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應該如何愛孩子

父母應該如何愛孩子

發布時間:2022-02-19 18:53:31

1. 家長應該怎樣去愛孩子

孩子的教育主要分為下幾個階段:
0-2歲,初識階段,這個階段孩子和你剛剛見面,並不了解你,所以孩子就會出現不要你抱抱的情況,建議你給孩子買一些玩具,買一些繪本,只要孩子喜歡,孩子就會放下戒備,能夠接受你,只有孩子對你有了認可,你才能帶孩子。
2-3歲,第一個叛逆期,這個階段孩子剛剛建立自我意識,所以他有可能不聽你的,我建議你如果孩子這樣做對他沒有太大的影響,你可以考慮放手,讓他多多體驗,體驗多了他就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應該怎麼做等等,這個階段對男人的耐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你一定要沉住氣,冷靜思考孩子這么做原因在哪裡,冷靜分析,對症下葯,切不可盲目謾罵,這樣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不僅達不到效果,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3-10歲,玩耍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從三歲開始就可以說話了,雖然並不能清楚表達每一個詞,但你能從他只言片語中退出他想要表達的意思,這個階段是關鍵,尤其是三歲,這個階段過得好不好將直接決定第四階段即第二個叛逆期能不能順利通過,如果這個階段陪的時間少,那麼等孩子10歲到15歲的時候就會容易跑偏,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所以我建議你這個階段多拿出一些時間和孩子交流,多陪陪她,學會和孩子交朋友,讓孩子能夠對你進一步信任,這之間會經歷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就是7-9歲,你不用慌,按原計劃繼續進行,當他遇到什麼事情都想和你分享的時候,證明你已經足夠應付接下來的叛逆期了。
10-15歲,第三個叛逆期,這個階段孩子已經進入了第二個叛逆期,當然,有的孩子13歲才會進入叛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只要你前一階段過得很順暢,這個階段應該不用太過擔心,這個階段孩子的作業開始增加,玩的時間就很少了,我建議你和孩子商量一下,每次孩子從學校回來讓孩子和你分享一些學校發生的事,不管是好是壞,只要孩子講你就認真聽,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一方面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還能增進你們之間的感情,一舉多得,很好的,假期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出去轉一轉。
16-18歲,等過了叛逆期就意味著孩子成年了,接下來就要面對社會,需要你結合你自己工作是如何打拚,遇到困難如何解決,等等和孩子分享你的工作經驗,讓孩子從你身上學到東西,直到他走向職場,當他邁向職場的大門,領回屬於他自己的另一半的時候也就預示著帶孩子已經告一段落了,最後你只需要享清福終其天年就可以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2. 父母應該怎樣去愛孩子

友友這個提問非常好,而且你的觀點我非常贊成,只有時常使喚一下孩子,交給他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才能激起孩子內心那份小小的責任感,才能幫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很多父母,總會掉進一個愛的誤區:太愛孩子了,捨不得讓孩子做一點臟活、累活。
父母對孩子的愛,最終目的應該是「分離」:我們愛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獨立成長,堅強地面對未來的風雨,而不是留在我們身邊,當一個「20歲還斷不了奶的巨嬰」。

3. 家庭教育:父母如何愛孩子

和孩子相處,最重要的原則是尊重孩子,從根本上說,這就是要把孩子看做一個靈魂,亦即一個有自己獨立的人格的個體。而且,在孩子很幼小的時候就應該這樣,我們無法劃出一個界限,說一個人的人格是從幾歲開始形成的,實際上這個過程伴隨著心智的覺醒早就開始了,在一兩歲時已初露端倪。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而如果沒有教養,愛就是去了風格,僅僅停留在動物性的水準上。

任何一個孩子都絕不會因為被愛得太多而變壞。相反,得到的愛越多,就一定會變得越好。當然,我說的「愛」似乎需要做界定。比如要有長遠的眼光和正確的方法之類。但是,不管怎麼界定,基本的內涵不容懷疑,就是一種傾注全部感情的關心、愛護、鼓勵、欣賞、理解和尊重。只要是這樣,就怎麼愛也不過分,怎麼愛也不會把孩子寵壞。

沒有孩子的時候,生活多麼艱苦,都可以忍。有了孩子,就不一樣了,做父母的總想為孩子爭取好一些的生活條件。一個人無論怎麼清高,在這一點上都不能免俗,我認為也是最可理解的。

中國人總是教育孩子做「乖」孩子,稱贊孩子時也多用這個「乖」字。「乖」有兩個含義,其一是乖順,就是溫良、聽話,其二是乖巧,就是伶俐、機敏,把這兩個含義統一起來就比較全面了。不過,這兩個含義也可以從壞的方面理解,比如乖順是循規蹈矩,乖巧是察言觀色,二者的結合就令人討厭了。

4. 家長應該如何愛孩子的呢

現在農村的家庭大都只有一兩個小孩。孩子是社會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是家長心頭上最珍貴的寄託。作為親生父母、「代理家長」,我們都疼愛留守的孩子。可是怎樣疼法,並不是所有父母、家長都明了的。在現實生活裡面,受傳統教育方式及留守孩子生存空間的影響,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就存在一些誤區,比如重物質給予,輕精神給予;重智力投資,輕品德教育;重身體健康,輕心理疏導;重「共性」培育,輕「個性」發展;特別是在隔代監護的家庭。他們把孩子捧在手心上,什麼都順著孩子的心意。這可以說是過分寵愛或愛不到點子上,甚至出現了溺愛孩子的現象,這樣的「疼愛」,會嚴重影響著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
有不少科學統計資料,對目前心理行為問題兒童(自閉症、多動症、抑鬱症)的增多很是擔憂。某縣曾對8000名小學生進行體檢,發現心理行為異常者佔5%,可疑心理行為異常者佔8%。醫院對50名兒童進行血鉛篩查,鉛中毒佔70%,竟無一例達到國家標準的「0」鉛水平。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許多家長或不懂,或未引起足夠重視,主動給孩子做血鉛檢查的很少。只要孩子看到學習成績下降,非打即罵,卻不知有時候是血鉛升高的後果。
有專家建議,為了孩子健康成長,父母要學會理性地疼愛孩子,掌握必要的知識,如兒童成長的一般規律、營養學、嬰幼兒喂養等,還要了解不同年齡段的合議制的營養需求和心理活動規律。教育孩子時,既要考慮「共性」,又要考慮「個性」,對孩子要有全面的認識,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發現了毛病及時糾正,勿使其養成習慣。
家長還要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學安排孩子的一日三餐,讓孩子不偏食,不暴飲食。有的家長喜歡投其所好,孩子喜歡吃什麼多給他吃,不喜歡的就不吃,這是好心辦壞事。有的家長喜歡在吃飯時訓導孩子,影響孩子的情緒和胃部吸收,久而久之會造成胃病。另外,成人疾病出現低齡化趨勢,少兒患糖尿病、高血壓、白血病、心臟病等,主要原因是飲食結構、飲食規律和環境因素所致。
家長該怎樣疼愛孩子呢?
最好的疼愛就是父母榜樣的力量。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有的家長自己不學無術,擅搞歪門邪道,卻要求孩子好好學習,積極上進,這是徒勞。有的農民家庭出幾個博士,並非父母的遺傳,而是父母吃苦耐勞、勤儉持家、誠實堅毅的品格影響了孩子,給了他們信念和動力,這是疼愛孩子最好的方式。因此專家提出:責備孩子之前,先要想想自己的責任和行為,想讓孩子進步,先要自己進步。
同時,家長要善於與孩子交流。據有關報道,有40%的父母難於與孩子溝通。兒童心理有其特殊性,不要用成人心理去要求、衡量孩子。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進取心、創造力及適應能力、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基礎。對孩子一生的學習、工作、生活都極其重要。兒童是社會的未來,科學地疼愛孩子,既可滿足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又可為社會輸送優秀人才。每個留守兒童家長,都要好好想一想。

5. 關於父母應該怎樣愛孩子才是真愛,孩子又應該怎樣對待父母的愛的文章

我覺得父母在孩子的身邊應該扮演兩種角色,一種是老師一種是朋友,老師要教會他分辨清楚是非好壞,教會他做人的道理,發現孩子的特點培養他茁壯成長,而朋友就需要溝通交流,輔助孩子的心靈成長,達到一種共鳴,和孩子建立一種良師益友的感情,分享孩子的喜樂與不開心。最重要的還是孩子小時的教育和情感的建立,對他以後的成長極其重要。

6. 父母應該給孩子哪些愛

孩子需要怎樣的心靈滋養呢?
他們需要被愛。每個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但合理適度地愛一定是有方法和界線的。比如我們替孩子做很多事情,本來孩子會穿衣服,會背書包,父母都替他做好做完了,這會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時間久了,孩子對父母產生依賴,沒有父母的時候他只好等待,形成這樣的思維定勢,他根本自己不去動手動腦解決問題。
當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總有一天離開父母開創新的生活時,往往在面對新的挑戰和環境,孩子的挫折感較強,那時再沒有父母直接幫忙,要依靠自己面對,有的孩子很迷茫和無助。與其讓孩子以後難受,不如現在放手讓孩子嘗試、試探性地做一些沒做過的事情,比如掃地、收拾房間、洗自己的衣服以及學會簡單的做飯方法等,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講,是一種信任,孩子會因為自己長了本領而萬分喜悅和開心。這是人的本能,拓展自己的能力區域,總是擁有成就感的。
當孩子做得好時,父母及時恰當地肯定欣賞孩子;當孩子失敗沒有做好的時候,父母陪伴一起分析原因,找到解決的辦法,每一個快樂抑或挫敗的時光,都有父母深深的陪伴,一起體驗各種感受,孩子的心會收到他在父母眼中的重要,他們生命的光彩會自然迸發出來,勇敢地做自己,這是父母對孩子最深厚的愛,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孩子錯了難道不批評嗎?怎麼說孩子願意聽?
當孩子做錯的時候,當然需要父母的提醒,否則孩子不辨是非還會繼續錯下去,一次次碰壁倍感挫折。
父母怎樣說孩子願意聽?本質上父母說話的態度對孩子至關重要。
1、父母需要關注自己說話的語氣和態度。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做錯一件事情時,無法容忍,馬上大發雷霆。家長的態度包括生氣時猙獰的面孔,語調的高聲質問,語氣的急促,那種態度上的不接納和粗暴,加之本身比孩子高大很多的身軀駐立在孩子面前,會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在家長的態度中孩子感受到做錯一件事情,犯下了天大的錯誤不可原諒,以後孩子做事會小心翼翼,前怕狼後怕虎,畏首畏尾不敢嘗試,生怕出了什麼差錯再惹怒家長遭受處罰或不待見。
2.孩子犯錯幫助孩子從中學習,這是契機。
人類就是在錯誤中成長和發展的。有哲人說過,不犯錯那是停止了前進的腳步。父母可以利用個契機,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發現自己的不足欠缺的方面。此時正是彌補這些缺點的時機。
同樣,家長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如果溫和,孩子會感受到被深深的接納和包容,父母的寬容會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也樂意聽父母講解下次怎麼做更好的方法。比如孩子總丟東西,今天丟紅領巾,明天丟水杯,家長千萬次地重復看好自己東西,孩子並不知道怎樣做。不如溫和地詢問孩子:有什麼辦法我們可以管好自己的東西呢?水杯放在哪裡不會落在別處?紅領巾怎樣系在脖子上不會鬆掉?
如果一味地將重點放在批評孩子本身,孩子就會處在情緒里而無暇顧及和思考改變現狀,這樣破壞了親子關系,又威脅到了孩子的安全感,也不利於孩子進一步學習成長。

7. 父母應該怎樣關愛孩子

給孩子提供組織生活基礎,同時在精神上給他關愛,讓他體會到家庭的溫暖,這就是父母需要做的,也必須做到的事情。

閱讀全文

與父母應該如何愛孩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寶長壽花怎麼養 瀏覽:113
養老保險打折 瀏覽:470
駕駛證自助體檢一般在哪裡 瀏覽:536
宜春老年大學有人說不要養老金 瀏覽:505
女60歲失地保險 瀏覽:55
長春市開養老院政策 瀏覽:792
四川綿陽萬人養老院 瀏覽:654
慰問敬老院活動簡介 瀏覽:831
養老金企業和個人 瀏覽:70
關於重陽節的口訣 瀏覽:519
用冰糖雪梨孝敬長輩們的作文 瀏覽:307
70歲以上還能買車嗎 瀏覽:940
長壽花澆什麼水能長成 瀏覽:653
2018退休金上漲到6000 瀏覽:190
廈門哪裡有不體檢的廠 瀏覽:679
佛山環市街道敬老院 瀏覽:559
女性的美容養生館一般有哪些項目 瀏覽:500
父母節的值是多少 瀏覽:309
養老保險異地提現 瀏覽:453
一個長壽花多少錢 瀏覽: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