹之間不和睦,往往也和父母之前的不作為有關,父母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父母如何建立讓數和睦的兄弟姐妹關系?
1. 給予充足的愛
無論孩子表現如何,父母都能給予足夠的愛,始終無條件地愛他,對於每個孩子的態度和方式都是一樣的,教育的標准也是一樣的。
2. 不偏愛
不因性別差異而區別對待,聽話與否和成績好壞都會一視同仁,這樣孩子們的心理自然是平衡的,不會因此產生嫉妒對方,內心充滿惡意。
3. 創造建立兄弟姐妹親密關系的機會
父母可以多創造機會來建立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像布置一些親子任務,讓孩子們協同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就會讓孩子感受到手足之情的可貴。

閱讀全文

與父母兄弟沒什麼感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惠東怎麼申請體檢報告 瀏覽:944
與孝敬有關的誦讀 瀏覽:876
家裡的老人過世怎麼辦 瀏覽:871
懷化市調整養老金什麼時間上調 瀏覽:48
出售居住權的江蘇南京養老院 瀏覽:864
女人有沒有孝順婆婆 瀏覽:602
柯橋老年大學 瀏覽:650
農村養老退休金能漲嗎 瀏覽:920
沖口養老院 瀏覽:536
吉林省農村養老金 瀏覽:442
街道重陽節送慰問品新聞 瀏覽:607
子女落戶後怎麼變更父母 瀏覽:127
石家莊市老年大學書畫家 瀏覽:717
記老年大學書法教師 瀏覽:954
七十多歲的老人如何買機票 瀏覽:708
60歲正常人血壓是多少正常值 瀏覽:10
蘇州社保退休能拿多少 瀏覽:254
養老保險解封了怎麼辦 瀏覽:268
老年人半月板磨損手術 瀏覽:403
社保交了15年還沒到退休年齡還需要交嗎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