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勸信佛的家人理性信佛
信佛或不信佛,均有因緣,不必因父母不學佛而過分煩惱。做為已學佛的子女,當然可以成為父母學佛的助緣。但要有耐心,要運用善巧方便,不可勉強。如果他們始終不相信,也不必因此沮喪、怨恨,應一如既往,做好子女的本分,讓父母怡養天年。最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身體力行去感化他們。如果父母年歲大了,你一定要表現得比平常還要好,他就會覺得奇怪,你現在變得這么孝順,跟過去不一樣。你說這是佛教我這么做的,這樣才能感動他,讓他對佛法有好感,然後慢慢再勸他念佛。如果你所做的,他都不歡喜,你勸他念佛就非常困難。為了孝順父母,你可以不必到佛堂,在家裡念佛就好。如果知殲出聲念佛,他不歡喜,你就默念,一切要順從父母。如果他們始終不相信,也不搭碰沖必因此沮喪、怨恨,應一如既往,做好子女的本分,讓父母怡養天吵凱年。
㈡ 如何讓自己的父母也信佛念佛
學佛人首先要做好本職工作,讓父母少操心,讓父母身心得到安穩,同時自己生活上做好孝養父母的工作,前面工作做到位後,可以把握時機引導父母了解佛法、勸導他們素食以及念佛。
一步步來,欲速則不達,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南無阿彌陀佛!
㈢ 怎樣讓家人開始學佛
很簡單,你自已行為上表現力要強,要慈悲,孝順,然後不要執迷在佛法裡面,要了解,佛在心中,佛相是不動的轎卜,而你是在修行的一個人,如果讓家人信佛,你最先伏帆純的行為上要讓他們認同佛是好的,是向缺咐善的,是讓家庭和睦的,你行為上被家人認可了,他們也就會跟著信佛的!
㈣ 如何引導家人學佛
【大慧法師】:1、從自己的身教做起;2、培養自己的正見;3、正命,不損人的經濟活動;4、依止一位正的善知識學游悉亮習;5、多聴聞佛法;6、多正確思惟佛法。
【明君法師】:阿彌陀佛!你在家裡學佛,做個榜樣,他們慢慢會發現信佛、學佛,以及修行的好處。先不急讓他們念佛,自己做的事情他們贊嘆了,那時候在告訴他們念佛、學佛的好處。阿彌陀佛!菩薩加持你,願你一家人平安幸福快樂。
【道力法師】:先不要想著領導誰,神寬自己先給家人做個樣子哦。
【常修法師】:依《善生經》使各盡其職,陸歷即是將佛法用於生活。
【慧健法師】:阿彌陀佛!你的壞習慣,你的缺點,你的邪見都改了,都沒了,家人看到你修行的好處了,自然被感染!
【凈耀法師】:以學佛者的道德人格贏得家人的尊重,再以佛法故事做引導!令家人了解學佛就是學做主人!不受外在環境影響而煩惱!所謂知己知彼,善用真心必成心願!
【佛宇法師】:適時而度。
【惟悟法師】:隨順他的因緣,借重大家的力量去引導他。
㈤ 如何引導父母學佛
如果你是在家學佛弟子!,首先要以身作則做到:孝親!善心善行。。不計較,幫助大眾,勤快家務。。!
使父母親身感受到,學佛的好處!,在你身上的體現!,父母才會贊嘆你,從而承認學佛的好處,逐漸學佛念佛!
㈥ 請教各位師兄,如何引導家人學佛
自己先要把學佛所獲得的利益旦兄,展示給家人看。學佛後孝順父母,敬妻愛子,朋友有信,各種關枝茄系融洽,身體健康,模搭襲福慧雙至。不用引導自然家人就信佛學佛了!
㈦ 回家人老人:如何勸父母學佛
接觸過很多的朋友,他們在勸說父母學佛的時候都非常積極,發心非常好。因為他知道有一個非常好的寶貝,然後他想去孝敬他的父母,他就拚命跟父母說這個問題,但多數不得法。即使釋迦牟尼佛,他在孝敬父母的時候,也請了一位菩薩幫忙,請了哪一位菩薩,就是地藏王菩薩,來演示這部《地藏經》。地藏王菩薩演繹了地獄是個什麼事情和如何孝敬父母的,這是善巧方便。
我們在這個世間當中,如何能做到有智慧的善巧方便,是很難的。你比如說,如果你父母的心落鬼道上了,貪心特重的話,落到餓鬼擾返悄道,貪心就重。然後當中,你如果給他錢,給他兩萬塊錢,他會考慮到「你是不是還有五萬」;如果送五十萬塊錢,他會考慮到「你是不是還有一百萬」。你這樣的話,並不是在「廣設方便,勸誘父母」。在這個地方,拿出時間來探討一下: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當中,應該如何的勸誘父母,能讓他們得到真利益?
第一條:你應該有智慧
何謂有智,需在無我相,無我見,無我的境界上處理與父母的關系。如果你沒有智慧的話,就不可能到達「無我」的境界當中。
如果你真的想讓你的父母學佛,在佛陀所教育的范圍內,能得到真正的利益,那你的思維模式應該是「無我」境界的。也就是你(智慧)必須到達「無我」的境界。,否則就是麻煩,就會因你著他們是你的父母相,而度不了他們;或是就是躲避(不管他們,不見他們),你仍然度不了他們。這一點,我也試過很多次。而且多數的情況下,很多的修行人跟他們的父母是逆緣,很少有幾個善緣的。(煩惱即菩提)而在這個逆緣的時候,你如何幫你的父母去修行,學佛,去得到真正的利益。首先你是「無我」的境界。如不這樣,你就會因與你的父母們同時著情執心,(情重理智就會下降)不可能處理好父母的關系,就會根本幫不了他們,你更鬧心。這是第一條,首先要有無我般若智慧。
第二條:你要符合「人事」
符合我們現在當代社會的人倫道德,符合孝順子孫的人倫要求去做任何事。你首先,該孝敬父母的時候孝敬父母,該稱念父母的時候稱念父母,該請父母吃飯的時候請父母吃飯。該給父母洗腳時就給父母洗腳,只要是人,就應找不到你在孝敬父母方面的缺點,最好找不到你在做人上的任何缺點,但這一切的東西,處在第一條的那個「無我」的境界當中,就好像你在演戲一樣。你知道你叫林心如,你演的叫紫薇格格,演完了以後,你還叫林心如,不要與紫薇格格混淆了。就好像我們穿一身戲服。在這個地方,我叫回家人。那我就是回家人,跟大家一起演一場戲似的。我並沒有感覺「啊,今天來了50個人聽,明天來了5個人聽」。如果那樣的話,怎麼樣,我就掉進去了。我只在演戲,眾生因他們因緣而生的。所以,這一點,做好人事,做好演戲這方面,無非我們演的技巧如何了,這第二條是非常關鍵的。
第三條:情重,那恨就越大
有些時候,你非常的愛你父母,你跟他們說「父母,學佛吧,你看佛法多好啊」。如果你跟父母是逆緣的話,他就會因你掛念的這種情執,反而就不去學。
我見世世過有這樣的一位朋友,他的父親得了一個病。他因為修行,知道父親的壽命非常麻煩。但是他想了一些辦法,為父親續命,做了很多的事情。當中,他又回去勸他的母親「母親,如果是父親身體好了,你學佛吧」。他母親就說「好,可以的,但不要花很多錢,一定讓你父親身體好了」。日後,因機緣成熟了,他父親的病好了,而且沒有花很多的錢。後來他就過去問他母親了;「母親,你這回學佛了吧,要講信用」。他母親回頭就告訴他「我本身是佛,學什麼佛」。這個事情我是親眼見到過的,這位朋友,當時氣的差點沒背過氣兒去。但是最後發現,他為什麼這樣生氣,就是因為他太愛他的父母了,太掛念他的父母了。而他不知緩渣道,就他這種掛念使他失去理智。所以,當他們不符合他的這種感受的時候,他就會特別的難受,不重情並非沒有情,而是因知道動情對父母只有害,不利於父母學到真正的東西,而相對的不著情,是這樣的。
第四條:嚴持戒律
你知道嗎,人勸人真的沒有用。你在前面走,做的非常好。然後他們覺得「你看我的孩子就是學佛以後,吃素身上特清靜,臉上也好看」,然後你父母就覺得吃素挺好的,他們也跟著吃素。根本不用天天跟你父母說,「你們如果吃素得到一種很好的利益。」(尤其不能對認為你迷信的父母講,吃素後身後會有五位菩薩跟著你)再比如說,你通過學佛變得非常的孝敬父母,嚴持做人的戒律,你父母自然而然就感覺到「這佛法挺不錯的,看我兒子或女兒通過學佛變得這樣孝順我了」。而不需要跟他們說「我這佛法非常有利益,不恭敬三寶,聽信邪法會下無間地獄的。」如那樣講你母親「嘭」的一下,「你才下無間地獄呢」。哈哈,人總是喜歡聽好聽的聲音,只有改變自己的人,才能引導別的改變,尤其對父母改變的影響。
戒律是自我改變的標尺,不要去改變你的父母,要通過持戒後的改變而去影響你的父母。
第五條:在表象當中,順應父母的心思;在心性當中,一定不要拿他們當父母
要把父母當成在修行當中一個關卡。是你成佛的陪練者,也可以說你成佛的心是因他們而發得,在跟父母談論的時候,關鍵不能被「父(母)女」「父(母)子」的這種情執騙了,非常關鍵。有很多的人,因為他宿世間有出家的因緣,(他這個「家」怎樣出,就會讓其感覺到沒有世間親情,自然而然就要出家了,)而這種宿世間他發過願要出家因緣到了,他就感覺到特痛苦。他感覺到「為什麼別人的父母對孩子那麼好,我父母拿孩子不好,為什麼看我哪都不好?為什麼這樣對我不公平?」。這點怎麼樣產生的,首先你被父母情執騙了。再此願力所至,讓你斷了世間情執心好出家的,哈哈,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是因自己願力生成,怪不得任何人。
只要你是修行人,說實話,那擺在你面前的:首先是如何能順應父母的心,然後在心性當中,跟父母保持相對獨立,不能被父母情感所騙。記得在年輕的時候,離開家庭,進社會,那個時候不修行,沒智慧與定力,就出去找了很多的朋友,拜了很多的兄弟,(就是鐵哥們),當時是因一直在父母的保護圈裡。當離開這個保護圈的時候,內心當中因為特別依存這種保護圈,就產生了一種自然而然的害怕與依賴。這種東西本身就是被父母的情騙了。做為一個修行者,擔當是基本條件,是根。這當中如有出家的因緣時,更不要叫親情騙了,不然特痛苦。而且有可能生成怨恨,很重的怨。這種怨恨在法界當中是很難解開的,必須要瞭然而知。
你真正愛他們,就不要愛他們。
第六條:一定要順導,不能逆導
在讓父母們接受佛法的時候,一定要順著父母的心,不要順著你著相所學的佛法。因這要求你自身的功德福報非常好,然後你父母看到你通過學佛獲得很大的利益,而自然而然影響他們去學佛。一定不去用一種道理來指導他們。尤其象教育孩子一樣心情的教育他們,最可怕是自己認為學到一定程度了(自認為)差別心,分別心又很重的朋友,就會因父母們達不到自己內心的標尺,為發泄內心由愛生恨的心理壓力,而和父母將關系鬧僵了。如你這樣說「佛陀說常輕三寶,信邪,一定會下無間地獄的」。不但教育不了你的父母,還形成很重的邪見,在這里是不能使用異相方便,使用怪異嗔責,讓父母們生畏懼,來修行佛法的。這也不符合人倫道德的,而且會形成沒有辦法逾越的隔閡。在這個地方一定要知道,順著父母的心情來。
我記得我修凈土的時候,持清靜戒,過午不食。父母感覺到我特苦,(我沒修的時候170多斤,修了後110多斤,瘦的非常難看。)然後我的父母特心疼。一次我們一起出去,要了菜,我的一個長輩叨著一塊肉放在我的嘴裡,非要讓我吃掉,如果當時沒有智慧,不能順父母的心來,就很難處理的,(其實持戒都是心戒,是戒對這種東西的貪婪的心,而並不是表象的戒。)我就問自己「怎麼樣做啊」,我就選另一個方向,把這個肉吃下,吃下去以後,過了沒有五分鍾,我說我想吐。其實根本沒想吐,然後用手指撥嗓子,吐的什麼東西都吐出來了。我父母從那時開始,再不逼我吃飯了。所以呢,在這個地方,你一定順著父母的心,而不能一味的講道理,
恆順一切眾生,即供養諸佛,更何況自己的父母了。
第七條:在和父母交往時,要有一條准則「讓父母放下妄想執著」
做這事慧眼是關鍵,首先你要分清父母是什麼類型的人,對於貪心重的父母,在他們面前要演習布施與布施的利益;對於嗔心重的父母,在他們面前演習忍辱及嗔心的害處;對於無明重的父母,演習看破,放下的妙用;對於心神散亂無定的父母,演習禪定,觀心好處;對於毀犯無律的父母,演習行有度,知進止的方便;對於懈怠庸懶的父母,演習積極精進的心態。在這里並不是讓你去說教,也並不是讓你一次將父母們習氣改過來,而是你自己去改變自己的行為,去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父母們的心。無論你怎麼做,怎樣教他們,你的目的就是讓他放下妄想執著。一切僅是你讓父母放下妄想執著的工具,是葯,哈哈,不能當糧食吃的。
第八條:順應父母的心意幹事
他們之所以成為你的父母,那因他們對你的情執心(或怨恨心)是非常大的。他們自己也沒有辦法消耗掉這種大的情執心,他就會化成一種在我們看來不理智,但在他們看來是非常理智的行為。這是代溝,也是因緣。如果你愛你的父母,就要學會相對的忍耐,學會順應父母的心意幹事。給他們一個能愛你的空間,一個能在你這里體現父母愛的地方,同時要合理的善導他們的愛就可以了。
他們怎麼樣去疼你,去愛你,如他們見你要哭。這時,你對你父母哭,你父母就會勸你「你別哭了」,你說「你們也別哭了」,你父母就不會哭了。如你不這樣,而是說「別哭了,我們是怎麼怎麼樣的因緣,你們這樣情重,下一世就當畜生了」,這就麻煩了。我見過一個出家的人,他要出家,父母就哭。他就跟父母說了「你們是我這一世的父母,我上一世的父母是市場裡面買菜的老太太」。當時把他父母給氣的,哐嘰一耳光,他父母說他非常不孝敬,非常自私,學佛學痴了。他說的對不對,相對說也對,他有宿命通了,菜市場那老太太前世的確是他的父母,但又不對,著相了。
父母們認為這孩子是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因為他們從小看孩子們長大,他們無法接受這種逆自己心意做法與口氣,在父母認為你這是叛變,無論你說的對錯。有時引導父母學佛的捷徑,真的不是佛理,尤其不是大道理,而是感動,讓父母從內心對學佛而獲得到的大利益的感動,一種因感到你對他們無邊愛與孝心後,內心深處深深的感動,一定學會用心感心。
在一切後路中,唯一「父母所做一切都是為了讓我放下妄想執著,看破情執,直至讓我成佛的,因此我因父母對我的恩德,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直至入究竟(無余)涅盤。我此功德,將父母超度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願力究竟。你在發這個願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悉知悉見,都會護持你的父母,用這功德救助父母是究竟的。當然別的也不錯。我們今天,就「廣設方便,勸誘父母」這個地方,就談這些。
㈧ 劉素雲老師答疑:想引導家人學佛,該如何做
用你的善行帶動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學佛所帶來的諸多益處。
㈨ 在家如何勸父母學佛念佛
說念佛好,可以發財,可以沒有病,總之善意的謊言不是不能用的。
如果還是不願意念,那就給父母用六字大明咒轉經輪,讓父母順時針轉動,說是簡單的運動,能讓人長壽
㈩ 怎樣勸父母學佛信因果
我想,自己勤奮精進地修功德,並把所有的功皮亂遲德都迴向父母信佛念佛,只要有足夠的誠心、以及堅定不移地做下去,總有一天會功德圓滿的。下面轉來一篇文章,供你參考:
念佛法門,如如意寶珠,能隨人意,雨一切寶。但能懇切至誠念佛,自然消除罪業,增陪枝長善根。超度先亡,俱生西方。何不可雲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又問:當如何修,能令父母往生西方?
汝如此問,太不明理。念佛之人,每日早晚,尚須以己修持功德,迴向四恩三有,並及法燃李界一切眾生。何況父母,而不能令往生西方。但須恭敬至誠之極。
又須發普度一切眾生之心,凡一切有緣之人,皆以此法相勸。
以自己修持之功德,及迴向一切眾生之功德,及勸人之功德,為父母迴向。決定能令父母往生。
然須真實力行,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