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有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難道壞人惡人做了父母就變成好人了嗎
有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並不是壞人惡人做了父母就變成好人了!
全句應該是這樣的:『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孝順的兒郎』。意思並不是說父母沒有對兒子不好的,做的百分之百的好,什麼都對。是好人。(用現代的話說虐待孩子。)而是說在那個時代,父為子綱,作為父母的再不好,只要把兒女養大了,到時候兒女不孝順父母,世人只會指責當子女的不孝,不會去指父母以前做的不對的。
不是你口中的好人還是壞人。
或者這樣理解,兒女長大了,父母可以不管子女的事,子女不等不贍養父母。
⑵ 我的父母在村裡名聲很不好,大家眼裡的不是好人,連我們是他們兒女的也是工具似的,有錢給他就好沒錢就沒
其實俺也是從村裡走出來的,村裡的七姑六婆天天唧唧歪歪的,非常理解你的這種感受。口水害人,又會扭曲傳唱。明明咳嗽了一聲也能讓他們傳出癌症來。這種事情不可操之過急,有句話說的很好,沒見過什麼風景,就連想像都是一件難事。我們家早前也這個樣子,這幾年好多了,多交流多溝通,其實就是書讀的少,那個年代又沒享著現在這般的福。整體的知識少了,素質就不會太高,你要感覺不理解,就想想我們很小的時候什麼都不會,大人們是如何耐心的教我們的,首先要把心態放平穩。你這個點發的這個消息也看出這個事情壓的你喘不過氣。我們家的轉變就是給大人洗腳,幫忙做事,沒錢就出力。一家人再如何也不會跟兒女過不去。你真翻臉了,他們還急眼。放心吧。你想太多了。善待家人。多溝通,少承諾,把各自的難處攤開來。能說出來的事情就都不是問題。你肯在這里問,其實你是個孝順的娃娃,要不你也不會如此了。放寬心吧!我們這些人都靠不住,你最難的時候只有他們才會義無返顧的為你做任何事情。加油!努力!每個明天都將更美好,關鍵看你怎麼去想去做。想一個理智的可行的長遠的辦法,從親情開始。對他們好。讓他們曉得。並不是只有給錢才是好的。你所做的就是錢都買不來的。
⑶ 家裡有個沒有底線的渣男,我父母還支持他,不讓我離婚,說明我父母也不是好人,氣死我了
家裡有個沒有底線的渣男,那麼你父母還不支持你們兩個人離婚也是有原因的,估計也是為了你們孩子幸福著想的,一旦兩個人離婚後就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孩子對家庭的溫暖,所以你也不能說你的父母不是好人吧。
⑷ 不孝順父母一定不是好人,這種觀念是強盜邏輯,你認為呢
這句話存在以偏概全的問題。從“不孝順父母一定不是好人”這個角度上來看,雖然不能算強盜邏輯,但已是用片面的觀點看待整體問題的以偏概全,確實有失偏頗。為什麼這樣說呢?
提倡孝敬老人,“百善孝為先”、“孝不如順”可以理解,生活實際中是美好的願望。但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就過了,而且孝也不能愚孝。
所以,表述要准確。事實上不孝順父母的人也真不一定是壞人。
2.理是孝順的理
孝順,是順從父母之意願而去執行,但是東漢的趙岐在《十三經註疏》的批註是對孟子“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的解釋是: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兒女對父母的第一不孝就是看到父母有作出違背道德倫理,危害社會和他人的行為,不應該去支持,要做思想工作,勸說和制止他們有危害的行為,以免讓父母遭到別人的嫌棄。
所以說,孝順父母也包括要幫助父母中止不對的行為,不是盲目地孝順。
對父母盡孝是必須的,但好的傳統是靠人們自覺自願遵守並傳承的。對於善惡必須有正確的理解,並不是要靠壓服來順從。“不孝之人不可交”,針對的是真不孝的人,不是不順父母的人。
贊同孝道與一個家庭具體存在的情況是兩個概念。
“不孝順父母一定不是好人”的說法,確實存在強迫性邏輯思維。“你養我小,我養你老”、“母慈子孝”,孝順是相互的。
在外作惡多端,對父母十分的孝順的人有沒有,有。有個強拆民房的人,對母親非常孝順,母親要去拜佛,他馬上送去,還幫母親出錢開光物品。這樣的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不孝順父母的人對外人好的也大有人在,在外面幫助別人,得到人們的好評。這樣的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我們判斷事物不能像小孩子一樣,不黑即白,不白即黑,這種非此即彼的判斷本身是比較愚昧的,存在思維邏輯的問題,才會產生這種具有偏執的認識。
看事物不要絕對,不能非此即彼。那些從小虐待孩子、把孩子不當人對待的父母,孩子長大不孝順不一定就是壞人。
另外,不孝順也不是不贍養,這也是兩碼事。有的子女也贍養,能盡責任盡孝,但做不到噓寒問暖,被父母說成不孝,不見得是不孝。
現實生活中,做到真正的孝順是什麼樣子?孝不孝順的標準是什麼?是憑父母說,憑兒女說?還是憑外人說?只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所以,“不孝順一定不是好人”說得太過,存在錯誤認知。孝順的人不一定是好人,不孝順的人不一定是壞人。
“不孝順父母一定不是好人”?說得過於絕對化。不能為了要讓人孝順,或是為了提倡孝順道就用這種偏激的邏輯一概而論,一刀切的說法反而讓人難以接受。
事實上不孝順也存在不得已的原因,比如國家利益至上的人,那些當兵、搞科研、堅持在一線崗位的人,沒法盡孝父母,就不是好人?
所謂孝這個概念,其實就是最基礎的感恩心理。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虎毒不食子的。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父母不值得孝敬的情況也有存在。可是要追根溯源,有些情況就與老人的教養方式有關,有的是對孩子太溺愛所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通過言傳身教直接影響孩子的言行舉止,孩子不孝順,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父母完成了責任把孩子撫養長大,父母老了,不贍養父母,兒女不孝順父母的確實沒做得好。
所以,“不孝順父母的人一定不是好人”這個觀點,確實存在邏輯混亂,有行道德綁架之實,不分情況地一棍子打死一船人,是邏輯混亂的道德綁架。
3.孝順父母理所應當,但不能搞道德綁架
孝順父母無可爭議,但確實也有為一己私利打壓子女、無事生非、無理取鬧的父母。生而不養就是遺棄,老了子女不贍養,是因果報應。
凡事都有因果,有因必有果。孝順父母做得好的人,有愛心、善心、孝心。
父母不善,孩子從小就受父母行為觀念影響。父母怎麼對待爺爺奶奶的行為會深深的印在孩子腦海中,形成因果報應。
或者由於父母性格使然而使孩子小時侯並不快樂,而孩子大了認為這都是父母的罪過,沒考慮到這是父母本身的匱乏所致,這屬於是不能體諒父母的表現。
身為父母者在對待子女上做到大公無私,心無偏袒,一視同仁,教育子女時以身作則,父母做得好,兒女不用道德綁架也會孝順。
有些家庭會出現父子如仇讎的現象。像這種家庭就不能用統而概之的普世道德觀來對應。
這種個例屬於特例,不能用這種例子推翻整個普世道德觀。每個人不光有父母,可能還有子女,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子女不懂孝道,不尊重父母。
普世的道德觀是道德觀,特例是特例,不能一概而論。說事情最怕斷章取義,孝順也不能搞斷章取義的一刀切。
“下堂老母不贍養”是“男尊女卑”思想造成的。
人非聖賢,相信大多數父母都願意給孩子好的教育和影響。不能原諒父母過錯的人,需要調整心態,增加“同理心”,“可憐天下父母心”。
雖說不是所有父母都值得孝敬,但是你知道的也不一定就是事實,一定也有受別人影響的看法參雜其中。母親改嫁可能存在著不得以的苦衷,兒女要能體諒為母的苦楚。
“子不孝,父之過”,不行道德綁架的孝道。
望設身處地想想如果自己父母中有一方拋棄另一方和孩子,老了回來了讓孩子養老的事,孩子心裡有何感受?
自己沒有攤上無情無義,拋妻棄子,從未盡過撫養義務,卻胃口特大,貪心不足的父親的人,不要指責別人不孝。
事有多面,人有多樣。父母有教導孩子的責任,但本身有局限性沒法引導孩子,就要靠孩子自己努力改變自身。孝與不孝,不必道德綁架。
不論旁人怎樣說,需要的是自己努力做到問心無愧。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真的別再用混亂的邏輯道德綁架孝道。
電視節目中那些對比十月懷胎的母親,拋妻棄子的老父更令人討厭。父親沒盡過養育責任,可老了老了,落魄至極卻涼薄之心不改,極盡惡行還振振有詞逼兒女贍養。不是當事人,永遠不能感同身受。
所以,道德綁架成就的只能是表面的孝,不能令人心服口服;用賭咒發誓的話威逼的孝不如順,是愚孝。
父母是山,給弱小的兒女以真切地依靠,父母是水,無私的滋潤著自己的孩子,這樣的父母兒女自然會孝順。
有書君覺得老話“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說得有道理。所有的善行首先講求的是孝,要看心中有沒有孝,而不能考究他的行為,如果考究行為的話,那麼許多人就沒法遵循孝道。
孝順父母包含著親情、感恩、尊重。作為兒女,父母是每個人小時侯的依靠,在這個世界上父母是最親的人,你可以因為無親情不感恩,但至少別侮辱父母,尊重父母是孝順父母最後的底線,也是做人的底線。
為了自己的後代不再受不良因素的影響,自己要做好父母的角色,要盡力做到孝,以此來改變家風,造福後代。
期望在子女和父母之間,建立一種相對民主的關系,遵紀守法形成良性循環,放棄愚孝。
⑸ 為什麼父母小時候不管,長大對我要求那麼多,還有總拿外人當好人,總說他們自己不是好人
父母小時候不管你,是他們不夠盡責,不關你的事,不要太在意。做人只能要求自己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永遠也沒法改變別人,要求別人怎樣做人。嘗試一下改變自己的看法,只能夠這樣做。現在父母對你要求很多,其實只要看自己的心態,覺得他們說得對,就聽聽他們的,覺得他們說得不對,就沒需要理會。覺得什麼人好,是他們的事,不需要理會。重點是不會怨恨他們,恨他們最痛苦的還是自己辛苦。
⑹ 為什麼我長大以後發覺父母不是好人…
小孩子不願意要弟弟妹妹大部分是怕弟弟妹妹分擔父母對自己的愛(很大原因是因為總有大人嘴欠,說什麼 你媽媽要是給你生了弟弟妹妹就不愛你了 之類的話),但真有了弟弟妹妹也不會對他們不好。但顯而易見,小孩子又不搞對象,親近依賴之人就是父母。有個弟弟妹妹就好像男朋友多找一個女朋友一樣,換你你願意?
⑺ 父母不像好人
本身就不是好人,這個中國教育的道德綁架,真的太多人被洗腦了,可憐呀,父母這個詞本身就是個悲劇,如果可以選擇,我希望父母這種東西從世界上消失,畢竟父母本來就不是好東西,你們這些人,活在世上,全靠自我欺騙,創造父愛,母愛,這種東西,無非就是不肯認清社會殘酷現實,在自我欺騙。父母本來就是一種殘酷的存在,自作多情的十月懷胎生你養你,只是為了等父母年老了,孩子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罷了,父母現在的付出,供書教學,說是為你好,讓你以後能找到好工作,最終的源頭不是等你找到好工作,才能好好的給父母養老嗎,父母本身就是一種自私的存在。世界上的父母都是,無不例外,好比說,那些人經常說,等兒女長大了,就享福了,這話沒毛病,體現出,兒女就是父母利用的對象。相當於一份保險,等到期了,就能享受待遇了。所以,我也不會讓自己成為父母的。
⑻ 發現自己的父母也不是什麼好人怎麼辦
有句話說的很對,「不管父母怎麼樣對待我們,我們都要愛她們,孝敬和理解她們,因為我們是她們的子女,沒有她們哪來的我們,她們給了我們太多太多!」她們或許也有些私心或不好的心理,那也可能她們是為了以後著想,或沒有出路等,你要和父母好好溝通,如果你冤枉了父母,豈不是不敬,不仁。所以要把問題搞清楚後在下結論吧!就算父母有錯,也不能把她們的心給傷了!要學會寬容,「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啊」我們做為子女要盡盡責任!幫助她們改正錯誤!恢復一個完美而幸福的家!
⑼ 如果父母不是好人,就不必孝順了。
你就搬到外面去住,逢年過節給父母買點東西看望一下就可以了
⑽ 不孝順父母就一定不是好人,這種觀念是強盜邏輯,你認為呢
網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說不孝順父母的子女就一定不是什麼好人。所以我特意分析了自己的看法,大家看看覺得我分析的怎樣?
人生在世,談及孝順父母給父母養老的問題,相信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子女都會聲音嘹亮表示,為人子女不孝順父母那還是人嗎?可放眼生活,現實當中子女孝順父母的比例真的有那麼高嗎?
是人都會說孝順父母天經地義,然後再順口說一些連自己都聽不進去的大道理,彰顯自己的人設在別人面前有多孝順父母。其中說得最多的詞應該是“百善孝為先”。
試問一個只會指責別人,不會理解實際困難的人,他對父母能好到哪裡去?真正的孝順,從不高高在上評判別人,而是在自己做好以後,懂得裡面的不易理解他人的困難。
要是說不孝順的子女大逆不道,理應道德上譴責,甚至可以按照法律來教育,我都覺得沒毛病。非要說他們不是好人,那我就覺得夠不上,這可不是在替他們狡辯,不顧父母的感受。
而是想告訴大家,看問題要學會從表面和實質出發看才能理智理解,情緒化的混淆視聽永遠得不出一個正確的答案。
寫在最後:
人就是這樣,總能對別人指指點點,對自己的責任問題推三阻四,給自己找太多合理的理由。
真正懂得孝順父母的子女,從不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只要父母高興自己問心無愧就好,人生如此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