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把父親送進養老院的話

把父親送進養老院的話

發布時間:2025-10-03 04:22:32

Ⅰ 年收入上億的黃渤把生病父親送去養老院,黃渤:我也無能為力

一次,記者問黃渤:「你年收入上億,都上了福布斯名人榜了,為什麼會把生病的父親送到養老院?你難道就不怕別人罵你不孝嗎?」此話一出,場下觀眾指責聲一片,黃渤淚流滿面地說:「我真的無能為力。」

原來,他的父親是阿爾茨海默患者,行動無法自理,必須要有人照顧。

他在一期《忘不了餐廳》中曾講述過:他的父親是阿爾茨海默患者,經常會走失,為此他覺得壓力特別大,因為把父親送去養老院會被親戚朋友說不孝,而自己的工作又很忙,根本就不能兩邊兼顧,他曾一度想過放棄工作回家陪伴老人。

一邊是養育自己的父親,一邊是奮斗半生的事業,如此兩難的選擇,讓黃渤痛苦萬分。所以他才想到將父親送去配套設施完善的養老院,可他也知道,這個選擇會受到別人的指責,因此頗感無奈。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予盾的心理,很想好好陪伴在年邁父母的身邊,讓他們有兒孫繞膝,可以安享晚年 。可事實上看到日漸老去的雙親,更多人感到的是愧疚和心累。

愧疚的是自己沒有能力給父母一個更好的晚年生活,心累的是雖然自己有孝心,可卻沒有辦法順從老人的意願,有時候親戚好友無法理解,一頂「不孝」的帽子就這樣被扣上。

那句「你陪我長大,我陪你到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因為有孝心是一回事,有沒有能力順從老人的意願又是另一回事!

有時候,真的不是子女不想為父母養老,而是他們沒有辦法為父母養老。

主要有兩種情況,黃渤只是其中之一。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父母並不像黃渤父親一樣,需要時時刻刻陪伴在身旁,可他們畢竟老了,沒有經濟來源,只能依靠子女贍養。
如果這時,子女有著充足的經濟實力,那麼雙方都可以安心生活。但事實上,如今這個 社會 中,很大一部分人根本無力負擔父母的開銷。

壓力不斷的當下,很多年輕人要面臨著房貸、車貸、子女教育等費用,自己的生活已經捉襟見肘,想要給父母好的養老環境,似乎心有餘而力不足。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在面對慢慢老去的父母時,獨自哀嘆。也有些人具備養老的經濟實力,可以為父母創造好的生活條件,但偏偏父母的生活無法自理,除了需要錢,還需要子女貼身照顧。這樣的情況,也足以讓人為難。

可是如今的人都有自己的事業和生活,時時刻刻都要忙碌,難道要為了照顧父親,停止所有的人生進程嗎?

不得不說,這樣的問題太難回答了。

從父母的角度來說,他們養育我們這么多年,幾乎付出一生的心血,現在他們需要照顧,我們本該沒有任何理由地陪伴在旁。

可從自己的角度來說,這一切又並非那麼容易。父母很重要,但自己一點點奮斗的生活、妻子、兒女、也無法隨意割捨。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著自己的人生,接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可以停下,以後又該如何重新開始呢?

所以在這樣兩難的抉擇之下,很多人會選擇將父母送進養老院。如此,他們可以繼續自己的人生之路,還可以盡量抽出時間來照顧父母。

然而,就是這樣的選擇,也有其弊端。比如,養老院始終不是自己的家,即便是再高檔的養老院,也會讓一些老人感覺到孤獨和不舒服。並且,養老院的護工雖然更專業,但他們和老人之間沒有血緣關系,很難保證能夠給予老人最貼心的照顧。

只能說,遇到這種情況,不管選擇哪一條路,都各有利弊。至於最終到底該如何抉擇,只能取決於自己。

黃渤想要將父母送進養老院的想法,反映了 社會 現狀,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困難。

從他的經歷中可以看出,養老已經不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成為了當代年輕人和老人不得不提前考慮的問題。

如果父母生活能夠自理,且子女經濟實力尚可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安心為父母養老。

但現實中,很多子女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養老已成問題。還有些人有著自己的生活,無法時時刻刻陪伴在父母身邊,貼身照顧父母更是奢望。

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知乎上有個問題 :失能老人最好結局是什麼?

有個高贊的回答是: 老人能夠有尊嚴、有品質地走到生命的盡頭。

如何讓老年人能夠更好地安度晚年?

答案是: 引進人工智慧養老。

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的下降,大部分都會出現行動不便,體弱多病等問題,需要家人密切關注或陪護,但是大部分親人子女因工作原因,無法時時刻刻陪伴在老人身邊,尤其是無法護理卧床老人。這導致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現象。而且,家庭照護較多依賴老人的配偶和子女,這既影響了老年照護者的身心 健康 ,也加劇了成年子女的角色沖突,以至他們的感受較為消極。

而人工智慧養老則較好地解決了這一矛盾,老人不想去養老院,也可以在家安心的養老。

Ⅱ 著名演員黃渤含淚將父親進養老院,卻被怒罵不孝,後來怎樣

後來人們才知道是他的父親自願去養老院的,我覺得現在養老院的生活其實特別的豐富,還能夠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覺得進到老院是很正常的事情。

70歲老人送90歲父親去養老院,應該和兄弟姐妹怎麼說

70歲老人送90歲,父親是養老院。是自己年齡也大了,沒有辦法照顧父親。只能把父親送養老院,因為自己照顧了自己,更沒有辦法照顧父親。

Ⅳ 中秋節,我把老年痴呆的父親送進了養老院

各位朋友,請先不要說這孩子真不孝順,慢慢聽我把話說完。

中秋佳節,本該是團圓的日子,但在經歷一年多的居家護理後,小亮(化名)還是選擇在這個中秋假期把老年痴呆的父親, 送到專業的養老院去 。

對於老年痴呆的患者來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活著面對將要來臨的病痛。

更痛苦的是老年痴呆症的家屬們, 他們所面臨的經濟和精神負擔都是普通人難以想像的。

一紙診斷書,父親被確診老年痴呆

「我當時以為爸爸是因為媽媽走了,心情不好。沒想到那時就是得病了,如果早知道,應該當時就帶他去看醫生的。」

小亮是家裡的獨生子,3年前,他的母親去世了,走得十分突然,只留下小亮和父親相依為命。

在母親去世後,才60歲不到的父親,一夜之間頭發白了大半。

我和父親同住,我忙於事業應酬,總是不能回家吃飯。每次晚回家後,父親總忍不住因為多煮了晚飯太浪費的問題,而嘮叨不停,我們父子二人總是爭執不斷。

有一次,我早早給父親打電話告知不能回來吃飯。可那天晚上,當我回到家裡時,卻發現父親還坐在飯桌前等我吃飯。

對於之前和我通電話的事情,父親竟然毫無印象。 後面父親又有過好幾次「說完就忘」的情況,我以為他是上年紀「老糊塗」了,一直沒放在心上。

但隨著時間推移,父親的情緒開始變得不穩定,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經常失眠,還出現健忘的情況。

我也勸過父親去看看中醫,但是情況並沒有改善。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父親竟然出現大小便失禁,才終於意識到:父親的情況不對勁。

去年病情變化很大,從疫情期間偶爾可以聊天,可以正常地生活自理到現在人比較木訥,話語變少,也說不清話了,沒有辦法說出完整的話語。

在我帶父親去醫院檢查一番後,醫院的一紙診斷書告訴我,父親患上了老年痴呆(阿爾茨海默病)。

醫生和我說, 早期老年痴呆主要是記憶力衰退、健忘,還會讓老年人精神和行為異常,例如變得焦慮不安,易為一點小事發脾氣,也可能會表現為情感冷淡。

隨著病情逐漸加重,還會出現不知飢飽、無法自理衛生(大小便失禁)等生活能力下降情況。

回頭想想,之前父親記憶力下降、事情說完就忘其實就是典型的記憶障礙徵兆。

父親現在可以說智力已經不如三歲小孩了。

總是找不到廁所,每次都需要人指,如果沒人盯著會在客廳、陽台垃圾桶里小便,甚至直接在客廳地板上小便。

偶爾會拉褲子,隨地吐痰。會不停地剝眼前的東西,以至於常常水果都不敢放桌上,怕他一直剝一直剝,剝了也吃不完就放壞了。

上廁所也不會關門,當著我的面小便也不會感到不妥,當然也不會沖廁所。

真的很難過,一個年輕時能幹聰慧的人變成了現在這樣。

兩個病人,老年痴呆患者與家屬

「有時我在想,如果父親不在了,我是不是就能過得更好呢?」

起初,我以為自己一個人,也能照顧好老年痴呆的父親。

最開始,我也選擇了在家護理老年痴呆的父親。父親的身體情況還算良好,除了偶爾會大小便失禁,最麻煩的也就是記憶力十分差,記不住事情。

但有一次下班回家,一進屋就聞到一股刺鼻的煤氣味,我趕緊沖進廚房把煤氣閥關上。

這件事讓 我 深感後怕 , 父親必須24小時有人跟著,一不留神,就會有危險。

因此,我花了4000元在家政中心找了一個阿姨,負責煮午飯和晚飯,還有在家幫忙照顧父親。

在我的預想里,每天早上安頓好父親,等到家政阿姨來到家裡,自己就可以安心去上班,晚上回來正好阿姨走了,自己哄好父親睡覺,就可以結束一天。

但是在第一周里,父親就差點走丟過一次,在家裡開煤氣忘記關火兩次,家政阿姨和我抱怨「一個人根本看不住他」。

一個月過去了,第一個家政阿姨就就和我提出不做了,在她看來,照顧老年痴呆的父親太辛苦了,還不如去普通家庭打掃衛生煮煮飯要舒坦。

接下來的幾個月,第二、第三個、第四個家政阿姨也走了。

社區的家政中心負責人也表示實在找不到人了,普通的家政護工大部分都不願意照顧老年痴呆老人,而且缺乏專業的護理知識,無法在老人身體或者行為出現問題時做出相應的護理。

無奈之下我只好辭掉了工作,自己在家照顧老年痴呆的父親。

一年的時間下來,我的生活接近崩潰,人生似乎進入了一種無序狀態。

每天照顧父親,我不能隨意和朋友逛街,不能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也不敢奢望感情生活。

我開始出現失眠、焦慮的情況,常常半夜忍不住哭,人也越來越瘦,頭發大把大把地掉。

由於缺乏專業的護理知識,而且一個人的體力有限,父親在我的照料下,身體並沒有變得更好。

以家庭看護為核心的傳統方法,並不能最有效地解決老年痴呆患者這一特殊群體的看護需求,甚至有時會成為老年痴呆患者家庭正常生活的阻礙。

一方面是因為家屬缺乏專業的護理知識,無法讓老年痴呆患者在家庭護理中得到專業有效的治療;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無法自理,而且往往行為異常,這些特殊情況也讓普通家庭沒辦法進行有效地照料。

另一方面,沒有收入一年多,每個月的生活費、父親的醫療費、以及各種開銷,之前的積蓄已經漸漸變得捉襟見肘。

父親每月的葯費就需要1000多元錢,一旦不小心因為老年痴呆導致發生意外住院,開銷就更大了。

得了老年痴呆這個病,如果沒有好的葯物控制,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親人的老年痴呆越來越嚴重。

老年痴呆的父親,逐漸成為壓垮我的沉重負擔。

當一個家庭成員被診斷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後,其照護服務提供者很容易成為第二個病人。

我的家裡有兩個病人,一個是老年痴呆的父親,一個是照顧老年痴呆病人的我。

自己一個人是無法照顧好父親的

在父親確診老年痴呆後的一年,我終於明白,光靠自己一個人是無法照顧好父親的。

這一年多照料老年痴呆父親的經歷,讓我明白了,用傳統的孝道觀念衡量子女的孝心是愚昧的,不能自理的老人尤其是老年痴呆,在家養老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在決定把父親送到養老院後,我重新找了一份工作,並准備在附近重新租一個房子,每天可以方便去看望和照顧父親。

目前,把老年痴呆的父母送進養老院,或許是很多人「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相信在未來隨著多元養老發展成熟後,以及社會上對老年痴呆的養護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把老年痴呆的父母送進專業養護機構,得到更專業更有效的治療養護,或許會成為很多人「何樂而不為」的更優選擇。

中秋假期當自己把父親送進養老院,辦好各種入住的手續,將要離開父親的那一瞬間,眼淚「唰」的流了下來,心好痛!但又好無奈!

也許很多人認為我是不孝的,但我真的盡力了......

不是所有的陪伴就一定是快樂的、幸福的 。

Ⅳ 【生活隨筆】去養老院,給父親送飯

那日下午,正在參加學校的業務活動,突然接到養老院護工的電話。

「你好,你父親這兩天狀況不太好,走路不穩當了,也不知道咋回事?」接到這樣的電話,我很擔心。

聯系了哥哥弟弟,讓他們去看看情況,我這邊正在參加學校業務活動,走不開。那是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

後來得知,父親的葯沒有按照正常用量,少吃了不少,本來一天要吃三次,每次一片,結果她只給吃了兩次,而且每次半片,這樣一來,嚴重影響了我父親的身體。護工說是沒跟她說明白,我哥說,明明說得清清楚楚,葯盒上還寫上了,是護工有記住吃葯的安排。這個時候,埋怨是沒有用的,只能讓護工趕緊把葯量調整過來,看看能不能好一些。

昨天上午,我打算去看看父親,不去看看,真的不放心。並且打算給他買點飯帶過去,也算是改善一下生活。養老院的伙食很差,每月交的錢大多用於管理費、護理費等等亂七八糟的費用了,用於生活費的很少,所以,伙食不怎麼樣。

我准備了牛肉、肉末蒸蛋、菜饃、蛋炒飯、月餅、蘋果,給我父親送過去。

可是,到了養老院門口,因為疫情的原因,竟然不讓進門。我還是覺得不放心,跟她們商量了很久,說了我父親的情況,才算勉強讓進去。

進去之後,到了父親所在的樓層——四樓。就看到了不少坐輪椅的老人,大多屬於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許多老人都是坐在輪椅上,木然地看著周圍的一切,沒有任何言語,也沒有任何交流。我父親還算是好一點的,雖然意識模糊,但還可以自己走路。

父親看起來瘦了不少。我給父親拿來了他們吃飯的小桌子,照顧他吃飯。父親狀態還是不太好,還是很糊塗,吃著我帶來的飯,還嘮叨著這飯不能多吃,裡面下的有毒葯。我說這是自己做的,沒有毒葯,他不相信,每一樣只吃一點就再也不吃了,怎麼勸都沒用。父親吃了兩塊牛肉,大半個菜饃,兩口蛋炒飯,半份肉末蒸蛋,一塊鳳梨月餅。

由於十一點正是他們午飯時間,看到了他們食堂給老人准備的飯,確實很簡單。老人們吃得很少,基本上都是護工給多少,他們就吃多少,不給也不要。大多是意識已經糊塗的老人。

我陪父親吃飯的時候,周圍還有五位坐輪椅的老人,整個過程,我幾乎沒有聽見老人們說一句話。

那是一種讓人窒息的安靜。

吃完飯,我送父親回房間休息。房間里住了三位老人,一位經常躺在床上,不能起來的;另一位是坐在輪椅上,不能自理的,我看見那個老人坐在輪椅上睡著了。

我把父親安頓在床上午休,我離開。我知道,送到養老院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又有多少無奈呢。

母親還躺在床上需要全程料理,如果父親在家,父親的吃睡洗涮也需要人照料,父親還喜歡獨自出去,一旦出去,他自己不能回來,總是找不到他,讓人著急。

很無奈,又無能為力。

只想著等母親恢復得差不多了,生活能夠自理的時候,再把父親接回來。

把父親送養老院,我也感覺自己很不孝。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

Ⅵ 黃渤含淚談養老難題:我想把父親送去養老院,網友罵我不孝,為什麼呢

說起來,在我們的印象中,大部分老人都不願意去養老院,只要兒女提到「養老院」一詞,老人就會動怒:

「哼,我還沒到不能走路的地步呢,你們就開始趕我了!我要是不能自理了,你們是不是就盼著我早點沒啊?」

養老院,不是老年人的終點站,而是一個新的起始點,只有我們讓老人在養老院感受到喜悅,他們才會願意住養老院。

只有養老院提升服務質量,網友對子女把老人送進養老院的評價才會改變。

閱讀全文

與把父親送進養老院的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做入職體檢用多少錢 瀏覽:584
年輕人和老人一起照相怎麼站立 瀏覽:438
端午節孝敬長輩 瀏覽:661
贊美老年大學舞蹈班的文章 瀏覽:111
如何挑選養生產品 瀏覽:963
烏魯木齊市80歲老人補貼 瀏覽:685
老年人眼底出血什麼原因 瀏覽:739
描寫不孝順的句子 瀏覽:505
把父親送進養老院的話 瀏覽:361
湖南縣里的老年大學 瀏覽:959
70歲老人瞌睡多的原因 瀏覽:796
殘疾人老人證在哪裡辦 瀏覽:219
父母留下的相片獎狀怎麼保存 瀏覽:842
孩子上小一了父母該說什麼 瀏覽:646
朝陽農村養老金在沈陽哪個銀行交 瀏覽:488
老年人健康管理計劃 瀏覽:418
老年人做榜樣 瀏覽:476
國家怎麼改制養老保險的 瀏覽:769
老年人飲食問題 瀏覽:482
為什麼生病的老人自私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