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父母怎樣做,才能科學地給孩子減負
如果父母發現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已經令孩子產生了抗拒的情緒,那麼,就要看看自己給孩子的任務,是不是超過了孩子的能力范圍了。如果是,父母要及時地給孩子減輕一些“負擔”了。具體怎樣做呢?父母不妨參考一下卡卡媽的建議:
一、多考慮孩子的實際能力
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異,以後能夠考上好的學校,長大後能夠過上美好的生活,這很好理解。但是,如果孩子明確地表示,他對父母布置的任務表示抗拒,覺得壓力大太了,那麼,父母就要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了。
父母疼愛孩子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父母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教育孩子,不顧孩子的感受,那麼,父母的付出不但對孩子的產生不了好效果,而且還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所以,父母不如給孩子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家庭環境,不要給孩子太大的負擔,讓他的身心可以健康成長。
Ⅱ 教育部要求給家長減負,你覺得哪些措施是可行的
教育部要求給家長減負,其目的是為了規范教師的責任,讓教師且履行應有的義務,而對我們來說家長確實存在工作繁忙,以及部分家長因為知識水平受限,所以確實無法完成輔導學生工作的義務,也正是因為如此很有必要切實保護家長權益,適當給家長減負,也能夠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所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來考慮問題。
其實不得不說是對學生教育問題來說,一方面卻立足於學校的教育,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是學生教育的重要環節,所以父母更應該確實理解孩子,認真輔佐孩子教育,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和熱情,而對我們來說教育部通過一些給家長減負的方式,更有利於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讓教師能夠切實履行應盡的義務。
其實對我們來說,教育部要求給家長減負確實很有必要,不可否認的是一些教師將家庭作業的責任轉讓給家長,給家長增加很多的任務量,而一家家長卻因為學習水平的原因,所以無法輔導孩子完成家庭作業,也正是因為如此很有必要規范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范圍,另一方面更應該將課下作業回歸課堂,這樣措施也確實能給家長帶來實在的幫助。
Ⅲ 教育部稱 97.5% 的家長對新學期減負滿意,雙減工作具體成效如何
校內外有減有增 「雙減」打出「組合拳」
「雙減」新學期一個月以來,記者在全國多地走訪發現,改變正在發生。
——減學生負擔,增教學內涵。基礎教育「雙減」工作監測平台直報信息顯示,截至9月22日,98.2%的學校出台了作業管理辦法,92.1%的學校建立了校內作業公示制度。
吉林省長春市的吉大附中力旺實驗學校,學生作業分為了ABC三張卷,分別面向不同程度的學生。「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於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需要減的是重復性的、簡單低效的作業,但課堂教學質量不能降低。」長春市東北師范大學附屬第二小學校長王廷波說。
——減家長難題,增課後服務。下午放學後,走進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學翠微分校,操場上,冰球社團、田徑社團、啦啦操社團、籃球社團等分別在進行訓練;教學樓里,各個年級均有不同數量的託管班,在各年級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靜靜地寫作業、閱讀、繪畫。少年宮里,舞蹈、手工、書法等各種興趣班正在授課……
文章圖片1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學翠微分校課後服務。新華社記者 周暢 攝
從新學期開始,課後服務在全國義務教育學校進一步推進,解決家長的「三點半」難題。安徽省教育廳要求,堅持課上課後銜接、校內校外互補、線上線下融通,開發拓展課後服務資源。吉林省則構建了「靜態服務+動態社團」的「1+X」多維模式,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綜合性服務格局。
——減違規培訓,增創新舉措。「雙減」政策正式發布以來,教育部密集出台多份配套文件規范治理校外培訓,安徽省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摸底排查工作,湖南省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整治規范月」專項行動……同時,教育部印發多項通知,對學校的課後服務、考試管理進行規定,全國各地也在不斷創新探索相關做法。
如合肥市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引進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進校,為學生提供藝術、體育、科普活動等「個性化課程」;吉大附中力旺實驗學校邀請各行各業的家長、科學家、公安幹警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沈陽市渾南區第九小學實行「5+3+1」(每周五天、每天三小時、周六一天)託管服務……
課外生活多彩 家長焦慮緩解
隨著「雙減」政策落地,許多學生和家長在新學期有了新的感受。
合肥市四年級學生李鑫宇,這學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課後託管,「現在作業比以前少了,作業在託管班上就能完成,然後就在班上看看書、練練字。」
基礎教育「雙減」工
Ⅳ 現在補課班這么多,怎麼給孩子減減負擔
這里給父母提出以下4點建設議,希望對舒緩孩子的學習壓力會有幫助。
1、 不要給孩子制定不切實際的目標
如果不顧孩子的自身實際,只知道孩子這個拿第一,那個要優秀,就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壓力。還有一些父母除了只讓孩子學習之外,其他的一概不讓做,這只會讓孩子感到壓抑。
4、 幫助孩子面對恐懼
有時候孩子會因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比如不跟別人一起逃學、不跟別人作弊、抽煙等等,受到嘲笑,甚至會被孤立,感到恐懼、不知所措。這時,父母應當教導孩子要堅持原則,不對的事情一定不能做,讓孩子知道,能夠做到不隨波逐流是很不容易得,這正是一個成熟勇敢的表現,也是有主見、有頭腦的表現。
Ⅳ 孩子教育減負,父母身上負擔為何更重
最近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學,但是原本以為孩子上學校,對於父母而言應該可以減輕不少負擔,但是事情卻並非如此。
「教育部嚴禁學校自行組織選拔生源考試,不允許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以各類競賽證書、學科競賽成績或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允許設立任何名義的重點班、快慢班、成績排名、宣傳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等。不讓國人進行高難度知識選拔,是對有才能孩子的浪費。你在放鬆的時候,別的國家可沒有放棄。從2000-2014年的15年裡,中國獲得了12次冠軍,2015年開始在沒有冠軍。」
學生們是不是真的減負了,父母們的經濟壓力是肯定增加了。
2017年12月新浪教育發布了《2017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白皮書結合多種數據採集方法及渠道,在全國范圍學生家長中收集了有效樣本5萬余份調查。教育支出已經佔到了中國家庭支出的20%以上,其中在小學+中學的12年中,課外輔導費已經超過了學費和生活費成為第一大支出。
是不是真的減負了?
Ⅵ 教育部要求給家長減負,採取哪些措施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
對於家長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關心孩子的教育,而除了學校里的老師最讓他們操心的就是家裡的家長,不僅是生活方面要對孩子進行照料還有很多學習上的方面也有很多問題需要幫助孩子。這樣看來家長在所有教育工作者中通常他們的壓力是最大的,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學業還要擔心孩子的生活,教育部要求給家長減負,但是對於家長來說他們的負擔並不只是來自於孩子的一切更多的負擔是來源於生活。盡管不斷要求給家長和孩子們減負,但是我們現在的社會處於激烈競爭的狀態,即使已經全面奔上小康但是還是有需要努力的地方也讓越來越多的家長孩子不能放鬆懈怠。
雖然對於學生來說現在是需要靠成績來證明自己的社會,但是我們也可以通過其他的方面證明自己也是優秀的,值得家長相信的這樣才能夠讓家長真正意義上的實行減負讓他們能夠對孩子進行放心,而不是一直把心放在孩子的身上跟著他們一起擔心他們的學習。我們不需要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太多的要求,只需要他在每一次的學習中都能夠收獲經驗獲得進步才是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想要的,我們作為家長不要釋放太多的壓力也不要接受太多外來的壓力才能夠讓我們在教育的途中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減負。
Ⅶ 作業「減負」 家長也可減負,為何家長都不贊同減負呢
看似作業「減負」 家長也可減負,但實則是家長「減負」卻「增壓」。所以家長們是不願意贊同,所謂的作業「減負」的。
每一個孩子出生之後的智力情況都是不同的,學習情況也是不同的。
甚至是家庭的環境和基因都會決定一個孩子的成長速度。
但是作業減負之後,孩子們就沒有了約束。
而接受知識比較慢的孩子,成長起來就更慢了。
對於一些天生就異於常人的孩子來說,減少作業負擔,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對於那些普通的大多數學生來說,作業才是必要的。
不斷重復去記憶那些,他們無法意識掌握的知識,才能讓他們和那些,優於他們的孩子的距離越來越近。
就像一本書里說的。
努力的去達到自己的上限,就算那隻是別人的下限,那至少是最好的自己。
Ⅷ 父母該如何應對「減負」多出的時間
反映最大的就是家長們,既有歡喜也有憂愁,歡喜的是再也不用為了孩子的作業而挑燈夜戰;憂愁的是「減負」之後,多出來的時間如何安排?父母們平添了幾多「惆悵」和無所適從的感覺。在「減負」的余聲還在耳邊回盪的時候,它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卻已開始發酵。一些急功近利的父母把「減負」當做了「包袱」,減的不僅僅是孩子的課業量和學習時間,而是在挑戰父母的承受能力,增添的卻是父母心中的焦慮。因為,很多父母錯誤的認為「減負」會讓孩子浪費掉寶貴的學習時間,會對以後的升學造成嚴重的影響。還有些父母如「負」釋重,對孩子的監管力度大大降低,讓孩子從精神上鬆懈了下來。
在信息化的今天,上網瀏覽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看電子書也成為一種時尚。但是,網路信息和讀書所獲取的知識有本質的區別,書需要慢慢地讀,用心去體會。隨著電腦的普及,看書的人越來越少,甚至在有些家庭中就很難找出一本可以讀的書,又如何引導孩子去讀書呢?一定要營造一份讀書的環境,父母和孩子每周有固定的時間一起讀書,一起探討書中的內容,這不僅僅能夠拓寬孩子的知識面,同時還能夠建立良好地親子關系。
在猶太傳統中,孩子第一次進學校總是先將用蜂蜜寫在干凈石板上的希伯來字母舔干凈,希望他們知道讀書是甜蜜而充滿誘惑的。他們有一條萬古不變的真理:財富可以被帶走,唯有知識和智慧永不流失。
戶外活動增強孩子的體質
大自然是孩子們最棒的指導師和朋友,孩子們能在大自然中開拓思維;能在大自然中挖掘內在潛質;能在豐富多彩的空間里讓想像力任意馳騁,大自然又好比是天然的實驗室,能夠讓孩子們盡情的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並能夠調動孩子們身體的各個器官,以不同的方式來激活他們的視覺、嗅覺、味覺、觸覺和聽覺。父母利用周六日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走進大自然,共同玩一些孩子喜歡的游戲,哪怕是相互追逐和嬉戲都是一種鍛煉,是一份快樂。
愛默生說:「培養好人的秘訣就是讓他在大自然中生活」。把自然當做一劑良葯,可以減壓,增強體質,使精神得到滿足,帶來創造力,幽默感,安全感,如果一個家庭讓孩子更多的融入自然中,他們就會得到以上種種回報。同伴來往鍛煉孩子的交際
只要有時間就讓孩子和他的同學、朋友多交往,這不僅僅能夠鍛煉孩子的交往能力,還會通過交往相互學習和促進。同時,同齡人在一起也會進行很好的溝通,共同探索成長的奧秘。父母要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的同學和朋友到家中來,或者幾個家庭一起舉行小型的主題聚會,給孩子一個寬松的交往空間。
一個人的成長,不只有學習,考一個好的成績,上一所好的大學。成長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身體的發育、心理的發展、個性的形成、智力的進步、道德品質的培養等。學會與人交往是一個人成長不可或缺的內容,也是一門意義重大的功課。
父母不要讓「減負」減掉自己的心態,亂了自己的方寸,更不要因「減負」而給孩子增添額外的「負擔」,一定要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多餘的時間,能夠讓孩子以一種快樂的心態去學習和成長,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具有健全人格、健康體魄的人。
減負是表面現象,父母心態是問題根源,如果只停留在解決表面現象,而沒有觸及到問題根源,只能是舍本求末,最終,會延伸出更多的問題。在減負的同時,父母如果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明確培養孩子的目標,「減負」才會發揮出真正的效力,孩子也會享受到因減負而帶來的快樂,父母才會看到孩子的成長,也會坦然的享受這份成長的幸福。
Ⅸ 教育部要求給家長減負,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教育部要求給家長減負,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嚴禁以任何名義設立重點班、快慢班、實驗班,規范實施學生隨機均衡編班,合理均衡配備師資。
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鍾,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鍾,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家長要注重言傳身教,培育好家風,傳承好家訓。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引導其勤奮學習,開朗自信,樂觀向上;教育孩子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氣餒,遇到困難勇於面對、努力克服;幫助孩子樹立學習信心,增強學習動力;提醒孩子有事要及時告訴家長,主動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