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很煩父母,怎麼辦
和父母的關系處不好,確實讓人很難過,很糾結。所以我很想了解一下您為什麼和父母關系不好呢?如果是交流溝通方面的事情,我覺得和父母交流的時候一定要採取一種尊重的態度,可以表明說自己有可能不聽他們的話,但是還是希望聽聽他們的意見,這樣的時候父母知道你長大了,也就對你不會有那麼大的阻礙了。
Ⅱ 有時候感覺父母很煩怎麼辦
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覺得家長的某些行為會忽然讓我們覺得有些煩躁。有時我們並不知道原因,但其我們討厭家長的行為,並不是因為家長的行為不好,而是容易激發一種典型的厭惡感覺——心理抗拒。什麼叫心理抗拒,心理感應抗拒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布林在《心理感應抗拒理論》中提出的。
現在讓我們想像一下,是不是在我們年幼的時候,有時候我們覺得天氣很熱只想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出門,而家長就命令我們必須要穿著長袖才可以,我們就會覺得十分生氣。其中的原因也就是在於我們認為自己失去了當下的控制權,沒有選擇的權利,當一個人失去選擇權,就會感覺自由被剝奪,人們會採取對抗的方式,去保護自己的自由。
Ⅲ 覺得自己的父母很煩應該怎麼辦
你好,首先看到你問題的最後一句話,我還是很欣慰的。因為你能知道沒有你,父母會傷心,從這點看出你心裡知道父母很愛你,這,你承認吧。
天下有很多種愛,其中最無私的愛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漢語叫做「舔犢之情」!你要相信,父母所謂的煩都是出於他們的擔心,出於對你的愛。
是否記得,你很小的時候,如果爸爸媽媽不在身邊,就會覺得害怕,如果睡在爸爸媽媽身邊就會覺得溫暖和安全,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時候這種依賴父母的感覺開始消退,進而逐漸開始厭煩他們?其實,他們和你小時候一樣,只是你自己長大了,你步入了人生最美好的年華,身心都開始變化,青春期,孩子轉向成人的階段,這個階段,父母們往往還沒覺察到就已經開始了,所以,在他們心裡你還是小時候那個咿呀學語的寶寶,但是在你心裡已經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於是,矛盾產生。爸爸一如既往的叮囑你上學要認真,媽媽依舊說要按時睡覺,這些小時候天天聽的話,現在在你看來是那麼的討厭,你會覺得他們把你當傻瓜當白痴,其實是你自己的心態變了,他們還是像小時候一樣愛你。始終如一!
面對羅嗦的父母,我認為作為孩子,可以從幾個方面去做:
一、認真檢視自己是否作對了。父母無論學歷如何,人生閱歷總是比你多很多的,特別是在一些需要用經驗來判斷的事情上,多聽他們的,會讓你少走很多彎路,而他們絕對不會欺騙或者有害於你。
二、對待嘮叨,如果真的很煩,就當作耳旁風,你就靜靜的聽,就算他們說的不對,你也不必寸土必爭,用事實說話。話說回來,自己的父母嘮叨,你就忍著聽,權當做他們傾訴的對象,又能怎麼樣呢,就當盡孝心吧!
三、學會溝通,學會換位思考,當然,父母也應該體諒孩子,但是作為孩子,有一點要記住,父母的嘮叨是每個正常家庭的正常組成部分,當你知道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煩過自己的父母時,你就會心平氣和的去接受這些,而不會去想到自殺這種極端的方法,記住,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你,不是看著你長大了去自殘!要做一個有責任的人,就不要去想到自殺這個詞語,那是無能的表現!
四、青春期是人生最關鍵的時期,如同車輛走在十字,這個時候,叛逆,悸動,個性張揚,憤世嫉俗,自以為是,等等。所有的情緒都會有,把握的好,受用一生,不好,受損一生!此時多和父母溝通,對自己對父母都是很重要的,盡管青春期的孩子開始遠離父母,和夥伴的關系更加親密,但是在心裡,你應該主動靠近父母,當你主動替父母想的時候,父母會更多的替你想。
養兒方知父母恩,幾乎所有年輕的時候煩過自己父母的人,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無一例外的理解了當初父母對自己的那份牽掛。
有人說,不要在父母面前強調你不是孩子!
還有一位父親說,我和我的孩子相處的很好,原因就是我盡力不把他看成孩子。
是的,當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會理解,無論這個孩子長到多大,在父母眼裡,永遠是那個曾經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的寶寶。所以,不要為父母的嘮叨過於煩惱,更不要怨恨,因為愛永遠不嫌多!只是表達的方式不當而已。
要了解,父母是平凡人,也需要人性關懷,別老是帶著批判的眼光看待父母。如果對父母有批評,最好也能夠以好的方式提出建議。
別跟父母賭氣,因為賭氣就會關閉溝通的大門,這對雙方都沒有好處。要相信絕大多數父母都是真心愛孩子的,雖然他們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最好、最適合的。但是父母之愛會帶給你很大的力量,即使碰到沖突挫折,也能努力突破。
學習對父母說出你最真實的感受與想法,如果覺得當面說不自在,用寫的或其他表達方式也可以。
你覺得自己長大了,要爭取自主、爭取獨立,相對的你就必須要盡責任、能承擔,只有這樣父母才會逐漸意識到你的成長,進而把權利給你,這是一體的兩面。你愈負責,就愈能跟父母爭取到獨立自主的權利。相反你的賭氣,任性和叛逆只能讓父母越來越覺得你沒長大,不放心!
你要了解,當孩子長大了,也就意味著父母即將結束他們人生最重要的任務──「養兒育女」,同時這個時候也是父母面對自己青春年華逐漸逝去,無奈的步入人生的最後階段——老年,心靈特別容易感傷的時刻。只要你有這個了解,你在對待父母時就比較能夠和顏悅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珍惜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每一天吧,因為終有一天,當你再也見不到他們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當初對他們的討厭和厭煩是多麼的無知和膚淺,而他們對你的愛有多麼的深厚和忘我。
我想用一首耳熟能詳的古詩來結束這篇文字,希望你能體會到父母那種無私的愛。
慈 母 手 中 線,
游 子 身 上 衣。
臨 行 密 密 縫,
意 恐 遲 遲 歸。
誰 言 寸 草 心,
報 得 三 春 暉。
PS: 最後,也奉勸一下嘮叨的父母,孩子是要長大的,該放手就要放手,就算你能照看他一時,難道你能照看他的一世?
孩子不理解你,是因為他沒有做過父母,但是父母們都年輕過,都青澀過,也都青春過,應該理解孩子,自己的孩子自己都不願意理解,你還希望誰去理解他?
現在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被高考帶來的連鎖壓力壓得喘不過氣,面對中國畸形的功利化的教育體制,他們有他們的苦衷和無奈,多關心他們的心理,放下家長的架子,平等的和孩子交流,去了解孩子的世界,能知道孩子喜歡哪個歌星,喜歡什麼歌曲,喜歡哪款游戲……先成為孩子的朋友,才能做好家長。無盡的嘮叨只會讓孩子越來越遠。
有人說「青春期是人生最狂飆也是最困難的一段旅程,而做青少年的父母可能是唯一更艱辛的經驗」。青少年追求獨立的過程必然沖擊兒童階段穩定的親子關系,這當中的波瀾起伏總是讓做父母的如履薄冰,但這個看似艱辛的課題,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父母如果能夠放下身段,以接納、尊重與欣賞好好地陪伴青春期的孩子,那麼就能夠幫助他,順利地度過這段關鍵的人生歷程。
Ⅳ 父母很煩怎麼辦
剛開家長會回來我考了109還比較別人家的那群孩子,有必要嗎?而且我真的是受夠了他們了,她開家長會在後面啰嗦讓我那麼沒面子我真想自殺!下了課,我和她說別說了,她說我上課和xx萱和xx宇說的那麼歡老師早就和她說了。我.....首先xx宇和我不在一個班,xx萱在最前面第一排我在最後一排,你說我上課怎麼和她們說話?您撒謊能不能看看實際情況再騙我?!我已經受夠了,真的好累,QQ群不是我建的,是別人拉我進去的她就說不讓我進群,別人的媽和她說了,就我說的多?媽,我在里邊一句話也沒有說,我怎麼了?而且這些都不是我乾的為什麼你要冤枉我,我真的不知道你為什麼要把這些不是我乾的事情強壓在我身上。而且...我現在連夢想都不敢說...我怕他們和以前一樣看我不聽話瘋狂侮辱我的夢想,我寫了幾句勵志句子能不能不要說我這些沒用處,做計劃表能不能不要嘲笑我了,我真的受不了了
Ⅳ 父母很煩應該怎麼辦
父母要包容要孝,要和談,要換位,我們也需要理解。避而遠之也許是種方法,但只會越來越冷。雖然情況有別,但您的感受我多少能共鳴。我們,要的是幸福快樂健康和諧,但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事,無論外面怎麼樣,這些事,情緒都得自己掌握和把控。你看,你話題一出那麼多的回答和建議,能發表問題也是種幸福,能聽說讀寫是種幸福,能坐在那邊玩手機,賺錢,結婚,能做事能思考能飲食起居是種幸福。。。而這些都是父母帶給你了健全的身體帶給你了這些能力,我們要原諒要感恩。如果願意也可以用自己日後的價值來證明他們完全有資格成為我的父母!你也很棒,有想斷的念頭但又這里求助說明你內心是希望和解,那就朝和解的方向走吧!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環境,溝通肯定需要時間和合適的方式,只是要讓自己有耐心和變換的能力,每一次的溝通和矛盾其實也是新的方式新的層面的開始。而如果我們討厭對方,很抱歉我們所討厭的地方往往自己也會有,以後會呈現在身邊親近的人身上或孩子同事朋友。所以我們要讓自己幸福,當自己原諒了感恩了就會放下,如果平靜了,心中自然會流露方式方法和話語。任何人任何方式任何事都只是來讓我修煉幸福而已。也可以讓自己充實,工作之餘學習提升自己,比如學點健康營養,也許身邊比較強勢比較情緒化的很多都身體出了問題,比如給他們維生素B等。幸福在自己,先把自己理理順吧,花些心思找到讓自己幸福的人事物,感恩。
Ⅵ 我很討厭自己的父母,該怎麼辦
我不知道我這樣的說法是否符合你提問的具體成因,但是我看到『有沒有人「討厭」自己的父母』這么一個話題,的確讓我感到不能平靜,所以我想與你深入探討你的「討厭」的由來。我們是否可以從你個人成長發育的各階段里找到緣由呢?
因為不同階段的「討厭」可能反應出我們成長發育過程中與父母互動關系和教養模式,一般人的「討厭」會呈現出當時發育階段短期的暫時性的「討厭」的想法,這也許是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發育過程中,必然經歷的心理歷程,對嗎?
但是如果你的這個「討厭」,現在還在長期、持續的困擾著你,而且無法讓你從「討厭」的情緒中走出來。那我們是不是有必要討論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你這么「討厭」自己的父母呢?
是什麼時間,在什麼情況下讓你心理產生了「討厭」這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呢?如果從認知心理和情感來考慮,我們的父母大多數並不是完美的父母。
這有可能在我們當上了父母後,或者系統的學習過心理學及相關的知識後,才可能會更加理解和體會到「討厭」父母的由來和心理的成因吧。
我們是否可以從認知和性心理的發育的視角,來理解和詮釋我們各自父母的家庭教養模式,雖然你很「討厭」父母的教養模式中有許多不足和缺失,但是你是否可以引申到父母的行為也是原生家庭習得而來的,對嗎?
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這種聯系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假如:你的父母文化知識相應缺乏、處理事情過於簡單粗暴、有時脾氣會很差、有時也在社交中顯得唯唯諾諾、顯得力不從心、也不會溝通等等諸多的行為與模式。那你是否會與他們溝通嗎?
你想過如何討論這個問題的嗎?是否思考過有可能跟他們原生家庭的教養模式有關呢?既然父母與個人和經歷有著難以割斷的聯結,那麼父母的行為模式是否也在重復他們自己的原生家的庭模式呢?
他們的教養模式是否也是在傳承他們習得這種行為模式呢?如果你不能接受,請問你思考過用什麼方式溝通父母更樂於接受和改變呢?
當我們看到每個人的父母都並不是最完美的現實後,我們有什麼感覺呢?是從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愛,都原發於內心的愛。
雖然他們的管教方法不是十分得當,有時也會激起我們的「討厭」情緒。但是絕大多數人也會認同和所接受父母教養模式的,對嗎?
因為我們的父母在他們生孩子之前,也很少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他們當時也不太知道如何做個好的父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的父母他們的觀念、思維模式、教養方法以及人生經歷的傳承,直接受到他們原生家庭的影響。
這會讓我們看到他們的人生,展示出不盡完美和不盡人意的一面。通過對父母教養模式的觀察與反思,我們是否可以進一步理解父母的教養模式呢?我們需不需要換一種認知、行為去理解和對待他們呢?
過去父母的管教行為和教養模式,真正就是他們的錯嗎?討論中我們是否真的理解到上一代人會影響著下一代人模式呢?
這樣的思考可能對你產生更深啟迪呢?你內心中是如何看待這種傳承的呢?在父母眼裡的子女永遠都是自己的小孩,所以他們愛、操心,管教、甚至責罵,都可以提升到「我是愛你的「視角來詮釋,從這個角度就算你覺得父母「煩「或者「討厭」,但他們卻依然會以自己的教養方式,這並不是容易改變的,對嗎?
Ⅶ 家長太煩人怎麼辦
每一個人生孩子的理由一定有一部分是要孩子能夠聰明出眾,可是在我的咨詢中很多老師的孩子雖然很出眾,可是還有一部分輟學,因為各種心理問題而不能完成學業和參加工作的。
我們要發掘出自己的價值,我們要學會自我獨立,這樣就不會存在依賴,當一個自己有自信,有價值的人。就不會求得別人的認同,特別是丈夫。過度需要別人的認同,本身就是自己脆弱的表現,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女人,一定會通過控制來滿足自己安全感的需要。我抓在手裡才是安全的,當有一天自己覺得控制不了男人,有了孩子之後就會控制孩子。一個人要學會把自己交給自己,不讓自己的情緒受別人影響,否則我們總會有各種情緒波動。別人對我們好,我們就開心。別人對我們不好,我們就鬧心。我們把自己快樂的鑰匙交到別人手上,然後當愛人無法滿足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怨恨愛人。學會沒有控制的愛,掌握好愛的界線,這樣你的內心才會寧靜,一個內心寧靜的女人,生的孩子一定不會出現多動症等身體疾病和心理疾病。所以有的心理學家說,孕期勝過育兒期,因為先天的重要。謝謝!望採納!
Ⅷ 父母很煩怎麼辦
孩子, 你正在讀初三,初三年級可是關鍵的一年啊,對你的前途和命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甚至有決定性的意義---你要是考上高中,就可以上大學,這也是父母對你的期望啊!
孩子,不但是你的父母,只要有點頭腦的父母都會督促自己的子女在初中的最後一年努力學習的,老漢希望你對父母的督促一定不要反感,當然,小男孩都喜歡玩,但在這個關鍵時期,應該努力剋制自己愛玩的心理,不要睡得太晚,以免影響第二天的學習,使自己始終處於精神飽滿的狀態,你看多好啊,不要和別人比,管好自己是最重要的,你說呢?
Ⅸ 父母特別煩怎麼辦
如果你覺得那一份工作適合你,收入可觀。你就不要辭職啊!你辭職以後在家待著不出去找工作,在家住久了父母也會嫌棄的。
Ⅹ 我真受不了我父母太煩了怎麼辦
父母之所以這樣,也是因為恨鐵不成鋼,他們擔心你會一直這樣下去,所以說你應該跟父母好好解釋一下,告訴他們,你一定會找到合適的工作的,叫他們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