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城市戶口子女可繼承父母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嗎
因為宅基地所有權屬於村集體組織,只有具有本村戶口的村民可以按規定享有宅基地使用權,可以在宅基地上蓋房建屋。但是,宅基地不屬於村民私有財產,它不能作為遺產被子女繼承。作為非農戶口,就更不享有本村宅基地的使用權了。
所以,如果城鎮戶口的子女想要繼承的這塊農村宅基地僅
僅只是一塊宅基地,地上並無任何建築,那麼他們不單不能繼承,而且這塊宅基地還會被村裡合法收回。
但如果城鎮戶口子女想要繼承的這塊宅基地上是有建築的,那麼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是其父母的私人財產,是可以被繼承的。
按照「宅隨地走」的原則
,城鎮戶口子女繼承了宅基地上的房屋後,自然而然的就獲得了這塊宅基地的使用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是城市戶口,不是本村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按規定,繼承自父母的這處宅基地上的房屋城鎮戶口子女可以一直居住,但是期間不能翻蓋,更不能重建,等到房屋倒塌消亡,或者拆除後,這塊宅基地就會被村集體合法收回。
而且,即使是父子父女關系,想要繼承農村的房屋,也是需要辦理繼承手續的。
如果父母留有遺囑的,那這屬於遺囑繼承,辦理起來比較簡單,拿上遺囑去公證處進行公證就行。
如果沒有遺囑,那麼就要按照法定繼承來辦理。如果還有其他合法的繼承人,那麼除了需要相關材料外,還必須有其他人放棄繼承該處住宅的簽字申明,然後按規定程序進行遺產公證證明。
『貳』 城市戶口子女可繼承父母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嗎為什麼
宅地不能作為遺產繼承,中國《民法典》將房屋列入繼承范圍。所謂房屋繼承,是指被繼承人死亡後,其房地產屬於其遺囑繼承人或者法定繼承人。因此,只有繼承人的房屋具有合法的產權才能被繼承。公民的房屋屬於個人合法財產,根據民法的規定可以繼承。農村村民和城市戶口公民都可以依照繼承法的規定享有繼承權,並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處分自己的房地產,即城市戶口公民可以繼承農村房屋。
不管他們是否繼續上學,都會繼續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和生活。現在很少有年輕人留在農村地區。數據還顯示,2000年,中國農村人口為8.08億,到2019年底降至5.52億。過去20年,農村人口凈流出2.56億。他們買了房子,在城裡定居下來,成為了新的城市居民。當然,這一趨勢並沒有停止。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城市化率最終可能達到70-80%甚至更高,而我們剛剛達到60%。
『叄』 孩子是城鎮戶口,還能繼承父母在農村的房產嗎
農村的房地產無疑是私有財產。私有財產可以全部繼承。農村的宅地原則上只適用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但宅地附著在住宅上,使用權還有另一個「帶地板的住宅」政策,城市的人也可以通過繼承獲得農村宅地的使用權。
城市人口繼承下來的房屋,只允許修理、維持,不允許拆卸、重建。因為如果允許拆卸、重建的話,住宅用地的使用權也會永久存在。因此,房子能住多久是因為房子的存在。如果想擁有更長時間的住宅用地使用權的話,就必須及時修理和維持房屋。只要家裡有人住,就可以繼續住下去。
『肆』 城市戶口的子女如何繼承農村父母的自建房要滿足什麼條件
這個很好說,不用上面條件,如果父母在農村有自建房,沒有啥財務糾紛,子女不管戶口在哪,都有權繼承父母遺留的自建房。但土地所有權不能繼承,子女有權處理父母自建房的權力,也可以自用。這是符合農村宅基地使用法,和遺產繼承法律法規的。
很多時候都是我國政策,就像現在城裡買房不影響家裡的住房,就是鼓勵農民去享受生活,農村的宅基地就是孩子以後的歸宿,年紀大了可以回家養老,這也是給大家一個歸宿感,我們遵循的就是葉落歸根。
『伍』 子女如何繼承父母的房產
子女繼承父母房產的方式是:有遺贈扶養協議的,就按照遺贈扶養協議繼承;沒有協議的,有遺囑的,就按照遺囑繼承;協議和遺囑都沒有的,就按照法定繼承。法定繼承中,子女繼承父母的房產,然後辦理過戶登記。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陸』 子女繼承父母房產最新政策是怎樣的
子女繼承父母房產新規定:
(一)繼承必須在被繼承人死亡後開始。
法律規定的繼承權,只是繼承人享有的一種期待權,如果被繼承人沒有死亡,繼承關系就不會發生,只有在被繼承人死亡以後,繼承權才會成為既得權。遺囑繼承權的實現,必須存在被繼承人生前立有合法遺囑和被繼承人已死亡,否則遺囑繼承關系也不會發生。如父母健在,其房地產子女就不能繼承。父母意願將自己的房產贈與子女是可以的,但這種行為叫生前贈與,不叫繼承。
(二)繼承遺產的人,必須是被繼承人的合法繼承人,即法定繼承人或遺囑繼承人。
我國繼承法確定的法定繼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三)繼承人依法取得的遺產,必須是被繼承人生前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或者是依法可以繼承的其它合法財產權益。
不能把家庭共有財產、夫妻共有財產以及合夥財產不加分割作為遺產來繼承。像這樣的財產必須分割以後屬於死者個人所有的部分才是遺產。一切非法所得的財產不屬於遺產,不得繼承。
『柒』 子女怎麼繼承父母的房產
法律分析:子女繼承父母房產的方式是: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協議;沒有協議,有遺囑的按遺囑;既沒有協議,也沒有遺囑的,按照法定繼承。法定繼承的第一順序繼承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捌』 城市戶口如何繼承父母的農村宅基地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父母的房屋作為遺產可由其作為繼承人的子女繼承,按照房地一體的原則,繼承人通過繼承取得房屋所有權和房屋上的宅基地使用權,但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是不能被單獨繼承的。也就是說,城鎮戶籍子女繼承宅基地使用權的前提是「地上有房」,如果宅基地上的房屋已經滅失,就不能繼承。在繼承宅基地使用權後,要注意對房屋維修養護,不僅可以自用,也可出租或出售,但房屋的受讓人只能是房屋所在地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且在該集體沒有房屋的村民。如未經集體經濟組織及相關部門同意,不可以對房屋推倒翻建。如要更長久地使用房屋,可以選擇在父母生前對房屋翻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二條 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第三百六十三條 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的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 第一千零七十條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玖』 兒子城市戶口可以在父母生前繼承農村父母房子嗎
在生活當中很多子女都會到大城市拼搏,將自己的農村戶口變成城市戶口,但是在父母去世之後,是可以繼承農村父母生前的房子。但是只能繼承房產土地的使用權,土地的使用權,子女是不能繼承的。
所以要想完完全全的繼承父母生前的房子,包括土地使用權,那麼就不要將自己的戶口轉到其他的地方,這樣在農村享受的待遇包括好處都是比較少的。另外小編相信,等到父母離世之後,年輕朋友們也是不太會回來自己的老家,從而選擇在外面定居,因此將其轉讓或者變賣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