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焦裕祿42歲因癌去世,留下的6個孩子,如今個個家喻戶曉,都是誰呢
古代時,若想要出人頭地唯一的出路就是趕考。猶如電視里演的為了趕考都提前一個月出門,家境貧寒的就只能徒步上京,家境好點的會有馬車出行。帶上烘乾的干糧,一路上餓了就吃。就這樣有人開心有人憂愁,考上了就可獲得一官半職。
沒有考上的就只能在復習次年在繼續考,過去沒有考試限次數這么一說。只要你想考就隨你開心,但年紀過大一路上的顛簸自己可能也就會退出了吧!畢竟這是個漫長的過程。明天都不知道意外還是驚喜,靠過的當然就驚喜,沒過的可能就只剩下驚嚇了。就每個人在去趕考都有不同的目的,有的人是為了名氣,有的人是為了獲得一官半職。總之就各有各的理由,今天這位清官焦裕祿他當然也是為了把文化傳承下去。那如此清廉的他養育了6個孩子如今生活過得怎樣了?
四兒子焦躍進
焦躍進為了百姓他選擇了下鄉做知青。他非常熱愛這份艱苦卻又快樂的工作。如今任中共開封市委常委
五女兒焦守軍
小女兒,焦守軍沒有像姐姐們一樣找份穩定的工作,而是去參軍了,還獲得了3等功。至今還在成都軍區守著軍營。
六兒子焦寶鋼
小兒子,焦寶鋼考取了公安,這是一份危險的職業,為此他的生命也在35歲暫停永遠的留下的美好。
結語:老話總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這句話放在當今社會里一點都不假,孩子本就是一張白紙他看到什麼自然也就學會了什麼。
❷ 康生去世之後,他的妻子與子女過得怎麼樣
在中國漫長的戰爭年代裡,有這么一位過大於功、死不悔改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康生。
為什麼要用這樣的詞彙來形容康生?這個人又做了什麼呢?
康生本名叫做張宗可,他原本是我國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他曾經任職中央常委等等眾多重要職務。除此以外,康生還是一個特殊時期的叛徒,這個叛徒的身份,他死去之後才被發現。
一介書法大家
這些重要的職位足以見得中央對於康生這個人才的重視與憐惜。在中共中央的眾多領導人之中,康生算得上是數一數二頗有才氣的“藝術家”——康生在藝術方面頗有造詣,他的書法藝術堪稱絕作。
當代著名的權威人士陳叔通認為,康生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四大書法家之一。
人老了身體素質會降低;曹軼歐晚年身體十分的不好,後期甚至患上了脈管炎。就算是現在所住的地方的唯一一張小桌子,還是從別人不要的物件里撿出來的。其他家裡的全部物品,隨著康生的叛徒身份的曝光而全部被收走。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人這一生在人生的方向上堅決不能偏向錯誤,否則就算是死了也會遭人唾棄。
❸ 看完《建黨偉業》想知道陳獨秀還有沒有後代曾孫是誰
陳松年(1910—1990),陳獨秀的第三子。與哥哥延年、喬年為一母所生。他一生經歷太多太多的苦難和不幸。當他1910年出生在安慶時,父親陳獨秀已離開安慶與他的小姨也是後來的繼母高君曼生活在一起,多年來很少回老家。幼時的松年一直和母親生活在安慶老家,與父親見面的機會很少。直到20世紀30年代初,父親被國民黨關進南京的監獄中,母親帶
著他去探監,這是他生平第一次見到自己想念多年的父親。當他看到父親那一副樣子時,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表面上對子女嚴酷,內心卻十分疼愛兒子的父親卻叫他不要哭,並告訴兒子流淚是一種沒有出息的表現,男子漢就要經得起挫折啊!
一
陳松年沒有像他的兩個哥哥那麼幸運,去上海、北京讀書,甚至出國留學。早些年僅在大學讀過書,還沒有畢業就輟學了。然而松年和他的兩個哥哥一樣,也能吃苦,再加之家學的淵源,自學了不少古典東西,也很有文學修養。
陳松年3歲時的一天,他的祖父陳昔凡剛去世,靈柩還停在家中,恰好安徽都督袁世凱的親信倪嗣沖奉袁世凱之命派手下打手追捕陳獨秀等一批進步知識分子,還聲明要斬草除根。這一批打手突然來到陳獨秀家中,沒有抓到人便抄了他的家搶走了陳家珍藏的一批字畫,並揚言要抓走陳獨秀的幾個兒子。此時延年、喬年聽說官兵要抓人,便急忙跳牆逃走。而松年年紀小,翻牆時,不慎跌落在鄰居家的澡盆里。由於陳家一向樂善好施,待人熱情厚道,與鄰居關系都很親密。當陳家有難之時,大家都願意相助。鄰家的一婦女知道官兵在追捕陳家子弟,見松年掉進澡盆後,急忙就把他當做自己的孩子,順勢裝出要給松年洗澡的樣子,就這樣松年才沒被抓走。為此,官兵卻將陳獨秀的長兄陳孟吉的兒子陳永年當做陳獨秀的兒子抓去了,還讓他坐了四年牢。
陳松年17歲那年,大哥延年在上海被害,噩耗傳來,真是晴天霹靂。祖母和母親都哭得暈了過去。這時,哥哥延年的後事,還是松年和姐姐玉瑩去處理的。當他們兄妹二人來到上海後,國民黨當局不但不讓他們收屍,連看都不讓看他哥一眼。兄妹二人,只好在哥哥就義的地方燒了幾炷香和一點紙,還痛哭了一場。
第二年,二哥喬年又在上海被迫害,他的後事又是松年和姐姐玉瑩去處理的。那時,國民政府仍然是不讓收屍,當他們兄妹二人看到倒在血泊中的喬年那種慘烈之狀,心中的痛苦確實難以用語言來形容,以至於姐姐玉瑩受了嚴重刺激,精神失常,一病不起,不久也隨二哥而去了。松年的姐姐死時年僅28歲。
二
松年青年時代,可說是災難頻頻降落在陳家。在他28歲那年,日本侵略者即將佔領安慶之時,他便弄了幾只小船將家中的財產全部搬到鄉下,藏在陳家的祠堂里,然後准備去找父親陳獨秀。結果日本人還是將祠堂里的財物幾乎洗劫一空,只剩下幾件破傢具,其中還有父親陳獨秀用過的兩只羅漢椅和一個立櫃。
隨後,陳松年夫婦帶著祖母謝氏和剛滿1歲的大女兒長瑋從安慶乘船到武漢,見到了剛剛獲釋的父親陳獨秀和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繼母潘蘭珍。然後繼續沿江而上,經重慶,最後到達四川江津。
陳松年一家在和父親流寓江津的日子裡,生活十分艱難。全家就靠他們夫婦在江津對岸的德感壩九中教書的微薄薪金維持的生活。在這里陳松年盡力侍奉祖母,陪伴父親度晚年。
在人們看來,陳獨秀一生少「兒女情長」。而此時的陳獨秀,大概是人到晚年特別怕寂寞,非常喜歡和兒子、兒媳及孫子們在一起說說笑笑。正是陳松年一家的到來,給父親陳獨秀平添了不少的歡樂。就這樣陳松年一家在這里陪伴父親直到他老人家去世。陳松年是一個孝子,他既孝敬父親,也很尊重後母潘蘭珍。除了自己直呼潘蘭珍為母親外,他的子女在他的教育下,也很尊重潘蘭珍,平時都親熱地叫她二奶奶。
在江津,陳松年的祖母謝氏去世了,緊接著父親陳獨秀1942年又在江津去世。由於戰亂,松年只好把兩位老人,暫時安葬在那裡,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7年,陳松年到處求人,才托福建一位心地善良的木材商將祖母和父親的靈柩用木排裝上,沿江而下運回安慶。在搬運父靈柩時,松年怕國民黨見到「陳獨秀」三字後搗亂,就在父親棺木上寫上了父親科舉時使用的名字「陳乾生」,安葬在集賢關附近的深林中。所幸陳松年那時沒有為父親立碑,才使陳獨秀的墓躲過「文革」浩劫。
三
解放前,陳松年經歷了太多的不幸,解放後又因父親復雜的身份的和各種復雜的社會因素,也遭遇了不少困難。他當過會計,教過書,後又到窯場當工人,技師。陳松年與妻子竇珩光一生有一男三女,他們夫妻倆雖然互相盡力支持著這個家庭,但家境仍然很困難。面對這種困難的環境,大女兒陳長瑋和二女兒陳長玙讀完高中後提出不上大學,出來做工,幫助家庭擺脫困難。而陳松年夫妻倆卻堅決要求兒女們上大學,以保住陳家世代書香門第的家風。妻子竇珩光對兩個女兒說:「我就是勒緊褲帶,不吃不穿也要供你們上大學。」她說到做到,為了兒女們上大學,她自己曾走出家門去窯場抬土,修鐵路,糊火柴盒,同時還挑起家務重擔。後
來,由於竇氏的去世,陳家生活更為困難。
1958年,毛澤東視察安慶時,從當時的安慶地委書記那裡得知陳松年的生活困難,看在陳獨秀為中國革命作過貢獻的份上,毛澤東叮囑當地政府對他給予每月30元的生活補貼,並安排他進窯場工作。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陳松年被選為安慶市政協常委,安慶市文史館館員,安徽省文史館館員。
自從父親陳獨秀去世後,陳松年的家中一直懸掛著父親陳獨秀40多歲時一張照片:照片上父親留了一撮胡須,目光炯炯,英氣襲人。旁邊是他的生母,父親的原配夫人高大眾的相片。就這樣,陳松年每天陪伴著雙親的照片。在他看來,父親的精神給他的人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慰藉。
1976年,剛剛粉碎「四人幫」後的清明節,已是年近70旬老人的陳松年,拄著拐杖,步行10餘里來到父親的墓前,祭掃他的亡靈。以後幾乎每年都要來一次,直到他1990年追隨父親而去。
四
陳獨秀的長孫,也即陳松年的長子陳長琦,1947年出生,現任合肥工業大學機械學院院長,黨總支書記,教授,中國真空學會理事。在世人看來,陳長琦無論是外表和性格都酷似其祖父,是一位眼界開闊,專業基礎深厚的學者與行政領導幹部。陳松年的長女陳長瑋大學畢業後在一所鋼鐵設計院工作,曾任工程師。因工作努力,積勞成疾,1984年病故。次女陳長玙大學畢業後在一家軍工廠工作,現為高級工程師。幼女陳長璞,因「文化大革命」沒有上大學,下放到農村勞動鍛煉,後招工回城,進安慶圖書館工作,經過自己的努力,現在任安慶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也是研究祖父陳獨秀的一方權威。
❹ 父母的訃告怎麼寫
訃告是告知某人去世消息的一種喪葬應用文體,表達對親人最後的懷念,那麼父母去世訃告該怎麼寫呢?下面小編來告訴大家,詳情請在下面具體查看閱讀。
父母去世訃告格式:
民間常用一般式訃告,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標題寫"訃告"二字,或冠以逝者名字"xxx訃告",字體應大於正文。
宜用楷、隸書體。
二、正文寫明逝者姓名、身份、民族、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點、終年歲數。
三、正文接著寫簡介逝者生平。
主要寫其生前重要事跡、具有代表性的經歷。
四、正文最後寫通知弔唁、開追悼會的時間、地點。
五、署明發訃告的個人、團體名稱及發訃告的時間。
父母去世訃告範文
範文【1】
嚴父xxx於公元xxxx年xx月xx日xx市病故,享年九十歲。
茲定於xx月xx日x午x時,在xx火葬場火化,並舉行追悼會。
謹此訃告。
xxx哀告
xxxx年xx月xx日
範文【2】
先母xxx於公元xxxx年xx月xx日xx市病故,享年九十歲。
茲定於xx月xx日x午x時,在xx火葬場火化,並舉行追悼會。
謹此訃告。
xxx哀告
xxxx年xx月xx日
❺ 新中國成立後十大元帥有幾個父母還在的
1955年9月23日第一屆全國人大會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❻ 湖南原副省長兩千萬建豪宅父親至死不入,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一味追求權利與慾望到頭來最終是一場空,哪怕你利用手中的權利貪的再多到頭來最終還是一場空。
湖南原副省長人大主任向力力的老父親就深諳此道,老父親反復的叮囑兩個兒子為官要清廉,千萬不要走錯路到時候落得一場空。可偏偏向力兩兄弟並沒有聽從老父親的苦苦勸誡,從一開始就一步步的在權力和慾望中將自己推入了陷阱,也難怪當向力斥巨資2000萬元在老家建了一座豪宅時 ,老父親至死一天都沒有住。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向力力秉承老父親的意志,秉承樸素的家風,也就不會有今天)
❼ 羅援少將的父親是誰
羅青長。
羅青長(1918—2014),漢族,1918年9月生,四川省蒼溪縣人,193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相當於高中文化。1931年至1934年在四川蒼溪縣中學學習並從事學生運動和農民運動。
1978年3月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同年5月起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1981年8月起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黨組成員。是中共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三大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
2014年4月15日15時45分原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羅青長同志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6歲。羅青長同志告別儀式將於2014年4月21日上午9時在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
(7)常委有哪些父母去世擴展閱讀:
16歲便參加紅軍的羅青長可稱「老革命」。他1918年9月出生於四川省蒼溪縣,14歲加入共青團,隨後參加了長征並開始在政治部門做聯絡工作。20歲後參加中共情報訓練班,上世紀30年代後開始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從事情報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羅青長任周恩來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副秘書長,分管外交、情報、對台工作。羅青長曾在周恩來逝世後撰寫的悼念文章里寫道:我自30年代起即在周總理的直接領導下工作,40年的風風雨雨,40年的諄諄教誨,40年的關懷愛護,而今一朝失去,悲痛之情難以言表。
據羅青長在該文中回憶,1975年12月中旬後,周總理已在彌留之際,連續幾天處於半昏迷狀態。20日這天,周的神志稍微清醒,清晨一醒來就催促身邊的工作人員去找羅青長。羅到後,周恩來抓緊時間向他詢問了台灣的近狀及在台灣老朋友的情況,並囑咐「不要忘記那些對人民做過有益事情的人」。
❽ 陝西榆林副區長為母奔喪返程遇車禍去世,生前有過哪些壯舉
在陝西省榆林市的副區長是王乃彪,這是一位特別好的幹部,也是深得老百姓的心,但卻非常不幸遭遇了車禍,大家知道這件事真的都感覺特別的惋惜。
在這個王乃彪擔任區常委的期間,他還去突擊檢查過這個煤礦,而當時他就直接指出了這個煤礦中的一些安全問題,並且呢,還加大排查這些安全隱患,可以說是全面的提升了這個安全性,所以王乃彪真的是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心,也是真真正正的在為人民做事,不求回報,盡心盡力。
而這一次王乃彪是因為自己母親去世了,所以他需要回家奔喪,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在這個途中就遭遇到了車禍,真是令人惋惜。
❾ 連戰父親是誰
連震東(1904年-1986年),台灣的政治人物,字定一,台南市人。為前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的父親。歷任中華日報社社長、董事長,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五組主任,台灣省政府建設廳、民政廳廳長,台灣「內政部」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總統府」資政。是國民黨第九屆中央常委。
連震東(1904年4月23日—1986年12月1日),台灣地區政治人物,字定一,台南市人。為前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的父親。
連震東為連橫之子,1929年畢業於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經濟科,回到台灣欲加入台灣民報,但是由於連橫發表「鴉片有益無害論」,導致台灣民報拒絕連震東,遂加入日方色彩較重的昭和新報,後於1931年前往大陸,投靠中國國民黨元老張繼,並且在張繼的提拔下加入國民黨。
http://ke..com/view/140890.htm
❿ 方誌l敏有後代嗎
方誌敏的一生全部貢獻給了祖國,奈何最終被敵軍俘獲被殺。方誌敏生前與自己的妻子極其恩愛,兩人一同養育了四子一女。可惜方誌敏的妻子也在丈夫被俘獲之後,被叛徒出賣被捕,方誌敏的妻子謬敏更是在獄中受盡了折磨,在敵軍牢獄之中呆了三年才被解救出來,他們的兒女們後來過得如何呢?
長子方松:方松是方誌敏的第一個兒子,但是也是結局最為悲慘的一個兒子,在解放初期便因為疾病去世。
次子方柏:方柏是方誌敏的第二個兒子,後來改名為方英。方柏從小便熱愛學習,對於機械方面更是格外的喜愛,曾經在洪都機械廠當中擔任工程師一職,如今早已離開了人世,與自己的父母在地下團聚!
方梅
縱觀方誌敏的五個孩子,雖沒有較大的成就,但也全部繼承了父親的豪情,終其一生為祖國服務,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職位,但也是盡心盡力將自己奉獻給了國家!當真無愧為是方誌敏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