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齡化推進智慧養老產業興起
隨著老年化的加重和「銀發經濟」的興起,國家大力支持養老行業的背景下,智能養老行業迎來發展的良好時期。目前我國養老主要我國的養老行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三種模式相輔相成,互相影響。未來智慧養老將在智能硬體和智能平台的協助下,由「助老」向「用老」和「孝老」迸發。
智慧養老現仍停留在「助老」階段
一般認為,「智慧養老」最早由英國生命信託基金提出,也被稱為「全智能老年系統」,即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養老服務。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一概念的內涵不斷擴大。根據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定義,智慧健康養老是指面向居家老人、社區及養老機構的感測網系統與信息平台,並在此基礎上提供實時、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其具體涵義主要有三個方面,分別是智慧助老、智慧用老和智慧孝老。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養老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
『貳』 虛擬養老院的介紹
虛擬養老院 ,就是政府建立一個信息服務平台,當老年人有服務需要時,撥一個回電話給信息服務平答台,信息服務平台就會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務企業員工上門為老年人提供服務,同時對服務質量進行監督。虛擬養老院實現了居家專業化養老。
『叄』 虛擬養老院的運作模式是什麼
虛擬養老院的運作模式是系統通過對客戶生活需求分析,將自動生成客戶所需服務項目,經客戶確認後,養老服務中心指派服務商為客戶提供上門服務。
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能預約居家養老生活照料服務。預約時間一到,服務人員就來到家中提供服務,與此同時,系統不僅記錄下時間、地點、內容等服務信息,還能實現刷卡支付和服務評價。
和傳統養老方式相比,虛擬養老院是一座「沒有圍牆的養老院」,無需一棟固定的建築作為支撐,無需整齊劃一的床榻作為充實,只需要一個虛擬的信息服務平台。雖說形式虛擬,但其提供的服務卻是實實在在的。
對老人們來說,這種新型養老方式將他們從「養老院」解放出來,收獲更具安全感、更容易適應的居家生活。
對於市場來說,這種養老方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實現了政府推動下的社會化和市場化結合,還通過規模化運作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在市場競爭中很有優勢,有望成為今後的一種養老新趨勢。然而,這些看起來前景大好的虛擬養老院,當前還處於發展完善期,仍面臨著諸多挑戰。
虛擬養老院的發展現狀
一、資金問題
虛擬養老院的服務對象大多為「三無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等群體,這些服務對象決定了虛擬養老院的消費結構中政府佔比高、自發消費少。調查顯示,一些公司一年的居家養老服務中95%是政府購買的居家養老服務,群眾自發消費只有5%。
雖說這種居家類型的養老模式資金需求量不算大,但是系統的維護升級、員工的培訓和工資增長仍需要一定的資金保障,缺乏市場化經營的刺激,從長期看並不利於虛擬養老院形成良性循環。
二、服務人才短缺
有省份的民政廳負責人表示,前兩三年,當地某學院50多名養老護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後沒有一個人從事養老服務。畢竟,較之養老行業,月嫂、保潔人員等崗位的收入更有誘惑力。
但如果養老服務的從業者不夠專業、文化水平跟不上,那麼其所提供的養老服務很難與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匹配。此外,虛擬養老院還面臨著信息「孤島」、覆蓋面不廣等帶來的重重困難。
要不斷釋放虛擬養老院的優勢和潛力,讓其更好地服務社會,還需進一步加大投入、引進活水助其不斷升級。
一方面,要優化服務。通過統籌好各類資源、提高人才專業化程度等方式,提升養老服務的智慧化、便捷化和科技化水平。打鐵還需自身硬,服務好了,便不愁沒有市場。
另一方面,更要做好虛擬養老院的復制推廣和宣傳落地。在以服務爭取消費者的同時,虛擬養老院也要打通服務供給的「最後一公里」,實現養老服務與老人需求的精準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