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為什麼喜歡湊熱鬧

父母為什麼喜歡湊熱鬧

發布時間:2022-06-23 20:17:06

1.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湊熱鬧

什麼原因使得人們愛湊熱鬧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好奇心是基礎。它促使人們對未知的事物一探究竟,是求知的動力。正如居里夫人所說,好奇是一種品格。如果一個人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不好奇,那恐怕得看心理醫生了。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從眾心理是湊熱鬧的直接推動力,俗稱「隨大流」。這是因為一方面,個人的想法和行為容易受到身邊的人影響;另一方面,在社會群體中,如果太特立獨行,會感到孤立,失去社會角色。其次,湊熱鬧會讓人們有與周圍人談話的資本,不然,人家說什麼「大事」自己都不知道,豈不是很落伍?這也是社交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啊。
此外,有趣的是,無論湊的熱鬧是好是壞,這一行為似乎都能給人帶來正性的心理強化。比如有人結婚,鄰居們都會湊過去看新娘子,看過之後有人會暗暗鼓勵自己:他長能那樣,都能找個這么漂亮的媳婦,我得加油找個更好的。反之,湊去看壞事,比如哪裡汽車追尾了,圍觀者會得到極大的安慰,覺得自己雖然買不起車,但擁有平安健康,已經很幸福了,更能體會和珍惜現有的幸運。
其實,古今中外,湊熱鬧的現象無所不在,只是不同人的喜好程度不同,這可能與各民族的文化背景差異有關。社會學家米爾格萊姆研究發現挪威人就很喜歡湊熱鬧,而法國人則沒有那麼明顯。據住在倫敦的朋友介紹,英國人有了事,比如新年夜、足球賽等,就全都上街,像開會發了通知一樣。
但是,古人說「過猶不及」,這個道理用在湊熱鬧上最貼切:適當湊點熱鬧,可以幫助我們及時了解身邊的新聞,七嘴八舌中,促進鄰里關系;但不分輕重、有熱鬧必湊,似乎就有些太「八卦」了,時間長了,人們難免會對你產生防範心理,不敢輕易吐露真心.

2. 為什麼老年人喜歡在熱鬧的地方跳舞

現在在中國廣場舞應該是非常普遍的,無論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總是可以看到好多的中老年人聚集在一起跳廣場舞,他們跳舞選擇的地方基本也是在熱鬧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在那種市中心,我覺得要說原因的話,應該是有兩點原因的。

第一種原因就是他們選擇在熱鬧的地方跳舞也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進來,老年人其實本來就是喜歡熱鬧的,他們肯定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他們的廣場舞大軍,希望有更多的人跟他們一起跳舞,這樣也會更加的開心。所以他們肯定會選擇在一些熱鬧的地方跳舞,熱鬧的地方本來人流量就是非常大的,也可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他們的群體當中一起跳舞。這樣他們的群體也就壯大了。而且一般人無論干什麼的話肯定是希望在熱鬧的地方的,總不可能找一個荒涼的鳥不生蛋的地方,那樣又有什麼意思。我們平常出去玩的話或者做一些活動也會選擇熱鬧的地方,老年人跳舞也是同樣的。

第二種原因可能就是希望收到更多的目光吧,他們跳舞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肯定也希望收到別人贊賞的目光,希望受到一些目光的注視,這是非常正常的。而在一些熱鬧的地方人肯定是非常多的,有的人可能經過那裡也會停下來看看他們跳舞,這樣他們也是非常開心的。我的學校不遠處就有一個商場,就有很多老年人在那裡跳舞,我有的時候路過的時候也會看一看他們跳舞,我想他們也是很樂意被人欣賞的。

3. 父母為我生日請客,我本不想熱鬧,可無奈非要熱鬧。

父母希望你生日快樂!但是,你不想熱鬧,那就同父母說出你不想熱鬧,希望靜靜的過,溝通是很重要的,只要說明白就好了,父母也會遵從你的意見的。

4. 為什麼有人總喜歡湊熱鬧

這是人的好奇心使然,有人會喜歡看熱鬧,哪裡人多就往哪裡去。這樣的人性格上也是不甘寂寞,喜歡人多熱鬧的地方。

湊熱鬧的好處很多,可以有以下幾種。

1,可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常常我們看到圍著一大圈的人,我們會很自然地往那邊望去,也想看看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這是人的好奇心使然,當我們還很小的時候,1歲多吧,就會對周圍的環境很好奇,會翻箱倒櫃,去翻翻這個包,動一動那個盒子,這種好奇的心裡很早就已經種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當自己的好奇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就會渾身的不舒服和不自在,好像心裡有一個未知的謎底,直到得知真相的時候。

2,可以增加談資,當我們得知了一些新鮮的事情又是別人不知道的時候,就會很想和身邊的人分享,然後也能引起另一些人的好奇,大家都圍著自己轉,是不是很有自豪感,這樣的人大多是不計後果的去說別人的事情,八卦和流言蜚語就這樣形成了,先不說被說的人的感受,就是捫心自問,這樣做會不會傷害到別人呢。

3,湊熱鬧的人可以扮演看客,他們就喜歡看別人的事,聽別人的事,好像這就是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湊熱鬧可以排解煩悶和寂寞的心情,湊熱鬧不需要花一毛錢就能知道一些事情,那不是很有趣嗎,他們有的是時間。

湊熱鬧的好處是很多, 也會浪費很多的時間,有時我們需要正確看待別人的事情,袖手旁觀只會給人增加負擔,讓人看出你的冷漠,當有一些推銷和舞台表演的熱鬧是很值得去湊的,因為那本身就需要人氣的。

5. 為什麼中國人都喜歡過節出門,人多交通堵還喜歡旅遊湊熱鬧

因為過節國家法定假日。親人們有時間能湊到一起。平時工作都很忙。很難湊到一起。平時沒有時間出來旅遊。借著過節放假的時間,大家集中一起出來遊玩,釋放壓力。

6. 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避免看熱鬧

7. 中國人為什麼愛湊熱鬧

「從眾心理」這種人類都存在的心理現象,對中國人的影響似乎更加深遠,原因有三

一,解放後,中國人強調集體主義精神,講究同質性,忽略了對個性的培養,因此容易盲目跟風。人們往往害怕成為群體中的異類,怕因為自己的不關心、不重視而被別人孤立。

二,相對稀缺的資源讓多數國人缺乏安全感,造成對某些資源的哄搶,如災難下的「救命葯」,姜蒜漲價時的瘋搶等。再如不少家長為讓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上更好的大學,便不顧孩子的興趣和心理發展階段,從小逼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只要別人家孩子學,自己的孩子也要跟著學。

三,中國人溫順的性格容易造成「隨大流」。當自己的選擇與大多數人相左時,不少人會「少數服從多數」,和大家做一樣的選擇。

中國歷史悠久,國人很有點歷史感和故事感,喜歡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開頭和結尾,反正,國人特別在意結果。他們喜歡身臨現場,直觀看到一件事情的最終結局,否則,就會四處打聽,刨根究底,直到了解結果為止。

8. 為什麼人都喜歡去湊熱鬧呢

人類愛湊熱鬧,是因為對未知事物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有一小撮人類可能一提到湊熱鬧,就會對大街上動轍圍觀的吃瓜群眾嗤之以鼻,認為自己很清高,從來不吃瓜。淡定點兒,你只是沒有遇到足夠讓你產生好奇心的事物,或者客觀環境沒有滿足讓你肯去湊熱鬧的條件。其實我們人類不只是愛湊熱鬧,是不是熱鬧都愛湊,但是只敢於湊熱鬧。

9. 人為什麼喜歡湊熱鬧作文(1000字)

「湊熱鬧」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早已屢見不鮮,當我們路過如車禍現場、跳樓現場、婚禮現場、商家搭建舞台宣傳這些喧嘩熱鬧之地,總會有逗留觀望的想法。強烈的好奇心使我們對這些事件有著極大的興趣,於是便扭過頭去湊湊這個熱鬧。

從好奇心的角度分析,「湊熱鬧」本無可厚非。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人出生時便帶擁有。它是人類探知世界的動力源泉,在它的驅使下人類不斷學習、思考這個世界,不斷地進行創造,也不斷地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可對於「湊熱鬧」來說,實際情況卻是大相徑庭。在中國,很多人會為爭搶一分鍾的時間而搶道闖紅燈,卻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看娛樂節目、打撲克、搓麻將、賭博、狂歡…愛因斯坦說:好奇心是科學工作者產生無窮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這樣看來,「湊熱鬧」與真正的好奇心相距甚遠,那「湊熱鬧」到底屬於什麼范疇呢?

我至今猶記得年幼時在城中村讀小學時的一個場景:一男一女在街道上大吵大鬧,甚至逼近大打出手。一群人帶著不同的表情駐足觀看,或驚異,或失望,或興奮。我站在高處看了一會兒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便轉身離去。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始終不懂為什麼如此平常,在生活中或者在電視劇中極其常見的場景,依舊會吸引很多人停留很長時間在那湊著。

直到隨著年歲的增長,對自己的人生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後,我才逐漸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中國的教育似乎就這么個模式:小學要好好讀書上初中,初中要好好讀書上高中,高中要好好讀書上大學…而後參加工作。那參加工作後要做些什麼呢?努力工作,賺更多的錢,結婚生子並養育其成人,而後又等著孩子結婚,再教育孫子…這簡直就跟放羊娃的邏輯無異,生活還真是單調乏味啊。而正是由於生活如此地單調乏味,我們才如此地喜歡湊熱鬧!

記得很久以前看過一篇關於想像力測試的文章,在測試中,年齡越大的人想像力越趨近於匱乏,一個圓形的圖案在孩子們的眼裡有無數種形象,可以是月亮,可以是輪盤,但到了青年卻只剩下圓和字母「O」了,到了中年的官員們面對攝像頭卻思緒萬千,最終因為種種顧慮沒有回答而離去。為什麼隨著年歲的增長會使人的想像力逐漸地衰竭呢?原本閱歷的不斷增加是會使人不斷地拓寬自己的視角,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想像力應該得到不斷的提升,但現實卻事與願違,機械的生活模式讓我們疲憊又乏味,無盡又無奈的工作、柴米油鹽醬醋茶、結婚生子…太多的瑣碎消磨著我們的時光與激情,我們的心靈最終因為過於地具體化而僵硬,最終逐漸喪失了想像力。老人應該可以說是最為固執的,他們的心靈歷經滄桑已然失去了想像的彈性,變得鈍化又充滿偏見。這也是老人們為什麼愛管閑事的原因之一吧。

想像力是好奇心的衍生物,缺乏想像力的生活則是對好奇心的巨大折損,但好奇心是不可能被消滅的。我們在自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機械式生活中,已然難以找到不一樣的顏色。因此,當單調得使人厭煩的生活中出現不一樣的調子時它便竄了出來。羅素說:厭煩的反面不是愉快,而是興奮。湊熱鬧正是逃避寂寞,尋找興奮的最佳辦法之一。事不關己地站在旁邊就可使乏味單調暫時遠離,偶爾起兩句哄更是刺激。

從西方戲劇和中國戲劇的對比可以看出,西方戲劇更喜歡靜,而中國戲劇更喜歡鬧。最為典型的一個場景:台上演出完精彩的一幕,台底下觀眾大吼一聲「好!」。這算是比較善意的一種湊熱鬧。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想通過演戲扮演他人以逃避自己的成分,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演戲,這就使得看戲是個比較不錯的逃避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小說、戲曲、電視劇、電影等這些作品能夠帶給人強烈的吸引力——它帶給我們另外一個不同於自己世界的世界,讓我們暫時地忘記自己。但相對於平乏的生活,戲畢竟是少數,因此,熱鬧變成了能夠遇見的戲。

可是熱鬧和戲並不能完全等同,戲的創作多為作家獨自一人的創作,可俗也能雅,與作家的品味有關;熱鬧在很大程度上卻是多數人的盲從,和雅的關聯很少。試想一下,能夠吸引一群人圍觀的都是些怎樣的場景——車禍現場、跳樓現場、婚禮現場、商家搭建舞台宣傳,很少有見圍觀的是美。現在是個打雷的時代,而且越雷的東西越是紅火。我實在無法從馬諾、鳳姐之流身上看到一絲高雅,但他們卻能夠紅遍網路,身價倍增。這也是娛樂圈的公開的秘密——要紅更多的不是靠實力,而是靠炒作。

熱鬧的背後往往沒有思考,湊熱鬧也往往是盲目地跟從,還有無所事事的空虛。布萊克說:辛勤的蜜蜂根本沒有時間悲哀。我想它們大概也沒有時間去湊其他動物的熱鬧吧。我並不是否定要關注周圍發生的一切,而是認為要有所思考的去判斷我們周圍的事物,不止是對熱鬧湊上一湊。就如先前所提到的娛樂,它本無可厚非,但生活不能只有娛樂。先哲蘇格拉底有雲: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意義。如果只是通過娛樂去逃避生活,那麼生命難免變得空虛而愛湊熱鬧。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湊熱鬧更多的時候孕育不出美,而是滋生出醜。最為極端的一個例子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一個視頻:一位男子意欲跳樓輕生,消防隊員耐心地進行勸導,希望他放棄跳樓的念頭,但底下的圍觀群眾並不是希望他放棄,而是發出「有種就跳啊」此類刺激性的起鬨言語,最終男子向消防隊員鞠躬致謝後縱身跳了下去。

由此可以看出,「湊熱鬧」有不少的成分是幸災樂禍,甚至唯恐天下不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托爾斯泰的至理名言一語道破了湊熱鬧為何更喜歡看人遭受不幸的原因。相比看人幸福而言,看人不幸有更多的形式表達,更加令人興奮,而且他人的幸福能夠帶給自身的幸福很少,但他人的不幸卻能刺激自己內心的滿足感。這種行為本質上也是心靈的空虛,因空虛導致不自信,從而導致希望從別人的失敗與不幸中獲得成功和幸福的感覺。說句俗話就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楚之上」,這其實可以算作是損人利己的雛形。

精明的人利用眾人這種希望看人丑、看人不幸的心理,瘋狂地進行炒作,從而達到自己各種各樣的目的。譬如鳳姐,原本默默無名,現在卻名利雙收,頗令很多人嫉妒。

因此,面對熱鬧,我們需要冷靜的思索其背後的玄機,不能一味跟從地往上湊,前面很可能是陷阱或地獄,我們可能會像毛毛蟲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地向那走去,或者我們將被熱鬧的人流所吞噬,找不到自己該去的方向。無論身處何處,我們都應記住這句箴言——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10. 現在很多農村人為什麼都喜歡湊熱鬧,去城裡買房

不是說農村人去湊熱鬧去城市買房,而是城市有更多的工作的機會,可以賺到錢。也有更好的教育資源生活資源也更加的方便。就是一個綜合考慮的過程,並不是說是跟風的過程。畢竟買一套房子也會讓整個家庭好幾年不舒服。在農村的工作機會是很少的教育也跟不上生活也不方便。所以他們在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還有工作的同事就都在城市買房了。

閱讀全文

與父母為什麼喜歡湊熱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壽老人每個月有多少錢 瀏覽:226
2017年養老金個人帳號利息 瀏覽:331
中老年人如何生活得有尊嚴 瀏覽:565
農民的養老金用不完怎麼辦 瀏覽:175
孩子孝順的順口溜 瀏覽:514
反復和父母說不要吃什麼 瀏覽:520
老年大學主要職責范圍 瀏覽:791
70歲老頭吃偉哥 瀏覽:393
重陽節作文給爺爺洗腳 瀏覽:807
大棚里的長壽花是怎麼養的 瀏覽:116
體檢結果紅黴素偏低怎麼辦 瀏覽:378
小明孝敬老人的一段話 瀏覽:532
近水體檢中心怎麼樣 瀏覽:795
如何加入老年人社保 瀏覽:6
社會實踐孝順父母 瀏覽:778
孩子敬老院慰問 瀏覽:85
寶雞老年大學學費是以 瀏覽:284
老婆出軌孝順 瀏覽:685
老年人說話聲輕怎麼回事 瀏覽:287
養生店泡腳多少錢 瀏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