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才能調整老人的心態
1、參與社會活動
全社會在關愛老年人的前提下應該更多地了解老年人,他們是社會財富的一部分,他們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專業知識和社會經驗,應該充分加以利用,不應該造成這部分人力資源的浪費。讓老年人 以各種途徑使老年人回歸社會,比如,上老年大學,參加社區組織的各種社團活動,為社區做各種有意義的事情,做顧問等等。總之,讓老年人自己參與到社會經濟、文化生活中去,在此期間重新建立起社會關系,人際關系。在參與當中可以重新找回他自身的價值,也可以開闊眼界,舒緩身心,促進身體健康,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而達到心理保健的目的。
2、調節好情緒
人的情緒可以通過大腦影響到心理活動和全身的生理活動。良好的情緒可以讓人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處於最佳狀態,相反,不良情緒可以引發疾病,對健康造成危害。「生、老、病、死」是一種最現實、最自然的生命規律。世上誰都無法徹底改變這個規律,雖然,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在生物醫學—心理—社會各方面的幫助下,能延緩人的壽命,但也不可能無限制地延長。老年人應該客觀唯物地面對老化這一現實,調整好心態,克服自身的消極情緒,積極面對生活,面對疾病和衰老。利用自身的優勢在各種社會環境中努力再創造自身的價值。
3、和諧的家庭關系
老人退休,有更多的時間與家人相處,家庭的結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等都可以影響到老人的心理狀態。一方面老人應該做好自我情緒的控制,另一方面家庭成員也應該結予老人適當的心理上的支持,共同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和諧的夫妻關系,和諧的代際關系,對老年人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B. 父親去世心情一直不好怎麼辦
(一)允許悲傷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要注意的一個詞語就是,允許悲傷,這是我給大家講的第一個問題,這個觀點就是允許悲傷,允許悲傷的時候悲傷就沒有那麼可怕了,我們就不再用大量的精力去趕走他去和他對抗,允許悲傷,不光是不可怕了 ,也許它會變得可愛,也許它會變得很美,所以我們感受到這些可愛的時候,感受到這些美麗的時候也許悲傷會成為我們的動力或者會成為我們的資源,而不再是成為我們的敵對面,拿走我們的幸福和當下快樂的東西。
所有失去親人的人在一段時間內請你允許悲傷。所有身邊有一些悲傷的朋友,請我們允許他們的悲傷,並且告訴他們你有權利傷心,你有權利這樣子體驗你的情感,我們沒有資格嫌棄你。這就是第一步。允許悲傷。
(二)自我同情
過了允許悲傷之後,我們就會發現慢慢的我們就進入到第二個階段,我們開始有一些心疼自己,就感覺因為我們已經允許了悲傷,我允許悲傷存在的時候,我們會慢慢,慢慢的,他會像河裡的水慢慢的澄清,澄清之後慢慢的渾濁不見了,清晰起來。我們開始心疼自己,開始擁抱自己,這一時期我們不再會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其實自己們開始慢慢的產生這樣的一種體驗,這種體驗就叫自我同情,當我們還是不錯的。這個是第二階段。
(三)與悲傷同行
然後第三個階段我們嘗試著擁抱我們這種悲傷的體驗,就是你不再害怕它,不再想要逃避,你開始與悲傷同行,與悲傷同行不是陷入到悲傷之中,他不是占據你生活的全部,不是一天24小時你都沉浸其中。你開始慢慢的做你自己的事情,你開始慢慢的擁有陽光的期望的東西。你只不過是與悲傷同行而已,悲傷這個時候變成了你的影子,而你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不過你還沒有完全回到原來的樣子,因為你還有影子,所以你與它同行。這是第三個階段,與悲傷同行。所有經歷了喪失親人,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所不同的是,有的人他不接受第一個階段他不允許悲傷,所以他一直走不出來,我想這位朋友也會有這樣的情況,一開始你不接受你不允許,所以你一直沒有產生那種從生命深處產生出來的自我同情感,你就沒有辦法進入到第二個階段,沒有辦法進入到第二個階段就沒有辦法進入第三階段與悲傷同行,開始做自己,進入第三個階段之後,其實已經開始恢復正常,向正常的方向去走。
(四)找回現實中的自我
然後就開始進入第四個階段,第四個階段就是在現實中,現實中的自我要建立起來,就是找回曾經的現實自我。其實這個時候就是說要做一些行動,比如說可以把家裡面的一些東西扔掉,比如說可以換一種生活方式,比如說開始去遠行,去告別過去,比如說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去曬一曬太陽,見一見朋友。進入第四個階段基本上慢慢的找回自我。
(五)建立永遠的連接
允許和自己逝去的父親有連接,我們允許和自己逝去的父親在一起,因為還是與悲傷同行,我們從來不想趕走那些所有的體驗和所有的關系。我們並沒有和父親分開,只不過是用另外一種方式存在的,父親從此存在於我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裡,而現實中的我,又有了另外一個世界,這就進入第五個階段,就是永遠的連接。我和父親永遠連接在一起,永遠是在一個世界裡,這個世界只有我和他,可是我還有另外一個世界就是現實的世界。
大家請注意我們作為心理輔導工作者,很多時候。我們是要經歷科學的階段幫助當事人。幫助那些失去親人的人,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也要知道他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短了半年,長了可能是幾十年。那因人而異,有的人很幸運,他一開始身邊有一個很好的環境很愛他的人,他可以跟別人談心,有的人可以去找心理輔導師,去幫助他,去傾訴,然後用科學的方法陪伴他一段時間。可是有的人可能就沒有那麼幸運,也許他要很長時間才走出來,甚至會產生我要隨你去這樣的想法,甚至更可悲的是有的人真的會隨那個人去。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要相信這是一個過程,他會走出來。要用科學的過程,經過這五個階段,允許悲傷,自我同情,與悲傷同行,找回現實中的自我,以及勇敢的連接。作為一個專業的心理工作者、社會工作者,或者是一個陪伴者,你的親人,比如說你的妻子或者丈夫,他們自己的親人去世,你可能要陪伴他,你是怎樣陪伴的?就是這五個方面去陪伴他,不要否定,不要否定他的情感,不要否定他的悲傷。
C. 孩子一想到父母漸漸變老就非常難受,這該怎麼辦
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積極的引導孩子的觀點,應該和孩子溝通,應該讓孩子懂得這是一種正常的情況,然後也應該讓孩子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每時每刻。
D. 父母年紀大了,56歲的夫妻和父母共同生活,總覺得心情壓抑,是我心裡有問題嗎
不是你心裡有問題,而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這種情況,只是有的人能挺住,有的人挺不住,或者即便挺住了,心理也產生壓抑。這並不是什麼孝心問題,而是真實的生活。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條件可以的話,而且父母又能自理,可以分開來住,你們平時多照顧一下。例如住兩套房子,你們給他們做飯等生活上的事情。其實,父母也不願意和兒女住在一起的,只是心裡不說而已。只要老人高興就行。
E. 父母情緒不穩定,不夠成熟,常常被影響到怎麼辦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可是父母不成熟怎麼辦呢?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不成熟的父母,他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讓孩子承受了很多在他這個年紀不應承受的事情,以及產生一些比較嚴重的後果,因此學會如何與不成熟的父母相處是很有必要的,同時,也要努力不讓自己成為不成熟的父母!
如何與不成熟的父母相處?
四種不成熟的父母類型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父母很像小孩子,因為他們對待我們的態度很任性。並且對我們和對自己的要求總是不一致,還常常要求我們做到他們做不到的事情。其實,這是一種情感表達不成熟的表現。
如果當一個情感表達不成熟的人成為了父母,他就有可能變成以下這四種父母之一。
情緒型父母
情緒型父母的情緒是極其不穩定,而且他們會很焦慮,焦慮到需要孩子去安撫他們的情緒。
當他們情緒崩潰時,他們還會將孩子也一同帶入情境中,例如情緒型的媽媽會對孩子哭訴,你爸爸不是個好東西,你以後不要找這樣的男人!
驅動型父母
驅動型父母對完美有極致的追求,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所以他們會控制孩子的一切,包括孩子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食物等等。
如果孩子拒絕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用各種手段逼孩子去做。
消極型父母
消極型父母是無法成為孩子的依靠,因為他們面對問題時會選擇迴避,甚至於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幫自己解決問題。
例如家庭之間發生了巨大的沖突,這類型的父母可能會選擇離家出走來迴避事實。
如果這類型的父母遇到更快活的生活時,他們會選擇拋棄家庭,去追尋自己的快樂。
拒絕型父母
拒絕型父母永遠是在否定孩子的,他們更樂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做自己的事情,他們會選擇迴避跟孩子的交流。
他們不是不愛孩子,但他們會讓孩子覺得遇到問題,也無法從父母那裡得到良好的幫助。
F. 父母心情不好時老想拿孩子撒氣,該如何調節自己的心態
引言: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總是想拿自己的孩子來撒氣,說實話這樣的行為真的特別的不合理,加上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首先就是要承認自己的情緒,另外可以找到一個合適的發泄情緒的方式,比如說大哭一場或者找人傾訴,哪怕在孩子面前哭,在孩子面前傾訴都可以
G. 怎樣調整老年人的憂郁心態
平時情況允許的時候,多帶他出去走動走動,運動一下。不要老是悶在回家裡,悶在一個環境、空間里答,以此來觸動改變他的心態健康,改善憂郁心理。還有要適當接觸多些新鮮事物,適當參加一些有益活動,讓老人心裡活躍起來,情緒好起來,也是對憂郁心態有幫助的。家裡的親人多抽點時間陪老人,陪他聊天啊,帶他去公園溜達,看廣場舞啊什麼的,來改善老人心態健康對憂郁也有幫助……
H. 意識到父母老了的難過心情該怎麼調整
爸爸媽媽老了,除了感嘆歲月的飛快,就是自己努力的緊迫感。
我和弟弟再一次打架回家的時候,老遠看見爸爸頭發已經開始花白了。那時候心裡感覺有點酸酸的感覺,那時候就在心裡感覺一下不一樣了。父母老了,好像新的很多東西都沒有嘗試,很多的地方也沒有去過,那個時候就是迫切的想帶父母去實現。
有條件的可以讓父母近一點,沒有條件的多給父母打打電話。生活壓力下有太多的無奈和心酸,但是只要肯花心思,事情還是會變得很好。有空還是常回家看看吧
I. 看到父母歲數大了,日見衰老,心情不好怎麼辦
有什麼心情不好的?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你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照顧,你如果心情不好,肯定會從外表露出來,要是讓老人發現了,他們也會不開心甚至會生病,所以說你完全不能有心理壓力。
J. 父母漸漸衰老,我心裡很難受,但只能在外地工作,我希望父母能夠健康長壽,沒有煩惱,我的心態該怎樣調整
何必難受?心態好什麼都無所謂。
給他們買一部手機吧!還好常聯系聯系,多回家看看,別讓老人覺得孤獨。讓他們多鍛煉鍛煉,身體好能活一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