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虐待兒童有哪些表現

父母虐待兒童有哪些表現

發布時間:2022-02-18 05:08:19

① 社會對家長虐待和辱罵兒童是怎樣的看法

[內容摘要]:家長虐待兒童在中國是司空見慣的現象。這種現象與我們今天提倡的以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現代文明極不相稱。筆者認為有必要對這一領域進行探討,指出在兒童教育過程中有意無意地、經常性或習慣性發生的傷害兒童身體或心理健康的言行。希望引起全社會尤其是兒童家長的充分重視,認識家長虐待兒童的危害性,在盡可能避免發生家長虐待兒童現象的同時,還給孩子一個平等公正的待遇。

關鍵詞:虐待兒童 身體虐待 情感虐待

根據全國婦女聯合會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起的中國首次大規模兒童暴力調查數據顯示74.8%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遭受過虐待。被調查學生中,兒童時期遭受的徒手打、用物品打、限制活動以及言語羞辱、被忽視等,主要來自父母。家長虐待兒童問題不容忽視。

一、家長虐待兒童的幾種表現形式

虐待兒童表現在4個方面:一是身體虐待,二是精神虐待或情感虐待,三是性虐待。由於本篇討論局限在家庭范圍,且帶有普遍性,故只探討虐待兒童前二種表現形式。

1、身體虐待

「棍下出孝子」。多數人認為父母打孩子是正常的教育方式。打孩子就是我們這里指的肉體虐待,是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情。昨日我們絕大多數成年人在童年時都曾挨過我們父母的肉體教訓,今日身為人父人母的我們同樣演繹著我們上一代的教育方式,雖說我們曾對此深惡痛絕。肉體虐待根據肉體受折磨情況可分情節較輕型、情節較重型和情節惡劣型。

舉個例子,鄰居家一個六歲男孩沒有按照父母說的去做,而是摔破了一個杯子,就會倒大霉。

我的一對高級知識分子朋友甚至為了兒子不去上鋼琴課而痛打了一個五歲的孩子。父母的理由就是花了錢去學的才藝,怎能說不去就不去。一個五歲大的孩子要理解父母的苦心,理解「賺錢不易」,未免有點強孩子所難。

2、精神虐待,即情感虐待

情感虐待往往比肉體虐待更為殘酷。它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是沉重的,是一個成長階段甚至是一生的。情感虐待是針對心靈的施暴,外表上看不出痕跡,但可以確認這種心靈虐待與兒童肉體虐待一樣普遍,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可以分以下幾個類型:

(1)支配型。父母總是把自己的好惡、需要強加給孩子,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必須聽父母的話,按父母的指示,不許越雷池一步,甚至剝奪孩子的喜怒哀樂。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鐵碗」治家。現在中國城市裡最為流行的培養小音樂家、藝術家等現象,就足以說明一切。逼孩子練琴、逼孩子寫字、逼孩子繪畫,每天少則半小時,多則2—3個小時,試問有幾個5、6歲的孩子是自願的,不是被逼無奈的?他們中不乏有此天賦之人,但對那些缺少此方面天賦的孩子是不是太霸道和有些殘忍呢?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態,可能會把孩子逼成優秀,也有可能會逼成「憂郁」,嚴重的會逼出各種心理疾病。孩子天真無邪,且好奇心、模仿心都急強,看見別人唱歌他唱歌,看見別人跳舞他跳舞,別人畫畫他畫畫,看見別人彈琴他彈琴。也許有些興趣,但不一定長久,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的短期興趣行為認定是長期的,甚至是終身的興趣或愛好。一位有著10歲孩子的母親,就因為孩子5歲時的短期彈琴熱情,買了鋼琴請了老師。從此,家裡經常出現父母的呵斥聲和孩子的哭泣聲以及斷斷續續的鋼琴聲。

(2)冷漠型。有些父母由於工作或者其它原因,把孩子教給其他人管理,好象孩子成長不關自己的事。很少親抱哭鬧的孩子,對孩子的需要漠不關心,對孩子的進步視而不見。還有些父母在孩子有過錯時,不是幫助教育而是採取冷落和撇到一邊的態度,無形中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如,有的家長把孩子全權託付給父母、幼兒園、保姆,除經濟上供給外,沒有滿足兒童的情感需求,對兒童漠不關心。這樣的家長他們自己並沒有覺察到親情的缺位,總覺得自己賺錢是為了讓孩子生活的更好。其實孩子需要物質上的滿足,更需要父母的愛撫。一位初中一年級的家長,常年把孩子寄居在老師家,認為自己的文化水平低,不利於輔導孩子的功課。事實上,孩子的健康成長,獲取知識只是他成長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是教他如何成為一個社會人,一個有著健全人格的人。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生活節奏的快慢,都不是放棄自己養育子女的借口。錢重要,孩子的未來更重要。

(3)貶低型。中國人以謙虛為美德。不習慣表現自己或表揚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教育孩子亦是如此。具體體現在有些父母經常貶低孩子的進步,經常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常說「你總是……」「你從不知道……」及「笨蛋」「蠢豬」等等辱罵孩子。農村還有對女孩子人格侮辱的罵詞,如「賠錢貨」等。在我對孩子的教育中也常犯這樣的錯誤。一次,當我說到「你就不能象你小哥一樣努力,以後考上清華這樣的名牌大學!?」兒子看著我,認真的反駁到:「你們那時就沒有清華、北大?你們怎麼沒考上?」我沒言語。因為孩子說的一點都沒錯,我們都知道,己所不能勿施於人,但我們對待孩子,卻因為我們自認為的權威而忽視了孩子的權利。

(4)抹煞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在孩子出現失誤時,不是幫助孩子尋找失敗的原因及努力的方向,幫助克服困難,而是抹殺過去的一切,批評責罵。如,「你真是個大笨蛋」、「你哪如你爸(媽)半點」、「你只會給大家添亂」等等給孩子心靈「雪上加霜」。3、肉體+心靈的雙重虐待。這是最為恐怖的虐待方式。當然也視情節分情節較輕型、情節較重型和情節惡劣型。中國的父母大多屬於此種類型。只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中國有一句話「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這就是中國父母教育子女的真實寫照。

二、家長虐待兒童的心理

1、中國幾千年的倫理道德文化一直把「孝」當成人生第一大要務。「百事孝為先」、「父叫子亡子得亡」。父母在家庭中具有絕對的權威性,掌握著子女的生殺大權貫。這種觀念徜徉於歷史文化的長河中,在國民意識深刻打上了烙印。父母把子女當成自己的私有物品,當成自己生命的延續。因此教育子女完全不顧子女大感受,按照自己的觀念意識培養教育,在教育過程中進行打罵認為屬於私人空間,他人無權干預。

2、望子成龍觀念。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普遍較高,渴望自己的子女成材,希望他們在未來激烈競爭的現實生活中能出人頭地,家長把目標往往瞄在「比爾.蓋茨」等成功人物身上,因此,在培養目標、教育要求上常常會脫離孩子的實際,在父母身心疲憊的同時,加重了子女的心理負荷,導致心理失衡。具體現象是父母高投入,子女不領情,出現矛盾,占支配地位的父母與子女失和,導致「戰爭」。

3、實現自身價值。人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無論由於歷史、家庭還是個人原因,往往人們不能全部實現或部分實現,這時他們常常把希望寄託到有實現這種願望可能性的最親的人身上,充滿希望並有著可塑性的孩子便成了他們的獵物,成了施壓的唯一目標。

4、父母不健康心理,在外壓力回家釋放,不習慣去健身房或找心理醫生減壓。由於受工作、生活壓力的影響,許多孩子成了父母情緒的宣洩對象。特別是碰到挫折時,孩子更成了首當其沖的出氣筒。父母心理不健康,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造成父母與子女的緊張關系。

5、中國父母人權觀念淡漠、平等意識不強,絕大多數家長沒有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權利。

6、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入,升學、就業等社會競爭壓力日益加大,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不輸在起跑線上,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因此出現「高標准嚴要求」現象。

7、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孩子是家庭的一分子,因此必須嚴格遵守家規。有違家規,當用「家法」伺候。

8、夫妻關系不和,一方往往把對對方的怨恨撒到孩子身上,孩子成了一方的代替品,出氣筒。特別在瀕臨解體的家庭和已經解散的家庭,父母一方在孩子出錯時更容易出現此現象。

9、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孩子是自己生活的累贅。這在有著個人享受思想的父母中大有人在。他們往往把自己不能實現的個人生活願望歸罪於子女,把子女當成是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絆腳石。

三、國民對家長虐待兒童所持的態度

當今國民對家長虐待兒童所持的態度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持肯定態度,另一種持反對態度。據調查,持肯定態度的國民佔大多數,持否定態度的僅占國民的一小部分。

1、持肯定態度

持肯定態度的又分為兩種。一是認為孩子「不打不長記性」,不打不成材。持肯定態度的這些國人大多受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影響,親身經歷過並且耳濡目染了自己和周圍家長的種種行為,認為「老子」打「小子」天經地義。二是反對「棍棒教育」的國民,認為孩子應以「說教」為主。這種「說教」當然不反對語言上的過分。他們認為只要孩子沒有受到皮肉之苦,就不算對孩子虐待。更何況教育子女時,家長控制不了自己的激動情緒,說些過分的言語,完全可以理解。

2、主張民主型的平等教育。既反對「棍棒教育」,又反對言語上的虐待教育。這些國人絕大多數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響,認為兒童是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應允許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空間。應採取一種民主的、開放式的教育方式。

四、案例剖析

案例一:1998年4月2日,牡丹江市某金融單位辦公室主任李富春及妻子金霞被殺在家中,李富春身中55刀,金霞身中10餘刀。事後,人們驚訝的發現:死者16歲的兒子李非竟是兇手。經公安部門調查得知,李非殺死父母的理由竟是學習成績太差,不堪父母的毆打和責罵。

李富春及妻子金霞家庭教育方法就屬於嚴厲懲罰型。他們不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入手,調節孩子焦躁的心理,相反,在教育孩子時態度生硬,語言粗魯,缺乏感情,甚至挖苦諷刺、打罵孩子。長此以往這種教育方式的惡果顯示出來。造成子女的膽怯、懦弱、退縮、自卑等不良行為,在外人的眼裡李非是文靜的,實際上這種文靜的表面蘊藏著李非心理失調與心理障礙,以致後來李非形成了粗暴、野蠻、敵對、說謊等不良性格特徵,孩子的心理健康遭到破壞,內心的不安、惶恐無處釋放,這就反抗情感一旦發泄出來,就象火山爆發不可收拾。

其實這場悲劇是可以避免的。我們說錯在孩子,其實真正應該反思的是孩子的家長。李富春及妻子金霞如果轉變觀念,早早就認識到孩子有獨立的人格和追求自由的權利,並且人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條條大路通羅馬」、「天生我材必有用」等,就一再提醒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別和自己或他人過不去,生活的真諦應該是快快樂樂。如果李富春及妻子金霞,建立一個寬松教育的家庭氛圍,結果一定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他們對李非曉之以理,使孩子心服口服; 其次對李非動之以情,父母兒子間建立親切溫暖的感情關系,言行舉止充滿愛意,使孩子真切感覺到父母的溫暖,感情上產生親切感和安全感;再有就是在人格上與孩子平等,孩子在家中有平等的發言權,也有給父母提意見的權利,提高孩子的成就感。這樣的結果就能充分發揮孩子的智力因素,一是使孩子思維獨立、靈活能力增強;二是促進孩子好奇心、求知慾、自信心的發展,使孩子在寬松的家庭氣氛中,發展自己的創新人格、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三是使孩子有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案例二:《北京晚報》報道:2004年5月11日上午,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一低矮平房的小床上平躺著一具年僅9歲的男屍。男孩眼微睜、嘴微張,渾身傷痕累累。原來,這孩子只為家裡丟了4角錢而被親生父親活活打死。死者名叫王旭,父親王宏臣是下崗工人,靠蹬三輪車為生。爸爸總怕兒子學壞,對孩子管教很嚴,平時經常打罵孩子。事發當天10點左右,王宏臣讓兒子買早飯時發現抽屜里少了四角錢,很生氣,邊打孩子邊問他是否偷了錢,兒子說沒有,他越打越生氣,先用竹條後用皮帶,還把兒子的手綁了起來。半夜的時候,他發現孩子沒氣了。經醫生檢查,孩子脈搏消失、心跳停止,雙腕有勒痕,面部、臀部、雙下肢多處青紫,並拌有肋骨骨折,搶救毫無希望。

這是一起嚴重的家庭暴力事件,僅僅因為四角錢就斷送了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的性命,可悲可嘆。目前,我們的社會正在走向民主、自由的新時代,然而幾千年的封建家長制對人們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它象一根無形的繩索束縛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所謂「不打不成才」、「打是親罵是愛」、「棍棒下頭出孝子」都是這一觀念的反映。有人說中國沒有不挨打的孩子,沒有不打孩子的父母,這句話本身未必完全正確,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家長打罵孩子的普遍性。「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作為一個尚未長大成人的孩子,必然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點或錯誤,怎樣克服和改進這些缺點或錯誤,是家長應盡的責任。象園丁育樹,砍掉枝杈、扶正樹干、澆水培土、除祛病害,使子女成為健康向上的一代新人。孩子的身心發展有一個過程,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時,如王旭一樣據說是拿了錢,家長應該冷靜處理,父親王宏臣打罵兒子,問題也沒有解決。孩子拿錢這種事在孩子時期都遇到過,絕大不分遭到家長的叱責,家長應該重視此現象,但不應該小題大做。正確的方法是家長循循善誘,講清利弊,以觀後效。要知道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一個過程,欲速則不達。更何況,孩子作為家庭的弱勢個體,身心健康應該受到法律和全社會的共同保護。家長打罵孩子的行為應該受到全社會的關注,並受到全社會的鄙夷。

案例三:公務員秦穎的女兒小美自小喜愛音樂,一聽到優美的樂曲就會禁不住地隨著樂曲的旋律哼唱。為了培養孩子,秦穎買了鋼琴,還請了音樂老師到家中授課。孩子每天都得在家長督促下練上近兩個小時。漸漸地孩子煩了,秦穎就手持小棍親自督戰,彈錯了,就是不輕不重的一下。後來孩子發展到一練琴就緊張,越出錯越挨訓,越挨訓越出錯,似乎是進入了惡性循環。音樂老師婉轉地勸媽媽別要求太嚴,她認為是老師不負責任,於是管束更嚴了。終於有一天,已經學琴3年的女兒對著鋼琴又哭又笑,經過心理醫生的診治,她才知道女兒得了恐懼症……如今,鋼琴被置於她們夫婦卧室的一角,她和先生誰也不願再和女兒提到鋼琴。

這種事例當然是極個別的,但是兒童恐懼症應該引起廣大家長的重視。畢竟,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最為重要的。孩子還小,還不懂得為自己設計前程。他們的一切行為都根據自己的喜好。秦穎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請人灌輸孩子一些音樂知識、演奏技巧,並用大人的意識強加干涉,並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能夠承受。盡管秦穎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這種重一點而輕全面發展的教育方法往往欲速則不達,把小美本來的良好的音樂天賦給淹沒了,並且還付出了更大的代價。正確的方法是在對孩子音樂方面的培養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小美不斷成長和學習興趣中,「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尋找和確定孩子的培養方向。這是秦穎正面引導小美健康成長的唯一途徑。更何況,我們深知培養孩子我們希望孩子成為真正的人,希望他(或她)一生幸福,我們需要的是身心都健康發展的孩子,是一個積極向上而又快樂的孩子。因此,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應該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的選擇。

五、反家長虐待兒童的途徑

1、開辦家長學校,努力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質。家長要盡快改變教養方式,對孩子來說,父母和諧、適度的教育和有安全感的教育環境是很重要的。家長要把孩子當做一個朋友、一個社會人,用平等的態度和他們多交流、多溝通、多肯定,以贊許的眼光看待他們,激發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孩子需要父母的關心,但不能支配他的行為;需要父母了解他的困難,但不能橫加干涉;需要父母的鼓勵,但不能指責和凌辱;需要父母的協助,但不能代替他選擇;需要父母指點,但不強迫他們接受管教。

2、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增強法制意識,認識到對兒童實施虐待不僅是教育方法問題,而且是一種違法行為。

3、關心當前家長的心理健康。配備家長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 提高心理保健意識,及時排解自身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以消除心理虐待的心理根源。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以積極的情緒感染兒童。

4、樹立人權觀念,建立長幼之間的平等意識。像尊重成人一樣,尊重兒童的自尊心、情感、需要、興趣,循循善誘,以情感有,以理服有,給兒童一個寬松和諧的活動環境和心理環境。

5、家長正確對待另一方的意見,加強家長之間溝通,不要把家長之間的矛盾轉移到孩子身上。

6、加強群體監督作用,對有虐待兒童言行的家長給予批評和制止。

7、從文化對家庭兒童虐待認可和渲染,從父母、兒童的相互關系模式中,從家長兒童虐待在代際間的傳遞上尋找有效的預防、制止和補救措施。

人是生而平等的。孩子雖然要接受父母的撫養和教育,但是他也同樣享有在精神和肉體上不受侵犯的權利;他(她)不僅是家庭的一個成員,也是社會的一分子,尊重和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利是每一個家長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父母應該樹立起一個基本觀念,即孩子不是我們可以任意支配的私有財產,孩子是應該受我們成年人保護的未成年的一個大寫的、有血有肉的「人」。社會的和諧發展,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要和諧發展,而這不僅體現在家庭夫妻關系的和諧,更重要的是我們家庭關系中不可忽視的父母與子女的和諧關繫上。

② 虐待兒童的父母們應有什麼樣的懲罰

讓被虐待兒童去法院告他爸爸,那他爸爸以後不會再打他了,不就行了嗎

③ 父母虐待兒童會對兒童心理造成什麼影響

幼兒的神經系統十分脆弱,粗暴的態度及打罵恐嚇,都會使他的精神高度緊張、恐懼,甚至引發心裡障礙。

④ 對父母虐待孩子怎麼處罰

父母虐待子女,情節惡劣的,構成虐待罪,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所渭「情節惡劣」,指虐待動機卑鄙、手段殘酷、持續時間較長、屢教不改的、被害人是年幼兒童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
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⑤ 受過虐待的兒童和大人有哪5個特徵

受虐虐待兒童和大人肯定是有很多共同的特徵的特徵的,一般來講這樣的兒童缺乏缺乏愛也不相信愛,然後對人也比較冷漠,不敢和人去接觸。

⑥ 孽待孩子的表現

兒童冷暴力的症狀可能包括:

害怕父母

說他們恨父母

說自己的壞話(比如說「我很蠢」)

與同齡人相比情緒似乎不成熟

言語突然變化的(如口吃)

經歷突然的行為變化(如在學校表現不好)

父母或照顧者的標志包括:

對孩子漠不關心

談論孩子的壞話

不親切地撫摸或抱著孩子

不照料孩子的醫療需要

我應該告訴誰?

有些形式的虐待,比如大喊大叫,可能不會馬上造成危險。然而,其他的形式,如允許兒童使用毒品,可以立即造成傷害。如果你或你認識的人受到情緒虐待,聯系當地的兒童或家庭服務部門。許多家庭服務部門允許打電話者匿名舉報疑似虐待行為。

如果我認為我可能傷害了孩子,該怎麼辦?

即使是最好的父母也會對孩子大喊大叫或者在壓力下使用憤怒的話語。這不一定是情感暴力。養育一個孩子是你所做過的最艱難、最重要的工作。尋找資源做好它。例如,如果你經常使用酒精或非法葯物,改變你的行為。這些習慣會影響你對孩子的關心程度。

情緒虐待的長期影響

兒童的情感暴力與不良的心理發展和難以建立和維持牢固的人際關系有關。它會導致學校和工作中的問題以及犯罪行為。最近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兒童的情緒或身體暴力受害者有較高的罹患癌症的風險。他們也經歷了更高的酒精和葯物濫用率。在情感上或身體上受到虐待和不尋求幫助的兒童可能成為成年的虐待者。

被情感虐待的孩子有可能康復嗎?

對一個被情緒暴力的孩子來說,完全有可能康復。為受害兒童尋求幫助是走向康復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下一個努力應該是為虐待者和其他家庭成員尋求幫助。

⑦ 孩子在外被虐待後會出現什麼特徵家長發現後應該怎麼處理

近幾年,學生被傷害的案例屢屢見諸媒體,就像評論區里的一位家長說的那樣“看到這樣的案例我就頭皮發麻,因為我也有一個正在上學的孩子”,為人父母大概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遭遇脅迫或者傷害,而且更多的男性家長在評論區里更是義憤填膺的表示“如果是我的孩子遭到這樣的傷害,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對等的還回去”,更有家長生氣的表示如果自己的孩子被人傷害,一定會打到對方懷疑人生!

從家長們的反饋可以看出,大家對於發生在孩子身上的這種被傷害事件沒有誰能夠忍,而且對於對方的惡劣行為更是表達了自己的嚴正立場!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有效的預防孩子被侵害、及時的發現孩子被侵害、合理的引導孩子正確的面對各種非法的侵害呢?


三、如何引導孩子面對不法侵害:很多事情,你不說就永遠不知道孩子知不知道,明不明白,尤其在很多孩子與家長互動平淡的情況下,我們有必要以清晰的語言告訴孩子,不管爸爸媽媽對你多麼的嚴格,也不管你平時在教育的過程中說過多少不中聽的話

但是爸爸媽媽永遠是你最親最愛的人,不管你在外面碰到任何的事情,任何自己處理不了、無法面對的事情、感覺自尊受挫的事情,一定記得讓我們第一時間知道,爸爸媽媽永遠是你的避風港灣,有任何的問題,我們都願意隨時等待你的傾訴,千萬不要忘記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爸爸媽媽永遠是最愛你的人,類似的語言不遠的去鼓勵和激勵自己的孩子

當他們碰到挫折的時候肯定第一個就會想起我們!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在面對一些他們無力主宰或者無力去應對的事情的時候,真的需要我們的家長第一時間去給到孩子發自內心的扶持與鼓勵,這個時候的孩子是最需要我們的時候,這個時候父母給到孩子的愛是孩子最需要的愛!

⑧ 以案說法:父母虐待兒童的行為應受到怎樣的處罰

父母虐待兒童的行為應受到法律的處罰。根據法律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 公安機關接到家庭暴力報案後應當及時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關規定調查取證,協助受害人就醫、鑒定傷情。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婚姻法》
第二十一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第四十五條 對重婚的,對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

《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三條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應當給予幫助、處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十五條公安機關接到家庭暴力報案後應當及時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關規定調查取證,協助受害人就醫、鑒定傷情。
第十六條家庭暴力情節較輕,依法不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或者出具告誡書。
第三十三條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被申請人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人民法院應當給予訓誡,可以根據情節輕重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閱讀全文

與父母虐待兒童有哪些表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江西省哪個地方養老最好 瀏覽:456
常州老年大學學費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747
老年人股骨骨折了晚上睡不好 瀏覽:887
長壽區黃桷灣小學有多少個班 瀏覽:693
老年活動中心日常工作制度 瀏覽:436
關於重陽節幼兒兒歌 瀏覽:818
老人血壓太高怎麼辦 瀏覽:119
金華孝順溪改造 瀏覽:15
富硒康老年人每天要喝多少 瀏覽:750
90歲老人心跳40 瀏覽:801
蚌埠市老年大學有那些課程 瀏覽:312
職工養老保險最高交多少一個月 瀏覽:542
員工到退休年齡強行上班有沒有工資 瀏覽:547
長壽花葉子發黃不發亮怎麼辦 瀏覽:686
養生館適合哪些地方 瀏覽:813
父母不可能不肯付出說明什麼 瀏覽:267
體檢後多久可以復查 瀏覽:293
社區老年人跳舞活動方案 瀏覽:885
只買社保不買醫保退休工資是不是一樣的 瀏覽:175
老年人的早飯還可以吃什麼 瀏覽: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