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怎樣引導容易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①面對孩子發脾氣制止
作為父母,當然希望孩子時常是開心樂觀的。
一旦孩子表現出沮喪、難過、生氣等消極情緒,父母就會覺得這是不好的現象,認為孩子不該發泄情緒,應該時刻乖巧懂事。
因此,看到孩子發脾氣,便會想盡辦法壓制。
②認為孩子發脾氣是暴躁
發脾氣時表現出來的行為,通常是不太溫順的,比如摔東西、大聲吼叫,或者乾脆不理人。
這時的情緒表達會和平常不太一樣,父母看多了孩子順從的樣子,孩子發脾氣表現出了暴躁的行為時,便會覺得這是失常。
父母覺得有這種行為產生不對,因此認為孩子有“問題”。
實際上,父母不該輕易給孩子貼上問題標簽,“發脾氣”和“大笑”性質一樣,都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父母無法接受孩子的壞脾氣,其實大部分情況下是怕失去對孩子的掌控力,才極力阻止。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是因為語言能力、談判能力不夠,這方面需要父母做好引導,讓孩子學會准確表達自己的需求。
『貳』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怎麼做才可以正確的引導孩子呢
蔡康永說過這樣一段話:「情商高並非指不發脾氣,而是要合理地發脾氣,讓自己的情緒可以順暢地表達,舒服地做自己,才能讓自己和世界都開心。」其實發脾氣是一個人正常的情緒表現。大人小孩都會有自己的脾氣。作為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小情緒時,要記得正視,幫助孩子接受自己的情緒,找到合理的表達方式。很多時候,我們不接受孩子的脾氣,更多的原因是孩子一發脾氣,我們就失去了對他的控制。
所以,父母要關注孩子內心的想法,了解孩子脾氣的原因,如果合理,父母就要盡力讓孩子滿意。如果不合理,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即使發脾氣,也不會滿足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讓孩子意識到發脾氣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久而久之,孩子發脾氣的次數會大大減少。
『叄』 孩子生氣打媽媽怎麼辦
場外指導:李躍兒,李躍兒巴學園創始人,從事幼兒教育25年,實踐經驗十分豐富,現致力於進行現代教育的實踐和探索。著有《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等書。 現場嘉賓:小巫,美國教育學碩士,兒童發展暨家長心理咨詢專家。著有《讓孩子作主》、《給孩子自由》、《和孩子劃清界限》等書。 賀斌:通過寶貝故事,我們又認識了一個5歲多的女孩方菲,方菲的媽媽說她經常和自己對著干,和大人爭吵,甚至有時會打媽媽,媽媽為此煩惱不已。針對孩子發脾氣打家長這個問題,我們還請來了一位育兒專家小巫,一起來聊一聊。 方菲媽媽的問題也同樣困擾著很多父母,為什麼孩子一發脾氣,會出現打家長的行為呢? 小巫: 1、 這種行為在一定年齡是正常的(3歲左右)。孩子大腦發育的科學過程使得孩子發脾氣打人是一種下意識行為,自己沒有作出一個理性的判斷。所以需要家長用正確的方法引導。隨著兒童的成長,這種行為會慢慢減弱。 2、 孩子想要達到目的,打人這種方法最能引起家長注意,是得到大人反響的最直接的方式。因為父母是孩子最為親近的人,所以打家長也是孩子最有安全感的一種反抗方式。 3、但是方菲已經5歲多了,還會有這種行為這就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賀斌:為了解決方菲媽媽的困惑,同時也觀察方菲的情況,我們特的請來了一位在兒童教育領域實踐經驗相當豐富的專家李躍兒來指導。方菲和媽媽一起參加幼兒園的戲劇表演,一起看看會出現什麼狀況。 故事情境: 戲劇表演課前的沖突 賀斌:看完這個故事我有個疑問,方菲媽媽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審美來打扮呢?選怎樣的衣服,如何搭配,其實都是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主的事情,父母不應該做太多干涉。不知道您是不是和我有著同樣的感覺? 小巫:成人不要過多的干涉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這也是孩子發展自我的一個過程。 賀斌:我們做家長的要尊重孩子,當然也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家長。我們從片中可以看到,當方菲發脾氣,就開始一拳一拳的打媽媽的脖子,無疑這是不尊重媽媽的表現。孩子出現不良情緒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小巫: 1. 首先要制止孩子的攻擊行為。抓住他的手,說「不能打我」。孩子一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就反復的做這樣的行為,讓孩子逐漸理解。 2. 當孩子出現攻擊家長的行為時,家長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如「我很疼」、「我很生氣」,讓孩子學會表達,逐漸孩子就會明白,生氣的時候可以用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要用行動傷害別人。 賀斌:那我們在生活中如何避免出現類似情況,做家長的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小巫: 1、 在一定年齡,孩子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懂得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教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當孩子生氣、憤怒的時候,家長可以幫孩子說出他們的感受,讓孩子逐漸學會表達自己。 2、 生活中,成人要約束自己,不能用暴力解決問題(賀斌:的確,方菲媽媽也向我們表示,她氣急了,有時候也打過方菲。) 小巫:所以,我們做大人的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這樣才能給孩子樹立榜樣。要孩子尊重自己,首先需要尊重孩子,這是一個互為的過程。 賀: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時不時地挑戰父母,都會有讓家長頭疼的時候,這是 孩子正常的發展過程中所必須要經歷的。我們家長需要懂得接納他們,同時正確指導和幫助他們。尊重孩子,也讓孩子學會尊重家長。希望我們今天的談話,對您有一定的幫助。 所以你能做的: 1、你要及時發現孩子的需求。確定那些需求可以滿足,那些需要是無理取鬧。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是非觀念,他可能不懂,但是用行為告訴他。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2、切忌一點,不能讓孩子打你。下次打你的時候,你也不用打他,直接讓他身體不能動(控制在牆角,手背後。面對牆壁)。任憑他哭鬧都不要關。直到他安靜不哭為止。很難,但是第一次必須堅持。這是用行動告訴他,打人是不被允許。 等他情緒安定了,然後再告訴他不可以打大人的道理。 4、然後適時的滿足孩子。
『肆』 孩子生氣還要打人,家長應該怎麼教導呢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有很多家長特別煩惱,因為有的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導致孩子越長越大,身上就會出現很多的壞毛病,甚至有的孩子特別容易生氣,並且生氣的時候容易對他人產生動手的行為,甚至會出現打父母的情況。
因此,家長一定要學會反思,並且及時更改家庭教育的方式,當孩子出現發脾氣,動手打人的情況時,家長得處理態度和方法真的特別重要,要告訴孩子,無論多麼生氣,都不能出現打人的行為,這樣做是非常不對的,要經常鼓勵孩子,用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感受。
『伍』 孩子不順心就發脾氣、打人,父母該如何解決
引言:有些孩子總是喜歡發脾氣打人,那麼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首先一定不要生氣,要正確的去認識孩子的不良情緒,因為每個人都有想發火的時候,當遇到不公平的時候都會發火,有一些暴躁的情緒,如果孩子因為日常生活當中一些挫折不開心,發脾氣也是正常的,如果家長總是用一些比較嚴厲的手段來抑制孩子的情緒,長時間下來其實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也是不利的。其實如果孩子總是用發脾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那麼家長應該拒絕孩子這種行為可以疼愛孩子,但是並不意味著孩子就可以隨意發脾氣。所以當孩子有不好的脾氣的時候,應該採取堅定的立場拒絕孩子無理要求,要讓孩子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最後家長要做好榜樣作用,家長不要隨意亂發脾氣,這樣在潛移默化當中會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最後家長要知道孩子對於自己的行為還不能夠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所以就很難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只會用自己最本能的方法去處理問題,所以家長一定要去引導孩子的行為,避免孩子有發脾氣打人的這種問題。
『陸』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有效的去引導
面對做不好就發脾氣的情況,家長應該重視,如果任由其發展,長此以往孩子會因此而形成焦慮、自暴自棄、自卑等性格。(然而在這個情景下,往往孩子的脾氣會把我們成人的脾氣給點燃,這樣可能會使事情往更糟的方向發展)大人有時做不好事情也會覺得很煩,把東西摔了。今天兒子就因為聖誕樹裝飾不好,把聖誕樹給踹了。對於出現這種情況,我是這樣來引導孩子的。因為他們剛好進入了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他們常會因為掃地沒掃干凈、背不上書包、摔了一跤等事而發脾氣。爸媽應當怎麼做呢?
此外,現在提倡「鼓勵教育」,但往往父母方法運用不得當,大事小事都對孩子一頓誇,而且從來不誇具體的行為,只誇「你真聰明」、「你真棒」。認為父母不理解他。所以這個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冷靜的接納孩子的脾氣。既不要對孩子進行打壓,也不要置之不理。遇到事情做不好的時候正確的態度和心態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可以舉個自己的例子。告訴孩子當事情做不好的時候允許有脾氣,但不是對別人發脾氣。。。。
『柒』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喜歡打父母怎麼辦
自己帶,孩子打一次父母,就收拾一次。狠狠整個三四次就好了。至於收拾有軟的和硬的,軟的是以柔克剛,硬的就是以暴制暴。
『捌』 對於發脾氣砸東西尖叫的孩子,父母要如何引導
正所謂「人非草木,豈能無情」情緒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的,有好的情緒,壞的情緒。復雜的情緒對於成年的家長來說是可控的,家長有的時候還會故意的隱藏一些壞情緒,來維持家庭或者是朋友之間的關系。
但是作為孩子來說,他們對於多種多樣情緒大多是控制不了,他們會把好的情緒表達出來,也會把壞的情緒也會表達出來,而且很多情況下他們會把壞的情緒表達的很極端,很多父母面對孩子的壞情緒不知道如何處理,不知道該怎樣教育這樣的「小惡魔」。
作為孩子的家長要令行禁止,說不應該買的東西要堅定立場,孩子無論如何哭鬧,不行就是不行,時間一長,孩子知道這一招沒用,也就不會這樣了。家長在孩子面前還是需要樹立一些威嚴,說話算話,不溺愛孩子,這樣就不會助長孩子的不良習慣了。
『玖』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該如何引導才最為正確
引言:如果孩子一直對家長發脾氣,家長就要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有些孩子喜歡發脾氣,就是因為父母太過溺愛,一旦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會對父母進行發脾氣。父母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這樣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該如何引導最為正確。
孩子喜歡發脾氣,最直接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沒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做,覺得特別煩躁。 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買一些繪本,陪孩子閱讀,孩子也能夠提高自己的興趣,做一個有愛好的人。家長對待孩子一定要有獨特的教育方式,要了解孩子的內心,培養孩子興趣,才能讓孩子發展得越來越好,如果一個家長只會無條件的打罵孩子的話,孩子不僅不能發展,會慢慢的變得越來越叛逆,有的時候還會離家出走,不願意跟父母在一起。
『拾』 對於生氣打家長的孩子,父母應該怎樣進行教育呢
對於生氣打家長的孩子,父母應該怎樣進行教育呢?
1、如果孩子愛發脾氣、愛動手打人的話,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這種霸道的行為。
如果孩子發脾氣、動手打人的話,家長的態度和處理的方法真的特別重要。最後提醒家長,作為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樣,避免以暴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