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 對 我 不好 不怎麼用心 怎麼辦呢
父母對你怎麼不好,哪裡不用心呢?我想這只能是你的自我感覺吧。世上哪有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的,這可能是由於你家庭條件一般,和周圍同學有一定的差距,導致你有很多物質條件不能得到滿足,這就讓你慢慢感到父母對你不好。其實很多事情不能比,你可以悄悄觀察一下父母天天吃什麼,穿什麼。我覺得他們肯定把最好吃的,最好穿的衣服給你,世上只有父母對你才是最好的人,不信就等著瞧。
2. 我父母對我不好,我該怎麼辦
你該好好跟媽媽談談
一般媽媽會比較心軟
愛護子女的
把你的心裡話告訴媽媽
父母與子女之間是需要溝通
才能解決問題的
3. 父母對我很不好怎麼對付
手指都有長短,如果他們只是偏心其他孩子,那你可以和父母溝通交流,如果沒有效果,那就只要盡自己該盡的贍養責任就可以了。如果沒有兄弟姐妹,父母也是這樣對你,那你應該去醫院做個親子鑒定,你可能不是他們親生孩子。
4. 父母對我不好怎麼辦
自己努力學會自立,不要依靠別人,人有的時候是會比較偏心於某一方,但他們是你的父母無從選擇,既然無從選擇那就只能接受,把問題看淡,不跟他們計較這樣心裡會好過點。
5. 父母對我很差勁怎麼辦!
無論遇到多麼糟糕的父母,作為孩子也沒有勇氣跟他們斷絕關系;無論多麼糟糕的孩子,作為父母也不會斷絕跟他們的聯系。父母把孩子當做生命的延續,但是孩子卻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彼此之間斬不斷、理還亂的關系,導致矛盾叢生。我們無法選擇滿意的父母,父母也無法選擇滿意的孩子。這種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導致父母同孩子之間總是產生很多矛盾和分歧。他不像戀人關系,彼此都是自己的選擇,並且即便選擇錯了也有分手的可能性,不會一錯再錯。
存在感的矛盾
孩子同父母之間,會不自覺地爭奪存在感。父母命令孩子做事情,是在展示自己作為父母的權威;孩子拒絕父母的命令,是在展示自己作為獨立生命體的尊嚴。彼此之間互相爭奪存在感,誰也不肯妥協,這是父母同孩子之間的基本矛盾。父母讓孩子多穿一些衣服,孩子因為太熱而拒絕。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話,是在否定自己的存在感。孩子一再拒絕之下,父母還在拚命地增加衣服,孩子覺得自己很沒尊嚴。當彼此因為存在感而發生競爭的時候,往往就會忽略問題本身的因素。
需求矛盾
孩子同父母之間的需求不一樣,也是產生矛盾的原因。小時候,父母希望孩子給自己爭面子;孩子希望父母愛自己、照顧自己;長大後,父母希望孩子給自己爭口氣;孩子希望父母不要操心自己的生活。彼此之間需求不一樣,自然就會產生諸多矛盾。有些需求是不可能同時完成的,這也意味著有些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面臨不可調和的矛盾,又面臨不可斷開的關系,父母和孩子之間就會形成長期的內耗。生活在痛苦之中的父母和孩子,都無法看清自己的處境。
6. 父母對我不好怎麼辦
你好,父母除了愛你也要愛自己這是對的。要是你父母很忙那不能陪你也是情有可原,要是不忙也不陪你,那就當作給你鍛煉的機會,因為父母只能陪孩子一陣子,以後的人生還得靠你自己,你能學會自理對你以後的生活只有好處。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當然要對自己好點,因為他們身體健康也是你的福氣。至於不給你修手機,你要是學生的話,手機並不適合孩子,不修也就不影響你的學習。你要是工作了那就自己賺錢修唄。不要想著什麼都靠父母,因為再大的樹也有靠不住的時候,靠自己才是長久之計。不要羨慕那些過份愛孩子的家庭,太多的表面愛只會讓孩子失去很多自立自學的機會,對以後的成長人生帶來麻煩。所以請正確對待父母的態度。只要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還是盡量自己去做吧!這樣的你會很快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個人建議,謝謝!
7. 我父母對我不好,我要怎麼辦
我是個獨生女 別人都會覺得我肯定倍受疼愛 但是並沒有 考上了很好的學校但是家裡不供說上不上沒什麼用 讓我回家打工 從此人生就是每個月從300的月薪到現在2000多的月薪 家裡條件其實也不是很差 給我點錢讓我自己經營小店啥的也是綽綽有餘的 但是從不管我就是讓我打工 後來結了婚嫁的不是條件很好的人 生了個女兒 以為可以過自己的小日子 雖然沒錢 但是也算苦中有樂 我老公有外債 沒有房 兩人也都是給個體打工 我父親根本不管我們有多難抽身 一個電話打過來就得去 他要去旅遊我還得請假 老闆不願意的直接開掉我 我就得重新找工作 去娘家長期得買東西 空手去不是遭白眼就是被罵 到現在我都沒有攢出我女兒的幼兒園費用 就我們這種普通人 也不是一下就能奮鬥成個大款 孩子也得管 父母這邊也得高對待 只要稍微想自私一點就會被背上各種道德淪喪的罪名 有時候想想不如去死 活著真沒意思
8. 父母對我很不好怎麼辦
你不需要強求,那會氣大上身啊!畢竟是自己的父母總不能撕破臉皮吧,
9. 父母對自己不好怎麼辦
我的父親兩歲時他的父母離婚,雙方隨即二婚。他的童年是在遠房親戚家裡度過,12歲才有機會上的一年級。後來父母雙方各與二婚伴侶有了孩子,對第一個孩子關注就更少。無論到了哪個家裡都受氣被後爸或後媽背地裡欺負因此從小體弱多病。唯一一個關心他的人是他姥姥,也是姥姥教他做人以至於沒有因為心理陰影走上歧途。他大學畢業後因為母親的意願回鄉考了公務員,結婚買房買車通通靠自己,工資當然不夠只能靠工作之餘與妻子一起做生意賺錢,有一次遇到一個很好的商機缺了6000,第一次問父母借錢皆被雙方拒絕。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留下童年心理陰影,至今從不願意給予他人信任,包括妻子(話說我們家受父親影響都有疑心病,真心難過)。但他從未抱怨父母過什麼。從我五年級開始他被調到外地工作,每次回來與我們團聚後就去探望父母,有什麼好東西從不忘孝敬母親,奶奶在自己的孩子裡面不是很疼父親所以對我也差不多,基本上疼她與二婚丈夫的孫子孫女,我在媽媽那邊親戚內所收獲到的愛與父親親戚這邊差別很大,所以我也不願很靠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