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有老人不遠行,下一句話怎麼說
正確的說法是「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出自《論語·里仁》。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表明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去奮斗。
翻譯為:父母身體健康時外出,要讓父母知道你的去處是安全的。如果父母的身體需要照顧,而自己又需要外出就「必須」安排好照顧好父母的「方法」,以盡孝道游「必」有「方」。
不遠行的前提:
不遠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對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時,子女的義務,便是在家陪伴父母,與父母共同生活。這里的在家或不遠游可以有多重意義:或是以農耕贍養父母,或是照顧父母的起居等等。
如果子女出遠門而又沒有一定的去處,那麼父母的牽掛之情勢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別強調「遊必有方」。其重點是對父母盡責。 也可表明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順父母,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奮斗。
B. 形容父母在家,兒女不遠行的詩詞是哪一句
父母在,不遠行,遠行必有方
C. 「父母在不遠行,遠行必有方」是什麼意思
古代的忠孝觀,父母健在時,不遠出,不能把父母丟在家裡沒人照顧,就算遠出,也有出去的方向和返回的時間安排告知父母。。。
D. 有句話說的大概意思是 父母活著 子女不遠行 那句話是什麼啊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女應奉養並孝順父母,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奮斗。
E. 父母在 不遠游 遊必有方
兒行千里母擔憂
但還有一說是好男兒志在四方
對於一個人來講,父母健在的時候,不要出遠門旅行,創業或者做官。如果實在要出遠門的話,就要事先告訴自己的父母自己將要去的地方,使家中的父母不必為遠行的遊子擔憂。
首先這句話表明了中華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兒行千里母擔憂,為人子女應該時常守候在雙親的身邊,恪守孝道。而且由於古代交通不發達,通訊不便利的原因,相互之間傳遞信息很不方便,所以父母健在的時候不適宜遠行。但是,如果是出於工作或者其他正當的原因,兒女必須要出遠門的時候,必定要先告知父母將要去的方向和具體的地方,避免親人無謂的牽掛和擔憂。
在現代社會,交通條件和通訊條件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天涯若比鄰」已經變成了現實,人與人的相互聯系更快捷方便,所以回去看望父母比過去容易了,離別的痛苦也因此沖淡了不少,人生短暫,有多少個不得已,被迫分離,去異地他鄉,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現代社會的競爭太激烈了,停步不前就可能被時代淘汰,這樣,豈不是更讓父母擔憂,是更大的不孝順?
所以,我認為應該辯證地看待兩者的關系,不要太拘泥於一方了,樓主也別太難過了
不過,如果我們因為工作或者其他方便的原因要離開自己的父母遠行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家裡的親人,更應該利用便捷的通訊工具及時的告知父母,或者利用快捷的交通工具,時常回到父母身邊,珍惜父母健在的寶貴時光,共享天倫之樂,避免出現"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
F. 父母在不遠行的短句
「父母在,不遠游」孔子提出這一觀點是希望子女能夠盡量膝下承歡、床前盡孝,把行孝落實在日常的聽命侍奉上,關心父母的衣食冷暖,關注父母的健康狀況。
G. 父母在、不遠行。後面兩句是什麼
你問的這句話抄,原文是:襲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這句話出自《論語》中的《里仁》這一篇。意思是: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要有一定的去處。」方,在這里是指方向,地方,處所。
這句話要辯證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順父母(遠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奮斗。
H. 「父母在,不遠行」的下一句是什麼
「父母在,不遠行」的下一句是「遊必有方」
I. 父母在不遠行,若遠行必有方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論語》《里仁》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要有一定的去處。」
方,在這里是指方向,地方,處所。
這句話要辯證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順父母(遠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奮斗。
懶得打字,上面的是轉的。
個人理解比較中庸:這句話里的遊必有方的意思是:如果一定不得已要出遠門,那麼不但要讓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向,而且自己出遠門也得有個正確的奮斗目標。
J. 「父母在不遠行」的下一句是什麼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出自《論語·里仁》。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白話文:父母年邁在世,盡量不長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須告訴父母去哪裡,為什麼去,什麼時候回來。並安排好父母的供養。
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去奮斗。
(10)家裡有父母不宜遠行的句子有哪些擴展閱讀
辨析:
有些人以為孔夫子意思為,有父母,就守在家裡孝敬父母就行了。這是曲解聖賢的意思了。如果家境貧寒,難道讓父母跟著你飢寒交迫?這不僅不是孝,而且是最大的不孝。
有些人把「方」有人解釋為方向、去處,這是不對的,而應該解釋為「理由、道理」,這個「理由、道理」包括給父母講清楚「游」的「理由、道理」,更包含對父母的安置、贍養即對孝的兼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