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的哪些話影響了你今後的人生
“你不勇敢,誰能替你勇敢?!”“她是你的妹妹,我們兩個百年以後,你們姐倆是最親的人!”“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嫌棄父母的人讓人瞧不起!”父母的這三句話對我今後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人生很短暫,父母也只是陪我們走過短短的一程,但是他們告訴我們的那些話會永遠留存在我們的記憶中。
大家是否都有過嫌棄父母的時候?那時候年輕氣盛,正是叛逆期,什麼事情都想和父母對著干,於是就嫌棄母親長的丑,和母親生氣以後,就脫口而出了那些話。結果我被父親狠狠地揍了,他對我說,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你這么做對得起養育你長大的母親嗎?還讓我給母親道歉。後來父親給我講了很多話,我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父母告訴我的這三句話將伴隨我一輩子,因為意義深遠,所以我也會把這些道理講給我的下一輩聽。
2. 求。父母對我影響最深的一件事。600字作文
不知從何時起,我就一直很排斥母親的管教,討厭她不理解我。相反,我愛我的父親,父親總能讓我感覺到理解的溫暖。而母親,總是用她獨特的方式來限制我的行動,以她的一廂情願策劃我的生活。生性不羈的我厭惡被人操縱著。於是矛盾在日益碰撞中愈發激烈。發狂的時候,我有時甚至忘記對母親所應持有的「尊重」。
矛盾歸矛盾,生活還是在一如既往地繼續著。
因為自己的英語成績不甚理想,母親幫我找了一個家教,課外輔導我。雖然自己很不情願,為了成績能有所提升,我還是勉強地接受了。
那天晚上,我去英語老師家補習,直到9點多才離開。
下樓時,寒風透過樓道的護欄猛烈地刮著,我不由得緊縮脖子,頂著凜冽的寒風「噔噔噔」地下樓。剛出防盜門,猛地一抬頭,一個背影闖進眼簾,是母親!借著昏暗的路燈,我分明認得出那是我母親,她靠在車旁,弓著身,背對著我,雙手放在嘴邊直呵氣,或許是想獲得更多的暖和,她還不時地抬頭看看燈光,可寒風毫無人性,依然有恃無恐。那時,我忘記了身上的寒冷,忘記了夜的黑暗,忘記了一切的一切,我的大腦儲藏空間,只有母親!只有在寒風中顫抖等待的母親!
突然,母親轉過身,看到了站在原地發愣的我,推著車走過來。她的身影越來越近,最後她的影子籠罩在我的身上。我不知所措,言不由衷地問:「你來干什麼?」母親從車籃里拿出一件風衣,笑道:「我怕你冷,拿了件衣服過來。接你回家。」接過衣服,觸到她冰冷僵硬的手指,問:「為什麼不到老師家裡去找我?」「因為我怕影響你學習啊!」她說得那麼自然,讓我頓時啞然。
只是因為怕影響我,母親在凜冽的寒風中苦等大半天!
長期和母親冷戰,已不懂得如何和母親溝通交流的我,一時間不知該如何表達心裡突然湧起的各種滋味,只是木然地披上衣服,和她一起慢慢往家的方向走。橘黃色的路燈投射光芒,竟是如此溫馨。想起一次次的爭吵,她那受傷的眼神,我深感愧疚,她是我的母親!忙著「捍衛」自己「自主權利」的我,以前竟忽略了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
風依舊在身邊呼嘯著,但我的已經感覺不到絲毫寒意。是母親的愛,為我驅散夜的黑暗,風的寒冷。我知道,無論在什麼時候,她都會在我身邊!就像那件風衣,帶給我溫暖和希望!
3. 寫出父母在生活細節上給你的四個建議
一遇事冷靜,多思考。二不貪財,不佔小便宜三言而有信。四平平淡淡,總是真。與人為善。做人留一線。五勤儉持家。
4. 簡述父母對我的影響
我的父母是舊社會走過來的父母,他們都已經不在了。我的父親是有知識有文化的父內親,是一個心地善良容老老實實一輩子的老人。雖然他在世時忙於工作,一年也見不到他幾次。但他是一個好父親。他也很愛他的孩子,一輩子從來沒有罵過他的孩子或打過他的孩子。也是一個事業心重的老人。母親受封建制度的壓迫,小小的就變成了小腳。在家做家務哺養孩子,由於她腳不方便,所以家中更多的體力活都是她的孩子在做。因此,我們從小就形成了愛勞動的孩子,上山挑柴,回家種地等等家務活。母親也是一個吃苦耐勞的母親。所以那時候的我們是比較孝順的一代人。加上正統年代環境思想的正確教育,雷鋒精神的學習。其實家家都一樣,人人都一樣,到處是一片好人好事的新氣象。社會風氣很好。毛主席的思想金光閃閃,照遍整個中國,整個大地。什麼貪官,什麼歪門邪惡都不存在。人民生活在團結友愛的環境里。老百姓生活踏實,精神飽滿,工作積極,集體觀念強等等。所以那年代的孩子,那年代的人大多數都是正正直直的人。領導和群眾打成一片,人民愛領導,領導關心人民。真正的魚水情。
5. 請你回憶一下日常生活中父母對你的那些細節,可以看出他們濃濃的愛,寫出來我們一起分享,200字的
(一)寫作要求:
「腹有詩書氣自華。」好讀書可以讓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讀好書可以讓我們智慧人生,盪滌靈魂。相信你一定讀過許多書吧,你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和好處了嗎?在你的讀書經歷中,有什麼樣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二)寫作指導:
(1)寫你在讀書的經歷中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故事。
(2)在敘述具體讀書故事中寫出自己的體會。
(三)範文引路
我讀書的故事
書,一個多麼簡單而又平凡的眼啊!但是,它卻在我心目中占著特高的地位。在我記憶的長河中,總有「書的故事」在我的腦海里漣漪著,我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每當捧起一本本包著書皮的書時,心裡又不禁想起了往事……
書,對於我又是多麼重要的啊!我曾經為書哭過,為書傷心過,那也許就是我對書的依戀。每當看著一本本書「退休」時,我會感到無比的悲痛,那好比是把我的肉割去了一塊。
不僅如此,我還為書「賣過命」呢?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哥哥為我買了一本書,我非常喜歡它。但是由於我的知識還不夠淵博,看起來非常費勁——總得查字典。一天,我坐在一個很淺的小池的岸邊,夕陽無限美好,但我無心欣賞,雙手還是捧著那本書看著,可當我留心注意查字典時,那本珍愛的書就在我不經意的時候,「偷偷溜走了」,「啪」的一聲掉在那池裡。一剎那間,我就像一隻失了魂的動物,一下子把頭扎進池裡,想去搶救那本落了水的書本,書是摸到了,可是那令人遺憾的事情又發生了,我不會游泳啊!我身體又不高,難以踏著地。我摟住書在池裡掙扎著。也許就是天意,大哥就在這時出現了,我得救了。但是,回家後又是挨打又是挨罵的。書都浸爛了,翻開書面,眼見的是那渾濁的一片……我又哭了。
書,我一生的夢想就是擁有全世界的書。我是連做夢都想,但也許這是難以實現的願望。在度過每個春夏秋冬中,是書,它培養了我的情操,陪伴著我成長、生活,因此,我無比欣慰。
二、記一次辯論會
(一)寫作要求:
以「開卷是否有益」為主題的辯論會,寫一寫辯論的經過。
(二)寫作指導:
(1)要交代辯論的要素:時間、地點、辯論的題目、辯論的雙方等。
(2)按順序寫清楚辯論的經過,注意場面描寫。
(3)寫出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三)範文引路
記一次辯論會
今天,我們班舉行開卷有益辯論會。我們個個摩拳擦掌,收集了幾天的資料,今天終於可以好好顯擺顯擺自己了。
上課鈴聲響了,主持人簡要說明了一下辯論規則,辯論會就正式開始了。正方一號辯手張忠偉進行陳詞:「我個人認為,開卷有益……」,緊接著直奔主題說:「我認為開卷有益。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方一辯話音剛落,我方的一號辯手嚴詩嘉立刻站起來反駁:「我認為開卷未必有益,開卷未必有益這一說法並不是說多讀書無益,現在市場上有很多不健康的書,如果多讀那些不健康的書……」;當嚴詩嘉說完,正方的二號辯手吳欣彤就站起來:「看那些不健康的書當然不好,但那些不健康的書為什麼那麼吸引人?肯定有一些寫得精彩的地方……」;我方二號辯手羅碧雲沉不住氣了,「呼」地一下站起來說道:「現在許多小學生都迷上了《烏龍院》和《漫畫西遊》這些爆笑型的書,許多小學生會控制不住自己而去學習這些人愚蠢的行為與語言……」
雙方辯手你一言,我一語,辯論進入了白熱化。我也把握住機會,站起來說:「漢代劉向曾說過『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既然是葯,就具備兩種功能:一是良葯,葯到病除;一是毒葯,置人於死地!所以我們在讀書時要注意選擇,不看那些不利於我們成長的書。」我的話音剛落,教室里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這場辯論會又激烈又精彩,各方辯手都發表了各自的觀點。總而言之,在讀一本書時,如果能從書里吸收好的東西,就能「開卷有益」,如果從書中學了不好的東西,就真是「開卷未必有益」了。
6. 父母的行為生活習慣對你有多大影響
加拿大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認為,兒童可以通過觀察、閱讀、聽他人講述來學習模仿人類的行為。班杜拉及同事的一項著名研究證實了這個觀點。研究中,72名幼兒園兒童分組觀看兩個成人榜樣:一個對充氣玩偶拳打腳踢,另一個安靜地玩玩具,對旁邊的充氣玩偶置之不理。此後,讓兒童玩這個玩偶,觀察過暴力榜樣的兒童模仿了攻擊行為,他們不僅像「榜樣」一樣對玩偶施以暴力,而且發明了新的攻擊玩偶行為,譬如用玩具槍向玩偶射擊。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也是最重要的生長環境,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中國的一句俗語「有其父,必有其子」,印證了父母的行為處事對孩子的影響。幾個月大的兒童就開始跟父母「咿呀」學語,一歲左右蹣跚學步,孩子學會了說話、走路後,其說話的語調、走路的姿勢都可能帶有父母的痕跡,這一點在幼小的兒童(幼兒園之前)身上尤為明顯。兒童3歲前處在「圖譜時代」,他們把人們的行為模式看成一些圖譜,照著這些圖譜學習各種行為。
齊家,首在修身。
《韓非子》中層記載了「曾子殺彘」的故事。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隨著她在她後面哭。他的母親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想抓只豬准備殺了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跟兒子開了個玩笑罷了。」曾子說:「你不可以與兒子開玩笑。兒子什麼都不懂,他只學習父母的,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了他,這就是在教育他欺騙人。母親欺騙兒子,兒子於是不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啊。」於是曾子就煮豬給孩子吃了。
曾子殺彘的故事告訴我們,為人父母者,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這切實關乎到孩子的成長教育。
《四書·大學》中曾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自身。」要管理好家庭、教育好子女,關鍵在修身。由此可見,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身教,所謂的身教,就是用目己的實際行動,對子女進行直接或影響的一種教育方式。身教是家庭教育中的一種最重要、最經常的教育形式。不管家長們自覺還是不自覺,他們自身的行為都在起著一定的教育作用。
孩子的社會經驗比較少,社會接觸面也比較窄。父母便自然會成為他們模仿的榜樣,父母也就成了他們最早的也是任期最長的教師。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全面發展取決於母親和父親在兒童面前是怎樣的人,取決於兒童從父母的榜樣中怎樣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社會環境。」可見父母的實際行動的重要作用。
7. 父母的行為生活習慣對你產生多大影響
父母生活很規律,他們經常看書,讓我也養成了看書的習慣。
8. 你是在生活中的哪些細節中發現了父親對自己的深沉的愛
過年回家,凌晨的火車到站,剛出站口,就看見在寒風中翹首以盼的父親,身上穿著那件我再也熟悉不過的軍大衣。
我埋怨他為什麼不去裡面的等,他說,「我怕錯過你出來,找不到我,你該著急了。」
說著他脫下身上的大衣給我披上,還從懷里掏出一塊的烤紅薯,「還是熱乎呢,先墊墊肚子。」
那一刻眼睛酸澀的厲害,深刻的感受到父愛的深沉和內斂。
9. 作為父母,你的哪些技能無形中影響了你的育兒過程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有什麼樣的父母你就會看到什麼樣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行為深深的印在孩子心裡,父母的一些技能也能無形之中傳授給孩子。下面給大家分享幾種。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孩子。這些小小的技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從自身出發,教給孩子更多的技能。
10. 父母對你人生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最大的影響-婚後經常吵架,老爸老媽說"他在欺負你我找人揍他"從此從單方面被罵變成吵架。後來吵架升級老爸老媽說"實在不行就離了吧,離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話以後,嗯~後來再吵架吵就吵,要離婚?走~那之後最神奇的是吵架次數越來越少,嗯現在好久沒吵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