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到了60歲,手裡有多少存款才能體面養老呢聽聽專業人士的分析
據相關統計結果顯示,2020年中國國民的人均壽命已達77.3歲,較40年前提高了10歲多,壽命的延長不僅代表著我們將迎來長壽時代,邁入一個老齡化的社會,更多的是揭示出養老對於國民的重要性亦將愈發提升。雖然大多數勞動者在工作期間都會繳納社保,在退休後能夠領到養老金以保障自己的養老生活,但伴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年輕人對未來的老年生活品質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2021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中顯示,35歲以上人群認為需要139萬元作為養老儲備,而18-34歲的目標養老存款更高,為155萬元,並且如果未來涉及到就醫、護理可能需要儲備更多的錢,顯然單單靠社保領到養老金將難以滿足未來高品質的養老需求。
近日,從醫院退休的王阿姨由於工作原因在年輕時形成了較強的保障意識,早早地便給自己規劃起了養老儲備金。經熟人介紹,王阿姨選擇購買了一份商業養老保險,退休之後每個月可以多領2800多元,加上自己的退休金接近一萬元了。王阿姨利用這份養老金不僅報了一個繪畫培訓班,還經常約自己的朋友們一起聚會、購物、旅遊,即使子女不在身邊,王阿姨也不會感到孤獨,老年生活既體面又多姿多彩,小區里同樣退休的老人們都羨慕不已。今天我們就通過王阿姨的例子來聊聊養老規劃的那些事兒,讓自己未來的養老生活也同樣體面無憂,豐富多彩,內容如下:
1、體面養老,到底需要多少錢?
2、一般來說,可以用哪些方法來養老?
3、有哪些保險建議可以提前配置,保證養老無憂?
❷ 到老了走不動了,你會選擇去養老院嗎
到老了走不動了,最好不要去養老院,找個40多歲的保姆在家照顧就可,不過身邊一定要有一個子女陪著,還要裝上監控攝像頭,因為保姆和你單獨相處時,都不敢保證決對安全,並不是說保姆都不好,關鍵是你不能走動了。
為何說老了走不動了,不要去養老院呢,這里並不是說養老院不好,現在的養老院各方面基本都已經改進,住宿和伙食生活條件及人性化管理都有所提高,不過那是對能動能自理的老人而言,對不能走動的老人就難說了,你試想一下,不能走動的老人價錢一定高,每月至少八千元以上,而且還要根據你的身體狀況而定,需要服務項目多的還會增加錢,再說,負責照顧你的員工也不會把你當做親爹親媽一樣照顧的,因為她們是拿月工資的,只是按要求盡一份本職工作而已,萬一你不小心說錯話或得罪與她,她就會給你使點小性子,你棄不是要受點罪了,告狀都沒用,你說你給了高價錢了,她就應該好好照顧你,可是你給的錢是交養老院的,又沒交給服務員本人,她們每月的工資是多少,也是有規定的,可是你又不知道,估計也高不到哪去,除非你另外單獨再給照顧你的服務員小費,那她一定會看在錢的面照顧你好點,可是沒有幾個老人會這么做,因為人老了都有點小氣,而且如果讓養老院當官的知道你另外給了員工小費,可想而知,那位照顧你的服務員會是什麼下場,不是罰款就是開除。
總之,到老了走不動了,最好的歸宿和養老,就是有子女們照顧,一家人有老有小,即幸福,又美滿,眾所周知的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即使臨終也不後悔來這美麗的世界走一遭,祝願老年人都幸福美滿!
大家都有這個問題,怎麼養老?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把養老問題放在子女身上是不現實的。我的想法是,能自理還是自己在家好。現在的物流很方便。米、油、鹽、菜都可以送到家,自己燒煮是沒問題的。你還可以清家政服務。如果不能自理,就要看個人的情況啦。可以請住家保姆。可以去養老院。 那就快到人生的終點啦,一切都不重要啦。
不去,打死都不去!我是不會選擇去養老院的。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
我是個愛干凈的人,由於職業原因,經常去養老院、老年公寓等,那些個地方,確實,目前條件蒸蒸日上,相信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可是,再怎麼好,再怎麼誇上了天,我還是覺得不能滿足我的潔癖。
而且,進那裡個人,不是每個人都講衛生,老了,也管控不了自己,任憑風吹,甚至有難聞的味道陣陣飄來,每次去敬老院,我都吃不飽飯。我也恨自己,怎麼會這樣呢?
老了,生活方式並不是唯一的,並不是沒有選擇的餘地,既可以選擇在家,也可以選擇去敬老院等處所,因人而異,反正我不會去養老院。到哪一天真動彈不了,又沒人管你,那就坐等待斃,也算壽終正寢了。
老了走不動了!我不會選擇去養老院!
我在養老院工作過兩個月,因為看不管裡面的黑暗,也怕得罪那裡的護工,也不想跟她們吵架,我最後只有辭職了。
我19年最後一個月辭了醫院的工作,在家休息一下。
當時區里剛剛新建的高檔養老院開張,這家養老院是政府和醫院合作建的,在全市數第一,樓高20層,三棟樓,集醫院和養老院。
因為開張又是近過年的時間,護工短缼。
當時的管理人員認識我,也知道我辭職了,打電話叫我去養老院工作,算是幫她忙,我答應了她,去了養老院工作,離家也近,走路幾分鍾,工資包吃有4500,十二小時,我不要上夜班(去的時候已經和她們說好的),而且安排我照顧的是最高檔的獨立房老人,活很輕松,因為我在醫院工作過,對照顧老人的工作比較熟練,而且這些都是有錢人的父母,住進來價錢一個月要6千左右。
由於當時剛剛開張,住進來的老人總共才30人,護工10個人,20層住的是高檔的老人,當時才3個老人入住,我和一個護工看管他她們,我上白班,她上晚班。
有二次有護工請假,調我去到十六樓去幫忙,在那裡才看到了護工們的素質和人品有多差,我差點和她們吵架了,最後還是忍住了,馬上辭職了,不辭職我怕氣壞自己的身體。
事情是這樣子的,當時十六樓住了27個老人,有一半不會走路,有幾個會走路的,還有幾個是中風,走路很慢。
照顧這些不會走路的老人,必須要有耐心和愛心,把她他們當做自己的父母來照顧才行。
但是,讓我不能忍受的事情發生了,當時有幾個老人叫喝水,我馬上去喂水她們喝,被這些護工罵我,說我多管閑事,不該喂水她們喝,說我只做兩天,又不是做這里的,何必管那麼多閑事,她們怕以後習慣了,她們要天天多做事情,而且喝水多要勤換尿不濕,我無語了,她們人多,我一個人,不想和她們吵架,也不想去告訴管理層,畢竟招護工也難,她們有她們的難處,只有自己辭職了,看不見了不心疼那些老人。
這些護工很會演戲,老人們的親人或者管理員來了,她們就特別會裝逼,對老人特別親熱。沒有人的時候,那些老人吃飯慢點,被她們收拾了沒有吃,我去喂她們吃飯,也被她們罵,真的是素質和愛心都沒有的。
最後我選擇了辭職,管理叫我不要辭職,說這些老人都喜歡我,而且工資還可以,又不用我上夜班,叫我不要辭職,我答應了管理員,幫她做完過春節,我不想欠她人情,因為我不能改變她們這些護工,也不想告訴管理員,也不想看到這些老人無奈的樣子,一走了之,不看到了,心裡不難受。
我還沒老 在過幾十年 回答你
不會。
我母親就是到養老院才兩個月就突然離世了。這可是我一輩子的痛。
我母親本來就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很多基礎病,養老院要打新冠疫苗也沒有人通知我們這些作子女的,剛剛開始的時候養老院也不允許我們去看,等到可以去看了,我母親說心臟難受。這個時候護工才告訴我們說已經打了第二針疫苗了。
這個時候已經無力回天了,第二針疫苗一打,我母親就與當晚突然離世了。雖然事後也賠了錢,可是那又能怎樣?我們這樣的平頭百姓找誰說理去?
我最痛恨養老院了,如果有一天,我生活不能自理了,有錢就請鍾點工,沒錢就自生自滅吧!車到山前,必有路,現在咱不去想那些事。過一天算一天吧。
到老了走不動了,我不會選擇去養老院。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開心就好。
我也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了,再過幾年就退休了。
我給自己的退休生活有個設計,現在就開始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在做准備。
退休後,我准備去走遍萬水千山,去喜歡的地方旅行。
正常退休的話,退休金一個月大概在八千左右。計劃好了,能夠支持一個月的花銷。
房租。我這人喜歡江南,川蜀等地方。找個安靜的村子,住上幾個月,每月房租一千元應該夠了。不是景區住,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小村子,房租不會太高。
交通。長途選擇綠皮火車。退休了時間充足,綠皮車便宜,一邊走一邊看風景挺好。我從成都去西昌,一路綠皮火車,看了一路風景,聊了一路故事。
吃飯問題。一個人在外,喜歡啥吃啥,尤其像我這樣百無禁忌之人,路邊蒼蠅小館是最愛。一碗面陪著天南地北人能聊半天,花不了多錢,卻能領略到人間歡喜。
走不動了怎麼辦?好吧。
死哪算哪。
多大點事。
會的。反正也得歸去;給兒女個心靜,走完人生路…留個好念想?何必一生榮馬到終讓人討嫌哪?(簡聊幾句)
人到老了走不動了,如兒女孝順,家裡生活富裕,能照顧好老人哪就在家養老。如兒女不孝,那就去養老院比較好。
人到老走不動,有孝順的兒女在身邊照顧,老人有安全感,踏實,能夠長壽些,說明這家人家風好,才贍養老人,給老人生最後的溫度,圓滿。
No!靜靜等待,哦不!是靜靜迎接那美妙的時刻……
❸ 30歲了還不結婚、不生娃,這代年輕人將來如何養老
可以有三種方式選擇:去養老院、住養老社區、組養老互助群。
其實,養老問題不只是無子女的人要面臨的問題,即使已有子女的父母,隨著子女對養老觀念的改變,父母老了以後也要面臨同樣的問題。面對這個問題,我說說這三種養老方式給我的感觸。
住養老院的舅姥爺
我的舅姥爺因為患有帕金森,家人把他送進養老院生活。養老院每月6000元,因為舅姥爺是一個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特殊護理,所以收費相對高一些。
我和我媽去探望他的時候,總感覺他情緒很低落,工作人員只能保證舅姥爺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不會特別關心他的心情。所以他每次看到我們的時候就顯得很高興,我也願意陪他說話,哄他開心,我們要離開的時候他還會掉眼淚,眼裡充滿了不舍和委屈,也期待著我們能再來看他。
我感覺,人一旦住進養老院,有子女的老人比無子女的老人除了多一份對子女的期盼,其他的區別並不大,總有一種被親人拋棄的心情,更談不上享受晚年生活,所以我將來老了除非迫不得已,不會選擇養老院度過餘生。
同我媽參觀養老社區
現在很多保險公司都開設了養老社區的服務,我爸媽買保險的這家保險公司也有這樣的服務,他們有一個免費參觀養老社區的機會,我就和我媽一起去了解了一下。
工作人員大致給我們介紹了養老社區的內容,讓我對這種新的養老模式產生了興趣。
可以花錢購買使用權也可以通過購買保單的形式擁有使用權,使用權是可以繼承可以轉讓的;因為是養老社區,所以裡面的配套設施專門針對老年人的需求而設計,比如老年人關心的看病,吃飯問題都被周全的考慮到,同時為了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還提供了很多娛樂的設施;就像住在普通的樓房一樣,擁有更多的私人空間;因為享受了更好的服務,所以就價格來說也會比住養老院更加貴一些。
聽了介紹後,我覺得這樣的養老方式更加符合我們這代人追求享受美好生活的養老觀念,相比於住進封閉的養老院,我更加傾向這樣的晚年生活。
阿姨組建的互助養老群
阿姨生大病住院手術需要兒子簽字的時候,他的兒子正在和老婆在泰國享受熱帶風情,這一點讓阿姨徹底醒悟,養兒防老已成過去,養老還是要靠同齡摯友們的相互幫助。
阿姨在郊區的高檔小區買了一套花園式洋房,和她買到同一個小區的還有另外三戶摯友。他們打算老了以後不再依靠子女養老,而是採取互助養老的方式。平日身體健康的時候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各家輪流做飯打牌聊天,身體不好的時候又可以依靠朋友送醫喂葯。因為處在近似的境遇中,又有友誼的加持,所以照顧起彼此也會更加上心。在最脆弱的時候,有好朋友們在陪身邊,心裡也不會感到孤獨。
阿姨的這種養老方式也是我很嚮往的另一種養老方式,脫離了養老機構的限制,晚年生活會更加自由、更加灑脫。但是要享受這樣的養老方式,需要滿足一些條件,比如有一定資本做基礎,還有一群和自己一個圈子的摯友。
對於養老的問題,我們年輕人也不用過於焦慮,相信隨著養老產生的不斷升級,將來我們可以享受到更優質的養老服務,也會有更多的養老方式供我們選擇。