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育中,父母應該怎樣給孩子設界限
在所有的人際關系中,設定界限是必要的。就我們對彼此的影響而言,界限定義了什麼可行,什麼不可行。所以,學習適當的界限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界限必須是實用、明確和一以貫之的。在任何關系或情況下,一旦建立了界限,各方都需要嚴格遵守。
當然,如果有人違反界限,傷害了我們,我們的本能是以某種方式限制對方的自由。這是一種自然的反應,目的是讓對方知道界限在哪裡。很多成年人的不當行為都屬於界限違規。出於這個原因,為了實現有效的養育,設置適當的界限是必要的。當我們堅持用共情和一致的原則設定界限,對紀律的需要就會消失。
如果我們不把粗魯無禮視為道德問題,而是客觀對待它,就能教會孩子客觀。孩子就會意識到,應該禮貌地提出要求,互相尊重對人際關系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② 父母要怎麼建立孩子的「邊界感」,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承載著父母的基因血濃於水。很多父母都預想把孩子寵成這個世界最幸福的孩子,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可是,這種溺愛,有可能會毀了孩子一生。
放假的時候,舅舅家的小表妹總是喜歡來我家玩。剛開始,小表妹很乖巧懂事、嘴巴又甜,很受大家的喜愛。但是,漸漸的相處,卻發現小表妹有些過分。有一次,小表妹吵著和弟弟玩,但是弟弟在玩游戲並不理她,結果小表妹竟然把弟弟的手機拿起來往地上一甩,整個手機都差點摔壞了。氣憤的我找舅舅說理,一向疼愛小表妹的舅舅卻一句小孩子不懂事搪塞我們。最後,小表妹一句道歉都沒有說,繼續特別猖狂。
孩子的過錯應該由孩子自己承擔,缺失的邊界感,讓父母一味任由孩子的胡鬧撒潑。這種愛根本不是在幫孩子,而是在毀掉孩子的一生。被這種父母寵愛的孩子,早晚會在社會吃虧。
俗話說,父母沒有教育的孩子,自然有人幫你教育他!
③ 父母建立孩子心理邊界的具體做法有哪些呢
很多父母想讓孩子學會樹立心理邊界,但是又無從下手,其實我們可以發現樹立正確的心理邊界有多重要,因為一般來說心裡比較脆弱的孩子最需要樹立心理邊界,因為這些孩子往往過於在意他人的評價和看法,導致自己對於自我的評價和看法並沒有起主導作用。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做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所以總體來說,這樣的一個訓練的過程,有利於孩子樹立自我意識,邊界能夠讓心理界限越來越明確。
④ 父母如何給孩子建立有效的規則感受
對孩子立規矩,父母這三點原則不能忽視
1.有些事,不能慣
有家長說:「家裡有規矩,但孩子耍賴也沒轍啊!」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聽你的原則,常常以哭鬧、不吃飯來要挾父母。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線。
比如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只玩半個小時iPad,但孩子一哭鬧,大人就妥協了,於是又多玩了半個小時。
被慣壞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被滿足。第一次出現問題,大人就妥協,只會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找來更多麻煩。
惠思樂兒童之家歡樂的戶外時光
2.有的事,必須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長還認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幫孩子萬事包辦了,以後再培養也來得及。其實在孩子每個年齡段,都有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告訴孩子什麼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愛從來不是大包大攬,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幫他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愛。
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間久了,他才會在成長中學會自立自強。
3.有些責任,必須孩子自己擔著
經典繪本《我永遠愛你》中就有這樣的對話:
阿力:「如果我把枕頭弄得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們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阿力:「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負責給妹妹洗澡。」
這個故事中的媽媽做得特別好,她不厭其煩地保證,「我永遠愛你」,同時又不忘強調:孩子,你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你要盡可能想辦法恢復或彌補,你的所作所為帶來的後果。
父母不能幫孩子逃避,而應該要求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言行承擔後果,讓孩子有面對錯誤的誠實和勇氣。
為孩子建立哪些規則?
對於0~6歲的孩子,管教孩子的三點黃金法則:不傷害自己、不打擾他人、不破壞環境。
不傷害自己是最基本的。先明確不可以傷害自己,孩子就能學會守住自己的界限,保護自己。
只有有了不傷害自己的體驗,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這是遵守社會道德的基礎。讓孩子明確界限,然後守住自己的界限,再尊重別人的界限。
⑤ 家長想給予孩子自由,如何把握自由的界限
現在很多家長都想給孩子絕對的自由。但是又會擔心孩子在這種自由的情況下會無法無天。所以經常在放手和不放手之中糾結。作為家長到底要不要放手?如果放手該怎麼放手呢?
世上不存在完美的自由,每份自由都伴隨責任。我們生來自由,卻因為後天的拘束、規則,以為自己總是活在規范里。自由不是放任無度,它也伴隨著某些世上的生存軌跡。岸見一郎在《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舉例,鳥能飛,是因為它們懂得空中的氣流,看似阻礙的氣流,其實才是鳥飛行的力量。
⑥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界限:到底該如何把握
父母和孩子之間,如果互動的很融洽,這也是一件好事。對孩子成長有幫助。
如果要確定界限的話,我認為有的事情的確是需要考究的,需要視情況而定。
⑦ 父母和子女的界限到底在哪裡
百善孝為先,孩子對父母的關心和孝順一定是必不可少的。無論父母是否過分溺愛和冷漠,孩子的對父母孝都是理所應當的,就像父母從小給你拉扯大一樣是理所應當的。
父母對你過分的控制,和無語的瞎操心,這些都是父母錯誤的愛。父母愛你是無疑的,但是有時愛的方式錯誤了,只會推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且愈演愈烈。
這個時候只有溝通,其他方式只會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越走越遠,彼此相恨。靜下心來好好和父母說,一定要沉得住氣。如果父母年邁、思想深根蒂固,怎麼說也沒用,父母畢竟是父母,表面上要順從他們的意思,盡量讓父母開心,然後我行我素把握好之間的微妙關系。
父母放下孩子是最難的,心也是最痛的,作為孩子的應該要理解。
⑧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劃定邊界,告訴孩子物權和隱私
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他們對於自己的孩子可以說是有著很高的期望,同時許多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今後的生活當中茁壯成長以及在學習上能更加優秀,但是我們要知道對於父母們來說,在日常生活當中最好要告訴自己孩子關於物品使用前以及他們隱私的問題,這樣才能夠使得孩子們能夠在今後的社會當中更好的成長,同時對於父母們來說,在日常生活當中應該合理地給孩子們劃定邊界,這樣才能夠使得孩子們懂的物品所有權已經屬於自己隱私的問題。
最後就是對於父母們來說,如果想要培養自己孩子的物權以及隱私,那麼就一定要告訴自己的孩子想要什麼東西,一定要通過跟父母商量才能夠去拿,這樣才能夠使得自己的孩子從小培養出一個凡是懂得與父母商量的態度,同時還能夠使得自己的孩子從此明白什麼是偷什麼是借,並且理解偷東西與借東西之間的差別,這樣才能夠對到他們今後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