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為小學生來說,哪些行為可以體現誠實的品質
說真話,不說假話;做錯事時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能及時改正;不拿別人的東西,借別人的東西要還;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父母要做有心人,為孩子創造愉悅的講誠信的氛圍,以感染孩子的心靈。特別是家庭成員之間應相互信任。孩子盡管年齡小,但他同樣會體會到家長對他的尊重和信任。要知道從小受到尊重、信任的孩子,會更加懂得怎樣去尊重、信任別人和怎樣得到別人的信任。
培養孩子誠信從點滴做起
培養孩子誠信的品質,它既要求家長有長期堅持的耐心,與時俱進的細心,又深深紮根滲透於日常生活的瑣碎點滴中,貫穿家庭生活和親子成長的全過程。
針對社會上那種坑蒙拐騙的行為,父母要態度鮮明地進行批判,要讓孩子堅信,這種弄虛作假的行為是必將受到懲罰的。這樣,孩子長大以後才能成為一個光明磊落的人。
與孩子共同閱讀一些有關誠信的圖書,討論有關誠信的話題;鼓勵孩子多與人交往,在交往中感受誠信,思考誠信。總之,父母要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塑造孩子的誠信之心。
2.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
一個誠實的人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一個誠實的人會得到別人的信任,一個誠實的人會給自己贏得機會。誠實是一個人最優秀的品質,家長首先要給孩子做一個榜樣,家長言傳身教告訴孩子誠實是多麼重要,家長要鼓勵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
孩子的周圍都是一群誠實的人,孩子豈能不是一個誠實的人?和誠實的人在一起,讓我們感受到真誠,也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安全感,這個社會是多元化的,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些美德。我想要和你交往,正是因為你的誠實吸引了我,所以我願意同誠實的你交往。誠實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
3. 如何培養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建議和例子
孩子是否誠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對於孩子經常出現言行不一、不履行諾言的行為,家長應該多從兒童的認識發展上來找原因。不要把孩子的這種行為看成是道德敗壞而打罵孩子。如果父母從小就注意對孩子進行誠信的教育,孩子是可以養成誠信的習慣的。
建議一:給孩子樹立誠信的榜樣。
教育孩子要誠信,父母自己首先要誠信。以誠信培養誠信,其道理是不言自明的。
曾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出門,兒子要跟著一起去。她覺得孩子跟著很不方便,想讓孩子留在家裡,於是對兒子說:「好兒子,你別哭,你在家裡等著,媽媽回來殺豬給你燉肉吃。」兒子聽說有肉吃,就答應留在家裡。曾子把這一切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曾子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騙不得的。如果父母說話不算數,孩子長大後就不會講信用。」於是,曾子與妻子一起把豬殺了,給兒子做了香噴噴的燉肉吃。
「人無信不立」,為了培養孩子的誠信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待孩子一定要誠信,不要說話不算話。有位母親經常警告孩子,如果撒謊,就用針把他的嘴縫起來。有人問這位母親:「如果孩子真的撒謊了,你真會縫上他的嘴嗎?」顯然,這位媽媽對孩子說的話本身就是不現實的,用這種方式來教導孩子不要撒謊是非常不可取的。
要糾正孩子的不守信用,家長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很容易受到某種行為的暗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諾,孩子就會受到暗示,跟著模仿。例如,父母如果答應了孩子星期天帶他到公園去玩,就一定要去。如果臨時有事,也要先考慮事情重不重要,若不重要,就要堅守諾言;如果事情確實比較重要,一定要向孩子說明情況,並爭取以後補上去公園的活動。而且,應該盡量避免這種推遲或失約的事情發生,這樣才能取信於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父母為了誘導孩子做某件事,總是輕易地許諾孩子某些條件,但是事後卻沒有兌現。孩子的希望落空後,就會發現父母在欺騙自己,他就會從父母身上得到一些經驗,那就是不守信的許諾是允許的,大人的言行也經常不一致的,說謊是允許的,等等。一旦這些經驗轉化為孩子說謊的行為時,父母恐怕要後悔莫及了。
建議二:對孩子進行誠信品質的教育。
誠信是人的立身之本,父母應該加強對孩子進行誠信品質的教育,從小就教育孩子守信用、負責任。告訴孩子,一個言而無信的人,是沒有人願意和他合作的。
宋慶齡從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做一個守信用的人。
有一次,父母要帶全家去朋友家做客,其他孩子都穿戴整齊准備出發了,只有宋慶齡仍然坐在鋼琴面前不停地彈琴。
母親喊道:「孩子們,我們快走吧!」
宋慶齡有些著急地說:「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
「爸爸,媽媽,我昨天答應了小珍,她今天來我們家,我要教她疊花。」宋慶齡說。
「不行,小珍來我家會撲空的。」宋慶齡叫了起來。
「要不,你回來後到小珍家去解釋一下,向小珍道個歉,明天再教她也沒關系。」媽媽出了個主意。
「哦,我明白了,我們的慶齡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媽媽會心地笑了,「那就讓慶齡留下吧!」
於是,父母帶著其他孩子去做客了。父母回家後,卻見宋慶齡一個人在家裡。「慶齡,你的朋友小珍呢?」父親問道。
媽媽心疼地問:「小珍沒有來啊?那我們的慶齡不是很寂寞嗎?」
宋慶齡卻回答:「不,媽媽,雖然小珍沒有來,但是我仍然很高興,因為我信守了諾言。」
可見,宋慶齡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父母的職責是,教育孩子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兌現,如果經過再三努力仍沒有做到,就應該誠懇地向對方說明原因,並表示歉意。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在答應別人之前一定要慎重考慮,認真考慮自己有沒有能力做到,要量力而行。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做到,就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自己有能力做到,也應該留有餘地,不要輕易誇下海口。這樣,孩子在答應別人時,就會有章可循,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
在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市,10歲的漢森正在與小朋友在家門口的空地上上玩棒球。一不小心,漢森將球擲到了鄰居的汽車上,把車窗玻璃打壞了。
其他小朋友見闖了禍,都嚇得逃回了家。漢森獃獃地站立了一會兒,決定親自登門承認錯誤。剛搬來的鄰居原諒了漢森,但還是將這件事告訴了漢森的父母。當晚,漢森向父親表示,他願意將替人送報紙儲蓄起來的錢賠償鄰居的損失。
第二天,漢森在父親的陪同下,又一次去敲鄰居家的門,表示自己願意賠償。鄰居聽了漢森的話,笑著說:「好吧,你如此誠信,又願意承擔責任,我不但不要你賠償,還樂意將這輛汽車送給你作為獎賞,反正這輛汽車我也打算棄掉了。」
由於漢森年紀還小,不能開車,所以這輛汽車暫時由他父親保管著。不過,漢森已經請人修理好了車窗,經常給車子洗塵打蠟,就像是寶貝一樣。他經常倚在那輛1978年出廠的福特「野馬」名車旁邊說:「我恨不得快快長大,好駕駛這輛汽車。我至今仍然不敢相信它是我的。」漢森還說:「經過這個事件,我更懂得誠信是可貴的。
4.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有什麼好的辦法
引言: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用溫和的態度和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進行打罵,孩子不僅不會聽家長的話,還會非常的叛逆。家長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只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孩子會非常的痛苦。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有什麼樣的辦法?
家長要不斷的鼓勵孩子去做一些誠實的事情,告訴孩子,只要知錯能改依然是好孩子。孩子小的時候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希望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父母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意識,讓孩子明白如何才能做一個誠實的人。如果一個父母不能做好正確的引導,可能孩子的意識就會受到阻礙,孩子就不會學會誠實。
5. 誠實的行為有哪些三年級
三年級誠實的行為有:1、實話實說、實事求是。2.不欺騙,不辜負別人對自己的信任。3.不因一己自私利搶他人的功勞。4.不因為恐懼,膽怯和虛榮好勝而改變自己的做法和說法。
既然是三年級的孩子,也就是年齡在十歲左右的孩子,那麼首先在平時做錯了事情的時候,要勇於承認錯誤,這就是誠實的行為之一。另外在考試背書沒書的時候。的時候也要認真的復習,而不是投機取巧。作弊等等不好的行為。
誠實行為的品質
誠實守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質,它與人的意志、氣質和性格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堅強的意志可以促使誠實守信心理的形成。具有堅強意志的人,能克服內在的惰性和外界的干擾,能及時調節、控制自己的行為,使誠實守信習慣化。
誠實守信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且有明確的目的,那就是獲取別人的認同以確保自己良好的形象,滿足被人尊重的心理需要。並且,能自動地調整態度、控制行為,做到「客觀、真實地對待自己、別人和社會。在這一過程中,意志被逐漸地得到培養。
6. 想要培養個誠實的孩子,父母該怎樣做
1、鼓勵誠實
毫無疑問,讓孩子誠實的第一步就是鼓勵他們要保持誠實。
在生活中,家長要告訴孩子誠實是一種美德,給他們講有關誠實的小故事,鼓勵他們做誠實的孩子。
7. 您對家庭中把孩子如何教育做個誠實的孩子呢說說例子
如何教育孩子誠實守信,誠實是做人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既是一種道德品質,是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為了讓孩子在將來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應讓孩子從小懂得要做一個講誠信的人。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教育呢,下面就一起來和小編了解一下吧。
1 如何教育孩子誠實守信:孩子說謊要先搞清原因再處理 孩子說謊的原因有很多,家長不能遇到孩子不誠實就直接教育,需要先搞清孩子說謊的原因再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2 如何教育孩子誠實守信:教育是為了讓孩子認知錯誤而不是接受批評 孩子撒謊了,家長肯定會很生氣,想教育一下孩子。但在教育前希望家長認清自己的目的,是為了教育孩子還是單純為了批評孩子。各位家長會說,當然是教育孩子。那麼,既然是教育孩子家長就需要注意一下方式的選擇和教育內容了。孩子說謊了,家長應該針對問題點來解決,而不一味批評孩子或事情,讓孩子失去了自尊心。您可以這樣與孩子討論:「如果你說出當時發生的事,媽媽會更高興,可是你剛才說的話,好像不是真正發生的事,你願意再想一想,想得更清楚一點好嗎?」使用開放式的問題,預留一些空間給孩子,將可以給他更多的幫助。
3 如何教育孩子誠實守信:合理把握懲罰的度 針對孩子不同的錯誤,家長應該選擇合適的度去懲罰孩子,不可過重不可過輕,不過過細不可過放縱。
4 如何教育孩子誠實守信:顧及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撒了謊,家長最好不要正面去指責孩子,尤其不要在公眾場合去指責,很容易傷其自尊。應該通過一些有啟發性的故事等方法讓孩子去認識感受到自己的錯誤,然後再對其錯誤進行指出並引導其改正的方法,這樣不會造成叛逆和惡性循環。
5 如何教育孩子誠實守信:為孩子做誠實的榜樣 父母要培養一個有責任心,以誠待人的孩子,就要以身作則,做誠實的表率。常言道:「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行動對孩子來說是無聲的語言,有形的榜樣。
6 如何教育孩子誠實守信:營造誠懇、互信的家庭氛圍 父母要做有心人,為孩子創造愉悅的講誠信的氛圍,以感染孩子的心靈。特別是家庭成員之間應相互信任。孩子盡管年齡小,但他同樣會體會到家長對他的尊重和信任。要知道從小受到尊重、信任的孩子,會更加懂得怎樣去尊重、信任別人和怎樣得到別人的信任。
7 如何教育孩子誠實守信:滿足孩子合理的需要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誠實守信,不喜歡撒謊的孩子。但是,許多孩子卻表現得不如人意。究其原因,大多是由於後天的某種需要引起的,比如為了滿足吃的、玩的需要甚至是為了逃避受批評、受懲罰,這些都助長了孩子撒謊的惡習。
8 如何教育孩子誠實守信:教孩子分清誠實與善意的謊言 教孩子要誠實守信並不是要孩子所有事情都按自己的感覺和想法說出來,有些時候事情本身並無對錯,但如果不顧及社交關系而直言直語也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事物的看法都屬見仁見智,本無所謂對錯。比如個人的衣食住行,䄣穿衣戴帽,興趣愛好等等。許多自認為有話直說是誠實、真誠的表現,其實是簡單的用自己的觀念和習慣去徇別人的態度與行為,一遇到不對自己味口的事,立刻就去指責別人,實際上這並不是對他人善意的真誠,只是自我不悅情緒的隨意宣洩。
9 教育誠實孩子的重要性
1、轉變觀念,認識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作為父母,對傳統的誠實教育要隨時代的變化而改變,教育的內容要豐富而新穎,適合時代的需求,重視孩子的誠實品質的培養。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要體現孩子的主體性,引領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發展方向。父母的過分溺愛與慫恿,會使孩子的誠實品質形成不良影響。這表明了父母對家庭教育的理解與觀念的不同,往往對最後培養的結果也不同,所以,父母要轉變原來的家庭教育觀念,重新認識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2、榜樣效應,展現誠信教育的直觀性 如果父母是一個誠實,正直,守信,正派,富有愛心的人,那麼你的孩子也同樣會具有這些品質,這道出了父母對孩子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作用。不要以為在孩子面前灌輸一些關於誠信的大道理,孩子就學會了誠實,守信;不要以為在孩子面前說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而沒有被孩子識破,孩子就會表現出誠信的行為。孩子的世界是真實的,他們往往會以實際現象為自己製造仿效的對象。因此,我們父母應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從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為孩子樹立誠實、守信的正面榜樣,惟此,對孩子的誠信教育才會有實效。
3、平等交流,尋找誠信教育的時機性 無數的家庭事例證明:獨斷專行的父母只會用命令,威脅,恫嚇,諷刺甚至用暴力去制服孩子,這樣極易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之產生逆反心理,造成孩子的言行不一。而民主、和諧、平等的家庭氣氛和愉快的周圍環境是卓有成效地教育孩子誠信品質的極為重要的客觀條件。父母能對孩子給予尊重和理解,就能為孩子提供情緒情感上的安全基地,使孩子能夠充滿信心,大膽地探索周圍的陌生環境。父母要多與孩子交流,及時掌握此時此刻孩子的心理狀態,洞察他們不誠實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尋找恰當的時機進行教育與糾偏,將這種不良行為傾向及早扼殺在萌芽狀態之中。
4、因材施教,注重誠信教育的實踐性 誠信是一個養成的過程,更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在誠信實踐活動中要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以及獲得關心,獲得尊敬,也是人格完善的基礎。家庭教育在如何培養孩子的誠信品質時,要注重孩子的多面性,抓住主要問題,尋求突破,對孩子的誠信教育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加強實踐活動提升孩子的思想和價值觀等,並在實踐的過程中養成學會關心他人、學會關心家庭、孝敬長輩、學會關心國家、學會關心社會等。
5、環境營造,保障誠信教育的持久性 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比,又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因為家庭相對來說較容易營建起誠信小氛圍。家庭教育應當注意加強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統一,個性培養與責任感培養的統一,努力把孩子培養成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高尚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的人。營造一種人人講誠信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誠信品質的培養的作用很大,使孩子通過實踐明白是非道理,懂得誠信的可貴性和美德的價值所在,更重要性的是對孩子的誠信教育的持續性有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