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兒子與父母還有哪些矛盾

兒子與父母還有哪些矛盾

發布時間:2022-02-19 19:10:16

① 父母與孩子間的矛盾急

當前,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尤其是父母與獨生子女之間,最棘手的是代溝問題。所謂代溝,即兩代人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在一些問題上不同看法的反映,它會影響兩代人之間正常的感情溝通。

一、從生理上講:父母比孩子年齡大,所以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要比孩子成熟。父母的經歷和經驗也比我們豐富,做事也比我們謹慎、周密。所以他們有能力採取適當的措施同子女進行溝通。如果父母沒有做到這些而使自己與子女之間產生「代溝」,那麼主要的責任在於父母。

二、從思想上講:父母不理解子女,不知道子女想什麼、要什麼?父母只是以自己特有的家長地位,強制性的要求子女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從而壓制了子女心中的各種想法。認為自己說的話或是做的事都是合乎常理的,都是對的,這就會使父母與子女產生「代溝」。

三、從家庭地位上講:父母是一家之主,他們掌握著經濟大權。作為子女學習的榜樣,而他們又始終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和面子,從而不能同子女平等地交流。為了維護父母的威信和尊嚴,他們不願意接受子女的各種建議,總是喜歡子女唯命是從。父母的這種「至高無上」的地位,就會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產生「代溝」。四、從現代教育上講:子女所要接受的教育很多,而家庭教育則是子女接受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在談及家庭教育必然要談到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問題。我們知道,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必然會形成一個和睦而又溫暖的家庭。如果家庭中各成員之間產生隔閡,必然會對子女的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父母的各種言行和品德對子女都會有耳濡目染的作用。從子女一出生,父母就成了子女的啟蒙老師,從此他們就擔負著培養和教育子女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是他們承擔的社會責任。而父母的失職就可能給家庭蒙上一層陰影,造成家庭冷漠不和,以及子女的悲觀、消極思想。五、從時代發展上講:父母的生活經歷大多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經歷。過去的經歷讓他們嘗到了生活的艱辛,他們不想讓子女重蹈覆轍,所以一再要求子女接受他們的思想觀念。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新世紀的子女已經形成了與父母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事原則,那就不可避免地會使父母與子女之間產生「代溝」,而父母又不積極主動與子女進行溝通。我們的思想要與時俱進。而他們恰恰又沒有做到這一點。父母如何改善與子女之間的關系:(1)密切親子關系。要做到良好的溝通,就必須密切親子關系。陳以誠在1999年9月17日《中國婦女報》上所開的親子關系新處方,值得父母們借鑒。其新處方是:①多從孩子角度考慮問題,盡可能地讓孩子明白父母始終是關心和接納他們的。②除了學業成績外,每個孩子還可以在許多方面發揮潛能和拓寬發展的領域。③由於一個問題有多種解決方案,因此,不要執拗於一種答案而與孩子發生沖突。④父母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情商、智商,自我開發各種潛能。放下面子,去傾聽各方面的教育經驗。⑤多採用游戲、音樂、活動的方式培養親子關系。

此外,要密切親子關系,在父母與子女之間要相互信任。為此,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要正確對待孩子的缺點,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切忌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等等。

(2)營造聆聽氣氛。父母要設法讓孩子覺得那樣做是很自然的。其訣竅就是讓家裡時時刻刻都有一種「聆聽的氣氛」。這樣,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就會來找父母商談。要達到這個目的,其中一個好方法就是經常抽空陪伴孩子。如利用共聚晚餐的機會,留心聽孩子說話,讓孩子覺得自己受重視。

(3)學習平行交談。父母用「平行交談」的方式跟青春期的子女談話,往往能引起熱烈回應。美國《用心去教養子女》一書作者羅恩·塔菲爾提出的「平行交談」,其意思是父母與子女一面一起做些普通活動,一面交談,重點放在活動上,而不是談話的內容,雙方也不必互相看著對方。這種非面對面的談話方式會讓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輕松自在。父母與孩子的談話內容,最好是多談一些如何學會求知識,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等。在交談中,還要注意從事情到關系、從事情到感情、從一般到特殊等原則,從而使孩子與父母之間什麼話都交談。

(4)只做孩子顧問。由於父母提出的意見,即使是好意見,青少年大都不喜歡聽。因此,父母應做孩子的顧問、盟友,而不要做經理人。顧問只細心聆聽,協助氛擇,而不插手干預,僅建議改弦更張。心理學家伊麗莎白·艾利斯說:「父母應該協助子女仔細檢討整個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到叫人拍案叫絕的解決方法。」

② 父母與孩子的常見矛盾

父母與孩子之間只有一種矛盾,就是思想觀念不同!
1、父母對待事物的觀念與兒女不同存在較大偏差,比如畢業後奔三過程中的兩個巨大boos:工作和對象。父母一直在向兒女灌輸他們的人生道理,而不是讓兒女在當下這個時代自己去經歷去成長。

2、父母對自己兒女不了解。學生階段只想著抓學習看成績,成績不好就補課,成績好了就放養。等兒女畢業步入社會遇見困難和選擇的時候,才發現並不了解兒女真正的想法。從前只想著冷了加衣服,餓了做吃的,買東西給錢,把他們認為好的東西一股腦都給兒女,而不知道兒女正真的想要的是什麼,需要的是什麼。

3、父母跟兒女之間沒辦法進行有效溝通,我指的是出現分歧還不至於嚴重矛盾的時期,很多父母有著傳統的思想,好像父母說什麼兒女應該聽從照做,一旦兒女提出相反觀念或是他們無法理解的事物的時候,他們會產生惱怒的情緒:提高說話分貝,說話帶有怒氣。或者進行非常消極的指責:你就每天怎麼怎麼樣好了……你這樣下去會怎麼怎麼樣……亦或者數說父母的不容易,講一講他們的期望,希望你能懂事。兒女是本著溝通來解決問題緩解矛盾,結果父母溝通的結果不是吵架就是冷戰,矛盾不斷加劇,兒女也不願再進行溝通,精神上出現壓力和痛苦,進入惡性循環。

③ 關於父母與子女的矛盾問題

父母與子女的矛盾其實大部分都是意見不合,可以換位思考一下,一人退一步就好了,心平氣和的商量一下,不要搞得一家人傷了和氣,其實父母都是為孩子好,我們作為孩子,可以多理解一下他們

④ 中學生與父母的矛盾有哪些

青春是快樂的,也充滿了煩惱和壓力。調查表明,我國有情緒障礙的青少年達3000萬人。而只因小小的挫折而選擇輕生者也時有耳聞。心理咨詢和疏導正越來越受到學校和家長的重視。

調查統計表明,中學生與家庭的矛盾高於師生矛盾:61%的中學生認為自己與父母存在矛盾;82%的中學生認為家中有一個人最啰嗦;認為自己在家得不到尊重、父母經常不與自己交流的中學生有15.2%,遠高於學生認為與教師有矛盾的1.7%。

如學生小高,本來臨近高考學習壓力就大,可母親還在強迫他學習,每天都詢問他的考試和作業完成情況,使小高思想壓力日漸增大。這位母親因為看到周圍同事的孩子都考上了好大學,心裡非常著急,怕孩子考差了沒面子……小高已對母親的說教有了厭煩感。

心理專家說,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態度決定一切」。只要是家長和學生雙方的態度好,溝通所有的矛盾都是可以解決的。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不要被好奇心、猜疑心所左右,更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身上;而子女則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即使父母在某些方面令自己反感,也不要出言不遜,激化矛盾,雙方可用心設計一些輕松、有趣的話題加強溝通。

親子矛盾源於家長普遍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

心理專家曾對學生家長做過深入調查:反應出家長普遍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有76%的中學生家長沒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籍。雖然時代在進步,可家長更多的還是繼承上一輩的教育方式,結果現在親子矛盾愈演愈烈,學生的問題越來越多,這恐怕也是社會長期忽視心理科學所付出的代價。

在與學生、家長的直接接觸中,石家莊心理咨詢心理治療中心的專家發現學生與家長之間的矛盾最為集中地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是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期望值過高,讓學生感到太大壓力;忽視孩子其他素質的提高,特別不注重孩子情緒、情感的變化。

二、是家庭不和睦,孩子與父母一方感情疏遠,長期不說話,甚至產生反感。

三、是父母對孩子的交往,尤其是與異性同學的交往干涉較多,習慣於盤查對方的情況。

四、是家長對孩子過分關愛或者對孩子評價不妥,從而引發親子矛盾。

五、是家長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干涉,比如限制外出和活動,家長往往是害怕孩子學壞了,但孩子認為自己要出去接觸社會,增長見識。

六、是家長與孩子缺乏溝通,有的甚至是把雙向溝通變為父母單向的訓斥。

同時,還得出一個有意思的結論:高學歷、知識水平高的家長與文盲家長更懂得怎樣與孩子相處。前者接受過高等教育,明白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性;後者因為缺乏知識而十分尊重知識,更能理解孩子。而初等文化程度的家長最不易與孩子進行交流,總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要求孩子,結果就會產生分歧。這樣的家長更需要關注,這些家長普遍存在對孩子施教方法簡單粗暴的現象,命令式多於商量口氣;加上學校對學生與家長的教育指導滯後也是產生矛盾的主因之一。

針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石家莊心理咨詢心理治療中心的心理專家呼籲學校和家庭應給與足夠的重視。尤其是作為家長,除了平時注意多了解教育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必要時還要與有經驗的心理咨詢師共同去探討如何與孩子愉快相處,並成為孩子信賴的掌舵人,讓孩子在愛和支持的氛圍中健康成長,並具備足夠的能力去承擔責任和承受挫折。

⑤ 孩子與父母的矛盾

其實父母和孩子應該互相體諒,試著把對方當成朋友不是更好嗎?
父母整天給我們施壓是為我們好,當他們不知道這樣會讓我們感到厭惡。
但請孩子們自己想一想,當你為人父母的時候,難道你不想讓你的孩子比別人好嘛?
所以不能只怪父母,要怪就怪現實社會中的競爭越來越大,你不強大,就只能挨打。

⑥ 怎樣解決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矛盾

請你捫心自問,從父母把你生下開始,一把屎一把尿,擔心你冷著,擔心你熱著,擔心你餓著,擔心你長不好,擔心你生病,擔心你受欺,擔心你學習不好,操心你的工作和婚姻,天天盼你長大,為父母爭氣,為家庭爭光。父母沒想到孩子長大是這個樣子,越來越讓父母頭疼,沒錯,父母文化水平低,教育能力差,沒把你給教育好,沒把你培養成博士碩士甚至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這是父母的過錯,這是他們的報應,
也許是你
的祖父母沒把你的父母教育好,所以你的父母也沒把你教育好,但願你做父母後,要好好教育你們的孩子,教他們怎樣去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孝順父母,怎樣與父母溝通,讓
你的孩子
知道,父母不是
木頭人
,是有情有意的,父母不圖你報養育之恩,只求你未來過得比他們好,如果你過得不象樣子,父母的心會碎的,臉上就不會有笑容,難道這一切你
真的沒想到
也沒看到嗎?

⑦ 有關孩子與父母之間矛盾的辯論會材料~急

暑期漸深,中學生與父母的「爭吵」越來越頻繁。「爭吵」的導火索大到學習、小到吃飯。「爭吵」有時也會演變成「冷戰」,嚴重的還導致了「家庭暴力」和「離家出走」……

孩子們對此滿心的委屈,覺得家不是家,是一個牢籠;父母對此滿腹傷心,覺得孩子不是孩子,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狼」,「爭吵」要到何時結束,他們看不到希望……

同齡觀點:

·我的父母,他們管得太多了,我挺煩的。

·我覺得父母太霸道了,他們說:「我是你媽,你就得聽我的。」這話也叫講 理嘛。

·成天老叫人學習,我覺得他們除了學習,好像什麼也不關心我。

·他們給我的壓力太大了,而且還總是對我大喊大叫。

·他們對我不信任,從來也看不到我的進步,就知道打擊我。

·我每次跟父母爭吵完,心裡都挺後悔的,不過我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

他們不需要管的。

專家點評:

平心靜氣地想一想,孩子和父母的「爭吵」其實是一個必然。因為孩子和父母有兩顆不同的「孝心」。

在父母們的小時候,聽大人的話是一個好小孩最重要的標准。因為自己的吃、自己的穿都是大人給的,大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好,所以跟父母頂嘴吵架的孩子,是會被眾人所指責的「不孝之子」。而且,大人的權威是不容置疑的,有哪個孩子吃了豹子膽,敢和父母平起平坐地吵呢!

現在的孩子長到了初中以後,接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道德觀念」:他們越來越強調家庭關系中的平等地位,要求父母尊重自己的平等權利,父母偷聽自己打電話不行,偷看自己日記那是犯法!隨便打自己,那也是「犯罪」!孩子們不僅要平等的「尊重」,甚至會把那個「自我的感受」高高地舉到父母的面前。說起他們的「孝心」,那就是———我長大了,我把我的好東西都給你,而現在你不能幹涉我的權利。

這就是兩代人不同的「孝心」,兩代人不同的道德標准。所以,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吵」得都那麼理直氣壯。

樣板模式:

兩代人的兩種「孝心」,帶來的不斷爭吵,誰對誰錯、誰勝誰敗不能說清,但結果是雙方都有些受傷。作為孩子身份的中學生,此時該是學習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時候了。當孩子的不該等到父母都老了以後,再拿出自己的孝心。有一種方法,現在就可以讓父母舒心,讓自己也不再傷心。

這種方法就是「溝通」,它是每個家庭合力產生的凝聚劑。

上海市曾把一例名為「圓桌會議」的「親子活動」加以推廣。其大致的內容是孩子和父母在每天晚飯前,各自疏理一天的學習、工作、生活情況,然後在晚餐桌上有條理地暢所欲言。每天的「圓桌會議」首先由父母談一天工作最重要的事情,提出一些問題,同時請大家說說有什麼好的意見和建議,逐步引導孩子參與大人談話,然後請孩子談談一天中有趣的事、新聞或不快樂的事,當需要解決時,父母給予確切的答復和忠告。

「圓桌會議」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雙方都應該尊重對方的觀點,作為中學生,應該尤其注意不能因為自己在某一個問題上講得有「道理」,就目空一切,看不起父母了。

「圓桌會議」始於家庭,但是會對你的一生都有幫助。因為,社會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是由一個個家庭所組成的,中學生只有學習了良好的「溝通」,能夠處理好家庭內部的矛盾,將來才能在家庭以外的大社會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表現出高超的社會適應能力。

中學時期,是容易出現「逆反」心理的時期,但也是一個該學習「理智」和「冷靜」的年齡了。他們也已經懂得了,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使父母更多地忙於工作,疲於家務,現在的家是由他們支撐著,他們很辛苦,所以把那份「孝心」現在就給他們吧。在氣急敗壞的時候,沖上去,給他們一個擁抱。

閱讀全文

與兒子與父母還有哪些矛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應多吃什麼食物好 瀏覽:822
十堰市老年大學管網 瀏覽:428
寶寶長壽花怎麼養 瀏覽:113
養老保險打折 瀏覽:470
駕駛證自助體檢一般在哪裡 瀏覽:536
宜春老年大學有人說不要養老金 瀏覽:505
女60歲失地保險 瀏覽:55
長春市開養老院政策 瀏覽:792
四川綿陽萬人養老院 瀏覽:654
慰問敬老院活動簡介 瀏覽:831
養老金企業和個人 瀏覽:70
關於重陽節的口訣 瀏覽:519
用冰糖雪梨孝敬長輩們的作文 瀏覽:307
70歲以上還能買車嗎 瀏覽:940
長壽花澆什麼水能長成 瀏覽:653
2018退休金上漲到6000 瀏覽:190
廈門哪裡有不體檢的廠 瀏覽:679
佛山環市街道敬老院 瀏覽:559
女性的美容養生館一般有哪些項目 瀏覽:500
父母節的值是多少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