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如何對待空心病孩子

父母如何對待空心病孩子

發布時間:2023-05-26 12:37:57

⑴ 孩子無精打采可能是空心病,父母要注意

當孩子出現這些情況:

早上起不來床,不願意去上學。。。

每天回家以後無精打采。。。

獨來獨往總是一個人上下學,沒什麼朋友。。。

沉迷手機,不願意做別的事情。。。

父母可能會覺得這不會是抑鬱症吧!?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最主要症狀是持久性的情緒低落、興趣減退、認知功能損害、意志活動減退,甚至出現軀體不適。全球約有3.22億人患病,患病率為4.4%,我國患病率約在3%到5%(蘇文君,曹志永,蔣春雷. 抑鬱症的炎症機制及治療策略. 生理學報,2017,69(05):715-722)。現行信效度比較好的自評量表可以協助,僅僅是協助,評估抑鬱情緒,抑鬱症的確診仍然需要精神科醫生診斷。

家長帶孩子到醫院以後也沒被確診是抑鬱症,那麼是什麼問題呢?

「空心」這個說法由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師Viktor E Frankl(Frankl, V.E.(1985).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Simon and Schuster)提出,大多數人覺得或者沒有意義,是因為處於一種存在真空的狀態。北大心理學教授徐凱文在一項調查中發現「北大新生中,有30.4%的學生厭惡學習,或者認為學習沒有意義,還有40.4%的學生認為活著和人生沒有意義。」徐教授將這種心理狀態稱為「空心病」。

1.給自己一個目標,創造一個動機。目標和動機給了我們對生活的渴望,如果實在沒有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就主動創造一個,哪怕是一件無關重要的小事,哪怕不是自己喜歡的,至少可以有方向,在完成的過程中感受意義。

2.增加社會聯系,與人多接觸。有研究表明派蔽喚心理問題可以通過社會連接緩解,與其他人建立聯系,與社會保持關系,找一群興趣相同的人相處,與自己的朋友相處,分享你想表達的,是一種培養意義感的有效方法。

3.訓練自己的掌控力。觀察自己生活當中可能觸發失控的環節,當問題被發現時,就已經解決了一半;給自己制定一些簡單的計劃,通過嚴格的執行和自律,提升自己對生塵凱活的掌控感,這會讓你有自信面對空心病。

4.尋求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心理咨詢往往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無論是哪個流派、哪種方法,都能夠幫助你解決空心病,在咨詢過程當中讓自己的心靈成長,變得有能力面對;認知行為療法、正念並型練習可能會更高效一些。

⑵ 如何養育一個有「空心病」的孩子

最近讀到兩篇文章,一篇是中國留學生在朝鮮留學的經歷,一篇是北大的心理咨詢師(高校教師)對北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的調查和記錄。

現在的中國看朝鮮,就是一種「正常人」看「異類」的眼光。我們的經濟比他們發達,我們的資訊比他們發達,他們的思想閉塞、禁錮,我們看他們的時候有一種同情的眼光。但真實情況是這樣嗎?留學一年多後,學生得出的結論是:他們看上去挺快樂的,表情很幸福。對於那段生活,她覺得沒有每天大量信息的沖擊,這樣的生活反而值得懷念。

所以,我們以為別人不幸福,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這個邏輯如果套用到我們的孩子身上,就會出問題。家長通常認為孩子「這樣……那樣……」就會幸福快樂,他們也不遺餘力地把孩子往那個方向引,但實際情況呢?

北大的學生都可謂是天之驕子了,北大的學生由於來自全國,如果再進行分層,北大學生中最優秀的那些,是不是就是絕對的優秀人才了。他們的幸福感如何呢?他們獲得的榮譽和家庭的關注,可不是一般孩子能比的。

很可惜,負責北大心理干預和心理輔導的老師在接觸了上千例的學生後,發現高達30%的學生厭學,有的患有很嚴重的抑鬱症。其中有一個孩子,特別優秀,但是學校、父母和他自己,經過四年的各種心理治療,最後父母還是決定讓他放棄學業,退學回家。

更可怕的是,這位老師發現,其實這些孩子的問題早在進入大學之前就已經發生了。也就是說在青少年時期,在初中、高中時期,他們就已經出現了這些問題。這些孩子有很深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和他人之間的關系好像非常地虛幻。想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而活著。

很多人都知道,孩子的問題來自父母。

那麼這些簡歷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做錯了什麼嗎?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家長自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也努力把孩子培養成「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參與者不只家長,其實也還有教師。「提高一分,幹掉千人」,這樣的口號,把周圍的同學都變成了敵人,而不是戰友。把生活變成了戰爭,把日子過成了戰斗。心的荒蕪也是必然的。

美國哈佛的精神是讓優秀的人要幫助世界變的更好。我相信他們中也有很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因為很多畢業後也去了離錢最近的地方——華爾街——工作。但是,也有一些人去了非洲做支援,甚至來中國的農村做公益。

這樣一種利他的初心和發心,卻拯救了他們的心理。也許他們也會遇到挫折,也會遇到困難,但是內心從未質察友疑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也從未切斷和世界的聯系。

--------------分割線------------------

問題來了,作為家長,我們能做什麼?

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做一個好的示範。身體力行。家長,首先自己要找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只不過這對於很多隻會掙錢的家長來說,真的是太難了。不是嗎?

---------------後記-------------------

由於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大的教師,所以他所舉的例子都是北大的優秀學子。但孝返是,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優秀的孩子才會得「空心病」,好像普通的孩子就都活得十分有價值感似得。

應該說,「空心病」和優秀無關,這就好像抑鬱症其實和是否富裕關系也不大。

因為我們沒有其它學校或群體的數據,所以,我們也無法得出准確的結論。

但是,普通學生難道就不會出現這些問題嗎?好像不盡然。

我們也敗慎槐不能說普通學生的家長就怎麼樣,這不是一個一概而論的問題。這可能是社會病在教育領域的一種反映。

⑶ 家庭教育中如何預防「空心病」

近些年來,患空心病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一些年輕人更為常見,什麼是空心病呢?

空心病不是指沒有心的人,而是指的是迷失了自我,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找不到活著的價值與意義,迷茫空虛無助,不知道為誰而活,也不知道為什麼活著,頹廢消沉,渾渾噩噩。

空心病人群之所以越來越多,除了社會的影響,跟家庭教育也有很大的關系譽枯耐,父母為了讓孩子成龍成鳳,讓孩子拚命學習,生怕一不小心落在人家後面,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全部壓在孩子的身上,而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精神的成長。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應該怎樣預防空心病的產生呢?

01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生活中許多父母對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含在嘴裡怕化了,放在手裡怕掉了,特別的嬌慣,所有的事情都為孩子准備好,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事事不需要孩子操心,甚至刷牙把牙膏都給孩子擠好,這不是對孩子好,而是扼殺了孩子的動手能力,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扼殺了孩子的體驗世界的權利。

許多父母的口頭禪,孩子要「聽話」,只要聽話的孩子,基本上就很少動腦筋思考了,在家聽父母的,在學校聽老師的,從小學到大學學了很多知識,唯獨沒有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越長大越迷茫,空心病的現象就越來越嚴重。

02學習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宗華民族的根,學習傳統文化其實在學習聖先賢的智慧,讓孩子從小接觸傳慶春統文化,相當於在孩子的心裡紮下了智慧的根,雖然在小的時候不理解,但逐漸會領悟到文化的魅力。

在文化里他們能敗好感受仁義禮智信;感受到格物、致知、誠心、正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感受到讀書人的使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不知不覺中,滋養生命,升華精神。

03發掘天賦,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每一個來到世界上的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屬於他的天賦和特長,作為家長在生活中善於觀察,對於孩子的天賦重點挖掘和培養,而不是僅僅以分數作為衡量成才標准,眼光放長遠,放在一生的角度的看待孩子的成長。除了學習,適當培養孩子的愛好特長,一方面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同時也是在挖掘孩子的潛力,豐富孩子的生命。

預防空心病不僅是家長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關心青少年就是關心我們的未來!

閱讀全文

與父母如何對待空心病孩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裡的老人過世怎麼辦 瀏覽:871
懷化市調整養老金什麼時間上調 瀏覽:48
出售居住權的江蘇南京養老院 瀏覽:864
女人有沒有孝順婆婆 瀏覽:602
柯橋老年大學 瀏覽:650
農村養老退休金能漲嗎 瀏覽:920
沖口養老院 瀏覽:536
吉林省農村養老金 瀏覽:442
街道重陽節送慰問品新聞 瀏覽:607
子女落戶後怎麼變更父母 瀏覽:127
石家莊市老年大學書畫家 瀏覽:717
記老年大學書法教師 瀏覽:954
七十多歲的老人如何買機票 瀏覽:708
60歲正常人血壓是多少正常值 瀏覽:10
蘇州社保退休能拿多少 瀏覽:254
養老保險解封了怎麼辦 瀏覽:268
老年人半月板磨損手術 瀏覽:403
社保交了15年還沒到退休年齡還需要交嗎 瀏覽:164
中老年人吃維生素c 瀏覽:429
重慶家庭護理床老人床多少錢 瀏覽: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