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這就是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這就是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發布時間:2020-12-25 00:43:44

老年人生活現狀及需求

我國已提前進入老年型社會。有專家指出,發達國家在進入老年型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在5000到10000美元左右,而我國目前尚不足1000美元,因此我國已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國家,我國老齡化的速度居世界之首,人數的絕對數也是世界之最。蘭州市2006年底老年人口已達39.21萬,佔全市總人口的12.43%。
關注老年人生存現狀(主)
我國目前老年人的年齡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齡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難與社會其他成員共同分享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成果,而日益成為貧困階層。除個別子女條件特別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僅僅能維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們收入的低下,成為直接影響他們生活質量的主因。在調查中發現,思念不能時常來探望的兒女成了許多老年人的心病,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親情。盡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強,但不管是獨居,還是與子女合住,老人們大都不願意請保姆,更想讓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質上的東西我們並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兒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讓我們孤獨!」
蘭州老年人口38.21萬(小)
蘭州1999年即成為老年型城市,佔全市總人口的10%,目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又24萬,與全省、全國相比,分別提前六七年。2006年底老年人口已達39.21萬,佔全市總人口的12.43%。按年均3.6%的增長速度計算,到「十一五」末,蘭州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46萬左右,佔全市總人口的14%以上。人口老齡化速度增快。數量龐大,且高齡化明顯,其對家庭、社會的服務需求將不斷增加,對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將不斷加大,必將對蘭州市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帶來深刻影響。
孤獨是都市老人難言的痛(小)
伴隨著老年人數量的驟增,蘭州已逐漸進入老齡化階段。同時,由於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都市人際關系日益疏遠、淡薄。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到底怎麼樣安享晚年?帶著這個問題,昨日下午,記者專門對蘭州市的部分老年人進行了調查,發現情感孤獨已成為當今大多數老人的一種通病。
每日咀嚼孤獨的滋味
家住安寧西路,今年70歲的王大媽說:「我現在70歲了,我不缺吃、不缺穿,但我一點也不快樂,我活得太孤獨、太寂寞了!」她是蘭州某大學退休的老師,但誰能料到,1995年, 退休回家的李大媽開始品嘗孤獨的滋味。她說。「我現在每月有一千多元的退休金,我一個人又住著一大套房子,可這些對我真的沒用,我需要的是情感的撫慰和心理的補償。」
過節的日子暗自神傷 (小)
「養兒防老」是中國傳統的古訓。然而,當「防老」與子女的前途放到一起時,更多的都市老人更願送兒女去更適合發展的地方。於是,每逢合家團聚的日子,總會有一些老人因為與兒女不能團圓而黯然神傷。家住小西湖的張老師和李老師夫婦就屬於這樣的老人,他們兩人都是蘭州某中學的退休老師,他們有兩個兒子,均先後考入名牌大學,並相繼留在了外地。兒子有出息,老人無比欣慰,然而當老兩口退休回家,整日面對寂靜的房子時,一種思子心切的心情便油然而生。
每日的生活靠窗俯望 (小)
當城市的高樓大廈將人與人徹底阻隔開時,一些年過七旬的老人也因這高大的建築,失去了在陽光下散步的機會。68歲的程大媽就因居住在這高樓之中,已靠著窗戶整整度過了兩年時光。程大媽家住七里河吳家園,6年前老伴因心臟病去世後一直過著孤零零的生活。程大媽膝下有兩兒一女,現均已成家,3個孩子也算孝順,共同出錢為程大媽找了一個保姆。因程大媽身體不適,她每日的生活就是靠窗而坐,從高空俯視地面。照顧程大媽衣食起居的小保姆告訴記者:「這城市裡的老人真可憐,一上年齡就連門也出不去了,還是我們農村好,簡單的四合小院,傍晚全家老小圍坐一圈。」
孩子不願陪聊天 老奶奶生氣(小)
「嗚嗚……」1月21日傍晚,蘭州市白銀路某小區內,突然傳來小孩的啼哭聲。他是住在一幢三單元的小陳昊(化名),剛滿9歲,當時正在小區學騎自行車,身後一位老奶奶用拐杖打在他的腿上。「哎呀,老奶奶,你咋按到娃娃打呢?」一旁的居民感到非常吃驚。「我想喊他跟我一起耍,他不幹,還跑!」老奶奶的拐杖在地上戳得「咚咚」響,顯然還在氣頭上。「不同意就算了嘛,娃娃家,何必嘛。」「沒人給我說話,我實在忍不住,憋得慌啊。」老奶奶一臉委屈。今年70歲的老奶奶,老伴去世得早,自從2002年搬到這里來後,就和惟一的兒子分開了,獨自一人過著「進門一盞燈,出門一把鎖」的日子。兒子由於工作忙,有時一兩個月才來看一次。她養了一隻小狗陪伴在左右,每次出門都把它拴在自己腿上,怕它跑遠了,但後來送了人。
「她一個人太孤獨了,脾氣越來越怪,說得不對頭就要亂罵人,經常看見她莫名其妙就把花園里的鮮花掐了,樹葉扯一地,有時還把小區里玩耍的孩子掐哭,我們勸都勸不住,只有讓著她。」小區居民說起這位老奶奶時,帶著幾分無奈和嘆息。老奶奶說,其實她過去不是這個樣子。「領導、同事都說我是一個和善的人。現在老了,退休工資接近1000多元元,完全夠用,就是平時覺得空虛、無聊。」
部分蘭州老年人感到寂寞(小)
據蘭州市老齡委辦公室副主任閻海明介紹:「蘭州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像上面所說的老奶奶這樣因晚年孤獨而導致的尷尬事時有見諸報端。」近幾年來,「空巢老人」在家中去世無人知曉的事件年年發生,且呈上升趨勢。記者隨機挑選了10名60歲以上的老人(獨居2人,偶居3人,5人與兒子或女兒居住)進行調查。結果顯示,28%的老人感到晚年寂寞、孤獨、郁悶,精神空虛,沒有寄託;61%的人在失去配偶後還想找個伴;去醫院看病,60%的人稱子女「一般不陪同」,24%的人說子女「有時間才來」,16%的人稱子女「會抽出時間陪同」。閻海明副主任告訴記者,隨著城市的發展,更多的居民從平房住進了樓房。由此,許多老年人不得不與同在一個城市的子女分開,形成了一種被稱之為「空巢」的現象。這其中,有不少老人由於喪偶而不得不獨自一人生活。特別是居住在農村的獨居老人,他們不僅要自己做飯,還由於居住條件的不配套,不得不每天承擔著生爐子、倒痰盂等非常不便的生活瑣事。
專家分析 自感「老不中用」導致孤獨(小)
甘肅政法學院馬紅平教授分析認為,許多擔任過公職的人,離退休之前,是披星戴月的拼搏,每天過著快節奏的生活;離退休之後,則是身上無職一身輕,度著慢節奏的清閑日子。遠離社會生活,兒女獨立成家,以及體力衰弱,行動不便,降低了與親朋來往的頻率。在社會上,人家都在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的大千世界裡龍騰虎躍,自己則感到已經樣樣無份,孤獨之感會油然而生。好像是被拋棄的人,尤其喪偶老人更是寂寞萬分,難以忍受。由此自感「越老越沒用」,失去了生活熱情,與親屬缺乏良好的溝通,少與朋友來往,整天把自己關在家裡,不願參加任何社會活動。
甘肅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內科馬主任說,「空巢家庭」所引發的「空巢綜合症」非常突出,典型表現是出現失落、悲傷、焦慮和孤獨的心理,情感脆弱、容易灰心、進取心差,嚴重的還會引起老年的精神障礙,比病痛更加折磨人。心情不好,心理的壓抑就會在潛意識中轉移到身體的某個部位,具體表現在有些老人感到心慌氣短、關節痛、便秘等,而這種軀體形式障礙通常又是醫院的儀器所檢測不出來的。
「空巢老人」養老幫扶是目前主要工作(小)
蘭州市老齡委辦公室副主任閻海明說,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和高齡老年人數量的不斷提高和增加,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正在逐漸成為事關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視此事,在全市城鎮和農村分別開展了對「空巢老人」及家庭生活狀況的調查工作,內容包括他們的經濟收入狀況、生活自理狀況、生活照料狀況及對社區服務的要求等事項,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各縣區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模式,對「空巢老人」居家養老幫扶這一全新的工作進行了有益探索。大膽推行政府埋單,進行市場化運作,為「空巢老人」提供低償或無償的日常看護、物質幫助、生活照料及相關家政服務,精神慰藉也列為服務內容之一。蘭州老年人的居家養老幫扶服務工作尚處初級摸索起步階段,從事一般性勞務如打掃衛生、煮飯、購物、照顧老人日常生活的多,從事保健、心理咨詢、思想疏導的少;在各種節假日集中服務的多,堅持經常性為老年人服務的少。各區縣發展不平衡,對「空巢老人」的服務尤其是精神慰藉方面尚未形成體系,特別是在政策保障、制度建設、資金來源和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
怎樣才能讓老年人不感到孤獨(分主)
針對老年人精神慰藉問題的凸現及其現實原因,有業內人士建議應該從個人、家庭、社區、社會等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導全社會共同營造愛老敬老的氛圍,以求真正實現老年人的健康老齡化。由於觀念限制,不少老人還總是幫助子女操持家務,會安排自己生活的不多,而老年活動場所也相對較少,活動方式相當單一,這與目前社會老齡化狀況相比遠遠不夠,這是致使老年人孤獨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老年人更應該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要提倡在廣闊的空間交流,走出家門,加強與年輕人接觸。老齡社會不僅是人口類型轉變的標志,也是社會、經濟、科技、醫療衛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體現。老年問題既是家庭問題更是目前的社會問題。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每個人都面臨著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質上的關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關注。我們應該都來關心、愛護他們。社會對年輕人的道德培養和尊老教育方面還得重視,社會應該從各個方面來關愛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視老年人,為他們創造一個幸福愉快的晚年。
健全社區服務體系(小)
對於老年人而言,社區是其晚年生活的主要空間。而社區所具有的鄰里互助、情感交流、組織協調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正好滿足了老年人的某些特殊需求,這就使得由社區來實現養老中的精神慰藉成了可能。然而,當前社區服務還遠未發揮出它本能發揮的積極功能,活動室多為麻將室。因此,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應當成為彌補家庭養老的不足,實現其健康老齡化的最基本的戰略措施之一。喚回離退休人員漸趨衰退的他尊感,實現較高層次的精神慰藉。
建立心理咨詢機構(小)
目前市場上專為老年人開發的產品特別是精神產品的匱乏令人擔憂,針對老年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的機構更是稀缺。我市僅有的一條「老年知心熱線」主要內容多為調解家庭糾紛。有專家建議,建立心理咨詢機構應提上議事日程,給老人們一個傾訴的機會。
兒孫「常回家看看」(小)
同時,子女要「唱主角」。有時兒孫一句寬慰的話語、一封平安的家書、一個溫馨的電話、一件有意義的禮物,就會給老年人一個驚喜、一絲慰藉、一點溫暖。安寧高新區的王先生說,老年孤獨比貧窮更可怕。自己一直牢記著父母的生日,一般都盡力趕回家。萬一趕不回去,至少打個電話。他說,許多人在父母健在時,總以忙事業、忙家庭為由沒時間孝敬老人,等忙出個名堂,自認為有錢孝敬老人、有時間陪伴老人時,老人多半已不在了,後悔都來不及。他呼籲,全社會都應關愛老年人的生存現狀和精神世界。
老人要會自我調節(小)
省附屬醫院的馬主任認為,幫老年人擺脫孤寂的困擾,固然需要有全社會的關注,但更需要老年人自身學會調節,要有業余愛好,參加娛樂活動和體育鍛煉對緩解孤獨感是有幫助的。學會從苦中求樂,在從事建設性、有意義的活動中得到自我滿足的快樂。同時保持一定的社會交往,切不可長期呆在家裡與電視為伴,要試著走出去。
參加老年大學學習(小)
老人要排除孤寂,除了參與社會活動外,還有一條重要途徑就是參加老年大學的學習。據蘭州市老齡委辦公室副主任閻海明介紹,建校多年來,學員年年都在增加,由當初的幾十幾百人增加到現在的2000餘人24個專業,棋琴書畫、普通話、英語一應俱全。老年人把老年大學當作勤於學習的場所,又視為老年樂園,重新回到社會生活中來,可以結識新朋友。他們對老年大學有很強烈的依戀之情,完成學業後,還繼續學習其他專業。這是因為他們在老年大學集中精力學習,排除了過去愁病、怕老、無用、白活等消極心理狀態,消除了孤獨,滿足了愛好,挖掘了潛力,掌握了本領,增強了幸福感和生存的價值,過著積極的健康生活。
四大難題困擾老人(小)
據老齡委辦公室閻副主任介紹,這幾年的老人投訴案件中,房屋侵權案件比較多,其主要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個別子女法律意識淡薄,倫理道德觀念落後,私慾膨脹,敬錢不敬老,不擇手段地與老年人爭住房。而贍養糾紛多的原因是,老年人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他們的合法權益極易受到損害。他說,現在生活質量提高了,老年人不愁吃、不愁穿,容易忽視和缺失的是情感的需要,這就要為他們多提供精神關愛和情感呵護。現在「空巢」家庭越來越多,子女做不到的,社區、街道要主動去留意,經常找老人拉拉家常、陪他們聊聊天,使他們的心靈不再寂寞。子女在外地打工的,要多勸導他們充分理解老人的感受,「常回家看看」。針對老年人的情緒變化比較大,心理問題比較多的實際,應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和疏導服務,使他們保持健康的身心。此外,還要注意鼓勵老年人老有所樂,組織他們參加諸如棋、牌、書畫、球類、旅遊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營造美好的精神樂園。

⑵ 老人晚年生活如何度過

老年人晚年最應該關注的是健康問題,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國家,而養老院的嚴重不足,早就體現出來了,嚴重缺少針對老年人的健康服務。未來如何讓中國人在健康養生方面擁有更多更好的資源,這是大家樂見其成的,也是更多社會企業努力提升行業服務標準的奮斗目標。
在深圳,我們根據服務的數十萬中老年會員和合作的社區養老工作站數據調研對比,老人在晚年生活中心理健康因素佔比是最大的問題,因此老人更應該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著手:
1、老人自身心理養生:人到老年已經不需要工作,往往是家中的閑人一個,所以很容易喪失生活的目標。因為整天無事可做,就會產生一些空虛感。尤其是空巢老人這種情況更是常見。因此老人要克服環境,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情,只有心情好了老人的胃口才好。胃口好了身體才會好,自身的抵抗力才會上去,才能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2、精神關懷:家人適當的給予老人的精神關懷遠遠大於各種保健產品產生的養生效果。家中的孩子每天多抽出一點點時間和老人聊聊天,老人才會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價值感。另外適當和家中的老人一起出遊,共享休閑的時光的話,可以讓老人保持愉悅的心情。達到笑一笑十年少的效果的,老人身體會更加好。

⑶ 單身老年人,該如何度過晚年生活

但是老年人他們在到了一定的年紀也是表現的非常孤獨的,如果說你自己一個人生活的話,那麼肯定會覺得非常的不好,這個時候你可以去一些個敬老院或者是養老院,這里邊兒有好多老人都可以在一起聊聊天,然後談談心什麼的,也是能夠表達出你們的內心的想法,這樣也不會覺得太孤獨。

生活當中不是每一個人都是要求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非常完美的,只有的話那你老人的這種厚度我們應該主動去幫助他們,或者說讓他們每周有一個很好的活動時間,也就是說我們有時間可以去做這種義務,跟他們主動聊聊天,然後談談心之類的。孤獨是每個人都必須面臨的,但是有的時候就看你是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年齡段,老年人這種孤獨我們必須要主動去解決。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證他們的一個生活態度。能夠得到不錯用幸福。

⑷ 如何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要有退休工資,雙方都要健在,多參加一些感興趣的娛樂活動,公益活動。以及子女,兒孫陪伴!

⑸ 看看一個孤寡老人凄慘與凄涼晚年生活,這就是家嗎

所以才在年輕時就要未雨綢繆。娶妻生子防老。行善積德種福田。

⑹ 對於老人來說,晚年的生活應該如何去度過呢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

從前的時候,人老了,依靠子女,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而如今,隨著社會壓力的加大,如果老人完全要依靠子女為自己養老,那麼有時候會顯得頗為不現實。

聽聽下面這位老人的經歷,也許會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

但凡能夠做到這樣,就已經是最和諧的親子關系了。

而那些一心想著老年生活依靠孩子的老人們,往往會過得心酸又寂寞,因為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節奏,也有他們自己的生活習慣,老人很難跟得上他們的腳步。

即使再親密的親子關系,遇到生活中的雞零狗碎的時候,也很難維持最初的和睦。所以多留一份念想,就使得兩代人的關系多留一份餘地,也是給自己留一份體面。

⑺ 老年人退休後的幾種生活方式

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後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很迷茫,突然間閑下來不知道做什麼好。心裡感覺空落落的,正是這樣老年人更應該努力挖掘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讓心情得到放鬆。下面就介紹幾種老年人退休後的生活方法。 第一,旅遊法。或夫妻或與人結伴到高山、到大海、到景區旅遊,不要到自己去過的地方,以免觸景傷感。到那些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景緻怡人而從未去過的地方,讓美麗的大自然吸引你的眼球,凈化你的心靈,陶冶你的情操。縱情地去擁抱自然、享受生活。 第二,娛樂法。根據自身的特長,選擇音樂、書畫、攝影、舞蹈或各種體育運動,培養、提升自己的興趣愛好,讓快樂伴隨自己。特別是歌舞,它不僅具有運動與藝術表現功能,還能增強你對生活的激情和信心。 第三,交往法。不要關在家裡封閉自己,要經常參加群體活動,走出去,與人打交道。交往形式很多,如組織同學會、同事會、同鄉會、戰友會等等,還可參加其他老年群眾組織,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主動積極與青少年交往,就是人們常說的「忘年交」,這會讓你增加活力,青春永駐。若是精力充沛,能夠參加諸如老年志願者組織,開展一些助人為樂的公益活動更好。這樣你會感到充實、欣慰與滿足。 第四,研讀法。就是加強學習,既可重溫自己熟悉的專業,又可學習新的專業,更應研究把握現代科學知識和技能,如學習電腦,上互聯網漂流等等,也可結合社會熱點、焦點開展一些調研活動,並將自己的心得撰寫成文,或發表或研討交流,這樣既鍛煉了腦子,又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質,使自己感到仍然置身於社會的主流。 第五,模糊法。世間萬物,其實很多難以說得准確。在職與退休,不過是某一職業或某一職務對於同一部門或單位的相對狀態。其實,離開了這個部門或單位這一條件,在職與退休的界限就模糊了。對於會安排生活的人來說,在職並非他的全部和長期的活動;同樣,退休也不會是他的全部和長期的生活內容。退休後只要能夠做一些有益於社會的事,豈不是很有意義?你能說他退休了嗎?同時,模糊除了可以使你正確面對在職與退休外,還可潤滑父母子女、老夫老妻、鄰里親朋之間的關系,達到多一點寬容、少一點計較,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誤會,多一點歡笑、少一點憂愁,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樂天派。 第六,靜神法。傳統醫學認為「心靜則體安」,靜能減躁、平衡心態。時下的各種文學作品裡,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在面對巨大壓力和意外打擊的時候,總會說「讓我靜一靜」,「讓我一個人待會兒」,這就是靜的一種辦法。 以上介紹了六種老年人退休後的生活方式,您或許對某一種或某幾種感興趣,那就去試試吧,相信您退休後的生活能豐富多彩,心情大好!

⑻ 老年人過好晚年生活很重要,該怎樣過好健康的晚年生活

在老人晚年生活中,我們要懂得「以生活照顧為主,醫療照護為輔」,通過提升老人晚年身心健康與安全居住環境來提升他們的生活幸福感最好。除了基本的健康照顧、個人照顧,對待老人更要讓他們有尊嚴感,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老了不中用,從而影響心理健康也更容易造成身體健康危害。


下面談談老年人如何養生的問題:


第一:保持愉快的心情。到了這個歲數,該經歷的都經歷了,該有的也有了,也是該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了。凡事要保持樂觀的心態,不要在小事上再糾結什麼,這個年紀沒有什麼可看不開的,享受生活才是您該做到的。


第二:體檢。老年人最好每年做兩次健康體檢,認真閱讀體檢報告。通過體檢來督促自己,發現問題要及時就醫治療。該服葯的,按時服葯,保證身體的健康。


第三:改變觀念。人到中老年改變觀念很重要,養生是自己的事,治病才是醫生的事情。給到老年朋友們一些實用的建議:

一、注意三餐的按時按點。

食物是人類攝入營養的主要來源,沒有營養的供給,人就是一個沒有能量的軀體。

二、改善睡眠。

三、腸道暢通,血怕稠。

早起一杯溫水有助於潤腸道,排出體內一晚的廢物雜質,使身體有個良好的清洗。睡前喝兩口小水能有助於避免血液粘稠。

四、做慢性有氧運動,老年很怕胖。

千金難買老來瘦,推薦各位中老年朋友的一個運動就是散步,一般40分鍾左右便可,通過走路的形式來使你的身體達到一個有氧狀態

五、學習並培養一些好的愛好,學習一門外語可以預防老年痴呆

⑼ 老年人過好晚年生活很重要,該怎樣過好健康的晚年生活

我覺得應該有愉悅的心情才有健康的晚年生活,不過下面也有幾種方式。

動,專意味著更多的鍛煉屬。生活在於鍛煉。在很多的案例中都可以知道,加強鍛煉可以保持年輕,也有相關證明,人體「利用和浪費」。因此,老年人應該注意加強適度的體育鍛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快樂,老年的生活要帶著愉悅的心情,對一些事情要會看的開,積極向上。這樣老人的生活才能過的輕松,沒有憂愁。那麼他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價值就會有更大的社會意義。

這些方式都跟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關,需要老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進行調整。

閱讀全文

與這就是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二年級孝敬父母短文 瀏覽:60
孝敬父母三分鍾熱血 瀏覽:506
撫順養老金上調 瀏覽:219
退休返聘公司社保 瀏覽:992
少先隊員走進敬老院信息報道 瀏覽:245
替別人代繳養老保險需要什麼證件 瀏覽:627
老年痴呆突然發生 瀏覽:413
80歲老師能領高齡補貼 瀏覽:806
民國長壽老人 瀏覽:725
撫養父母的年限是多少時間 瀏覽:239
要開養老保險說明 瀏覽:516
湖北農村養老保險繳費標准一覽表 瀏覽:595
農村什麼地方可以養老 瀏覽:530
黑古藤長壽茶的作用 瀏覽:540
學生體檢去哪裡看 瀏覽:74
70歲老人服用什麼鈣片好 瀏覽:389
老人家去武夷山玩什麼 瀏覽:243
長壽花葉子黑邊花枯萎了怎麼辦 瀏覽:825
體檢是否缺項應該怎麼填 瀏覽:298
敬老院給領導匯報的情況說明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