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的觀念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父母的觀念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對孩子影響是很大的,不可估量的。
所以父母要擺正自己的觀念,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都有幫助。
2. 你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有多大
我覺得每一位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期望都是非常大的,因為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番大的作為,畢竟中國自古以來都有著一句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對於我們自己作為父母來說就是最大的期望了,真的是希望他們有著很好的作為,但是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3.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這也屬於是老生常談的一個問題了。我們經常能在各種的新聞裡面看到報道孩子受家長影響怎樣怎樣,但是也許就當時情緒波動比較大,過後就感覺離自己很遙遠。
對於我自己而言,在我小時候,我的父母也是整天吵架,有時甚至動手。可能是年輕夫妻確實是如此?也不知道了。每次父母吵完架,母親就會離家出走,然後我就哭著去追我母親,怕她走了不要我,印象中有很多這樣的場景,所以長大後我把我母親這種行為歸結為「懦弱」,而我的父親屬於嘴上佔便宜,用現在的術語也就是「嘴賤」,脾氣躁,老愛挑事,所以我對他們的行為都很不屑一顧,算是對我也有影響吧,不過不至於讓我走上歧途。
而在我去學校工作之後,才發現一些本來在新聞中見到的事情有一天會離我這么近。
一、單親家庭
在學校,作為老師接觸最多的除了學生就是家長了。近幾年報道離婚率持續增高,感覺這有什麼,跟我又沒關系。但是在我帶的班級里有這樣一個女孩,八歲左右,在一次學校組織的足球訓練課上卻跟我和班主任說了這樣一段話「老師,我媽媽都沒有這樣陪我玩,整天上班;我爸爸對我很不好,他把我弟弟搶走了,不要我了,也不來看我」,當時我和班主任心裡打鼓似的,班主任跟她說「你媽媽白天要上班,很辛苦的,要體諒她,你爸爸也是很愛你的,只是比較忙」。後來我問班主任,她說她的父母離婚了,我當時才感覺到父母關系的變化對孩子的影響多大,那個女孩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平時很安靜,話不多。自那之後她經常找我和班主任聊天,我有時都震驚於她說的話,很多成年人都想不到說不出來的話從她嘴裡冒出來,沒法接。當然,還有很多類似的情況,很痛心。
二、嚴厲型家庭
還有一個學生的情況,父母奶奶都對他的學習很上心,但是他卻是屬於性子很慢很慢的,特別聰明,但是不學。從接班開始,他是我和班主任下功夫最多最大的一個,在學校的課堂作業寫的很慢,一節課10道口算題都沒寫完,但家庭作業基本都能完成,基於這種情況,我和班主任在布置作業後,觀察他的情況,發現通常都是在發呆,老師提醒了就寫幾個字,老師一走,就又放下筆了。咨詢他之前班級的老師,反映說他一直是這樣,現在還好多了,之前下雪天上課了他還在外面玩雪,考試都是叫他爸爸陪著他,不然就不寫。
而我和班主任採取措施之後,卻得到他爸爸說我們是不是對他們外地人有意見,當時聽到真是心涼,我直接找到他爸爸,說明情況,若是對他們有意見,我們根本就不會下這么大的功夫,另外我發現那孩子有個下意識動作,有時特別生氣,我會亮下巴掌,當我做這個動作時,他的身體會猛地一抖,我當時注意了下,後來問他爸爸是否經常打他,他爸爸說沒有,而他奶奶說有。我覺得這個或許就是他在校表現的根源,在家裡面太嚴厲了,在學校的時間或許是唯一讓他覺得輕松的時刻,之後我改變了方法,只要是他會的知識點就不再做重復練習,只針對錯誤的加以改正,而效果也比之前要好,他的抵觸情緒也不大了。
或許父母是想望子成龍,但要講究方式方法,不然給孩子造成的將是一輩子的心理創傷,造成反向效果,後悔不迭!
三、寵溺型家庭
還有一種是家裡爺爺奶奶管,父母或離異或去世,這種隔輩兒之間比較親,對孩子就是一味的寵,而孩子反而不學好,打架斗毆,偷雞摸狗,最終走向歧途。一個鄰班的學生家裡離異,爸爸工作忙,平時都是爺爺奶奶管,不知什麼時候染上了偷東西的惡習,小區裡面住戶的東西都偷出去變賣,看著是個小孩,東西也不貴重,看在家長面子也不做多追究,由此愈演愈烈。在學校經常就沒影了,很是危險。後來給他調到了一個經驗較豐富的老師的班級。最嚴重的一次是剛好他們班主任剛好有事請假,他在校園又沒影了,趕緊查監控,沒看到出校門,但是找遍了教學樓卻沒人。我們辦公室剛好挨著樓梯口,校長他們在旁邊商量著怎麼辦,給他家長聯系,也沒回家,都打算要報警了,後來下課之後他自己跑出來了,原來他就在我們辦公室旁邊的樓梯下面藏著,當時真是心情復雜。後來他爸爸把他送到了少林寺,之後情況如何就不知道了。
報告顯示孩子的性格形成期大多都是在幼兒時期,家長要找對方法,不要以想當然的想法實施到孩子身上,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典範,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定要當好這個角色,帶給孩子積極向上的形象!
4.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那句老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還是很有道理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說父母決著孩子的未來。
父母的榜樣力量無處不在,你會發現一個什麼樣的孩子,背後就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父母。
以下這些圖片,神反應了孩子的缺點是如何來的。
沒錯,幾乎都來自於家庭或者父母
所以,想成就孩子,先成就自己吧!
關注我,每天發布有趣、有料的育兒資訊哦!
5. 父親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影響有多大
實際上,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親的角色是母親不能完全代替的。如果把培養教育孩子的重擔完全交給母親承擔,是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的。男人一般具有實踐豐富、心胸開闊、性格剛強等長處,對教育子女是一種優勢。父親在子女個性形成和行為塑造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親對於孩子承擔的主要是人格教育、創新教育、性別角色示範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等。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種種同性別角色相符合的行為,是他們在嬰幼兒時期同父親的教養分不開的。幼兒期是孩子形成正確性別角色的關鍵時期,男孩從父親那裡觀察、模仿男性的語言和行為,逐步樹立起「男子漢」的氣概;女孩則從父親那裡接納、學習同異性接觸和交往的經驗,這對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許多做父親的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塑造孩子人格和陽剛之氣的人生歷程中的作用。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力遠不止智力,還涉及體格、情感、性格、品德等多方面。長期缺乏父愛,孩子可能會患上「缺乏父愛綜合症」,從而造成認知、個性、情感、體格方面的障礙與缺陷。與父親接觸少的孩子,其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速度都要落後,普遍存在焦慮、自尊心低下、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礙,表現抑鬱、孤獨、任性、多動、有依賴感。
國外研究顯示,「缺乏父愛綜合征」的孩子與那充分獲得父愛的孩子相比,中學輟學率及成年後犯罪率均高出2倍;假如是女孩,長大後成為單身母親的幾率則高出3倍;缺乏父愛的孩子年齡愈小,患綜合症的危險愈大。而耶魯大學一項持續12年的研究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可見,全身心地撲在事業上,也許會換來更殷實的家境、為孩子贏得更好的起飛平台,卻不見得能讓孩子感受更多父愛,心理成長地更順利。
作為孩子的父親,並非就是孩子天然的教育者。父親角色的實現,是在自身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完成的。讀書是學習,育兒實踐是更重要的學習。在育兒的過程中,不僅父親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而且孩子的出生和養育也對父親的「成長」產生影響。當父親的都希望自己對孩子有影響力,然而許多人卻驚訝地發現,其實父親和孩子之間是互相影響的。他們通過養育孩子和對孩子的觀察,使得自己增加了不少對世界和對自身的了解。當父親是自己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邁出的最重要的一步。育兒體驗刺激著父親角色的加速確立,而且促進父親個性的健康完善。在親子溝通中,父親的自我剋制性、視野開闊性、生存感、責任感也會顯著改變。「影響」是互動的,效應是廣泛的。父親角色的獲得是一個需要終生學習、畢生努力的過程。
網路時代帶來了教育的新觀念,父親的角色又有了新的內涵。父親對孩子的愛不僅要有熱烈的情感、具體的行動,更要具備愛的藝術。作為父親,既要重視孩子的智能培養和科學技術訓練,更要重視人文知識熏陶和人文精神弘揚,培養孩子的人文素質是父親的主要職責。與傳統的父親角色比較,「新父親」不僅是家庭經濟的主要支柱,而且是各種家庭活動的重要支撐。父親平常要多親近孩子,關心孩子,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創造寬松愉悅的家庭環境。孩子不僅能夠從父親那裡感受到關愛,還能從父親的氣質、情感、智力等方面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孩子不但有健康的身體,而且有健康的精神世界。
家庭生活就象一台戲,父母子女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作為父親,理所應當的扮演著主要角色。父愛與母愛在家庭教育中有著同等的作用,父愛所給予孩子的堅強、剛毅、大度、寬容、幽默等心理影響,是母愛所不能替代的。在家庭教育的舞台上,不能讓孩子只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還應該唱好「世上爸爸也很好」。年輕的父親們,應樹立正確的父親觀,掌握擔當父親角色的技能,這樣才能履行社會和家庭對父親角色所要求的職責,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
6.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多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說呢
父母的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因為父母的教育會直接關繫到小孩子今後的發展。如果說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能夠用更好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發展的話,相信小孩子個人的能力就會變得更強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從這種教育之中獲取相應的成長,因為如果能夠在孩子的教育過程當中獲得相應的成長的話,那麼這種教育就不是單向的進步而是雙向的成長,這一切對於家長而言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而且也能夠給孩子帶來更好的幫助。
有些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會讓小孩子做一些強制性的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孩子的發展就有可能會被影響。所以說家長應該選擇給自己的孩子帶來更好的引導,讓自己的孩子朝著更好的方向去努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孩子個人的發展也就會變得更好一些。小孩子個人的成就也就會變得更突出一些,這些對於孩子而言都是非常有意義的,所以說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
7. 讓孩子「認真檢查作業」,都有哪些盲區
不管是哪一代的人上學,最常聽見家長說的一句話就是好好檢查自己寫的作業,那麼對於孩子來說通常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情況,家長不用對方法基本上是沒有多大用處的。
孩子們
所以說想讓孩子有檢查作業的好習慣,家長就要先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思考並且鼓勵孩子堅持下去。畢竟好的習慣往往需要的是持之以恆的堅持。做父母的要用對方法才能夠真正的解決孩子身上出現的每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