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面對家長的批評和指責
教師或許會經常碰到—些十分挑刺或愛發脾氣的家長。許多教師認為,這種情況和學生違紀—樣,是教師教學工作中辣手的事情。雖然沒有一個簡單且萬無一失的方法來應付這樣的家長,但如果講究—下策略,我們就能有效地處理類似問題。上學期發生的一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在一次家訪中,我無意中在與家長交談過程中講到班內的學生錢某的父母離婚了。沒想到第二天放學後,錢某哭著問我:「為什麼把我父母離婚的事與同學說?這是對我隱私的損害」。盡管我一再解釋也無濟與事。錢某哭著回家了,當天晚上,錢的母親便來到我家興師問罪,對我說:「今天與你談一談,談不下去,我馬上就走,談得籠,十點鍾回去。」當然她是十點才回去的。在錢某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地一味指責我時,我始終保持冷靜,從以下三方面妥善處理好了這件事。
一、保持冷靜,積極聆聽
當面對家長的批評和不滿時,不恰當的批評方式及語言,可能會使你拒絕接受,也會有馬上自圓其說的念頭和反唇相譏的沖動,但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無論如何都要剋制,表現得鎮靜自如。因為在沖突的情況下,如果你能夠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家長和學生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應。同時,對於家長的申訴,要積極聆聽,這樣不僅有助於緩解家長的沖動情緒,還有助於你聽出家長批評和不滿的對象是什麼,並冷靜思考,採取下一步對策。
二、情理結合,以「退」為「進」
學生的成績和在校的表現是每位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有些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成績不升反降,行為表現也不好。家長知道這樣的情況後,一般都很著急,來向班主任急切地詢問。有些家長則化著急為憤怒,話語也變得不太友好。搞得我們班主任很難接受,當然也會生氣。但設身處地考慮家長的感受,我們一定得先「忍」,先「委屈」自己。可以先安慰—下家長,然後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和我們的工作介紹給家長。如果確實是因為老師對學生關心不足、教育不到位而造成的問題,應真誠道歉並請家長原諒;同時,我們更應及時合理地提出解決辦法,讓家長更為關注孩子的成長並配合我們的工作。相信家長還是很樂意接受的。但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容不得家長半句話,甚至抱著要給家長來個「下馬威」的心理,大講學生笨、不接受教育,那麼,雙方肯定是要「干」起來的。相反,當學生進步明顯,有些家長會高興地贊揚我們,我們則應把學生的進步多多歸功於孩子的自身努力、家長的大力支持,尤其要突出家長的重要作用。這里的「退」,並不是說要消極地工作,一味地退讓,追求那種什麼也不幹、什麼事都迴避的「清靜無為」,而是要注意留有緩沖的餘地,以「退」為「 進」, 從而更好地開展班主任工作。
三、有效商談,達成共識
隨後,你有必要詢問家長是否已經全面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因為學生是最重要的當事人,所以也有必要講清楚他們對家長所提出這個問題的看法。在與家長的商談中,不要掩飾問題的嚴重性或過多地承擔本應該是學生承擔的責任,要重視學生在校具體情況的有關材料,這是最好的解釋工具,同時也是最好的防禦武器。
如果家長對你的批評是善意的,有參考價值的,你就應該承認,並接納他的意見,而且要表示感謝。如果你認為自己真的沒有必要接受批評,也可以表示出遺憾的態度,但這並非是認錯,因為這只是一種禮貌,卻能顯示出教師所具有的良好修養和內涵。認真聽完他的批評之後,再提出你的理由,解釋你的行為,證明你的看法。如果最後還是難以取得—致,你也沒必要為此耿耿於懷,因為時間可以證明一切、努力可以改變—切!
家長是學生家庭的中心,尊重家長,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配合。對我們的教育和學生的成長都是非常有利的。可面對家長,我們得尊重,得給面子,我們需要他們支持,我們的任務是教育好學生。因此,在不影響原則的前提下,為了工作,我們班主任可以退一退,讓家長釋懷、有面子,同時,也讓學生看到老師胸懷寬廣的一面,贏得家長的尊重和學生的尊敬。
㈡ 錯誤的批評方式,容易讓孩子受傷,聰明的家長,要學會怎樣去引導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僅要給予孩子愛與尊重,用愛澆灌孩子成長,用尊重給孩子鋪路,還要學會正確的去批評教育,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非常的心切,這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出現不斷批評的方式,所以很多父母的教育孩子是採用了打擊式的教育方式,通過不斷批評孩子,讓孩子來懂事,但是父母卻不知道這樣的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惡劣。
父母一定要知道自己作為孩子早期教育中影響最大的人,每個舉動,每一句話都可能成為塑造孩子的刀刃,所以即使在批評教育當中也要掌握一個尺度才行。
㈢ 父母平時對我學習不聞不問,成績一下來就批評,該怎麼辦啊
我們都知道在很多時候,父母心裡唯一的評判標准,其實就是成績,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更希望的是有父母的陪伴,那如果父母平時對你的學習不聞不問,甚至成績一下來就只會批評,那該怎麼辦呢?
從自身出發的話,其實我們也是需要在下一次更加的努力,讓父母認可我們的學習,因為他們也只是通過成績來判斷好壞。所以也是需要自己在學習過程當中努力的。讓他們看到,其實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也是能夠做好,然後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去跟家長們溝通,或許也是更有用。
㈣ 父母平常對我不聞不問,成績下來,批評我考的不好,我該怎麼辦
父母平時對自己不聞不問,但是成績下來就批評自己考的不好,這個時候自己可以告訴他們自己需要他們的陪伴,需要他們陪自己一起學習,而不是只注重結果,忽略了自己成長的過程。
對於自己而言成績不理想已經很難受了,但是從未管過自己的父母一再的強調結果,這樣會讓自己很難過。面對這樣情況的時候,應該告訴父母自己也在慢慢的進步,要求不能過高,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希望父母可以看到自己好的一面。
父母應該多陪伴自己的孩子,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只是用結果去評價孩子。合格的父母會關心孩子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只看到其中的一部分,這樣肯定會讓孩子失望,從而親子關系也會受到影響。
㈤ 父母總不理解我的感受,當著眾人的面批評我,我該怎麼辦
不知道你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根據你的描述,建議如下:
一、你可以和父母直接溝通,把你的想法告訴他們。雖然成績處於中間水平,但是你已經很努力的在認真學習了。希望爸爸媽媽能看到你的努力,而不只是以成績為判斷標准。可能你自己就是不太擅長學習,也可能方法不當,以後你會更加努力的學習。
這一點是基於你這個人的一貫表現,大家都信任你,認為你是一個值得幫助的孩子。如果你平時就是一個弄虛作假,有不良表現的孩子,想讓別人幫忙就有些困難了。所以還是要靠自己。
@擦亮星,寶媽一枚,愛生活愛旅行愛學習。願與你一起擦亮星星,共同成長!
㈥ 批評說教不如以身作則,父母該如何以身作則
導語:孩子在出生之後,最先見到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其實是非常大的,在平常對孩子的教育上,父母要明白批評說教,還不如以身作則。那麼父母應該如何以身作則,對孩子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人的各種觀念都是在幼兒時期埋下了種子,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為孩子灌輸正確的三觀。父母如果有一些比較負面陰暗的想法和情緒,一定不能顯露出來,讓孩子知道在平常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思想對人的行為和成長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所以父母一定不要長期讓孩子接受一些比較負面陰暗的思想。
㈦ 怎麼面對父母的批評
如果家長對你的批評是善意的,有參考價值的,你就應該承認,並接納他的意見,而且要表示感謝。如果你認為自己真的沒有必要接受批評,也可以表示出遺憾的態度,但這並非是認錯,因為這只是一種禮貌,卻能顯示出教師所具有的良好修養和內涵。認真聽完他的批評之後,再提出你的理由,解釋你的行為,證明你的看法。如果最後還是難以取得—致,你也沒必要為此耿耿於懷,因為時間可以證明一切、努力可以改變—切!
㈧ 總是被父親批評,有些自卑心理,該怎麼辦呢
引言:家長不要總是批評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產生自卑,如果一個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自卑,長大之後孩子就不知道如何與別人交往。孩子小的時候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讓他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總是被父親批評,有些自卑心理該怎麼辦呢?
家長給孩子制定的目標一定要適合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有很大的壓力,孩子在放學後家長要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不要總是對孩子過多的強求,讓孩子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父母如果一味的打罵孩子,不僅讓孩子心理自卑,還會讓孩子沒有自信,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麼樣的事情。
㈨ 如何面對父母的批評
應該學著從積極意義上去理解父母的嘮叨和批評,應常提醒自己要虛心接受父母的教育,同時要不斷提高心理適應能力,抱著寬容態度去理解,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了,另外也要學會用合適的方式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可以通過換位思考、轉移注意力、看書、聽音樂或和自己信任的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發生。
㈩ 父母覺得我什麼都不好總是批評我,我該怎麼辦
學會去尊重他們跟你說的話,要搞清楚你對抗父母的點在哪裡?為什麼要和父母作對?這種事情,我們和父母都有錯,或許說不是錯誤。而是子女和父母這兩類人在交流的時候並沒有為對方著想一些。我們兩個應該是同齡人吧,我今年十九歲,或許你比我小一些,但是你說的這些都是我們年輕人一貫會想的問題,我們兩個可能不太一樣,我和爸媽是好朋友,甚至喝了酒就能在一塊吹牛逼的那種,但是有時候也會起口角。
說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我和你父母一樣討厭。其實理解是相互的,只要你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就會不一樣。同樣,你的父母也應該站在你的立場上看待問題,幫你解決問題,不知道你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人,能否願意和你交心溝通。不過你可以先試試,如果可以的話,就會解決你現在的心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