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作為家長,您認為如何教孩子學會與老師溝通
作為家長,在教會自己孩子與老師溝通,以前我個人認為有必要家長先跟老師溝通一下,讓老師把關注度放在孩子身上能引導孩子主動與老師溝通有一個好的開頭,我相信接下來孩子會願意與老師溝通的這時候,家長在囑咐孩子邁出勇敢的第一步孩子就能做到。
『貳』 父母如何跟老師進行有效的溝通,更有利於寶寶的成長
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是曾經受過老師的教育,也會感恩老師曾經的培養,在我們的心目中,老師永遠是辛勤的園丁。像一個勤勞的小蜜蜂一樣,像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老師也像是滋潤的春雨也會把點點的知識都會撒向給心愛的學生們,犧牲了自己成就了孩子的成功。老師永遠就像是一個靈魂工程師,在黑暗中就是一盞明亮的燈塔引領著學生。
家長找老師溝通的時候,要注意很多表達的技巧。對有些孩子學習能力不是很高的狀態下,要先詢問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通常表現不好的話,學習成績當然提不上去。平日里不要有事無事的找老師溝通,畢竟一個班裡有那麼多學生,每一個家長都這樣給老師添麻煩的話,老師也是比較辛苦的也需要時間來得到放鬆,這樣才可以和學生們更好的相處。
『叄』 家長與老師溝通的20句話
需要表示對老師的感謝。
1、你想得很周到。你對孩子一視同仁,讓我很感動。
2、孩子的進步,你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我們感謝你。
3、你很細心!你和我們一樣關心孩子,謝謝你老師。
4、你開發了我孩子的智力,為孩子點燃了希望的光芒。
5、你的形象時刻影響著孩子們,促使孩子們不斷進步。
6、老師,感謝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7、您因材施教,善啟心靈。我們捧著優異的成績,來祝賀您的勝利。
8、從你對孩子的要求嚴格看,你對孩子的愛太多。我和孩子都很愛你。
9、當你青絲變白發,你的桃李已滿天下。親愛的老師,向你道聲辛苦了。
10、你很關愛學生!不但教給學生如何求知,還教會孩子如何做人,感謝你。
『肆』 家長怎樣和老師溝通孩子教育問題
1、重視家長會,入校後,學校會組織家長會,可對老師有一個了解和評價。
2、發現孩子成績或者其他方面有問題時,可以主動與老師聯系。聯系要經常,不要等到問題成堆或者問題嚴重再被迫去學校。聯系要適時適度,要根據孩子的情況而定,更要尊重老師的意見。聯系太頻繁沒有必要,間隔太久,達不到效果。
3、談話時把問題和想法跟老師溝通。當老師反映孩子問題時,父母態度要冷靜。孩子在學校難免犯錯,老師通報給家長,讓家長在家裡注意糾正。家長如果當場責罵孩子,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可能使孩子怨恨學校和老師。對老師的看法,家長要做細致分析,充分肯定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當然,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會有看錯的地方。家長不必惟命是從,可以根據孩子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並設法讓老師意識到他的錯誤。
4、家長可以通過面談,電話溝通,微信交流,電子郵件往來等,以達到經常與老師溝通的目的。
『伍』 家長與老師應該怎麼相互配合來教育小孩呢
父母和老師都比較重視孩子的學習,為了讓孩子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父母和老師也經常配合教育孩子。有些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督促下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好,他們的合作對孩子們的性格以及習慣的培養都是有極大的幫助作用的。那麼家長和老師應該怎麼相互配合來教育孩子呢?
『陸』 家長該如何與老師一起教育孩子呢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一個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每個人都是從孩子做起,然後慢慢變成了父母。每個人都接受教育,同時也在教育別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但是教育好一個孩子,不是教師一個人就能做到的,要把一個人教育好,除了需要教師做一個學生發展的引導者之外,還需要家長以身作則,從自己的行為舉止言傳身教的,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0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老師又是孩子發展的引路者。所以說,父母和老師之間的合作好壞與孩子受到的教育高低程度有很大關系。如果父母和老師都是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孩子的教育,那麼這個孩子的教育就得到一定的保障。所以父母和老師一定要建立起合作的關系,共同教育好孩子。
『柒』 孩子在學校不聽話怎樣和老師溝通
1、溝通要以對老師的信任為基礎。
每位家長應該給予老師足夠的信任,相信老師對孩子的每一次教育和舉措都是為了孩子的進步與提升。在與老師的溝通中如果有分歧,在向老師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前,家長多聽一聽老師的看法。要相信每個老師肯定都是以「關愛學生」為出發點的。
2、跟老師多談談校外孩子的情況
現在的家長大多是職場父母,時間並不充裕,未能與老師充分溝通。同時還有一現象,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上學了就是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交給老師,期望老師對自己的孩子非常了解,對孩子負所有的責任。
但實際上並不如此,一個班有幾十個學生需要老師照看,他可以很了解孩子們在不同學科上的強弱,但還需要家長提供更多學校外的信息,才能更全面地認識孩子和激勵孩子。
家長可以跟老師談談孩子喜歡的書、音樂、運動,又或者電影、游戲、電視節目,甚至孩子在家裡的表現,是否會分擔家務。
當然,這些需要家長平時先多跟孩子溝通,才能跟老師談,只有老師越了解孩子,才能越容易針對孩子的性格特點去教育他。
3、與老師溝通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以老師的方便為原則
和老師溝通的方式可以很多,盡量選擇老師易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提高效率。
比如,我們可以提前和老師預約,申請到校溝通,減少老師到路程上的奔波;或者趁老師家訪家訪的時候,對孩子有個更充分的了解;實在沒時間也可電話、微信、QQ等聯系。
4、定期與老師進行溝通
盡管老師也會定期的與很多的家長進行溝通,但是很難照顧到每個孩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要求我們每個家長要定期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
孩子每一次犯錯或者成績下滑都不是一朝一夕的結果,這是個漸變的過程,如果家長能夠定期與老師溝通,將會對孩子的情況有一個充分的了解,更能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成績,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以上就是關於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方法,僅供大家參考。
『捌』 家長和老師溝通的話怎麼說
家長和老師溝通的話可以感謝老師的幫助,把老師當作一個普通的人,不要帶著任何負擔去和他交流,像正常談話一樣就可以了。畢竟我們都是平等的。語氣要平和不要過於謙卑。
1、感謝老師對我孩子的關愛與照顧,孩子的成長需要你們的關懷與輔佐,對你的感激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但卻記在心中!祝願老師桃李天下,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孩子的明天會因為有你的教育而感到驕傲!
2、您,是載送衛星的火箭。 您,是海上的羅盤針。您就是我們孩子最敬愛的老師。謝謝您讓我的孩子知道「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3、您的辛勞是我們孩子的動力,我們孩子的成功是您的驕傲,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將為您感到自豪!
4、悅耳的鈴聲,妖艷的鮮花,都受時間的限制,只有我的祝福永恆,永遠永遠祝福您,給我孩子智慧之泉的老師!祝您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5、在這美好的節日里,我們孩子要用老師教寫的字,用老師教的美好詞句,為老師寫一首最美的小詩。願您節日快樂!
6、老師是神聖的職業,你們為了孩子的學習、成長,不辭辛勞的教導、教育。非常感謝您對孩子的愛和教導,我們在這里要說一聲:老師,謝謝您!
7、您授予我的孩子知識,您,指給他向前的路。你如同母親一樣保護著他。作為孩子的家長,非常的感謝您,在這里祝身體健康,一帆風順!
8、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你辛苦了!感謝您的孩子的培育和關懷!
『玖』 孩子學習不好要怎麼和老師溝通
一、正確認識與老師溝通的重要意義
家校之間的溝通時非常必要的。如果家長經常同教師交流,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分析發現的問題及探討對策,教師則會認為這是家長對自己工作的支持與認同,同時也會認為家長是稱職的家長,教師也會不自覺地將更多的關注投放到這個孩子身上。家長經常與教師進行溝通會對孩子帶來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會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和期望,從而更加努力地學習和進取。
二、溝通前提平等尊重
與老師進行溝通的前提是對老師的信任和尊重,有了信任才能夠和老師說真話,才能夠把孩子教育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真實地與老師進行溝通,有了尊重才能夠博得老師的支持,才能夠贏得老師的好感。家長們在與老師的溝通過程中要充分地信任老師,充分地理解和支持老師,這樣老師也就會更加努力地工作,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你的孩子身上。
三、溝通方式不拘一格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越來越多樣化,這位我們與老師溝通提供了更多、更有效、更簡潔的方式。傳統的面對面溝通甚好,但新興的電話、簡訊、網路也是很好的溝通方式。需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有些家長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覺得給老師送禮就是很好的溝通方式,其實不然。老師不收你的禮你會受不了,收了禮老師的壓力也就大了,送禮本身就是對老師的不尊重和不信任。
四、溝通內容深入廣泛
傳統的思維認為家長見老師肯定是孩子犯了大錯了,其實不然家校之間的溝通不應該僅僅孩子的過失,更多的是孩子的進步和變化。
另外,家長和老師溝通不僅僅要談孩子的學習,還應該談談孩子的思想、感情、習慣等等。目前中國的教育雖然提了很多年的素質教育,但仍然沒有走出應試教育的陰霾。因此家校溝通中最多的話題便是孩子的成績,學習成績固然重要可孩子的綜合素質也不可忽視。
五、讓孩子支持家校溝通
有的家長總是在和老師溝通之後就對孩子的教育變得嚴厲,甚至一和老師溝通了回家就批評甚至打罵孩子,這樣就給孩子巨大的壓力,讓孩子不願意家長和老師交流,甚至怨恨老師。家長在老師那裡無論聽到什麼都應該智慧地處理,讓孩子欣然接受並支持家長和老師溝通,這樣的家庭教育才是積極有效的。這樣的教育除了家長和教師在參與,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也才會被調動起來,這樣的教育才會更加有效率。
孩子學習不好,僅僅是和老師溝通是沒用的,要把和老師溝通的結果轉化為方法,實施到孩子身上,不是指打罵,而是正確的教育孩子,讓孩子換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舉個例子,比如教小孩子認字,有的小孩子可能就是不適合用掛圖,記不住,忘得快,如果你換成「貓小帥學漢字」這樣的電子軟體,也許他就能找到學習的竅門。所以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